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胃炎嗳气为什么不好

胃炎嗳气为什么不好

发布时间: 2023-06-05 20:27:18

‘壹’ 慢性胃炎总嗳气是怎么回事

嗳气伴肠胃不好的情况其实是胆囊炎引起的。排入肠道胆汁少会导致脂肪代谢分解慢,下面肠道的食物下不去,上面胃里的食物就下不来,只要胃里有食物,就会不停的分泌胃酸

‘贰’ 为什么嗳气一直不好,这么难治吗

嗳气的原因有很多,要确诊是哪种疾病,对症下药才能快速痊愈。像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都会引起嗳气。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上腹部和胸骨后胀闷、疼痛、嗳气、腹胀、肠鸣,进食后往往可使胀闷或疼痛加重,厌食、恶心、排便不畅、焦虑、抑郁等。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症状为主:反酸、反胃、反食、嗳气等,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哮喘、咽喉炎。

出现嗳气的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莫沙比利等促进胃动力类的药物。

‘叁’ 经常嗳气、打嗝、胃部不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嗳气是指胃失和降,胃中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一种病证。《内经》无嗳气之名,称其为“噫”,《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为病,心为噫”。《说文解字》释噫为“饱食息也”,即饱食之气。嗳气之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并提出本证乃“胃中有火有痰所致”。嗳气一证有轻重之别,可单独出现,亦可与痞满、胃痛等症并见。若一时气逆而作,无明显兼证,病证轻微者,可不药而愈;若持续或反复发作,兼证明显者,则应用药治疗。嗳气为慢性胃炎的主症之一,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心、肺诸脏有关。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痰火内扰、七情内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乃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其疗法有:和降胃气、调达肝气、宣发肺气、清心降火,结合分时选药,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1.和降胃气慎用开破

嗳气一证,总由胃气上逆而成,故和降胃气为其基本治法。胃为水谷之海,嗳气之发生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多于进食后加重。胃为阳腑,与脾互为表里,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通为补,通降为其生理特点,降则和,不降则滞,滞则嗳气作。《景岳全书》指出:“嗳气多由滞逆,滞逆多由气不行”。《古今医统·脾胃不和有痰有火》曰:“嗳气多是胃气不和,窒塞不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嗳气的主病机。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嗳气时,多伴胃脘胀满或疼痛、早饱、纳呆等,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治疗应以和胃降逆为主。临证之时常用清半夏、瓜蒌、厚朴、枳实、橘皮、蒲公英、砂仁等和胃降逆、通腑化浊而不伤正之品;同时可加鸡内金、茯苓、炒谷麦芽、炒山药等顾护胃气之属。清半夏辛、温,主“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名医别录》),且能“大和胃气……进饮食”(《医学启源》)。蒲公英入肝、胃经,味苦泄降,甘寒解毒,有“解食毒,散滞气”之功(《本草衍义补遗》)。砂仁辛、温,归脾、胃经,“治宿食不消……下气”(《开宝本草》)。此时应慎用三棱、莪术等开破之剂,以防耗伤气血;且对于龙骨、磁石、代赭石等金石重剂,不宜妄用,恐重镇之品损伤胃气。

2.调达肝气忌用辛燥

嗳气虽病位在胃,但与肝亦密切相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主疏泄,助中焦运化,即“土得木而达”(《素问·宝命全角论》);若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则易致胃气上逆而发嗳气;故疏肝理气为其常用治法。临床多见,嗳气、咽堵、胃脘不适、胸胁胀满、每因情绪变化而诱发或加重,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此证与《伤寒论》中四逆散证病机同理,治以疏肝和胃、调达气机为主,即“治厥阴以舒其用,和阳明以利其腑”(《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三·木乘土》)。药选白梅花、八月札、香附、柴胡、青皮、荔枝核等。阳明胃腑易从热化,热则伤阴,故常配以败酱草、茵陈、沙参、麦冬、白芍等清热养阴之品。其中白梅花酸、涩,质轻气香而性平,入肝、肺二经,功在“疏肝和胃,止脘痛……进饮食”(《饮片新参》)。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经,有“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下气”之功(《本草拾遗》)。香附辛、平,入肝、脾、三焦经,能“利三焦,解六郁”,“乃气病之总司”(《本草纲目》)。此时若因胃脘发凉或怕冷而臆断为“寒”,径投干姜、附子、肉桂等辛燥之品,则易耗气伤阴。

3.轻开上窍宣发肺气

肺为娇脏,易受邪侵,慢性胃炎患者常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气郁闭,使胃气上逆,嗳气发作或加重。《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肺失宣降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为胃失和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肺气得宣亦是胃气得以和降的保证。《伤寒论·平脉法第二》云:“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若肺气失宣,浊气内留,胃气上逆,则发嗳气。临床可伴胸膈满闷、后背不适、咽喉不利、容易外感、自汗等症,舌淡红、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滑。治疗宜宣肺和胃,遵叶天士《温热论》之旨:“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肺居上焦,用药宜轻,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可选桑叶、苏叶、藿香、薄荷、荆芥、芦根等轻灵之品,以轻剂宣发郁闭之肺气;临证常配炒杏仁、枳壳、木香、百合、乌药等以理气和胃降逆。桑叶甘寒、质轻,横纹最多,走肺络而宣肺气,有“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之功(《本草求真》)。荆芥辛温、气香,归肺、肝经,轻扬透散,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本草纲目》)。“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长沙药解》),本品苦、温,主入肺经,其味能降,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中兼有宣肺之功。

4.火土之郁清心降火

常法不治虑其变,《内经》云:“五气为病,心为噫”,临床上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发生嗳气是由于“火土之郁”所致。心为火脏,乃君主之官,胃属中土,为五藏之本,心与胃经络相通,胃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心,而心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胃。“心下为阳明之部分,乃心火宣布其化之地……火降血行,气上水布,则此地廓然。设若火不降,则血不下,而滞于此矣。设若气不布,则水不散,而结于此矣”(《血证论》)。故心火不降、心气不行,而滞结于阳明中土,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则发嗳气。正如张琦所言:“噫为脾病而出于心,子传母也,火土之郁,气不得伸,则噫出之”。此种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脘腹疼痛、心胸满闷、心悸、失眠、多梦、口咽干燥,舌尖红、舌质暗、舌苔薄黄,脉细或弦细。临床上药用石菖蒲、郁金、连翘、黄连、栀子等物,并配以合欢皮、合欢花、酸枣仁、夜交藤、玫瑰花等养心安神之品。尤其是石菖蒲,辛苦而温,入心、胃经,“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本经》),不但能芳香化浊,开窍通闭,且能和中开胃。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药性赋》)。连翘味苦、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其用有三:“泄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珍珠囊》)。

热点内容
小米为什么自动亮锁屏 发布:2024-11-20 04:42:31 浏览:253
为什么涂所有的口红都不好看 发布:2024-11-20 04:41:13 浏览:647
有的人脾气不好为什么 发布:2024-11-20 04:13:02 浏览:520
手机锂电池为什么能大电压充电 发布:2024-11-20 04:05:54 浏览:275
男生为什么肚子大 发布:2024-11-20 04:05:03 浏览:865
男人单身为什么找不到老婆 发布:2024-11-20 04:04:29 浏览:861
苹果充电为什么会慢一秒 发布:2024-11-20 03:59:29 浏览:64
为什么有孩子后夫妻感情会变淡 发布:2024-11-20 03:55:13 浏览:24
为什么文件夹底下的字是蓝色的 发布:2024-11-20 03:53:46 浏览:420
超市白酒搞活动为什么很便宜 发布:2024-11-20 03:53:14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