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要拆东西
❶ 为什么要拆迁
有人说拆迁是城镇发展的需要,原来的老街道太狭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来的老房子太低矮,占用的土地面积多,原来的老建筑太丑陋,影响城市形象......。 我说这些都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拆迁符合“发展经济就是硬道理”的道理。中国自从走上市场化道路,需求就成为拉动经济的动力,经济发展速度就成为各方面关心的要事。都说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剥夺,收入水平难以提高,消费需求当然难以增加。西方世界的消费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我国的消费水平不到GDP的40%。把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实质是抢夺其他国家劳动者的饭碗,会遇到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近年来,中国频频遭到西方大国反倾销调查和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事实说明出口贸易不可能长期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投资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是实体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所产生的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的体现。因为实体经济领域过剩,已经不能满足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过剩的资本就要另辟新的场所,这就是金融投资市场。金融投资的本质是财富的再分配,不是财富的创造,所以并不能像实物投资那样通过乘数效应,刺激需求。所以社会投资(个人投资)不能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政府投资就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消费、出口、社会投资(个人实体投资)不能作为没有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投资就要担当重任。 当前拆迁重建是政府投资的最重要项目,也是关系到政府生死存亡的大事。前几年各地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现在道路修得差不多了,连乡村道路也硬化了,铁路提速改造也完成了。南水北调正在建设,但不足于拉动全国的经济增长。于是各地纷纷把眼光瞄准了拆迁。其好处是:第一,可以快速拉动各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各地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关键看当地政府有无能力把老百姓的储蓄全部压榨出来,用于投资和消费。房地产既可以作为消费,改善居住条件,也可以作为投资,赚取差价收益,还可以降低老百姓储蓄水平。房地产让70、80后成为房奴,让50、60后作为父辈被挤干。第二,满足地方政府不断增加的财政开支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卖地收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入与房地产的有关。不拆迁,就不会有房地产的发展,地方政府就难生存。近日爆出无锡市太湖镇拆迁工作难推进,导致政府无钱发工资的局面。第三,满足地方就业的需要。拆就要建,拆、建,都需要消耗大量劳动。不仅如此,拆就得破坏旧的设施,如门窗、卫浴设施等,新的设施就得生产,就要消耗资源和劳动。据估计,地方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与房地产业有关。没有拆迁,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失业,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第四,拆迁为各级官员中饱私囊提供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第五,拆迁为地方官员加官进爵提供了一个的机会。某市一个区负责人由于拆迁搞得好,善于大拆大建,很快被提拔为副市长。第六,拆迁使地方政府和银行关系更加密切。当下因社会保障滞后,老百姓不得不节省消费,把结余存入银行,忍受银行负利率政策的盘剥。银行得到存款后,就得想办法把资金贷出去。没有拆迁,就没有房地产开发商,就没有房地产贷款。银行要感谢政府的拆迁政策,就要投桃送李。 英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初期,有个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出现了房吃人“圈地运动”。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房子,房价上涨,供不应求是一个假象。有钱的人希望钱生钱,以资本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多买房,并希望房价上涨,这样可以得到巨大的差价收益。这下穷人遭了秧,房价高得买不起,“想买房找建行”,忍受银行的盘剥。这正是银行和富人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资本主义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人口过剩,提出用战争、瘟疫的手段消灭过剩人口。拆迁第一是破坏,第二是重建,这和马尔萨斯的战争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战争是破坏,战争结束就要重建。破坏是对供给的暴力毁灭,重建是对需求的再次满足。资本主义国家除了使用这种残酷、反人类的手段维持其增长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国不可能使用战争手段扩大需求,拆迁就成为第一选择。 为了更好的理解拆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以观察分析一下城市道路挖填过程。城市马路不断被开挖,不断背回填,固然有规划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无效的劳动能够创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没有路面被反复开挖,农民就没有就业机会,路政公司就没有足够的利润,水泥沙石公司的产品就会积压,筑路设备就会滞销,财政收入就会减少,失业人数就会增加,经济发展就会停滞,就会和“发展经济就是硬道理”背道而驰。 研发新产品也能创造需求,但是和拆迁相比,研发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所以中国的逐利资本便蜂拥到拆迁领域,用金钱打通一切关节。造成学者为其造势,警察为其开路,官员为其助威,银行为其融资。绘就一幅中华大工地的火热场面。 拆迁给政府、银行、官员、资本家等带来了利益,给老百姓带来苦难。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资本和权力仍会将拆迁进行下去,直到那个名叫陈胜、吴广的人出现。 从从另一方面看,拆迁也是大好事,有了钱了,房子小了,旧了,拆掉它,盖新的,修大的,改善居住条件是大好事。问题是要建立在民众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在经济支持的基础上,不能逼着人搞拆迁。人家不想拆,你就动用黑社会,暴力拆迁。问一下给你亲爹亲娘盖新房你也这样积极吗?我看未必,这里还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人家的房,人家不同意拆,你连哄带骗,强行拆除,你和开发商人相互勾结,你们拆,你们建,你们定价,这和抢劫有什么两样?现在搞城镇化建设,我看必须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搞暴力那一套,对不起,你就是反革命,你在抢劫人民群众,共产党不答应,人民群众不答应,他们会用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
❷ 宝宝为什么喜欢拆东西
在育儿过程中, 1、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 从婴幼心理的特点看,宝宝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往往会采取别的手段来逼大人就范,例如故意磨破衣服、鞋子,让父母买新的。为了得到自己最想吃的东西,故意淋雨,使自己患感冒。为防止这类行为发生,大人要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若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就要把原因告诉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良行为,要严肃批评,且绝不能简单满足他,更不能不容分说就加以打骂。 2、感到损坏东西很有趣 有些幼儿损坏东西,并未意识到行动的后果,而是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觉着好玩。婴幼心理发育的特点之一,便是对有兴趣的事物易于兴奋。宝宝在损坏东西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愉悦。例如把图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撕下来折叠玩具;到田里揪下菜花、豆角、嫩瓜;用刀、笔在墙上、桌上乱刻乱画……成人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和教育,使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些东西损坏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样了。要适当引导幼儿兴趣,例如对爱撕书折叠的,可给孩子色彩鲜艳的彩纸,由他折叠;对爱乱刻乱写的,可给他硬纸、刻刀、彩笔及作品范例,让孩子模仿着刻画。 3、发泄中的不满 情绪容易出现波动,这也是婴幼心理比较突出的表现之一。因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与大人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例如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人一起挨饿;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心理上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4、也许好心办坏了事 幼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结果事与愿违。有的孩子见金鱼缸里结了一层薄冰,怕金鱼冻死,把金鱼全捞上来包在手帕里;看到盐有点脏,把盐放在淘米篮里用水淘;出去打开水摔坏了水瓶……成人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好的,接着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 总之,对宝宝拆东西的行为,家长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宝宝就是在搞破坏,而要从婴幼心理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合理引导宝宝的行为。
❸ 东西好好的,总想拆咋回事
东西好好的总想拆,那是因为你有一些好奇感,你可以再想拆东西的时候强迫自己去外面溜溜弯,再就是去干点别的工作转移一下自己的视线就好了。
❹ 我的孩子总爱拆东西是什么原因
拆的原因是好奇,他本身没有目的,但拆着拆着可能就有目的了,他可能还想装回去试试还能不能用,然后他的思路就打开了。 插座、椅子、带螺丝的凳子、旧收音机、破复读机、会走的玩具车……其实带声音的能用的或者能动的东西最好,因为孩子一定想知道声音从哪里来的。
❺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将家里的电器拆成零件,他在拆组过程中在想什么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将家里的电器拆成零件,但是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拆组的过程中到底在想什么。那么孩子在拆组电器时是怎么想的呢?
发泄脾气
一侍友些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将家里的电基谈消器拆成零件,这种行为其实并不是很好。不过孩子能够将电器组装起来也不错。不过很多孩子拆电器都是为了发泄自己的脾气,而且很难组装回去。
很多孩子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都会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方式。拆解电器是能够引起家长重视的一种行为,所以当孩子拆解家中的电器时,很多家长都会和孩子进行沟通甚至是制止,而且也会有一些家长会愿意让孩子拆,并且鼓励孩子组装电器。无论家长怎么对待孩子,都是注意到孩子的行为。所以拆解电器也是孩子心情不好时,想要引起家长注意的一种行为。
这些就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当大姐的电器拆成零件的想法,具体孩子是怎么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❻ 两岁孩子总是喜欢拆包裹,到底是为什么呢
两岁孩子总是喜欢拆包裹,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专注于儿童心理和营养健康。如果您在儿童保育过程中有疑问,您可以随时讨论。我每天都会分享一些育儿知识,给宝藏母亲一些帮助,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转发注意力。
有些孩子由于拟议要求而被父母拒绝,他们将迫使父母例如,故意磨衣服,鞋子,让父母买新的。为了得到你想要吃的东西,故意下雨,让自己感冒了。为了防止这种行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您不符合您孩子的需求,您应该告诉您孩子的原因并让您的孩子的理解。一旦孩子有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应该受到严重批评,但他们不能没有太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