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姚启圣为什么不好评

姚启圣为什么不好评

发布时间: 2023-04-26 12:07:15

Ⅰ 怎样评价《康熙王朝》中姚启圣这个人物

周培公在推荐姚启圣的时候,众人都感到奇怪。是啊,在那个年代,康熙和他的臣工们是对姚启圣能从一品封疆大吏做到九品芝麻官感到惊讶,而我在没见到姚启圣出场时就感觉这人实在是不简单,在我们这个年代,别说是封疆大吏被闹消免职,就是那些市级领导调动到同级别的政协,都气的骂娘,至于丢官丢命的也大有人在。从姚启圣能坦然面对官场得失,就说明此人有大气、大志。 如果说周培公属于实战派的领导,那么姚启圣则是大学教授下海--应属于书院派领导,此人不甘寂寞却又自甘下流,做个九品马厩也还敢摆谱?此人刚正不阿却也会谄媚逢迎,姚启圣谄媚不像索额图、明珠之流,他谄媚的直叫康熙心痒痒,用康熙的话说,真是锥子钻进裤裆里--既扎人还想出头。 这样的大臣肆并康熙不是不喜欢,只不过表面不说罢了,因为有能耐的人才都是有很多毛病,经常犯有小毛病的人才才好管理,不像索额图、明珠之类,他们表面没多大毛病康熙也不好整治他们,等他们有了大毛病,那时却尾大不掉了,即使整治他们,也伤及自身。索额图明珠经常拍马屁,康熙习以为常,纵观全剧,姚启圣只拍一次马屁,却是大屁,姚启圣说,生在康熙之年,乃启圣之幸!是啊,只有康熙,才能启用姚启圣,启用了姚启圣,才有了他平台之功,论功劳,魏东亭、周培公等人功劳更多、更大,但人生结局却都没姚启圣的完美,这与大屁之功不是没有关系。 当然,姚启圣退休以后,能住皇上行宫、得万卷秘籍,其结局如此完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本人臆断,大概有以下几点:一、周培公厥功甚伟,却没有得到朝廷厚恩、康熙的报答,康熙甚为遗憾。作为周培公的推荐人,康熙厚待姚启圣,也算弥补了对周培公的不公。二、功成名就后,姚启圣已近七旬,一个快死的老头,对康熙来说是没多大的威胁的,因为后来还要对葛尔丹开战,厚待功臣,也能激发将来的将士奋死报国。三、姚启圣嗜书如命,很迎合康熙的脾气,姚裂弯迹启圣当年在南方讲学,桃李半天下,所以他也是汉人士子的代表,厚待姚启圣,取得汉人士子之心,对巩固清廷极为有利。四、姚启圣人虽刚正不阿,但是嘴实在是坏,他要是想损谁,其言语必定恶毒。如果康熙待他不公,他还不知道能用什么言语损人呢,但事实是康熙对他待遇很高,剧中虽然没说,但也能想到,姚启圣的大马屁一定不少。皇帝不怕恶人,但也怕难缠的人,康熙要做万世圣君,只靠那几个会说好话的奴才是不行的,必定要有姚启圣这样能写能说的人笔墨伺候,他才能青史留名。

Ⅱ 康熙皇帝为何不喜欢姚启圣

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篾和对专官场陋习的厌恶。属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着如芒在背?

康熙为何重用养马的姚启圣?

对于曾经统治天下几千年老衡的汉族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同时,更不赞同对于民族之间划分阶级这样一个制度。姚启圣就曾经因为此事直接和康熙帝表达了他的不满之情,但也许是因为姚启圣这个人太过于直来直往,于是,在言语间得罪了康熙帝。

不仅如此,你与一个满人的最高统治者讨论满汉之间阶级问题,无疑就是在指责他的这项政治制度有问题,也是在变相的打脸。所以说,康熙帝怎么可能会对姚启圣有好感。

另外一方面,他对姚启圣恨之入骨,是因侍拆做为他的透彻和视野的开阔,给了康熙帝十足的压力。让他感觉无论做什么事情,使用什么样的计谋都能被姚启圣看透,像看一个小丑跳舞一般。

结语

因为康熙帝知道姚启圣这种人为官清廉,他虽表明顺应朝廷实际上内心对满足皇权却充满了蔑视,给了康熙一种“从道不从军”的感觉,所以对于姚启圣的巧舌如簧康熙帝更是想要将他杀之。康熙帝知道自己无法驾驭的住这种内心从道的人,这才是他为什么这么恨姚启圣的原因。

Ⅲ 明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贡献大于施琅,为何康熙却只奖施琅而不奖赏姚启圣呢

姚启圣虽未招降过施琅,但却保荐过施琅。康熙十七年四月,姚任布政使时向在福建的康亲王杰书推荐施琅,姚任总督后,又于十八年六月正式向康熙帝保荐施琅。由于姚启圣和闽籍大学士李光地的保荐,康熙终于下决心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 施琅到任以后,姚启圣在后勤装备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但是二人在出兵季节和打击地点上发生分歧。施琅主张在六月乘南风进攻澎湖,然后进攻台湾;而姚启圣主张在十月乘北风分兵进攻澎湖、台湾(二人意见前后也各自略有修正)。由于二人争执不下,所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平台水军未能出师。当年十月清廷同意了施琅的请求,令施琅专征,留姚启圣驻厦门供饷,否决了姚一同出征的请求。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施琅率舰队由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十六日进攻澎湖,至二十二日攻克澎湖,守将刘国轩逃往台湾。八月,刘国轩、郑克?(郑经病死后大将冯锡范杀经长子立次子克?)等降清。施琅入台不杀不掠,后又请求在台湾留兵驻守。施琅因平台之功被康熙帝封为靖海侯。 姚启圣在统一台湾过程中也有很大功劳,主要表现是:招降用间,主张武力统一台湾,推荐施琅并为之提供后勤保障,厚赏征台军士并鼓舞士气,平台后主张不放弃台湾(与施琅不谋而合)。他曾捐资制造大小战船100余艘,给施琅补充平台士兵一万余人,其中有数千人由他自筹银两供给军饷。他在大臣中较早提出了进悔则剿台湾的建议(康熙十八年九月提出,当然比施琅要晚)。康熙二十年,他密报郑经死去,台湾主少岛乱,请求康熙乘机剿平台湾,对康熙决心出兵起了促动作用。康熙二十一年,姚启圣一度倾向于剿抚兼用,但并未彻底放弃进剿。二十一年五月,康熙命令姚启圣相机剿抚。当台湾使者提出仿高丽等外国例称臣纳贡时,姚代为转奏,但认为台湾的请求不妥,请求皇帝决断。二十二年正月,姚提出以海上袭扰、设计用间等配合剿抚台湾。二十二年闰六月十七日,提出占领澎湖后应及早进攻台湾,不要中了敌人缓兵之计。三天后又自请统兵前往澎湖、台湾等,相机进剿。七月二十日与巡抚派让亮遣使者招抚台湾,并上奏皇帝。八月十七日他统兵出海处理澎、台善后事宜,并于船上就福建利弊连章上本,提出了展界开禁、端正风俗、裁减冗官、保留台湾、蠲免钱粮等建议,见解颇为深刻。这些建议难以一下子实行,姚启圣又有自诩高明之嫌,兼之康熙这时已不大需要不善海战的大臣(以前福建沿海陆战未平之时,对姚的十四策优容有加),因而对姚产生了反感,故意不予批准。 在此前后,施琅对姚启圣遣使直接赴台招抚(没有就近到澎湖知会于施)耿耿于怀,因而于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和八月两次状告姚启圣。一次指责姚的使者在台湾招抚不当;一次指责姚在后勤等方面支持不力,又在澎湖之战后遥控部分征台官兵(可能姚也想通过遥控其征台的嫡系部队以自重,借此得以亲赴澎、台)。施琅对姚启圣的态度,以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来评价。前一时期,施琅请求独自统兵出海,留姚启圣于厦门,这是必要的,因为可以避免号令不一。康熙二十二年碧滑棚六月,施琅在向皇帝奏报澎湖大捷时也强调了姚启圣的功劳。所以,前一时期施琅对姚的态度是无可非议的。但后一时期施琅却明显地和姚争功,对姚的推荐之恩以德抱怨。施琅颇具城府,出征台湾前,请求以御前护卫吴启爵同往,目的是避免猜忌,关键时候也好请吴在皇帝面前替自己说话。其含有诋毁姚启圣内容的一道题本便是派吴启爵上呈的。 在平台叙功一事上,姚启圣也是言多有失。本来康熙帝于二十二年闰六月二十九日已经下旨:澎湖取得大捷,施琅深为可嘉,姚启圣也非常可嘉。这实际上已经把姚列入平定澎、台的第二功臣。但是姚启圣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六上本推辞,一方面指出自己推荐施琅,设谋用间,最终数年努力由施琅一战成功;另一方面又向皇帝表示不敢言功。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的功劳不如施琅,甚至要将自己的功劳让予施琅,但他内心里对施琅是不服气的。他的自相矛盾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于二十二十月十一日下令停叙其功,将他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功劳一笔抹杀。由于施琅的诋毁和他本人"多言"之失,平台有功的姚启圣不但未得封赏,反而受到冷落,致使疮疾加重,至年底抱憾而终。 来源:历史教学

Ⅳ 康熙皇帝为何不喜欢姚启圣

康熙皇帝说最恨姚启圣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他杀一千次了。即使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为什么呢?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篾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着如芒在背?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对知识分子(所谓“士”)的看法就呈矛盾纠葛状态。知识者经常被赋予重大的社会责任,被称为“社会的良心”。同时,社会各界对“士”又偏见极深,知识者被认为是“会说不会做”的眼高手低之人,是木讷迂腐的书呆子,知识者的洁身自好、持重守节被看作是“故作清高”。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知识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尴尬位置,决定了他们多数人的复杂人格及其命运。专制统治者懂得,欲坐稳江山,先要聚拢人心,“人心之中,最重要的又是士子之心”,朱元璋说的简洁:“治天下以人销谈才为本”。这是因为知识者有思想、有见解,在民间具有影响力,执政者要巩固政权,使政权获得人民的认可,取得合法性,必须先争取“士”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士”的才智和能量又让统治者感到恐惧。为了保证君主亏散碰的权威和君权的永恒性,统治者不惜动用暴力镇压“士”的理性精神和反抗欲望。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中,总有一些不甘于沉沦,勇于担当道义和责任的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敢于对不合“正道”的社会政治,做不屈不挠的反思批判,而且,社会越黑暗,统治者越残暴,知识者的这种反抗和批判越顽强,越坚韧。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从司马迁、嵇康,到柳宗元、辛弃疾、文天祥,再到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龚自珍,这样的“士”代不乏人。中国古代思想之精华,智慧之结晶,于今日仍有其重要价值者,恰恰是在这些具有坚韧意志和高贵品格的“士”的手中产生的。 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多处令我深思且产生共鸣,最让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的是姚启圣。康熙皇帝想要煞一煞“当世奇才”姚启圣的傲气,将他独自一人关在牢里,拟将他关上三个月,传令下去:任何人皆不可与姚启圣交谈,违者重罚。狱卒都被震慑住了,谁都不敢造次。只是依旧好酒好菜相等姚启圣。一日姚启圣无聊之至,看见别人依旧不动声色的送上酒菜,他再也忍不住了,痛彻入骨地大喊 “你们别老是酒呀菜呀,得拿些书呀!就是拿本老皇历来也好呀!”随即啜泣起来。长达3个月的幽禁,回京途中康熙召见姚启圣在行辕中谈话,之后姚启圣藏起了一本书。康熙知道后对他说,朕平生两样东西不送人,一是嫔妃,二是朕读掘宴过的书。这本《仕林佚语》朕还没读过,你拿去读吧!姚启圣感动得泪都出来了。

热点内容
在餐厅团购为什么要便宜 发布:2025-04-23 17:18:26 浏览:643
为什么便宜的火车票到达时间慢 发布:2025-04-23 17:11:21 浏览:82
小米为什么搜不到oppo热点 发布:2025-04-23 17:02:43 浏览:568
为什么海南晚上天空会有闪电 发布:2025-04-23 16:57:04 浏览:593
猫咪为什么喜欢睡在电脑前 发布:2025-04-23 16:52:39 浏览:632
为什么淘宝主页面灰了 发布:2025-04-23 16:48:17 浏览:539
白天睡觉为什么要睁开眼睛 发布:2025-04-23 16:48:11 浏览:643
女生6月没来月经是为什么 发布:2025-04-23 16:42:59 浏览:264
为什么早上一起来眼睛特别特别肿 发布:2025-04-23 16:42:47 浏览:827
为什么挂脖耳机那么便宜 发布:2025-04-23 16:37:31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