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为什么懂得很多认知却还做不好

为什么懂得很多认知却还做不好

发布时间: 2025-04-25 10:21:19

⑴ 为什么有的人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理论和实践脱节:有些人可能懂得很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乏行动力:即使有些人懂得很多道理,也明白应该如何去实践,但缺乏行动力,无法坚持下去。

心态问题:有些人可能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导致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没有适应变化:生活中的许多道理都是相对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原本适用的道理可能不再适用。如果不懂得适应变化,调整自己的认知,就会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本身有缺陷:有些道理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或者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果盲目迷信这些道理,可能会对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想要过好这一生,不仅要懂得很多道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持行动力和积极的心态,不断适应变化,以及对道理保持审慎的态度。

⑵ 为什么有的人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会接受孤独,你才能够过得更好。”
“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够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啊。”
“不就是一个渣男吗?有必要为了他而舍弃整个森林吗?”

“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是,我们所听过大部分道理,都是以方法为中心,而不是以所遇到的问题为中心来表达。

过度看重方法中心论的人,就好像一个丢了钱包的醉汉,但他不去他丢失钱包的地方寻找,反而在路灯下寻找钱包,他的理由是:“路灯下光线好。”

part.1

在我看来,许多大道理就像一个刚刚建好的毛胚房,这个毛胚房无法给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你居住,但是你可以看着它,以此来满足你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幻想。

大道理常常告诉你一种方法,让你知道在遇到某种问题时,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来应对,它强调问题的相似性以及应对方法,从而导致对一类相似的问题使用千篇一律应对方式,忽略了在解决问题时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失恋了。于是你到知乎上提问:“如何才能够快速的从失恋中恢复过来。”

有人告诉你,“这世上可以治愈一切的良药是时间。”也有人告诉你,“新欢是摆脱旧痛最快的一种方法。”还有人告诉你,“提升自己,当你变得优秀时ta就会后悔放弃了你。”

这些方法对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对。但是却不一定适合你,这些方法都是从回答者的自身经历所归纳出来的,他们可能使用这一种方法成功的从失恋的阴影中摆脱了出来,但每个人所经历的分手过程都是不尽相同的。

part.2
在这也可以看到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即一味强调他人所给出的建议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对于自身问题的特殊性的忽略,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以及问题本身的重要性。

失去创造力是一种致命的弱点,它意味着你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不再相信你自己感觉,而将他人的建议作为一种信念去实行。

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时,合理的方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是当我们把方法看作唯一中心时,就会忽略一点,“是因为什么才会创造出这个方法。”

方法其存在的前提,是为了帮助我们合理的达到目的,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该挑选怎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果只注重方法,我们就容易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遇到某一问题--将这个问题归类于某一标签--知道大道理对这一标签所提出的方法--使用大道理所提出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似机械化的,只知道按照所谓的道理方法去解决问题,不愿意思考,只期望能够有一个人能够指给你一条明路,你只需要按照他所说的方法去做就足够了。

不可否认,有时候他人所提出的方法,对你确实是有效的,成功的帮助你摆脱了困境,但如果无用呢。于是你就到知乎上提问“为什么听过这么多大道理,我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part.3

对于生活而言,大多数事情都不是由一个因素所决定的,事件也永远是充满不可确定性的,现实不会因为你使用了大道理中所提出的方法,而使你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却不一定知道我们为什么应该这么做。

例如“学会接受孤独”这一观点或者说方法,很多人会告诉你,你应该怎样怎样去做,这样做的好处有什么什么。但是却很少有人问过你,你为什么要去接受孤独。

你说:“我想要学会接受孤独,是因为我想要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也许你是因为看到了许多言论,他们告诉你,孤独的人往往会很优秀。但是我们忽略的一件事是,除了孤独之外,还有其它的很多特质也会使一个人看起来很优秀,孤独只是他所凸显的一种特质。

但是我们却很容易本末倒置的认为,是孤独衍生了他其他的特质而使他显得优秀,而不是,他的所有特质中孤独最为突出,没有其它特质的衬托,孤独也可以被叫做孤僻。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孤独而去孤独,也许终其一生,你都不会得到你想要的那种孤独。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那些宣扬孤独的人,在他们不孤独之前,就已经很优秀了,但正是这种优秀,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浪费在无用社交上,所以他们显得孤独。

part.4

我想即使告诉了你这些,你也无法过好这一生,甚至你都不会过的比以前好一些,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够过好这一生。

我没有办法告诉你答案,我只能说:“放弃以方法为中心,热爱问题本身。”是我目前正在做的,这让我过的比以前好了一些。

放弃以方法为中心,这会是一个让你产生恐惧的做法。你会想,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想首先,你必须放弃这种观念,“究竟怎么做才是对的。”

part.5

我们的“对错”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我曾在前两个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至于我两个月都没有写过一篇回答。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去写出一篇对的文章,怎样才能够写出一篇高赞的回答。

我发现长的文章通常都是高赞,我以为我获得了一个秘籍,只要把文章写长,我就可以写出对的文章了,但我一直没有开始动笔,因为我想着,写一篇长文章肯定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直到我发现,即使我有了一整天的时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阻碍着我,因为实际上,我并不喜欢写很长的文字。

也因为,在最初,我写回答的目的是为了说出我的看法,而不是为了写出赞多等于对的回答。

所以,什么是对的。

当你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你就选择只想去做对的事情,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这个“对”而做。同时也意味着,你选择逃避可能的错而产生的恐惧。

恐惧将会是你怯懦不前的一大障碍,你害怕每一个不确定的事物,最后依旧被不确定性牢牢禁锢。

你力求每一次都做的对,却在一开始就做错了。

“那怎样才能够过好这一生?”

“抱歉我无法给出你人生的答案。”

⑶ 为什么所有的道理你都懂,但是你依旧过得很不好

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都在教你怎么拥有更好的人生,许许多多的前辈总结出许许多多道理,又说太阳底下并无新事,那么这些概括性极高的道理应该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但凡有人给你讲道理,不是你过的不够好就是你过的太随心所欲偏远了主流社会的认知,而绝大多数的过的不够好又源于你某个阶段的自我放纵和随心所欲。

换算过来,所有的道理都在让你自我约束,让你不要太随心所欲,更简单的说,让你去做你不想去做的事情,跟你的本性做斗争。

这个过程一定不是愉快的。

世界上的道理翻来覆去无非那几种,日光底下不但无亲事,也并无新的人生道理,人也可以简单的划分成那几类人,但是过的好的永远是少数,不是道理不好,不是你不好,只因为你我他中的大部分皆是凡人,爱吃爱喝贪玩嗜睡想的开,所以就算过的不好也只是别人眼中的不好,别人觉得好或者不好,又怎样,知足常乐。

热点内容
为什么网吧电脑开机那么快 发布:2025-04-25 14:03:29 浏览:359
手机软件为什么不能使用wifi了呢 发布:2025-04-25 13:55:37 浏览:605
狼的眼睛为什么只能看到黑白 发布:2025-04-25 13:55:33 浏览:407
月经最后为什么会有黑色东西 发布:2025-04-25 13:50:16 浏览:479
为什么花鲢鱼颜色变深 发布:2025-04-25 13:49:27 浏览:379
团藏为什么不移植佐助的眼睛 发布:2025-04-25 13:30:56 浏览:291
为什么网红卖的东西都找不到牌子 发布:2025-04-25 13:27:33 浏览:668
荣耀手机为什么打电话就会黑屏 发布:2025-04-25 13:03:14 浏览:183
为什么男生的肾很重要 发布:2025-04-25 12:48:42 浏览:628
为什么走时间长会感觉到心痛 发布:2025-04-25 12:39:29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