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不一样为什么吸收光波长不同
发布时间: 2024-12-17 14:46:07
Ⅰ 物质为什么能发射或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呢
这是个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楚的问题,它使科学家们困惑了很多年。到了1931年,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基础上,结合夫琅和费、基尔霍夫和本生他们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理论。他认为,在一个原子内部,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旋转那样环绕原子核旋转。而越是靠近核的电子,具有的能量越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更高些。这样,电子所在的轨道不同,所处的“能级”也不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电子从外部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更近些的轨道上时,它必然要释放出一部分能量。反之,电子也只有吸收了一部分能量后,才可能从内部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更远些的轨道上。但是,电子能级从低到高的结构方式,并不像是连续的“斜坡”,而更像是楼梯上的“台阶”。所以,在两个特定的“台阶”之间发生跃迁时,无论吸收还是发射,“台阶”之间的能量差总是固定的。还有,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中电子数目有多有少,能级“台阶”之间的能量差也不相同,所以吸收或发射光波长也就不同。玻尔的理论发表后,解释了很多先前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很快为科学家们所接受。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有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人们完全摆脱了以前面对实验现象时那种“盲目”的感觉。
使用光谱分析的方法,人们终于开始了解遥远而可望不可及的天体上都有些什么化学元素了。原来,几乎所有的恒星表层大气中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分。最多的是氢,其次是氦,这两种元素占了总量的95%以上,其余的有钾、钠、钙、镁、铁、氧化钛等元素和化合物。天文学家根据不同的光谱类型对恒星进行了分类。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