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为什么会有清东西陵之分

为什么会有清东西陵之分

发布时间: 2023-05-19 15:27:41

㈠ 清朝入关之后为何有东陵和西陵之分呢

大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同样搏茄也是电视剧电影最爱演绎的一个王朝,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王朝,他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人去探究。

那么皇帝死后的陵墓更是神秘感十足,充满各种历史诱惑。清孝银搏朝是一统中国的第二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满族兴起于白山黑水的东北。如果把努尔哈赤当成满清第一代皇帝算起到末帝溥仪,整个清朝一共是十二位皇帝。从入关的顺治算,在关内一共是十位皇帝。为什么他们的陵寝却有东陵西陵之分?【东北还有仨陵寝分别是永陵、福陵和昭陵,按下暂且不表。】

个人觉得,不是探究迷没必要浪费这个精神,甭管怎么说顺治开辟了清东陵。

成为清东陵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的陵寝叫做孝陵。

㈡ 清皇陵为什么会分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陵、清西陵同时于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举行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缔约国大会上,被成员国全票通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分别于今年4月和5月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标志揭幕仪式。

清初先建陵于遵化县马兰峪西(东陵),雍正8年(1730年)选易州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西陵),翌年兴建泰陵,干隆时有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东西陵之分。

清东陵

清东陵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葬人最多、最具特色的一座。东陵位于遵化市西北昌瑞山南麓,从公元1661年(清顺治18年)始建孝陵,到1908年菩陀峪建东陵(慈禧陵)全工告竣。历时近两个半世纪,在这期间,先后建起了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在这15座陵寝中埋葬着顺治、康熙、干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孝庄文皇后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等皇后以及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有单体建筑580座,神道总长14500米,陵园面积为78平方公里。

东陵从整体上看,以入关后第一帝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其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处于至尊之位,其他陵寝则各依山势在孝陵东西两侧略呈扇形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康熙帝的景陵,次左为同治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干隆帝的裕陵,次右为咸丰帝的定陵,左右对称形成子孙陪护之势。清东陵的15座陵寝,除昭西陵、公主园寝单成体系外,均建在昌瑞山南麓,孝陵左、右两边恰好各为6座,孝陵居中。同时这些陵寝都按辈分排列,辈较高的距孝陵近、辈较低的距孝陵较远,皇后陵和妃园寝又都以本朝皇帝陵为中心,建在左右两边,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另成一个小体系,皇后陵的神道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神道又分别都与孝陵神道相接,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神道网络,其统续传承关系十分明显。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是清朝皇室陵墓之一,它背倚永宁山,西傍紫荆关,东濒战国燕下都遗址,南临易水。西陵陵区范围100余平方公里,内围墙长达21公里,有帝陵4座: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园寝3座,王公、公主园寝4座,共14座,葬76人。

清西陵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和皇室陵墓群之一,位于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西陵方圆近百余公里,有帝陵4座,即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后陵和王公、公主、妃园寝10座,共葬76人,陵区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宫殿千余间,石建筑石雕百余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

㈢ 为什么清朝皇帝分为东西两个陵墓埋葬

关于清朝为什么有两个陵墓,正史和野史各有说法。

正史的说法:清史的官方说法是雍正皇帝之所以没有在东陵为自己修建陵墓是为了遵循我国古代着名的“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昭”指左边(东边)为尊,“穆”是右边(西边)次之。父在左,子在右,后世也是如此一左一右相递墓葬,如此的昭穆相对法是我国宗庙礼法的基础。

因康熙皇帝葬在东陵(即左面的昭位),从小受汉文化熏陶的雍正皇帝认为自己不能与父亲共列昭位,应遵循周礼,在西侧的穆位建陵,以表达对父辈的敬重以及对礼法的尊崇。于是就有了清西陵。

野史说法:康熙晚年九龙夺嫡,雍正皇帝为了争夺皇位对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甚至有传闻连康熙也是雍正害死。因为这样,雍正觉得自己对手足过于残忍,死后没有面目面对父亲康熙,所以不敢在东陵建陵,于是就躲得远远地,跑到西侧建陵,于是就有了清西陵。

㈣ 都属于皇家陵寝,清东陵与清西陵为何要分开而建

按选风水的原则首先选定东陵作为清王朝的陵寝 于是顺治和康熙葬在东陵到了雍正即位的时期 他为自己选择陵寝的时候他发现东陵的风水好的地方都已经被自己的爷爷和父亲所占于是选择了西陵坐自己的陵寝,到干隆即位的时候原本是希望隋父亲而葬但是考虑到怕自己以后的继承人都按照他这个习惯都隋父亲而葬
这样的话就荒废了东陵 使东陵的香火没有西陵号 于是干隆就定下了一个规矩以后历代都要父子分开安葬 要孙子隋爷爷葬 这样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以后历代也都这么延续了下来 只有道光帝的时候他想隋自己的皇后安葬一起不隋爷爷安葬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也遵从的祖治

㈤ 清东陵与清西陵为何要分开而建

东西陵分开的原因:

据说,康熙帝临终前,曾手谕遗诏传位十四子。雍正见父亲不传位于他,遂串通宫外,将遗诏改为传位于四子。之后又毒死父亲康熙,杀死知情者和十四子一门老少。他害怕祖宗在阴曹地府不宽恕他,所以另择陵地。

雍正帝即位后,陵烂开始也选择在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上。但他看陵区草图后,很不满意,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实不可用。选陵大臣心领蔽汪慎神会,最后选在永宁山。雍正帝看后大喜,这里是干坤聚秀之区诸古咸备,并为上吉之壤,便定为陵址。

相传在雍正十三年时,雍正帝在圆明园养病,民间女侠吕四娘为报父仇,潜入园内刺死雍正帝,又将其头割去。一时宫内大乱,又不敢声张,只得给雍正铸金头安上入殓。直到干隆二年三月才与皇后、贵妃合葬于泰陵。后来,干隆帝为不使两处陵寝冷落,特谕旨明示后代: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宏敬界分建。从此,东西两陵分开。

㈥ 清陵为何分为东陵 西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内,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后,清东陵开始建设。顺治、康熙、干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葬于此处。而清西陵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从雍正帝在位时期的雍正八年开始建设,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帝王葬于此处。
清东陵和清西陵除了有不同帝王的陵墓外,皇后及后妃陵墓也随之依附建造,比如清东陵有慈禧慈安档轿毁两位的定东陵,景陵、裕陵妃园寝等等;而清西陵则有雍正帝熹妃的行备泰东陵、怀王陵、公主陵等等。
清西陵是从雍正帝开始,中途插出去另外修建的,当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清东陵“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工科史书》)”,也就是说雍正帝觉得清东陵风水、地质条件都不好,不适合作为陵墓福地。
也曾看到有这么一个说法,雍正帝另修清西陵,是因为雍正帝的皇位来的并不光明正大,无言面见九泉之下的康熙帝,于是另起炉灶修建清西陵,这也涉及到了一个多年未解的谜团——雍正帝的继位之谜。篡位与否,至今也没有给出准确的定论,但雍正帝对康熙帝心中应是怀有芥蒂的。刚好,清东陵的地质条件没有那么帆改优秀,借着这个因素,雍正帝便堂而皇之的另觅地方修建陵寝。

㈦ 清朝入关之后为何有东陵和西陵之分东陵和西陵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仅是只有项羽有这种豪情。纵观历代王朝,历代皇帝都有这种成为"鬼雄"的心思,生前为帝王,死后也要叱咤风云。故而,他们在生前就会给自己修建宏大的陵寝,最有代表的当属秦始皇。就算是发展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帝们在皇陵一事上依然颇为用心,为此还有了清东陵和西陵之分。 清朝的东、西二陵在修建背景、所处位置、修建时间、所葬皇帝、建筑格局、环境风格和被盗情况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区别。

1、 清东陵因顺治帝而来

清朝的太祖、太宗都是葬在关外,那里还安葬着太祖努尔哈赤的父祖,算是爱新觉罗家的祖坟。然而,太祖和太宗在位时,清朝还只是一个偏居搭拿慎关外的政权。当清朝入关之后,清朝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大一统王朝了,此时就得拿出主宰天下的气度来考虑帝陵位置,关外肯定是不合时宜,仅仅一个因路途遥远带来的祭祀问题就会很棘手,更遑论其中的政治考量了。

故而,顺治皇帝就决定在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寻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新的帝陵。经过一番考察和对比之后,顺治皇帝决定在 京城往东一百多公里处的遵化 (今属河北唐山)兴建帝陵。

2、 清西陵因雍正帝而来

按常理来说,同一个王朝的皇帝陵墓应该都会集中在一个地区。因此,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后也葬在了顺治皇帝选定的东陵。然而在轮到雍正皇帝的时候,他本来也计划自己去世后就葬在东陵的。结果,当他给自己在东陵修建的地宫即将竣工之时,他委派自己的十三弟怡亲王前去查看工程情况,没想到怡亲王一行人视察完后就向雍正皇帝说东陵的地质存在问题。

这种问题在古代可是很要命的,纵观历代王朝,不知道有多少督造帝陵的大臣因为地宫渗水等问题落得个凄惨下场。雍正皇帝本就是干坤独断的皇帝,在这种事关自己百年后的事情上自是不会含糊。他迅即组织人员勘察和寻找新的地方,经过一番周折之后,他决定在 京城敏枝西南方向百公里处的易县 (今属河北保定)兴建陵寝。

1、 清东陵的五位皇帝

当干隆皇帝需要给自己考虑皇陵问题时,他就有点犯难了。从宗法来说,他应该葬到雍正皇帝的西陵,偏偏比起父亲,他更钦慕他的祖父康熙皇帝。换而言之,东陵是他的个人意愿,西陵是法统。好在他有一帮通晓典史的大臣,大臣们在干隆皇帝的授意下终于在浩瀚史海中找到了一条法理依据,也就是周朝的 昭穆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东陵和西陵轮流使用。

由此,东陵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一直到1908年修完慈禧太后的陵寝,总耗时 247年 ,期间共有五位皇帝安葬于此。 除了孝陵,东陵还有康熙皇帝的景陵、干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

2、 清西陵的五位皇帝

按照干隆皇帝定的昭穆制度,道光皇帝作为干隆皇帝的孙子,应该是葬在东陵的,然而我们发现东陵之中并无道光皇帝,说明昭穆制度在执行上是存在变化的。道光皇帝原本是准备在东陵给自己建陵寝的,然而他在给自己早逝的皇后修陵寝时就频发地宫渗水现象,他是怕了,本来自己在位期间就不太顺,要是到地下还要受水患,他是断难接受的。故而,他跳出昭穆制度,命人在西陵给自己找地方建陵寝。背离昭穆制度的除了道光皇帝之外,还有同治皇帝。

慈禧太后在给自己儿子选陵址时,考虑到母子之情,就否定了西陵,选择了咸丰皇帝所在的东陵。由此,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修建雍正皇帝的泰陵到1915年修完光绪皇帝的崇陵,总耗时 185年 。 期间,除了泰陵和崇陵,还建了嘉庆皇帝的昌陵和道光皇帝的慕陵,共四座皇陵。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葬于八宝山的溥仪后来也迁到了西陵。

1、 清东陵的形胜

虽然东陵和西陵都是风水宝地,但是二者的地理环境必然不会完全一样,所以二者内部的格局会存在差异。东陵的北边是昌瑞山,南边是金星山,东西方向也有山,相当于东陵是在一个盆地里,而且这个盆地的轮廓还挺规整,从昌瑞山主峰到金星山,很容易找到一条中轴线。

孝陵正是位于南北方向这条中轴线上,很好地承袭了明朝帝陵文化,将帝陵与山川形胜完美得结合到一起。其他皇帝的陵寝皆以孝陵为中心分左右排开。孝陵的左边依次为景陵和惠陵,孝陵的右边依次为裕陵和惠陵。 这种整体布局营造出了子知敬孙环绕般的感觉,体现出了封建 社会 的"以孝治天下"。

2、 清西陵的旖旎

西陵是背倚永宁山,南濒易水河,风景秀丽、植被茂盛。雍正皇帝在建西陵时,下令将很多旗人迁居到西陵一带,目的主要是让这些旗人守陵、护陵。经过这些旗人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西陵一带出现了很多村庄、集镇。西陵因此不仅仅是皇陵,还是很多人的家园,这也是西陵的人文气息远高于东陵的原因。

西陵不仅很多文物建筑保存得不错,比如永福寺,它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流传下来的皇家寺庙。除此之外, 西陵的生态环境也维持得相当好,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在华北地区都堪称少见。

1、 清东陵被盗掘较严重

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天下大乱。清朝的皇陵因此成为了军阀们眼中的香饽饽,军阀们需要钱来招兵买马,而皇陵有的是金钱财宝。只不过盗掘皇陵这种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一旦引起 社会 舆论,很容易被群起而攻之,所以在孙殿英之前,清东陵的皇陵还没怎么被破坏,只是地面文物和一些妃陵被盗。孙殿英是野路子出身,什么都敢干,自从他打着演习的旗号,派军洗劫了裕陵和慈禧太后陵寝等之后,效仿之人甚众。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东陵才算是安稳了下来。

2、 清西陵被盗掘较轻微

清朝在东陵是安排了守陵百姓和官员的,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官方对于清朝皇陵的保护缺乏力度,但是只要有这些人在,东陵按理说应该不会被破坏得那么严重。据相关史料所载,东陵的守陵官员是盗掘东陵的元兇之一,他们和周边势力沆瀣一气,在孙殿英进入东陵之前就常常盗卖东陵文物。与东陵的守陵人员相比,西陵的守陵人员无疑更加尽忠职守,除了崇陵被盗之外,其它三座皇陵都完好无损,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实属难得!

清东陵和西陵之间称得上是交相辉映,东陵有东陵的好,比如所葬皇帝更有名气、建筑布局更为大气等,西陵也有西陵的好,比如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更为浓厚等。西陵比东陵建得晚,但是西陵被盗不像东陵那么严重;东陵比西陵建得更壮观,但是西陵的生态环境却比东陵好;西陵比东陵离京城更近,但是西陵所处之地却比东陵显得偏僻,也就更容易远离盗墓者。

东陵和西陵之间,谈不上哪个更好,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或者说,东陵和西陵都很好,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里面都蕴含了丰富的建筑、艺术和人文等价值。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代史》

《北洋军阀史话》

㈧ 清朝为什么要分东西两个陵区

清朝入关以后,共传了十代皇帝,其中,东陵有五座帝陵,葬了五个皇帝,其余的五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未建陵外,剩下的四个都葬在北京以西一百二十多公里处的西陵了。中国历代实行的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清代十个皇帝,按理应该葬在一起,为何又分成东西两个陵区呢?原来是雍正破坏了这一制度。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传说他靠篡改遗诏夺得了皇位。由于心中有鬼,从迷信出发,便不愿和康熙葬在一起。 怡亲王允祥和大臣高其倬,深知雍正之意,在易州镜内泰宁山天平峪发现了“万年吉地”,竭力向雍正推荐。他们在奏章中称颂那块地方是:“干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览奏后,认为:“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并下令在泰宁山下动工修建泰陵,首辟西陵陵区。雍正开辟西陵的用意,除了为他自己建陵之外,还想叫嗣皇帝也追随他葬入西陵。但儿子干隆却违背父意,以好“风水”作为选择陵地的原则,选址于东陵,并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区选址建陵。 西陵有帝陵四座,后陵三座,王公、公主、妃子园寝七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建筑面积达五万多平方米,共有陵殿千多间,石建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西陵周边共有百余公里,四周群峦叠嶂,树木茂密。西有着名的紫荆关,南有易水,隔水与狼牙山相望,东有二千三百多年前古燕国下都的遗址,风景甚为幽雅。

㈨ 清东陵与清西陵为何要分开而建

这个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

1、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部昌端山主峰南麓,距北京100余公里。是一座规模十分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古代陵墓建筑群。整个陵区共有清帝陵5座:即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干隆)、定陵(咸丰)、慧陵(同治);

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这15座陵墓群,埋葬着清5帝、14后、136个嫔妃。近代着名的皇后慈禧太后也葬在这里。

2、西陵在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也是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代陵墓建筑群。整个陵区共有清帝陵四座,即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园陵7座。这14座陵墓群,共葬了76人。

3、东陵的陵址,与政治风水极有关联。所谓政治风水,就是假借风水外衣为其政治需要而服务。这在封建社会,是统治者所惯用的。

入关后的顺治帝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然而野史与传说的杂乱,却给东陵陵址的选定,披上了层令人恍惚的纱衣。

4、对龙文化的接受。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称:“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四神拱卫天帝的“中宫”。后来有了发展,认为四神在天上是保卫天帝,在人间是保卫帝王和他的臣民,在墓中是保卫墓主和他的灵魂。

四神在墓葬中的出现,最早在西汉晚期,而且很快在墓葬中盛行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汉族的丧葬习俗,陵寝制度。清帝陵中,不仅在地面建筑中,随处可见龙的形象,就在地宫里,也是极力效法的。

拓展资料

清陵分建实际是源于雍正,其子干隆谕示后代“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分建”,但后世皇帝选陵也似乎未严格按“一代东陵一代西陵”的祖训执行。如:嘉庆葬西陵,其子道光应葬东陵,却为何也葬西陵?咸丰葬东陵,其子同治应葬西陵,为何也葬东陵?末帝溥仪应葬东陵,为何葬在西陵?这其中有什么缘由?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干隆 裕陵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参考资料

网络:清东陵清西陵

㈩ 清朝为什么会有东陵和西陵,它们分别安葬着哪些皇帝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入关以后共十位皇帝,除了末帝溥仪之外,其他九位皇帝均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但是这九位皇帝没有将陵墓修建在一起,就像明十三陵那一样。而是分为东陵和西陵,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又分别安葬着清朝的哪些皇帝呢?

清朝十二帝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最早安葬于此,也就是孝陵。之后,康熙帝的景陵、干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四座陵墓均修建于此。因此,清东陵一共有五位皇帝安葬于此。那么,剩下的四位皇帝自然也就是葬在西陵了咯。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第一位安葬于此的皇帝是雍正帝(泰培磨陵)。之后,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三位皇帝也都葬在此地。
根据古人“子随父葬”的制度,雍正帝应该随着父亲康熙帝葬在东陵,可是他本没有这样做。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将他的陵墓地址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建筑材料。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配空斗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之,又在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至此,才有东陵、西陵之分。
雍正帝这样做也给干隆帝出了难题,要是按照古制,他就应该随父亲葬在西陵,那么从此东陵就会荒废,可是自己崇拜的又是自己的爷爷康熙帝啊,这可怎么办呢?
几经思考,找到一个方法——昭穆之制,完美的解决了此事。“昭穆“是古代的宗法制度,规定的就是在宗庙和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在始祖左边,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在右边,为穆亏裂。也就是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始终同列。1796年(嘉庆元年)太上皇干隆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所以,干隆帝就去了东陵陪爷爷康熙去了,自己的儿子嘉庆帝就留在了西陵。

热点内容
为什么飞机的颜色一般都是白色 发布:2025-04-09 03:12:46 浏览:24
上网时间长了为什么会抽搐 发布:2025-04-09 03:12:38 浏览:476
为什么小孩一回老家晚上就做噩梦 发布:2025-04-09 03:01:24 浏览:800
为什么做一晚上的梦醒来头痛 发布:2025-04-09 02:45:39 浏览:734
为什么番茄有两种颜色 发布:2025-04-09 02:24:21 浏览:563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带一船女人 发布:2025-04-09 02:16:59 浏览:816
100元为什么掉颜色 发布:2025-04-09 02:16:22 浏览:849
为什么屎里有白东西 发布:2025-04-09 02:16:17 浏览:247
颜色深度24位为什么无颜色表 发布:2025-04-09 02:15:28 浏览:994
为什么男人要你叫女人 发布:2025-04-09 01:43:59 浏览: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