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为什么会有韩信这种东西的存在

为什么会有韩信这种东西的存在

发布时间: 2022-07-05 04:09:11

⑴ 出道便是巅峰的韩信,到底从哪里来的这一身本事呢

我们能够注意到,被明代人捧为兵仙的韩信一出道便是巅峰。

自韩信独立率军征战以来,先是魏国,后是代国,继而赵国、齐国都迅速地被韩信收入囊中。而后,韩信率三十万齐军挺进垓下,正面和项羽对抗,把项羽打到无路可退,只能率领八百勇士仓皇逃窜,但还是没跑出汉军的包围圈,被汉军的骑兵杀于东城: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⑵ 韩信为何被称为兵仙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这就是着名的韩信点兵,另外,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韩信的成语: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参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从这个角度看,韩信兵仙称号跟其历史评价很符合吧。

⑶ 为何说历名上赫赫有名的兵仙韩信,是刘邦成就的

没错,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是刘邦成就了韩信的“兵仙”、“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之名以及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军事家之一的头衔。

没错,韩信是一匹千年难出的千里马,千里马的价值体现在有伯乐的赏识、提拔和重用之上,否则没人知道这是一匹千里马。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可以比喻为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母亲孕育了孩子,先有母亲后有孩子,同样的道理,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千里马才能称为千里马,是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也可以理解为伯乐孕育了千里马。

也许你会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错,金子在任何地方都是会发光的,但人不是金子,人心是隔肚皮的,人不是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发光,即使一个有通天之才的人想要成事,没有领导的肯定重用,仍然是没有表现的机会,人要想发光,首先得有人赏识、提拔和重用,否则你永远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

而韩信击败的那些诸侯国,比如魏国、代国、赵国、齐国、燕国等,都是墙头草,这些墙头草在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不会明显偏各一方,只会倒向最终胜利的一方,换句话说,这些墙头草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肯定是保持中立的。

也就是说韩信即使不北伐,这些墙头草虽然会给刘邦造成威胁,并不至于铁了心帮项羽围攻刘邦,只要这些诸侯国保持中立,刘邦就能凭借自身的人才优势、地理优势、用人优势和持久战,击败项羽,照样统一天下。

换句话说,韩信成功必须依靠刘邦,而刘邦成功不一定需要韩信。

刘邦没有韩信,还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樊哙等等谋臣武将,为自已谋划,可是韩信没有刘邦,他还有什么呢?

⑷ 为什么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们如果给孩子们讲韩信,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老母和他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像韩信这种情况,他应该积极地去找工作,或者搞农业生产,或者到官府去打工当差。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要想搞农业生产,养活年迈的老母,在堂前尽孝,也是容易的。如果他不愿意搞农业生产,他本身是读过书的,又有一身武艺。连刘邦那样的小混混,都能去当一个亭长。韩信这样的人才,进县府衙门当一个吏掾、功曹什么的,只要他肯去,肯定是办得到的。

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

一、韩信志向远大。

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韩信做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他想当一个“万户侯”。

一个人如果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他将来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都说,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就是讲,“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二、韩信读书努力。

韩信那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读书非常专心,也读过不少兵书。

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应该没读过书,他打仗属于“无师自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当后来刘邦把韩信抓到京城软禁起来的时候,韩信曾和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而且自己还亲自写了“韩信三篇”。这件事记载在《咸丰·清河县志》里。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读过不少书的。

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准备。韩信要是没有这样的准备,他将来也不会干大事。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孩子讲的。

三、韩信择业谨慎。

韩信当时不去搞农业生产,也不去县衙当差打工,并不是韩信不去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这说明,韩信择业是很谨慎的。

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就业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没有什么人脉,你也许可以奋斗出来,但是,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苦。如果你一开始就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大公司里,你的平台高,那样的话,你的机会要大得多。

韩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并不轻易就业。实际上,当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去投奔项羽。当时项羽让他当郎中。郎中实际上就是主帅的参谋,或者说秘书。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了,只要把主帅伺候好,将来当个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为项羽不听韩信的建议,因此韩信断然离开了他。

再后来,韩信去投奔刘邦,因为刘邦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食的官。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肥缺。要想发财,是很容易的。但是韩信依然要逃跑。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择业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人生最好的起点。

四、韩信历练性格。

性格就是命运。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便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历练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历练出一个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韩信在遇到“淮阴屠夫”挑衅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那个屠夫争长较短,而是努力做到“忍”,从那“淮阴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虽然说,我们不该教我们的孩子做这种事情,但是,这样做,对一个人性格的历练,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个榜样,值得我们孩子学习的东西,实在是非常多的。

⑸ 韩信为何被称为兵仙,他有哪些辉煌时刻

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是由他实打实的战绩所决定的,要知道在韩信的一生当中,他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败仗,只要他想要攻打某一个城市,最后的结果肯定是韩信取得胜利,就算你的兵比他多,你的城比较坚固也无济于事。


虽说之后韩信也进行了解释,说我带的是士兵大王带的是将,但是刘邦还是对韩信产生了不满。要不然最后也不可能放任吕雉去杀死韩信,因为刘邦知道一旦自己去世的话,就没有人能够压得住韩信,所以只有把他处死了,自己才能放心。

⑹ 民间传说刘邦承诺韩信三不杀、五不死,历史上存在吗

秦朝末年出现了三个天才,第一个天才是项羽,凭借一己之力,灭亡了整个秦朝,在巨鹿之战中一战消灭了秦军主力,这个时候的项羽才25岁;第二个天才是刘邦,以48岁的“高龄”起兵反秦,仅仅用了7年就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第三个天才就是韩信,凭借横空出世的军事才能,协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最终却死于刘邦皇后吕雉之手,韩信死的时候年仅32岁。

关于韩信的传说一直有很多,比如民间传说,刘邦为了让韩信出兵对付项羽,曾经对韩信许诺“三不杀”,所谓的三不杀就是:

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

可以理解为:不能在天下杀韩信,不能在皇帝面前杀韩信,不能用铁兵器杀韩信。

当时刘邦在外讨伐叛乱的陈豨,而留在京城的吕雉得知了韩信与陈豨私下勾结的事后,就准备先下手为强,吕雉很聪明,他派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然后下令让卫士直接斩杀了韩信,并没有通报刘邦,这个时候的刘邦还在外征战,吕雉是先斩后奏的,刘邦后来回到京城听说了韩信被杀,脸上露出一种既可怜又高兴的神情。

而民间传说韩信是被吕雉在长乐宫中派出宫女所杀,在宫殿中杀韩信,可以避开“见天不死”的承诺,因为宫殿中见不到天,宫殿中铺着地毯,可以避开“见地不死”的承诺,因为有地毯见不到地,当时是吕雉杀的韩信,所以也见不到皇帝,是“见君不死”,吕雉杀韩信没有捆他,所以避开了“没有捆他的绳”,传说是宫女有竹竿捅死韩信的,所以也避开了“没有杀他的刀”,这整个传说故事都是虚构的,看起来很巧合,实际是人为虚构的,才如此巧合。

而真实的历史就是:吕雉直接派卫士在长乐宫钟室中斩杀了韩信,哪有这么多讲究,只是没通知刘邦罢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传说的虚构。

⑺ 没有领兵打仗经验的韩信,打仗为什么那么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此前并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甚至是连军校,兵法都没有读过看过。但是,他们上了战场,就能指挥百万雄师,就能披荆斩棘,取得一次,两次无数次的胜利。韩信就是这样人物中的优秀代表。那么韩信根本没有打仗的经验,他为什么在当了大将军之后,打仗就那么厉害呢?


韩信在进行背水一战,以及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藐视郦食其,一举攻下齐国的时候。为什么那么能打?为什么将士们那么听他的招呼?关键就在于韩信有威望,能指挥得动。

而韩信之所以有威望,能指挥得动,这都是刘邦给他的。

我们知道,古代将领们在军队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必须要在战争中打出来。在战场上打的胜仗多了,士兵们自然觉得你厉害,听你的招呼。或者是你和士兵们呆得久了,对士兵们很关心,把他们当兄弟,士兵们也会很听你的话。比如吴起,他就经常和士兵们同吃饭穿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士兵们心中充满感激,就很听他的话。

韩信虽然没有自己给自己树过权威,但是刘邦给他树了权威。

萧何让刘邦筑一个大台子,在台上封太将,并把自己的佩剑取下来,交给韩信。这样就把韩信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周勃,还是曹参、灌婴、樊哙,他们都得听韩信的。同时,刘邦又绝对相信韩信,把军队交给他,让他自个儿到战场上去打。这种绝对的信任,就让韩信具有了极大的权威。

韩信因为有了这样的威望,再加上他自己具有天才的战场直觉能力,所以他虽然没有带过兵,也非常能打了。

⑻ 韩信有没有被夸大,如果有他为什么会被后世称为兵仙呢

韩信被称为“兵仙”,确实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韩信确实是属于军事上极顶尖的那一小撮人。

那么,为什么后世都会以“兵仙”来赞誉韩信呢?其实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三、韩信军事能力确实超强,尤其是在楚汉之争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韩信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存在。

楚汉之争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即使是在那个时代,韩信也是那么的耀眼,任谁也遮蔽不了他的光芒。

单从这一点上来讲,韩信其实已经站在了中国历史最顶尖军事人物之列,被誉为“兵仙”倒也名副其实。

⑼ 没打过仗的韩信为何横空出世就能纵横天下

说到历史上的韩信,人们总会想到关于韩信的一个故事,就是我们所说的胯下之辱。但是没怎么打过仗的韩信横空出世就成了天下一霸,这实在令人费解,其实这些都是有原因的。韩信有过一段穷困潦倒的时期,但是即使在这种时期,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在经历过胯下之辱之后,韩信便立誓,要做堂堂七尺男儿,所以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这并不是耻辱,而是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表现,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对于横空出世的韩信来说,从来没有打过仗,便可以横空出世就能够纵横天下,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特殊的才能,而是因为在经历过种种事情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成长,才让自己有勇气和能力去干一些事情。

⑽ 韩信年轻时没钱没人脉,也没打过仗,为何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钱和人脉确实能够更容易让人走向成功,但它们更多是起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所以韩信在没有钱和人脉的基础上能够取得成功也不是不现实的。

1、他在早期虽然没有钱,没有人脉,但是他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学习能力,这几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我们可以称其为天赋,而正是这个所谓的天赋造就了他后来强大的个人能力,帮助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从夏侯婴和萧何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知道韩信是有真学识的。

看完他人的看法,我们再看史料之中对其学识的表现。


在《汉书》当中曾记载:“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着三十五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与萧何共同编纂整理兵书,这也证明了被称为国士无双的韩信,绝对是有真学识的。


而在《史记》当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韩信喜欢阅读兵法,但从韩信的言行来看,他绝对是手不释卷。史料中提到,韩信的手下敬佩韩信的神机妙算,而韩信则表示:“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韩信能说出这句话,证明他的经验肯定不都是来自于实践,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书本,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3、韩信的天赋摆在这里,但是他却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虚心选择不断提升自我。韩信严格贯彻了不耻下问这几个字,他要是觉得其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厉害,会忽视身份之间的差距,谦虚地请求他人指点,哪怕对方是俘虏,韩信都能做到虚心请教。


比如在《史记》记载,在韩信破赵后,韩信对待敌方名将广武君十分友善,即“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


4、韩信虽然非常谦虚好学,但是他始终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在他还没有崛起的时候,他就敢肯定只要有自己辅佐,那么主公就肯定能夺得天下。我们从中能看出什么?这是一种自信,而且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一种自我的肯定。


其实这份自信是很难得的。在韩信地位低微的时候,正是这份从容还有自信让他脱颖而出,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处于逆境的时候,韩信选择相信自我,所以他每次都能成功破局。所以史料微观分析韩信成功的大点就出来了,应变能力;真才实学;不会骄傲自满;充满自信。


二、从其他角度来看


其他角度我们主要谈谈刘邦,刘邦也同样重要,因为没有刘邦可能就没有韩信的成功,因为要不是刘邦敢于重用他,在他还没表现出能力的时候就敢于排除万难,官拜其为大将军,韩信也不会有后来的。


为何我敢这么说呢?因为他早前在项羽那就一直没受到过重用。

《史记》有过一段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的履历:“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从中可以看出,他先是跟随了项梁,但是没多久项梁就失败了,之后他又跟随项羽,可项羽根本就没有给他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机会。


所以有才的人也需要伯乐,韩信这匹千里马如果不是刘邦给他机会,并且有这种魄力大胆起用他,他或许会继续默默无闻下去。


刘邦给韩信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遇,靠着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韩信才最终发光发热的。


综上所述,在不了解韩信的人来看,韩信的成功是一种偶然。可如果大家了解韩信的经历还有他的性格,会知道他能成功是一种必然。


热点内容
瑞星杀毒软件为什么不能桌面显示 发布:2024-11-17 18:17:31 浏览:997
一个男生莫名把你拉黑是为什么 发布:2024-11-17 18:14:33 浏览:29
为什么例假颜色比较浅 发布:2024-11-17 17:49:56 浏览:113
视频保存到手机上为什么是黑屏 发布:2024-11-17 17:41:29 浏览:291
为什么夸克不支持文件去重 发布:2024-11-17 17:34:49 浏览:617
西藏人为什么摇东西 发布:2024-11-17 17:34:13 浏览:793
为什么喜欢新版的微信 发布:2024-11-17 17:28:35 浏览:8
广东人为什么晚上喝甜汤 发布:2024-11-17 17:05:40 浏览:562
为什么腋下夹东西鼻子通气 发布:2024-11-17 16:59:22 浏览:904
为什么便宜的衣服穿得不舒服 发布:2024-11-17 16:44:54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