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咬住东西的时候
① 孩子为什么总爱咬指甲、咬衣被角、咬嘴唇原因终于找到了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两天一个家有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私信求助:
C妈,我家孩子一直有咬东西的毛病可怎么办啊?斗智斗勇好多年了,情况时好时坏。
最早是刚上幼儿园时咬衣服角、书包带、被子角,什么时候衣服的领子都湿哒哒的;纠正了一段时间后,消停了几个月,可后来又咬指甲,这指甲还没完全戒掉呢,寒假我盯他写作业,发现他又开始咬铅笔了!
好话歹话都不听,打过骂过也没用,真是愁死我了!
话说咬咬咬的行为,几乎娃娃都有,尤其是咬指甲,有研究表明, 约50%的儿童会在某个时候咬指甲。
甚至有一部分人会将这个习惯延续到成年。
0-2岁,是孩子口腔的敏感期,吮吸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射和需求,是生理发育的正常表现。 这个阶段的“咬咬咬”不必太过于担心,也不要盲目禁止!
如果此敏感期被压抑,会导致其它敏感期的延迟,并可能以其他表现形式来弥补此敏感期的滞后。
比如一岁时得不到满足,两岁会咬人,两岁得不到满足,上幼儿园会吃笔,啃手指甲,甚至上了小学还会继续吃。
所以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要为0-2岁的孩子提供“吃”的机会。
但如果是2岁以后,孩子仍然有很明显的啃咬行为,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法,才能够真正帮孩子“戒咬”。
为什么会咬?
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啃咬的小毛病多发生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中,心理学上称之为 “儿童紧张性行为”。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Dr. Lori Woodring指出, 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东西有关联。
一旦需要适应新变化,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理压力,这些 压力不仅表现在情绪和心理上,有时还会表现在孩子的行为和生理 健康 上面。
所以,孩子的“小毛病”,表面上看是行为习惯不佳,背后往往隐藏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01 啃咬的心理原因
Ø内心焦虑感的外化、自我安慰的形式
一提焦虑,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成年人才会有的情绪,孩子从来都是凳薯无忧无虑,不谙世事,怎么会焦虑?
其实不然,孩子同样会面临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的影响,比如:
在我们看起来虽然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但对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事,足以让他们感到不安和害怕。
如果父母没有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情绪,甚至火上浇油训斥,无疑就会放大焦虑。
年龄小,排解能力有限,但又需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所以很多孩子就会通过一些小动作来排解, 比如啃指甲、咬衣被角、咬铅笔等等。
有研究表明,这类动作可能类似于吮吸拇指或奶嘴,这是他们在妈妈肚子里枣宴者就学会的安抚技能,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快乐。
通常开始时是无意识的,久而久之,只要精神上一焦虑,孩子就会习惯性条件反射,作出相应的动作。
Ø因无聊而形成的坏习惯
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 多发生在孩子觉得无聊、没事情可做或者饥饿的时候,然后不自觉地通过做一些小动作来进行消遣。
比如小点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咬指甲、吃手,大点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咬铅笔、咬嘴唇等。
CC之前有段时间就是看电视时吃手,提醒也没用。
有妈妈可能觉得动画片那么有趣怎么会无聊?
其实真正无聊的祥斗是“电视没有互动的单向输入”,后来我就参与进去跟CC聊聊“剧情”,让看电视这项活动不只是“单向输入”。
如果是这类,父母不需要过度担心,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变孩子的习惯就可以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无聊还是焦虑呢?其实很简单。
第一是看孩子做小动作前,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是观察孩子的眼神和神态。
如果是眼睛无神或游离,面无表情,比较无趣地呆坐或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多半就是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及时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
Ø自我刺激,寻找存在感
这种情况虽然不太常见,但的确存在。
精神科医生指出: 人总要有自我存在感,才觉得是活着。幼龄小朋友如果平时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就会透过啃咬指甲的不断刺激,寻找存在感,从中获得心理满足。
所以,如果家长陪伴的非常少,恰好孩子又有啃咬的小毛病,就要留意是否这方面原因了。
02 啃咬的生理原因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啃咬行为,都是心理问题,也有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之前C爸医院就有因为孩子一直咬指甲、吃纸屑带去就医的,结果是因为感染蛔虫所导致的 “异食癖” 的表现。
据儿科大夫介绍,异食癖的表现有很多,甚至吃头发、啃脚趾、吃墙灰等等。
孩子爱咬东西,还有可能是体内缺锌、缺铁等原因所致。
所以,在排除心理因素,并进行了一段时间调整之后仍无明显改善的,建议大家到医院进行排查是否有生理因素。
5招帮孩子真正戒“咬”
生理方面需要由医生来判断,C妈今天主要说说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啃咬”问题该如何解决。
01 减少对这个行为的关注
这里的减少并不是指真的不去关注,而是指换一种方式去关注。
孩子有各种小毛病,尤其是在屡教不改之后,家长往往很难继续保持心平气和,经常是横眉怒目地训斥:咬咬咬!又咬!说多少遍了?没长脑子吗,记不住吗!
甚至粗暴地直接把手指或者其他东西从嘴里拽出来!
在我们眼里,说三遍还不改就是故意的,就是和我们对着干!
实际上孩子并非故意, 这些动作一旦形成,基本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在啃咬。
所以, 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无论第多少次,我们坚持做到友善的提醒就可以。 比如设置提醒暗号、涂安全指甲油等等,否则不但不能改掉啃咬的毛病,还会为此产生心理阴影。
02 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缓解焦虑
对于因为焦虑或寻求关注而啃咬的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做得更多的是接纳他的不安情绪,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比如对于有严重幼儿园分离焦虑的孩子,就尽量做到早接,其他时间多陪伴;
对于自尊心强、害怕犯错的孩子来说,要有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而不是在他们犯错的第一时间去指责和打骂;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回应,等等。
当我们愿意接纳孩子,与孩子的关系有所改善,让他的情绪有一个安全表达和排解的空间时,渐渐地就会“弃用”那些小动作。
03 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替代方式
多注意观察孩子, 一旦发现要做习惯性动作时,及时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爱玩的 游戏 等帮助他转移注意力。
同时要注意有针对性,比如爱咬指甲的孩子,就带他一起玩需要双手操作的 游戏 ,像玩黏土、玩沙、玩橡皮泥,攀爬或组装积木等。
比如爱咬嘴的孩子,就带他一起唱歌、读绘本、读诗歌、说绕口令等多用嘴的项目。
这些小动作基本上都是后天习得的,在得不到巩固的情况下,慢慢就会淡化。
对于大点的孩子而言,还可以选择一些没有伤害同时可以缓解情绪的一些替代方式,例如嚼口香糖、捏减压球、打沙袋等。
04 让孩子了解坏处,内心里想要改
无论任何事情,一旦产生内驱力,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可以让孩子一些啃咬的坏处,比如咬指甲会有哪些 健康 上的危险,可以通过图片、绘本故事、动画等方式,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坏习惯带来的后果。
我曾经给CC看过一张指甲被啃光的图片。
边让她看边说,有些指甲,啃掉再也不会长了。一直啃下去,很难想象指甲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样怎么涂指甲油啊?
她明白这些之后,很快就从“爸爸妈妈让我改”,转变成了“我想要改”,改起来明显容易了很多。
05 制定小目标,合理期待
习惯的纠正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但不能一蹴而就,还有可能出现反复。
所以,首先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合理期待。
其次,可以 给孩子制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来克服。
比如从一天咬8次减少到一天咬5次;从约定1周时间,到约定3周时间等等。
让孩子不断看到自己的小成就,也能增加他主动“戒除”的信心。
“啃咬”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处理不好,却有可能出现大问题。
所以既不能不重视,也不能强行矫正,而是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改正。
你家孩子“咬咬咬”过吗?是如何戒掉的?一块在评论区把小妙招分享给大家吧!
② 宝宝六个月见东西就咬是怎么回事
宝宝六个月见东西就咬是因为孩子要长牙。 一般宝宝长牙的时候,都会有些发烧,流口水,吐泡泡,容易烦燥哭闹,因为乳牙在长,所以宝宝的牙床会觉得很痒,所以他开始喜欢吃手,或者咬玩具等。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磨牙棒或是咬胶,来缓解宝宝出牙的不适。
③ 为啥我家宝宝喜欢咬玩具咬拖鞋咬手机呀
你好喜欢咬东西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长牙:宝宝4个月起开始长牙,可持续到2岁,部分宝宝可持续到3岁。长牙期间宝宝感觉牙龈不适、牙疼,就会咬东西。此时可给宝宝准备磨牙棒来缓解这种情况,另外需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防止出现感染;
2、口腔炎症:宝宝年龄较小,唾液分泌较旺盛,这时需注意口腔清洁。若宝宝有牙龈炎、龋齿、口腔溃疡、鹅口疮等,会出现局部疼痛、发热,宝宝为缓解这些症状会咬东西。这时要注意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有炎症,给予对因治疗;
3、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钙等,都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需及时给宝宝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素的摄入。再观察观察如果一直这样要看医生了
④ 宝宝睡觉喜欢咬被子是什么原因
有的家长发现宝宝睡觉时喜欢咬被子,而且越是制止,反而咬得越厉害,刚刚把被子从仔启宝宝嘴里拽出来,一转眼宝宝又咬在嘴里了,但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在幼儿时期,宝宝的精力很旺盛,晚上上床睡觉时,很难马上从兴奋状态过渡到睡眠状态,再加上宝宝的自我抑制能力差,上床后如果没有大人在身边,就容易通过咬被子、吃手指、吃脚丫或其他一些奇怪的嗜好使自己入睡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咬东西的情况呢?儿科专家指出,新生儿出生不久就有吃手的行为,咬东西是婴儿后天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宝宝并非是想吃到什么,而是从津津有味的吸吮中得到了某种满足
特别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经常出现吃手指或咬东者嫌西的行为,这时的婴儿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也分不清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吃手脚,是把自己的手脚当物体来玩,对外界的物体也同样啃咬,这一过程是婴儿认识事物的一种积极尝试,不必急着去阻止,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习惯会逐渐消失,但婴儿吃手指、咬东西的行为很容易使病从口入,是不卫生的,家长在护理宝宝时,要注意宝宝的卫生
大一点的宝宝如果还是喜欢咬东西,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宝宝紧张或者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当宝宝不安、焦虑和紧张时,吃大拇指、咬被子等就是一种安慰自己的方式,宝宝念嫌如试图在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熟悉而能轻易接受的感觉,在内心焦虑、紧张或者百无聊赖的时候,一种简单的特定的动作习惯能让他更有安全感,如咬被子,家长首先应该找出是不是有什么事令宝宝感到焦虑
一旦宝宝形成了吃手指、咬东西的习惯,家长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去纠正
告诉宝宝,被子不卫生,会肚子痛,也可以给宝宝一个干净的毛绒玩具,让他抱着入睡,以代替吃被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每天睡觉前给宝宝讲一些故事,或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慢慢让宝宝改掉吃手指、咬被子的不良习惯
适当减少宝宝白天的睡觉时间,多去室外,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宝宝感到有些累的时候,更容易入睡
避免宝宝睡前兴奋,爸爸妈妈白天都在外面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陪宝宝玩,如果玩的时间过长,或者玩一些刺激性的游戏,很容易造成宝宝过于兴奋,不容易入睡,也就更加依赖吃被子这个嗜好了
不要过分强调宝宝“吃”被子的习惯,也不要在宝宝睡觉前特意叮嘱宝宝不要咬被子,如果宝宝睡前咬被子,家长可以通过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而自然地将被子拿开
⑤ 宝宝为什么喜欢“咬东西”
科学家们发现,婴儿的求知欲从刚出生时就非常强烈,他们在出生后3个月内学到的东西,甚至比一个大学生4年内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摇鼓是圆的还是方的?积木块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宝宝总是先由嘴来断定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在出生后一年内,与眼睛和手感知信息的速度相比,神经末梢会把嘴巴感觉到的信息更快地、准确地传输给大脑。 提出来的话:宝宝们先是用享受美味的舌头去探索事物,然后才是用眼睛去认识、区别事物。 宝宝依靠嘴巴探索世界也是由于饥饿感引起的 他们天生就知道吸吮,吸吮意味着吃饱肚子,维持生命。当宝宝靠在妈妈的胸前时,他们得到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吸吮可以带来满足和惬意。他们 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温暖、安全和饱足的感受,所以在嘬手指或咬拳头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安全、很温暖。像咬奶嘴一样,吸吮有使婴儿平静的作用。 咬得安全如果你的宝宝正处在拿起东西就想放到嘴里尝一尝的阶段,你就要注意: *捡起房间地板上的碎屑。保证即使宝宝拿起地毯一角来咬都是安全的。 *玩具要适合宝宝的年龄。不能有细小的能够被宝宝吞下的组件,特别是毛绒玩具上的小配件,一定要检查是否牢固,防备宝宝揪下来放进嘴里。 *注意屋里栽花的泥土。如果不小心让宝宝吃了一些碎屑,可就要抱他去医院了(有个小窍门可预防这一点:剪一段连裤袜套在花盆上,既透气,又可防止宝宝抓土)。 *防止误吞。宝宝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吞一些沙子或者去舔石头,但是只要及时制止他,护理得当,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假如是烟蒂就比较讨厌了,要马上用湿布给宝宝擦干净嘴巴。 *注意植物和浆果。植物和浆果千万不要让宝宝去舔,因为有些东西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