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敏感期为什么不好
① 孩子4岁半,最近到了数学敏感期,应该怎样引导
当孩子处于数字敏感期,他们会特别喜欢数数和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这时,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来引导孩子深入理解数字,而不仅仅局限于使用静态的绘本。例如,在乘坐公交车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数数车上的人数,或是不同性别的人数,并鼓励他们计算总数。在用餐时,可以问孩子今天有几道菜,需要几个碗,以及如果家里人数发生变化时,碗的数目应该如何调整。
对于大家庭,可以利用家庭聚会的机会,让孩子计算缺席的人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乘坐电梯时,可以通过电梯的楼层显示,引导孩子理解距离和优先级的概念,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国外幼儿园通常会在一周内专注于一个数字的学习,比如这周学习数字3,所有的活动都会围绕3展开,如3个小朋友分享玩具,每位小朋友获得3颗糖果,每首歌唱3遍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将数字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而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
数学起源于生活,如果单纯地通过书本和静态学习方式,可能会导致数字变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孩子理解。如果孩子在尝试时经常答错或失去兴趣,家长需要调整策略,观察孩子的真实反应。这可能是孩子对数字还不敏感,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兴趣,也可能是当前的题目难度不合适。
强硬的学习方式不仅可能损害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还可能降低他们对绘本的乐趣。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引导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和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②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有哪些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儿童对某些刺激或经验特别敏感,这些刺激或经验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敏感期内,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抓住这个时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儿童成长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语言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可以轻松地学会多种语言。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多与孩子交流,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社交敏感期(0-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周围的人产生兴趣,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互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秩序敏感期(2-4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规律性要求,喜欢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序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运动敏感期(0-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运动充满好奇,喜欢尝试各种动作。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各种运动锻炼,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感官敏感期(0-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各种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如触觉、听觉、视觉等。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听各种声音、看各种颜色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敏感期(4-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数字和数量有一定的认识,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孩子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敏感期(4-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音乐有很高的兴趣,喜欢唱歌、跳舞等。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音乐教育,让他们接触各种音乐风格,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儿童成长的敏感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干预,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③ 孩子上小学后对数学不敏感,这些原因是怎么造成的,怎么样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不理解什么是数学。多做数学游戏
④ 我小孩平常做数学练习题好像挺厉害的,为啥考试总是低分呢
我们不难见到,宝宝们2岁开始,便会数数,“1,2,3,4……10”,事实上,这时虽然小宝宝已经会数数,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数量或总数的概念。到孩子3,4岁左右,才能在对着玩具数数时,初步理解当自己数数,数到6的时候,6是代表6个玩具的意思。所以,在这个孩子对数学表现出敏感的阶段,爸妈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接触数学。
然而,这阶段的孩子由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所以父母绝不能通过让孩子背诵抽象的公式学数学,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跟2岁宝宝数数毫无区别,是没有意义的,还会给孩子学数学带来了隐患——因为让小朋友背诵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断强化“数学很难”。这时,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让孩子数具体的物品数量,来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这其实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数学的过程。
当孩子6,7岁后,进入数学逻辑的敏感期,这时,孩子们便可以接触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没有在数字概念敏感期,通过具体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来理解数学,这阶段要补上,因为这是小朋友理解数学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样,这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可以接触数学,也可以学数学,关键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
有一位老教授在激发孩子算术兴致方面颇具心得。
她6岁的小孙子给她“出题”,列了一页算术题让奶奶解答。教授也很“入戏”,不仅认真地“答卷”,还把孙子称为“小李老师”。当老教授答卷结束后,小男孩也很认真地“批改”,一本正经地拿着红笔坐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算,当然少不了笨拙地数手指。批改到最后一遍,小男孩大喊:“奶奶,你这道题答错了,一看就知道,你刚才没有好好数手指啊!”
难以想象一个成年人还需要数手指的情形,更何况他的奶奶是数学教授。
不过,小男孩为了当尽责的老师,足足把那一页的算术题来回算了3,4遍。跟那些强迫利诱孩子学数学、练算术题的父母相比,老教授的做法可谓“一绝”!
这其实也是假装游戏的一种方式,不过是以“游戏”的方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当父母们不知如何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培养数学兴趣时,让孩子充当小老师,给爸妈出题和批改答案,能把学习数学变得有趣一些,还顺便实现了重复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