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喜欢把东西扔出去
A.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链接:
B. 孩子总是扔东西是什么原因怎样引导孩子益于大脑发育
宝宝爱扔东西的阶段是几乎每一对父母都会经历的,虽然孩子的这一行为是常见并且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扔东西的做法是否是正确,以及父母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孩子?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热点;不少的年轻夫妻还会因此发生矛盾,更有诸多家长直呼带娃太难了,遇到这种事情自己经常束手无策。
第三,参与到扔东西的过程,并让孩子学会自己捡扔出的物品。家长的参与会让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更加可控,同时也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拾回物品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既能减轻大人的负担,又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物品归位的好习惯。
C. 小宝宝为什么喜欢拿到东西就扔掉
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听玩具掉下的响声,不同的玩具掉在地上的声音不同,宝宝是被这些声音所吸引。想要研究一下“扔”的动作与东西掉下之间的关系,一旦宝宝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他就会孜孜不倦地来实践,借着扔玩具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宝宝不喜欢孤单,所以用扔玩具来吸引成人和他玩。这时家长应对宝宝的这一游戏耐心配合,给宝宝一些不同弹性又耐摔的玩具,随着思维的发展,宝宝扔玩具的行为会很快结束。 宝宝之所以喜欢这样,是因为看到东西被自己从一个地方扔到另一个地方,感到很有趣,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欣赏。 原先宝宝的手部动作不灵活,现在可以把东西扔出去了。他会发现原来不同的东西扔出去时的状态和声音是不一样的,像小球,它被扔出去时是可以滚动的,像积木块,它被扔出去的时候是有响声的,像纸片,它被扔出去的时候是飘飘着落到地上的,但没有声音也不能滚动,所有这一切,对宝宝而言都是非常新奇有趣的。 宝宝没有成人那种“爱惜物品”、“会把东西弄坏”等概念,所以不要拿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宝宝的这种行为。如果担心宝宝摔坏物品,可以把易碎易摔坏的物品放到宝宝不能拿到、够不着的地方,给宝宝一些能发出响声的经摔玩具,如响铃、内带铃铛的小球等等。如果没有时间陪宝宝一起玩扔东西的游戏,可以把宝宝放在软地垫上,让他自己把玩具扔出去后,再爬着或走过去把玩具拣回来。 宝宝爱扔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还是有利的。这不但能锻炼宝宝的体力,而且还能使宝宝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因为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分清了自已与客观事物的区别,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步。
D.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乱丢东西
文|张女子育儿:当好妈,带好娃,娃娃爱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宝宝玩玩具,边玩边丢,宝妈头疼不已,如何让宝宝自己整理玩具呢
有过育儿经历的宝妈,相信都有着这样的烦恼,那就是才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但是一会又被宝宝弄得乱七八糟,宝宝简直就是一个捣蛋鬼,为什么就看不惯家里整洁一点呢?很多宝妈都为此头痛过的吧!
因此,父母想要孩子能够早一点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不乱丢东西,那么父母首先就需要做好榜样,不然,父母就别老是怪孩子了。孩子有了这样的习惯,可是父母直接导致的啊!
你家宝宝是否也经常乱丢东西呢?那么赶紧看看,你是否也有以上这些问题呢?
E. 宝宝老是扔东西宝宝为什么现在老是扔东西
宝宝丢东西的原因约略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探索外在世界,第二种是想要吸引大人注意力,第三种是或其他心智问题(例:自闭)。 探索外在世界 宝宝出生后四个月,注意力开始向外转移,他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充满了好奇心,一岁之后,他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探索环境,而丢掷东西就成了他探索外在的绝佳方式,包括: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丢出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我换种方式丢,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借由不断的丢掷,宝宝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他也透过丢掷的动作,加强了手脚协调的能力。 吸引大人注意 有些宝宝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会以丢掷东西的行为来迫使大人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且常会出现固着现象(同一行为不断重复)。可能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大人的话语的含意,因此对于大人的口头制止无动于衷。此外,也有宝宝会观察大人反应,若他觉得大人在阻止他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十分有趣、好玩(例:大声喝止、表情夸张),他可能就会更想要继续丢东西,来引发大人的‘好玩’反应。 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 在发展上有困难的小朋友会比一般小朋友容易出现丢掷东西的固着行为,且会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则可能和发展迟缓的程度以及压力反应有关。以自闭症为例,一般幼儿丢东西的年龄约一至二岁,自闭症儿童却可能会延续到三至四岁甚至更大年纪,比一般幼儿的时间更长。此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因为难以表达他的需要或想法,也比较容易感到挫折而出现暴躁行为,包括乱丢东西。 【父母的应对】 父母若怀疑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最好还是给专业的医生做诊断,由医生来决定如何处理及治疗,千万一味禁止或放任,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要如何判断孩子是处于正常发展还是想吸引大人注意?医生表示,判断的重点是当孩子丢东西时,观察他们是否有在注意或观察父母,如果是先看大人再丢,丢完之后很注意大人反应,在大人制止时反而显得很开心、继续丢,且持续留意父母的反应,这就可能是为了吸引注意。 若孩子完全不理大人,只是自己丢、自己玩的话,比较可能是发展过程的需要,父母只要小心孩子的安全,就无须太过担心。但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或是一整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父母就要注意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方面的问题,必要时寻求医生协助,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及评估。
F.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反复扔东西,家长要如何处理
链接:
G. 孩子为什么喜欢扔东西,难道真的是为了搞破坏吗
链接:
H. 为什么九个月宝宝总喜欢扔东西’
首先,我想给这位遇到问题的宝妈纠正一下,孩子扔东西并不是毛病,这是他成长的一个过程,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本能。而且孩子的这个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改过来,不需要宝妈宝爸强制去为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扔东西最初是孩子的一种实验,他这样做只是想看看东西掉在地板上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把奶瓶扔在地上后就哭了起来,直到你把它捡起来才罢休。这很快变成他的游戏。开始时,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学习,但你不要给它太多的注意。否则,你会强化这种行为,以致孩子认为这种游戏相当好玩,但你则感到自己要被气蒙了。 那么孩子为什么扔东西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原因 1、为了引起大人注意当孩子看到扔出去的东西在第一时间就被大人捡回来,他会觉得是和大人玩游戏。 2、为了认知这个世界比如他扔掉一个玩具,玩具掉在地上发出“咚”的声音,他就知道,之所以会发出“咚”的声音是因为它扔掉了玩具;再当他把小球往远处扔,小球连滚带跳的往前滚动,他会明白,他扔小球的行为引发了小球的滚动。这些亲身体验让他理解了事物发生的变化,发现物体更多的属性,从而增长了他的知识和经验。 3、能力的表现孩子能扔东西必须具备一些能力,比如抓握能力,投掷能力。当孩子刚刚能够用手抓住身边的东西时,他会感觉到惊喜;当他看见自己奋力一扔,就能够让手中的东西飞离那么远,就有一种成就感。宝宝被这种新技巧深深吸引,想整天地“熟练”下去,而自主操纵的感觉也促使宝宝不断地试验,一次又一次感受成就感。 当孩子扔东西时,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拾起来递给孩子,有时候他仅仅是在练习抓东西的技巧,但还不够熟练。但是,他一旦学会了抓东西就开始学扔东西了。 ●置之不理。如果婴儿只是扔着玩,不要总给他捡起来,让东西留在地上就是了,重新给他一件东西。 ●如果是大些的孩子,你可以为他拾东西,但是你要告诉他,如果再扔就把它拿走了。如果他又扔了,你要把东西收起来一会儿。对那些不停地把玩具掉在地上的孩子,这个方法很灵。 我们家孩子比你们家孩子小一个月,平时也爱扔东西,有时候他扔出去的玩具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还笑个不停,我觉得这是她认知和学习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小孩子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宝妈千万不要去极力制止,这样其实对孩子成长发育并不好。当然,作为父母平时也要多和宝贝交流,有时候小孩子不会表达,只能通过扔东西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我也教给你了对于孩子扔东西的处理方法,你可以认真看一下。
I. 宝宝为什么老是扔玩具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多。孩子每次玩玩具,留下的场景就像是打架的痕迹,乱七八糟,乱七八糟的,只剩下那些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家长,苦不堪言。当孩子们玩玩具时,他们习惯于把所有的玩具都搬出去。因此,儿童玩具在家里随处可见,散落在各地。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就是孩子Z在玩玩具,父母在屁股后面收拾。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喜欢扔玩具和乱七八糟的房间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因此,家长不必为孩子的投掷玩具感到不安,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正确引导是关键。
家长在布置玩具时可以和孩子互动,比如问某个玩具应该放在哪里,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感,锻炼孩子对物体的分类能力。当一个孩子玩完一个玩具,及时把它放回原位。父母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表扬,下次他会主动清理自己的玩具。家长可以定期和孩子一起重复整理玩具,及时存放自己不玩的玩具,把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孩子保持整洁有序,避免环境的脏乱。
J. 十个月的宝宝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十个月的宝宝爱抓头发,爱扔东西,这些都是因为宝宝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宝宝不知道自己是谁,搞不清楚他和别人的区分,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时的宝宝还没有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精神分析学家玛格利特玛勒把新生儿比作“蛋壳中的小鸡”,他们不能把自己同外界环境区分开来,还不具备本体性。所以他们会常常把自己的小手或小脚当成玩具来玩耍,当他躺在那里长久地注视自己的小手时,也许在想,这个肉乎乎的玩具好好玩哦!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活时,他的生活环境是那么的安逸,连吃喝部不用自己发愁,一切有妈妈管着,他的任务就是生长,等待出生。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干些什么。出生后,他被迫管起了自己的吃喝,饿的时候,用哭声通知妈妈来开饭,自己要努力吸吮才能填饱肚子。即便如此,他仍然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分不清哪个是妈妈,哪个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才渐渐地注意到,原来妈妈并不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无论怎么哭闹,一切好像都没有改变,原来我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有时候,淘气的宝宝既没有排便,也没饿肚子,可就是哇哇大哭。这时的他,其实是在试探和探索,他似乎已经蒙蒙地感觉到,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东西存在。 大约从6个月起,婴儿逐渐能从他与母亲的共生中分化出自己的身体表象。如他抓妈妈的头发、耳朵、鼻子,将食物塞进妈妈的嘴里等,这就显示出婴儿自己与母亲的分化。7~8个月的宝宝,还会出现一种新的“查对母亲”的行为模式,他开始将妈妈与别人进行比较,当他看到的人不是妈妈而是别的陌生人时,就会产生惧怕,从而激起一种“陌生人焦虑”。这一切表明,婴儿的积极分离机能开始发展起来了。 婴儿9个月时,如果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当成人帮他捡起来时,他就会有意地将玩具反复扔到地上。这时应宽容和谅解宝宝的“捣乱”,因为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他们逐渐区分出了自己的动作及动作对象之间的微妙关系。 1岁左右的宝宝通常会非常喜欢碰触外界的一切东西,因为他很想感受触摸自己和触摸别的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进行“物我知觉分化”。这时的宝宝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似乎蒙蒙感到,那个动作和自己总是一模一样的小人,可能和自己有些关联,但是,还不能明确意识到镜子里的镜像就是他自己。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睡熟的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在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大多15~18个月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这个时候他已经明白,原来镜中的宝宝就是自己。 所以家长不用担心,这是孩子自我意识是一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