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为什么对动的东西更敏感
㈠ 眼睛对运动的东西过分敏感是什么原因
因为你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不是因为眼睛的问题,学习的时候要静下心来。
㈡ 为什么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能吸引人,麻烦有心理学的高手解释下,最好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当当从现在心理学的感知方面的视觉对运动的东西比静止的东西更敏感来解释,,我觉得太过简单。一方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以前动的东西有可能是我们要捕捉的食物,还有就是动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存在,因此人们需要对此敏感,久了就变成了动的比静止的更能吸引人
㈢ 青蛙的眼睛由于视觉细胞的特殊性,只对移动物体敏感,传言它只能看见移动的物体
不是只能看见动的,而是对小昆虫之类的运动敏感,对其他不怎么动的或是动态和吃饭威胁这些不一样的比如风吹草动不敏感,并不是看不见。不需要自己移动才能看见不动的物体,不然一直动还不得类似。
另一个自己运动的情况,虽然其他东西都相对自己运动了,但是由于是自己动,其他相对动的都是一个整体,所以和不动也没啥区别。换句话说,青蛙虽然适合找出一块背景板上一个点运动的轨迹,但你整块背景板一起动的话就没啥优势了。
㈣ 人类眼睛为啥可以洞察心灵,人类的眼睛有什么独特性
人类眼睛的独特性
在邦克山战役中,在一场与英国军队交战的战斗中,美国上校威廉·普雷斯科特对士兵们说:“等你看到敌人白皙的眼睛,然后向他开枪。”如果美国军队不是和英国人作战,而是与一群黑猩猩作战,他们就会立刻被打败。为什么?因为黑猩猩,甚至220种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白眼,或者至少没有明显的白眼。这意味着,如果这些动物不直视它们的脸,我们很容易被它们愚弄,也不知道它们在看什么。
为什么人类如此不同?科学家们对比了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人类的巩膜比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颜色浅:这一关键的解剖特征增强了人类凝视的能力。相比之下,其他灵长类动物都会把眼睛藏起来。他们的巩膜很暗,这使得彼此很难确定巩膜的边缘,所以很难猜测他们的视线。
人类在动物中视野开阔,但仍输给了马和狗。就一只眼睛而言,人类左右两侧的视力约为160度,两眼同时可看到200度左右的范围。至于上下视图,上面是50度,下面是70度,总共大约120度。你还可以看到一些东西从200度左右倾斜在你身后。然而,当我们开车或其他类似的事情变得非常狭窄。比如,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视野会降低到30度;如果车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时,视野将低至10度。
视野的大小与眼睛的大小有关吗?视野实际上是眼睛直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野可分为中心视野和外周视野。人眼的视中枢位于眼底视盘下方0.35厘米处,称为黄斑。黄斑中心的凹陷称为中央凹,它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当眼睛注视目标时,它的投影位于中央凹。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静态观察时,人眼是一个固定聚焦的光学系统,横向视野约为46度,垂直视野约为38度。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整个视野中的一切都能看得清。黄斑主要用于精细分辨,但投射到黄斑上的视角只有8-12度。一般来说,视觉是指能清晰看到的范围。然而,当头部固定,眼球静止时,自然可见范围(即静态视野)主要取决于黄斑的大小。通常的眼睛大小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上下眼睑之间区域的大小,而不是眼球的大小,也不是视网膜上黄斑的大小。因此,这种情况下视野的大小是由黄斑的大小决定的,与人眼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㈤ 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过程是什么(寻求图解)
其实我也不懂,既然看到这个问题了,就试着来说说吧,说的不好了请不要见笑,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应该说,所有的眼睛都只对动的物体感兴趣,就是人的感光细胞能很容易觉察出周围光线的变化,比如颜色和光线强度.基本原理就是物体把光线反射进眼睛,光线通过一个类似放大镜的器官(好像叫玻璃体吧)在眼睛的深处形成一幅倒立的小型图象,而连接这个成相器官的神经叫感光神经,感光神经觉察到了光线变化就把反射传输给大脑。他的数据传输非常地具体(在眼睛健康的情况下),比任何的相机的相素都高很多很多,大脑有专门负责图象处理的区域,这块区域在收到反射后就开始处理图象。它处理的速度是所有计算机都比不了的,而且质量非常非常地高,它把反射处理成图象后,就告诉相关的动作神经,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就拿蜡烛来说,一只蜡烛,不管点着也好不点着也好,如果它在你的右边,你总是向右边一回头就能看见它。这是就是上述一系列数据或者说是反射传输的结果。你一回头,眼睛看到的图象就发生了变化,包括颜色的种类和强度都有变化,感光细胞是很敏感的,它能及时地向大脑报告它感觉到的光线变化,这样你看见的就是和刚才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总是盯着一个静止的东西看你就会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