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甜东西口痰特别多为什么
Ⅰ 为什么吃甜食容易生痰
首先要知道糖是无时无刻不含在各种食物里面的,吃的东西一增多,胃肠的负担就会加重,影响了胃的消化,胃肠不能把这些饮食转化成营养,就会转化成痰浊。那么甜食吃多了就更是如此。换言之,甜食吃得越多,胃肠的负担越重,受到的伤害越重,痰生成得越多。
至于为什么感冒了更不能吃,也是很有根据的。很多时候我们说着凉或感冒,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或病症就是吃东西总是难以消化。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也就是说,痰是由脾胃而生的的意思。痰生成之后储藏在肺,肺就成了“储痰机器”。肺中有许多痰必然要清除掉,只有咳嗽才能把痰咳出来,所以就产生了咳嗽。临床上,常见到胖胖的孩子更容易咳嗽。吃得太多或经常吃高营养、高蛋白的油腻食物,也容易发生咳嗽。因为这类食物大多是容易“上火”的食物,同时也是生湿助痰的食物。
所谓生湿助痰,顾名思义,容易着凉感冒,吃得不消化,自然痰多,咳嗽也就不容易好。孩子们爱吃的甜食或冷饮,也是生湿助痰的食物。这就是为什么感冒了咳嗽了要吃清淡的原因
Ⅱ 我一吃甜食喉咙就有痰,怎么回事
多吃些水果,喝点急支糖浆,不要刻意去吐痰,坚持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Ⅲ 为什么吃甜食口里很多痰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的味道分为五种:酸、苦、辛、甘、咸,中医称之为五味,分别对五脏都有补益作用。
中药当中很多都是常见的食物,味道不过份的,适合人长期食用的一般会作为食物;味道偏性较强烈,对身体会有明显调节作用,但不一定能长期服用的,我们会叫作药物。
所谓“药食同源”,就是因为无论食物或药物,只要具有五味,就对身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五味分走五脏,酸味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甘味就是甜味,入脾,有补脾的作用。
“脾主四肢”,“在体合肉”,甘味食物能补脾,所以适当的甜食能使脾所主的四肢壮健,肌肉结实有力。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过食甜味会令脾过于滋润,就会令脾本来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
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当水份不能被运化,湿聚就会成痰,而中医的痰是全身各处都可出现的,不单单指咽喉中所分泌的痰。由于"肺为贮痰之器",所以一旦痰形成了后,就较多于气管出现,而形成各种病证。
Ⅳ 吃甜很多痰怎么回事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由于甜的东西滋腻,容易助湿,湿会生痰、易伤脾,脾伤则湿盛。因此平时要少吃甜食或冷饮,以及其他生湿助痰的食物,多喝水。这就是为什么感冒了咳嗽了要吃清淡的原因。
Ⅳ 为什么我在吃了饭或是甜食后就痰多
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摘自:求医问药网 http://www.jk58.com)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参考资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28/200618115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