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东归为什么这么多东西

东归为什么这么多东西

发布时间: 2023-05-18 02:58:22

① 土尔扈特东归能否称得上“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

土尔扈特蒙古是我国西北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约一个半世纪后,干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1月,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公元1742-1775年)顺应民意,决定亲自率领部众十七万人离开伏尔加河畔,踏上东归祖国的旅途。

法国的东方学者伯希和则认为:“由于对俄罗斯人的压榨表现出了不满和惶恐不安,于是又重新东迁”

可见,土尔扈特人的东归,在世界历史上的确可以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最为悲壮的民族迁徙”。

②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主要原因:沙皇的残酷压榨,沙皇没有把土尔扈特人当作自己的人,但是那个时代人是最重要的.俄国实行的是农奴制,有人就可以收税,服劳役,兵役.毕竟土尔扈特也有几十万人,不小的数目.俄国就是看重这点
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毕橡,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前数蠢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愿忍受外国的压迫.土尔扈特部摆脱沙俄压迫,万里回归,表现了各族人慧陪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③ 东归英雄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东归英雄的历史真相是年轻勇敢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决心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回归祖国。渥巴锡率领三万二千帐十七万人组成的浩荡大军,消灭了数千沙俄官兵,烧掉了帐篷、带不走的东西和渥巴锡汗的木制宫殿,拔营起寨,惊天动地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万里归途。

东归英雄弘扬蒙古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讴歌中华民族弊拆英雄渥巴锡可汗,赞美他崇尚和平,拒绝征战,带领24万部族回归故里的伟大壮举,完成了几代土尔扈特蒙古人不再漂泊异域的夙愿。

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康熙、干隆年间开明的边疆政策和日渐强盛的民族向心力,同时人性化地记录了中俄两国人民世迟卜核代相依相存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符合当今和平统一的国情民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东归英雄的历史背景是:

土尔扈特部落的人,从17世纪的最开始,来码掘到伏尔加河区域。到了18世纪,沙俄成了统治者。大量的招骑兵出打仗,并且还强制性的命令土尔扈特汗王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俄方当人质,这件事情导致很多人不满。

④ 了解干隆年间的东归事件吗

土尔扈特回归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桐滚谨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首先是政治,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扎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俄国政府要改组扎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从经济上,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那么这个战争中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几乎打仗回来就一、二万人,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清朝干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局基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备困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是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歼,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干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最后清政府决定:第一,这件事如果俄国政府要出面交涉,要坚决挡回去;第二,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安置。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不久,渥巴锡随伊昌阿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干隆的旨意,让渥巴锡等人在秋高气爽时节前往避暑山庄面见干隆皇帝,并转交了干隆皇帝颁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的敕书。

干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 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干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不久,渥巴锡等十三人及其随从四十四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举行盛大的法会。干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及《满文录副奏折》都有详细记录。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确定的游牧地为“渥巴锡所领之地”,也称旧土尔扈特,分东西南北四路,设四个盟,各任命了盟长,舍楞所领之地,称新土尔扈特,舍楞为盟长; 还有和硕特恭格部,下设四个旗,恭格为盟长。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外很多学者,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 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

⑤ 东归在哪𠮶朝代

清朝.在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等蒙古部落孝渗庆17万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历经千辛万苦仅剩7万人,于1773年6月来到巴音布鲁克草原经清喊氏朝干隆皇帝批准,从此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巧握居。

热点内容
狗被关着晚上一直叫为什么 发布:2025-04-16 17:03:41 浏览:803
为什么有的东西叫包团 发布:2025-04-16 16:40:01 浏览:403
幻塔为什么显示软件包出现问题 发布:2025-04-16 16:29:38 浏览:768
为什么有的淘宝店评论不让发图 发布:2025-04-16 16:23:52 浏览:24
为什么躺的时间长后背疼 发布:2025-04-16 16:14:14 浏览:921
为什么国产电视剧都不是苹果手机 发布:2025-04-16 16:13:31 浏览:312
为什么小孩眼睛很白 发布:2025-04-16 16:13:31 浏览:155
为什么皮鞋穿着走路时间长了 发布:2025-04-16 16:13:22 浏览:903
用电脑钉钉上课为什么没有声音 发布:2025-04-16 16:11:05 浏览:812
为什么有人说我眼睛看起来很坏 发布:2025-04-16 16:00:20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