为什么我午觉后特别想吃东西
❶ 为什么吃完饭后就特别想睡觉
1、大脑供血减少
因为大家在吃完午饭以后,血液都会集中的流动在胃部,帮助肠胃消化午饭吃进去的食物。当血管里的血液都集中胃部的时候,供养大脑血液就会少一些。所以大脑的供血少了,以后就会导致这个人昏昏沉沉,大脑会向身体发送一个指令需要休息。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午饭吃太多以后,想睡觉的原因啦。一般吃完午饭都会想睡觉,更何况是吃的太多了,就需要更多的血液来集中在胃部,那么大脑可以得到供给的血液就会更少。
2、脾虚
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其后再由脾气帮助,使精气上归于肺,由肺送到全身各部以滋养脏腑、器官,所以当脾气健康运行时,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机体表现为精力充沛等。
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时,脾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机体调动更多的气血完成这项工作。当饭后脾的工作量骤然增加,脾系统就需要更多的气血来帮助脾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这必然导致身体的其他脏器血气供应减少。
当大脑气血供应减少,就会出现困倦的症状,脾虚者轻的会出现饭后易困的症状,但自己尚能控制不去睡觉;脾虚重的人,饭后必须睡觉,要不然都无法继续工作;更有甚者刚刚开始吃饭就困倦得无法控制。
(1)为什么我午觉后特别想吃东西扩展阅读:
提神解困措施
1、调整好饮食
夏季天气炎热有一部分人食欲感就会下降,如果选择油炸、肥腻的高热量肉类,就会导致大部分的血液流入到胃部来帮助消化,流入脑部的血液就会减少,容易造成大脑的供氧不足,所以引起午后的精神疲惫,没有任何的精神。
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比如青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消化,另外也可以让脑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让精神更加振奋。
2、饭后可以散步
在午饭之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去散散步,这样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并且可以防止下午精神的疲惫,通过散步可以让大脑获取到充足的养分,给大脑补充氧气,缓解下午后的困乏。
3、在室内放迷迭香
可以在办公桌上或者座位旁边放一盆迷迭香,因为迷迭香含有的一种香茶味道,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可能够缓解午后犯困的情况。
4、午后洗洗脸
午后感觉到非常的困倦没有休息的时间,可以去洗手间用冷水来洗洗脸,回来之后在太阳穴部位放几滴风油精这样可以提神。
5、晚上补充足够的睡眠
到了夏天本身是天长夜短,如果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还是熬夜就会导致第二天的精神不振奋,所以下班回家之后要早点休息,尽量补充足够的睡眠,提高睡眠的质量,早晨第二天精神才会变得更加的振奋,晚上睡眠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八个小时左右,睡时间太长、太短都容易导致精神的萎靡。
❷ 午餐什么时候吃对健康好
以下是人在午时该做的(午觉和午餐), 自己坚持了一个月,觉得效果不错, 推荐看一下
午时: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神清气爽
午时--11∶00~13∶00--心经最旺
在古代的计时方法当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子时和午时,如古代的练子午功、睡子午觉,但因为子时正当半夜,我们一般都处于梦乡之中,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对"如日中天"的午时会更为熟悉。午时,就是正午太阳走到天空正中的时候,又叫日中、日正、中午等。
午时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时辰,因为这一时段我们要进行两项最重要的生命活动,那就是吃午饭和睡午觉。饮食以养形(形体),睡眠以养神(心神),形神皆安,则体康身健,百病不侵。同时,午饭和午睡也是在为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储备能量,养精蓄锐。因而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这两件事情都做好,是关乎我们生老病死、生存发展的大事。
午时,阴长阳消,午睡让过旺的心火顺利地消减下去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此时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安静地休息一会儿,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协调脏腑关系,恢复元气!
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一天有两个最佳的睡眠高峰时段,一个是晚上的1点左右,一个是白天的13点左右。只有顺应人体的这种"生物钟"睡眠,人才会觉得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但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为佳。专家们还发现,如果坚持每天午睡30分钟,则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30%,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了解一些中医知识的朋友都知道,西方科学家们的这个结论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西方科学家们所说的"生物钟"其实就是中医经络的气血循行主时规律,两个最佳的睡眠高峰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睡"子午觉"的时间--半夜子时(23点到1点)和中午的午时(11点到13点)。
当然,这两个时间段睡觉也有大讲究。夜晚属阴,而半夜子时阴气最盛,阳气就像春天的树叶一样,才刚刚开始发芽儿(生发),要"大睡";而白天属阳,午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阴长阳消,"小憩"即可。这就是中医讲的"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也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其中"卧"就是连续地大睡,"寤"就是小憩,短则15分钟,长则1小时,都行。
那么为什么睡午觉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这还得从气血上来说。我们身体里的经络气血就像是北京三环上的公交车一样,是循环运行的,绕着三环路一圈一圈地跑,不同的时间经过不同的站点。午时最大的气血流到达心所属的经络--心经,此时正是心经"当班",它的气血最为旺盛。而心经是调理和改善心脏功能最佳的"长臂触手"。冠心病不正是心脏、心血管的问题吗?如果我们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良好,非常健康,那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中医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法于阴阳、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以"顺其自然"。而晚上的子时和中午的午时正是天地阴阳的一个转换点,是"合阴""合阳",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时,人体也必须注重这个转接点进行休息调养,让身体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最高明、最科学的养生智慧。
午时解决有关心的问题那绝对是事半功倍,机不可失。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最常见的毛病如口腔溃疡、心情烦躁、某些失眠症等都和心火过旺有关系。对于这些朋友来说,最简单也最有效调理办法就是午睡。每天中午坚持睡上半个小时左右,心火就会慢慢地降下去。同时"动生阳,静生阴",午时又是阴气初生之时,就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一样,非常需要呵护,所以此时睡会儿觉也特别有利于培养阴气。因此,午睡既可养阴又能养血,阴血养好了,心火血热就会不战而败。
我们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忙或是其他原因,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大家中午尽可能地挤点时间睡会儿,特别是夏天,哪怕睡或安静地坐上那么十几分钟,对身体及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心属火,夏季也属火,暑气一旦进到人体,两个火烧到一块儿,很容易就烧过头,以致出现心火旺的症状。
同时,汗为心之液,来自于血(我们平时不是经常说"血汗"吗)。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很热,身体为了散热就要大量地出汗。但要是出汗太多的话,就会伤阴,伤血,引起血燥火旺之症。所以我们适当午睡让身体静养一会儿,减少活动,防止汗液的过度排泄,有利于敛汗养血,以达到养阴平心降火之目的。《摄生消息论》上说得很好:"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所以中医养生强调"顺四时",夏季养生的重点就是养心、养神、防暑、防"火"。
其实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到夏天的时候,很多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它也会"提醒"、甚至"强迫"他们睡会儿。你去看看夏天的中午,再忙的人都扛不住,多少都得"眯乎"一会儿。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静自然凉,你的心静下来了,火也就降下来了,外界的暑气便奈何不得你。正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境由心生,我们的一切想法、意念和行动都源自于心,但和佛菩萨一样,心是不受补的,只能供养着。而午睡就是最佳的养心方式,心养好了,人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禅理参悟不透呢?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睡也有大讲究
子午觉虽然都是睡觉,但"子觉"和"午觉"却大不相同,子时应该大睡,进入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度睡眠",而午时只需小憩即可。千万别小看这小憩,作用可一点也不小,它同子时的大睡一样重要,要不然怎么会有"子午觉"这一说。
今年春节的时候,陪老婆孩子出去游玩,看到街边一家小店的门上挂着一个大牌子,上书"××午睡吧"。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吧"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午睡吧"?这又是什么新创意。看着我一脸的疑惑,儿子在一旁道:"爸爸,落伍了吧?'午睡吧'就是给这旁边写字楼里上班的人提供午睡的地方呗!"
我不禁哑然失笑,现在这些生意人可真够精明的,服务真是"无微不至"呀!倒也是,在紧张工作一上午之后,中午能有个温馨舒适的地方听点儿舒缓的音乐,喝杯茶,小睡会儿,对职场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和放松呢?但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最多能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小憩会儿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午睡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达到休养身心的目的。不管是躺在床上、沙发上,还是靠在椅子上,只要能安安静静地"眯瞪"一会儿,养养心神,就很好了。当然了,正所谓细节决定健康,有些小问题还是得注意一下,否则"千里江堤,毁于蚁穴"。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午睡需要注意的一些小问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即时机,也就是午睡的时间问题。这里的时间有两层意思,一是午觉该什么时候睡;二是睡多长时间合适。什么时间睡的问题很简单,当然得在午时睡,也就是中午的11~13点之间,但最好是睡完午觉后再吃饭,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里再细说。
至于睡多长时间,这得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感觉体会来定,一般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为好。如果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那就可以多睡会儿,睡个1小时左右,但也不要睡得时间过长,以免颠倒了阴阳;如果是工作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则小睡上15分钟到半小时也很管用,哪怕好好"眯瞪"10分钟也比不睡好得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睡长睡短就要看个人的实际体会,如果你感觉稍微多睡一会儿下午状态会更好,那就稍微多睡一会儿;但有的人正好相反,睡的时间一长反倒把自己搞得迷迷糊糊的不清醒了,好半天缓不过来,那睡之前就把闹钟调好,过犹不及,防止睡过头了,搞乱了生物钟。
在不同的季节,午睡也有不同的讲究,尤其是在时间长短上应该有所不同。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其实睡午觉也应该"顺四时"。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有"春困",夏天要养心,秋初有"秋乏",而且这个时期内天气比较热,白天时间长,晚上相对睡得会少一些,所以白天应该好好睡午觉,尤其是夏天,睡得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而深秋和冬季白天比较短,夜晚睡眠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午觉就可以少睡点,或是好好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就可以。
其次,对于午觉如何睡才能休息得更好的问题,这也得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在家里,或是有条件的话,当然是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睡最好,尤其是老年人,最好是躺着睡。但冬天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冬天夜晚时间长,晚上可以早点睡,早上适当起得晚一些,中午就不用上床睡午觉了,靠在椅子或眯发上眯瞪一会儿,养养心神就可以了,要不然脱衣穿衣麻烦不说,还容易着凉。
而对于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人来说,中午绝大部分都只能在办公室里对付着睡会儿,要么是趴在桌子上,要么是靠在沙发上、椅子上。我建议您最好是靠着睡,有沙发的就靠在沙发上,没沙发的就靠在椅子上,身体尽量摆平摆直,头部靠稳,最好把外套脱下来盖在自己身上,防止着凉。尤其是夏天,在办公室里一定不要对着空调的风口睡午觉,还要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儿,或是干脆关掉它。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夏天睡午觉时要注意保护好肚子,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气再热都得用个东西把肚子盖着。因为夏天无病三分虚,人体的阳气都在外面,里面本来就很虚,有点儿"空城计"的感觉,如果保护不当,外寒再乘虚而入,那肚子就很容易出问题。
另一种"睡"午觉方式,即要是你中午休息的时间短、环境吵、条件差"睡"不了、睡不着怎么办,那就静坐一会儿,也就是"闭目养神"。"养神"其实就是养心,心藏神嘛。但要想真正实现"闭目养神"也不容易,你必须要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全身放松,停止各种思维活动,意守头顶的百会或脐下的丹田,这样静坐10分钟以上,才能收到养心、养神的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午饭后才睡午觉的话,(虽然我们说午饭前睡觉更合理,但实际上大部分工作上班的人都是在吃完午饭后才睡会儿的,这个话题我们下一节会细说)午饭时就不要吃喝刺激性很强的东西,如酒、太过辛辣的食物、冰镇饮料等,也不要喝能提神的茶、咖啡等。因为这些东西就像一根鞭子,把它们吃进去之后只会使身体里面的气血跑得更快、更忙活,这样人就会更加精神,自然是睡不着、静不下来了,更别谈养心、养神了。并且,午饭后最好是先休息10多分钟如散散步、走一走,再睡午觉或是静坐(如果是中老年人躺着睡的话,最好是午饭后休息20分钟以上再睡)。因为你要是一吃完立马就躺下的话,很多食物刚走到食管的半路上就停下来了,就像汽车中途抛锚了一样,不利消化。还有一点就是睡醒后不要立即活动,同早上起床一样,最好是先缓上个四五分钟,让身体的气血和思维意识先恢复"活动"后再活动。
其实,睡午觉就相当于是给身体补充"能量"的一个过程,因为身体所需的能量不只是饮食营养,还有心神能量。
现在我们经常会说一个词儿叫"充电",手机没电了我们要给它充电;肚子里"墨水"不够用了我们要去读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可我们的身体呢?它每天都在为我们辛勤操劳,你是否想到也该为它"充充电"?健康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资源,也是需要及时"充电"补充能量的,而且它很懂的"知足常乐",只要我们每天给它输入一点点"电流",它就会无怨无悔地陪伴我们度过风雨人生路,让我们的生命异彩纷呈!
午饭要在午未交替之时的12∶30吃最好
午时每个人都要完成两件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儿--吃饭和睡觉。但如何来协调好它俩的关系,谁在前,谁在后,这可是最关键的问题。顺序一变,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其实它俩的正确顺序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正在坚持的先吃饭后睡觉,而是先睡觉后吃饭。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午饭后才睡午觉,其实最好的睡午觉时机是在吃午饭之前,也就是说,我们最好是睡完午觉后再去吃饭。具体什么时间呢?12点半左右最佳。
当然对于大部分上班工作的人来说,这一点比较难做到,但如果有条件的,希望大家都能够这么做。如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现在的很多自由职业者,中午休息时间比较长或时间安排比较自由的职业人士等,其实都能做到,只要把原先的午睡和吃饭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了。如果12点半去吃饭的话,11点半到12点半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或长或短地睡一觉;而即使在上班的人,到11点半,最晚12点也下班了,你就可以先睡会儿再去吃饭。
先睡觉后吃饭到底有什么好处呀?当然有好处,并且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人从早上起床之后,体内阳气一直处于旺盛的上升阶段,气血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到中午11点,也就是午时,阳气到达顶峰转而往下走,而阴气初生,阴阳相交,再加上一上午的活动劳作,人就会有一种困倦之意,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此时应该适当休息,以培养初生的阴气,保证阴阳的正常交替,维护阴阳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气平衡阳气固密了,人的整个身心状态就好了。其实,我们学习各种养生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协调和保持阴阳气血的相对平衡。
从睡眠和饮食的关系来讲,吃完饭后立马睡觉也是不科学的。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吃完就睡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可能造成消化管道的"交通堵塞"--食物还没到胃里,你就躺下了,它就堵在半道上,很多脾胃病、肥胖病症就会出现,有的甚至可能出现食物倒流现象。相反,如果睡完午觉后再吃,吃完后稍微休息一下开始进行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健康隐患就都避免了。我们很少听说有谁吃早饭吃出脾胃病、肥胖症等问题的吧?道理是一样的。
午睡后吃饭不仅避免了很多毛病的发生,而且非常有利于消化吸收。我们知道,午时是心经"当班",这个时段心经的气血最旺,到下午1点的时候心经就交班给小肠经了,下午的1~3点是小肠经值班,这时候小肠经的气血最旺,小肠的功能最好。而小肠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管消化吸收、分泌清浊的吗?所以如果你先睡完午觉12点半左右吃饭,到1点钟的时候,食物经过脾胃的初步处理,开始到达小肠,而此时小肠"精力"最旺,状态最好,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会更高更好。小肠的"工作"做得好,你的消化吸收就好,该吸收的都能吸收,该丢弃的都能及时丢弃,你就不会得一些消化吸收方面的病,而其他脏腑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变得非常轻松,五脏六腑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有人可能想说了,那我吃完午饭后犯困怎么办,人吃完饭后不是容易犯困吗?的确,人在吃晚饭后气血会分散一部分力量到脾胃去工作,容易犯困。可是为什么我们吃完早餐后不会犯困呢?玄机就在这里了。因为我们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各个脏腑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养,功能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全身的气血非常旺盛,即使分散一些力量到脾胃去,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脏、大脑等其他脏腑的工作,脏腑器官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所以就不会犯困。
而到中午11点以后,人体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本来这时候就比较疲乏了,并且阳气开始下降而阴气才刚刚生发,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如果你没睡午觉就去吃饭,饭后身体再勉强调集一些气血力量到脾胃去干活,下面的活儿干不好不说,上面的心、脑气血供应也不够了,你能不犯困吗?打个比方,你说电压不足的时候电脑能好好工作吗?灯光能非常明亮吗?也就是说,你犯困并不是因为你吃饭的问题,而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如果身体的气血非常充足旺盛的话,它是完全有能力协调处理好各个脏腑的事情的。
午时养生就两招,美食和小憩(当然我们这里的"美食"并不是说要吃得非常好,而是说要"好好吃",吃得舒服就行)。而能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对"时机"的把握,时机就是火候。大医家看病为什么好得快?大厨师做菜为什么好吃?大作家写出的东西为什么能让人掩卷深思,因为它"火候"掌握得好。其实,做任何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玄机全都藏在"火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