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为什么在晚上看到东西
⑴ 为什么猫头鹰夜间的视力特别好
据生物学家精心研究证实,猫头鹰夜间的敏锐程度是人的100倍。杆状细胞能聚光,猫头鹰拥有的杆状细胞是人的10倍。每个细胞都具有“视紫质”,这种物质能够把最微薄的光线变成视觉印象。 猫头鹰有特别大的眼睛,可以通过扩大或收缩瞳孔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数量。一个瞳孔相对于另一个瞳孔是独立的,所以猫头鹰可以同时在亮处和阴暗处看到物体。猫头鹰的眼睛里,有一种硬质的、薄的、多骨的管状结构支撑它们。正因为如此,猫头鹰的眼睛几乎不能动弹。大自然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才赋予了猫头鹰极端灵活的脖子,它确确实实能使猫头鹰的头转动270度。 猫头鹰的眼睛在头的正前部时,它们具有非常好的双眼视觉,这就使得它们在突然袭击活生生的小动物时,具备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判断距离要依靠双眼视觉。猫头鹰在夜间的听觉也特别好,要比其他任何食肉动物的听觉都灵敏。
⑵ 猫头鹰为什么要在晚上出来呢>>
我认为猫头鹰之所以在晚上才出来,主要是因为在晚上进行捕猎对它们更加有利。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
1、猫头鹰翅膀的构造可使猫头鹰在振翅俯冲扑击猎物时,做到毫无声响。这在夜晚视觉条件极低主要依靠听觉的情况下,无疑等于隐形;
2、猫头鹰的眼部生理结构是专为夜视及精确定位目标而设计的;
3、猫头鹰耳朵结构奇特,听觉灵敏,具有优良的声源定位能力。这对于在夜间精确定位猎物,无疑是如虎添翼。
综合以上3点来看,猫头鹰毫无疑问是一台专为黑夜设计的高效猎杀机器。因此,猫头鹰主要在夜间活动。在白昼,它的本领施展不出来,它最爱的小老鼠白天也不出来。
⑶ 为什么猫头鹰夜晚才出来
猫头鹰的眼睛瞳孔非常大,可以在夜间吸收更多的光线。大多数动物眼睛底部的视网膜上都有两类感觉细胞,一类是视杆细胞,另一类是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可感受到一个光子),但只能辨别明暗,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视锥细胞,能感受强光和颜色,对物体细节和颜色分辨力强。
而猫头鹰的视网膜中只有视杆细胞,不含视锥细胞,因此,猫头鹰对弱光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
在自然界中,猫头鹰是唯一一种具有圆圆的面盘、且两只眼睛均朝向前方的鸟类。分类学上,专门为其设立了一种类别——鸮形目。
(3)猫头鹰为什么在晚上看到东西扩展阅读
1、由于猫头鹰的眼睛分布在面盘前方,其可视范围具有重叠区,因此猫头鹰能够看到“立体”的物像,有利于它们精确地判断猎物的远近,进行准确的抓捕。
2、猫头鹰具有特殊的颈椎结构,使脖子能够非常灵活地转动,头的活动范围可高达270°,它们的脸甚至能够转向后方。因此,猫头鹰具有非常大的观察范围,有利于捕捉猎物和躲避敌害。
⑷ 猫头鹰为什么在黑夜里能看见东西,是不是没有光线也能看清楚东西,为什么
鸟类学家们很早就研究猫头鹰如何捕鼠的问题。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应该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
但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
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对猫头鹰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一些鸟类学家把仓鸮(猫头鹰的一种)放在全黑的房间里,用红外摄影设备观察仓鸮的捕鼠活动。实验做得非常巧妙。室内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纸条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实验开始时,鸟类学家把一只老鼠放人实验室,开始录像。从录像上发现,只要老鼠一踏响地面的碎纸,仓鸮就能快速、准确地抓获它。
鸟类学家们从进一步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
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克的仓鸮约有9.5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万个。
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可以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
但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
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
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它就是草鸮。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
猫头鹰分布在我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独特的羽毛设计使夜行猫头鹰成为世界上最安静的飞行鸟,对于它们的猎物来说有时甚至是无声的。它的双眼不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猫头鹰的大眼睛只能超前看,要向两边看的时候,就必须转动它的头。猫头鹰的脖子又长又柔软,能转动270度。
由于是夜间出来捕食的种类,它们的听力十分的敏锐,它的两只耳朵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有利于根据地面猎物发出的声音来确定猎物的正确位置。
⑸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白天看不见,晚上却看得很清楚
视细胞有两种,即杆状细胞和椎状细胞。杆状细胞负责弱光下视物,而椎状细胞负责强光时视物。杆状细胞对颜色的分辨力弱,椎状细胞对颜色的分辨力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了晚上或光线暗的地方看东西常分不清颜色。猫头鹰的眼睛里都是杆状细胞,基本不含椎状细胞,所以在白天强光的情况下,它无法正常视物,而到了晚上它的视力要比人类好N倍。正确地说应该是,猫头鹰是无法在强光下视物。
满意请采纳
⑹ 猫头鹰为什么在晚间活动它能看得清吗
怪不得猫头鹰在夜间也能捕食,这些视感细胞,就是它的手电筒。而且猫头鹰习惯于夜晚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田鼠等也是夜行性动物,当然是晚上出来才容易抓到他们,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猫头鹰喜欢在晚上活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