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际关系不好能导致暴食症
1. 什么样才算暴食症
有厌食症就有暴食症,世界还真挺奇妙的哈。但是暴食症与厌食症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哦,而且相对于厌食症,暴食症好像更少为人所提及。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暴食症吧。
具体症状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2. 暴食症是精神病吗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蠢枯。
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孝扮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带慎洞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因此暴食症可能会引发精神心理疾病。
3. 暴食症的成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治愈暴食症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没则常见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成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摆脱暴食症,注意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禁食状梁信态。如果你有足够的自制力,把三餐的热量分为五六餐,这样有助于平衡血糖,保证基本代谢率,控制食欲。除了晚餐,选择额外的晚餐是非常重要的。最好选择高蛋白或高纤橡察轮维食物。例如,一杯低脂无糖酸奶、一个苹果。
4. 患上暴食症的原因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患者经常暴饮暴食,然后采取自我引吐或过度运动以抵消其暴食行李宽为。暴食是过量进食的一次发作,它必须包括客观上大量的食物(多于大多数人同等情况下吃的)和缺乏控制两者。暴食(gluttony)症的的主要特征1.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2.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3.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4.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5.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亮核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敬扰掘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10.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5. 暴食症的初期症状 暴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1暴食症的症状有哪些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2
暴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1、暴食症又叫“神经性贪食症”,是指反复发生无法自控桥袜培的多食、暴食行为。暴食症患者会对暴食肥胖而感到恐惧,常采取进敏唯食后催吐、导泻的极端方式进行应对。
2、心理学上认为暴食症的实质是一种心理问题,患者意识到暴食症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却无法控制,从而引起郁郁、焦虑、负罪感等负面情绪。
3、同时害怕自己的怪癖被其他人所知,极大地限制了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这种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如果不正确认识并及时治疗,很可能会直接毁掉一个人。
3如何预防暴食症
1、要一直吃到感觉撑得难受。
2、不饿的时候也要进食。
3、由于感觉大量进食难堪,常常单独秘密进食。
4、大量进食后感觉恶心、抑郁或愧疚。
5、减肥免不了要节制饮食,但是节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减少大量食量,而让自己处于极度的饥饿感中。建议通过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节食。
6、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进食,减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后,感觉饿了再吃下一顿。这样子,不挨饿就能瘦下来,还能避免自己因为饥饿感到愤怒而暴食。
7、消极的情绪如忧郁、愤怒、伤心等往往是引发暴食症好闷的导火线。当你控制或宣泄了这些消极的情绪时,你也就远离了暴食症。
6. 暴食症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1前言
暴食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症状,与精神心理状态紧密相关,暴食症多发生在年轻的成年人群、女性群体、大学生群体以及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中。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暴食发作频率相似,但男性较少为之苦恼(Lewinsohn,Seeley, Moerk, & Striegel-Moore, 2002)。美国精神学会把暴食症定义为反复发作的暴食症状并伴随强烈的沮丧感,个体在进食时通常感觉失去控制,进食大量食物,但与神经性贪食症不同,暴食者不会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如呕吐、使用导泻剂、过度运动等(APA,2013;张衍,席居哲,2011)。暴食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时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除身体健康的影响,多数暴食症患者还会在暴食之后会厌恶自己,表现出抑郁、内疚和明显的悲痛,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了解暴食症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暴食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2 暴食的原因
暴食的原因有很多,将与暴食相关性较大的原因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2.1 个人因素
暴食症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在进食过程中失去控制感。在暴食的发作和维持中,冲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袜氏认为,冲动性是一种人格特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奖赏敏感性,力求欲望或奖赏刺激;另一部分是自发冲动行为,行动不计后果,抑制控制能力差。一项针对暴食行为的元分析研究发现,暴食者具有较高的食物相关的冲动性。暴食与心情烦躁不安时在饮食方面行为控制障碍密切相关,暴食的发生通常并非与糟糕的经历相关,而更可能会与一个人的冲动程度有关;与没有暴食症之类的病理性饮食紊乱症的人群相比,暴食者在处于消极情绪时往往更可能发生冲动行为。
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即个体知觉到他人要求自己完美)也带来了暴食的风险。在完美主义人格中,暴食的因素主要包括4个方面:人际差异,低人际自尊,抑郁情感和限制性进食。具有高社会导向完美主义的个体认为他人要求自己做到绝对完美,致使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达不到别人的期望。同时,高社会导向完美主义的个体的人际自尊也较低,因为他们的社会价值感来自于满足他人提出的不能实现的期望。研究认为人际差异和低人际自尊会引起暴食(Heatherton & Baumeister, 1991)。个体在暴食前常常出现抑郁情感,而限制性进食也是影响暴食的因素。同时完美主义模型也指出了暴食帮助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者摆脱厌恶状态,减少或平复抑郁情绪,补偿限制告胡散性进食引起的能量不足(图1)。
Sherry等人检测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他们发现,抑郁情绪可以预测暴食,而焦虑则不可以预测,每个暴食因素都可以单独的促成暴食。除了限制性进食外,其他的因素都可以调节社会导向的完美主义与暴食之间的关系,支持了暴食的完美主义模型。
2.2 环境因素
研究者很早就发现,负性情绪影响暴食行为。在生活中有较大压力,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时,更有可能用进食的方式来应对负性情绪。一部分研究发现,暴食前个体有较高水平的负性情绪,总体的负性情绪和内疚感较高,但是暴食行为发生后,这些负性情绪就会下降。对肥胖的暴食个体来说,在负性情绪水平高或增加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暴食行为。暴食症个体在正常的进食后,负性情绪和总体的情绪紊乱也会下降。而一项元分析研究发现,有非特定暴食行为的个体在暴食后对负性情绪的评价比暴食前的评价更高(Haedt-Matt & Keel, 2011)。负性情绪与暴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两者可能会相互影响。个体在体验的负性情绪后,可能会采用大量进食的暴食行为来缓解消极情绪,但暴食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负性情绪背后的问题事件,而暴食行为本身也可能引起负性情绪,因此,在发生暴食行为后,一些个体可能会陷人更强的负性情绪中。、
在短期内,压力会降低食欲,此时在大脑的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抑制食欲;大脑也发送信息给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从而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触发机体的生理反应,从而抑制食欲。但如果压做哪力持续,或者被看作长期的压力,肾上腺素释放另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皮质醇激素刺激食欲增加。一旦压力降低,则皮质醇水平也随着下降;但如果压力并没下降,或者说是持续在某一水平,则皮质醇也许会升高。同时,身体或情绪上的困扰能够增加高脂、高糖饮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高皮质醇水平,结合高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其原因所在,其他研究显示:脑肠肽,一个“饥饿”激素,可能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家庭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喂养方式会影响子女的进食问题。当子女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时,父母会用食物给予子女奖励,相反则用剥夺食物作为错误行为的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工具性喂养。有研究已经发现,在儿童期被父母采用过工具性喂养方式的成年人有更多的暴食行为(puhl & Schwartz, 2003)。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父母的工具性喂养方式、负性情绪以及暴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强度的工具性喂养方式增强了负性情绪与暴食之间的关系,同时,当负性情绪较低时,个体报告较少的暴食行为,且与父母的工具性喂养方式无关。这表明当父母采用工具性喂养方式时,子女更有可能采用暴食的方式来应对负性情绪。父母长期采用工具性喂养方式,会使子女形成“进食可以作为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的观念。当遇到实际问题产生负面情绪时,子女就很可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除了父母的喂养方式外,父母的进食行为也会对子女产生影响。一项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研究显示,女孩的暴食行为与父亲的暴食行为显着相关。也有以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和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大学生相比,离家独自生活的大学生报告的暴食症状是前者的3倍。暴食往往是单独进行的,父母的陪伴和监督会减少子女的暴食行为。父母对子女进食行为的影响是双重的。当父母采用不恰当的喂养方式或自身具有进食问题时,子女往往也会表现出较多的进食问题。同时父母也可以监督子女的进食,为其提供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处理应对消极情绪。
2.4社会文化因素
现在社会,媒体宣传的女性理想身材渐渐“以瘦为美”,在面对传媒中女性理想瘦身体形象刺激时,女大学生的外显身体意象在不同维度变化不同;外表评价降低,外表取向升高;各部位满意度则没有显着变化。电视机作为普遍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会影响个体的进食习惯,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研究显示,每周观看电视的总时间与暴食症状显着正相关,即观看电视时间越长,暴食症状越严重。在社会大众媒体“以瘦为美”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会产生身体不满意,即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产生负面的评价。已有研究发现,身体不满意与暴食行为有很强的相关。身体不满意水平较高的个体会报告更多的暴食行为,身体不满意可以引起限制性进食,进而引起暴食。同时,在这种“瘦"文化的影响下,女性也会进行节食或限制性进食,即限制热量摄人,以保持体身材和体重。有研究数据显示,限制性进食是暴食的一个显着性预测因子,限制性饮食指长期关注体重,以减肥为目的的慢节食行为。限制性饮食往往会因过度限制饮食从而引发暴食行为。
3.暴食的应对措施
暴食症还未引起我过学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很多人不能将暴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予以区分。通常暴食症患者只能在网络上找到同样的患者,彼此鼓励相互支持来与暴食症抗争,自我治疗的策略也只是强迫自己控制饮食,此种方法并不能改善产生暴食症根源的人格、社会与认知因素。
暴食症的应对措施通常有三种: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伴随症状改善法。除这三种疗法,还可以用药物治疗,补充蛋白质等。但药物治疗、补充蛋白质效果不确定,且有很高的复发率,故本文只讨论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伴随症状改善法。
3.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观点是暴食症关键在于暴食行为,只要改善了暴食行为就可以有效治疗暴食症。行为疗法中最常用的疗法之一是行为减肥法:用小步渐进法帮助患者逐步学会如何在行为上控制体重。控制体重的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如有选择性地进食)和生活方式(如不单独进食)等。
除直接控制暴食行为外,有些治疗者认为暴食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不良适应行为,当患者感受到负面情绪与压力时,就会通过暴食来缓解这些情绪与压力。因此,要有效治疗暴食症,需教会患者正确的适应行为,并用这些正确行为去替代暴食行为。辩证行为疗法即为体现该理念的一种治疗方法。辩证行为疗法包括心境技巧、情绪调节技巧和压力应对技巧三部分:心境技巧旨在帮助患者学会观察并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想法和欲望;情绪调节技巧致力于帮助患者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降低负面情绪的易感性、增加正面情绪以及转换情绪的状态;压力应对技巧则是帮助患者学会适应并有效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压力与痛苦,并帮助他们面对现实。
3.2 认知疗法
暴食症的一个特点是患者对自己体型与体重的不正确评价,一些研究者认为,对自己体型与体重的不正确评价才是引起暴食症的核心原因。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变患者的错误认识。认知疗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疗法,并且多数比较研究发现其疗效最好。单纯改变错误认知的疗法有艺术疗法和体验式认知疗法。两者的理念依据皆为患者潜意识里对自我的真实看法,到了意识层面会因心里防御机制的作用而产生否认和抵抗,艺术疗法让患者分析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进行言语报告来帮助患者发现这种否认与抵抗。体验式认知疗法则利用虚拟的扭曲的现实环境与苏格拉底追问法帮助患者产生更现实的认知。
3.3 伴随症状改善法
暴食症者还有会伴随一些其他的心理与适应障碍,如社会适应不良和抑郁倾向等。人际心理疗法是一种伴随症状改善法,它帮助患者学会把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通过调整与改善人际关系以减轻抑郁(赵静波,季建林,2000)。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不良,也能缓解他们的抑郁倾向。
4 总结
暴食症产生的原因多为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因素,与身体机能因素相关性很小,多为暴食者的认知失调、压力和负面情绪应对方式错误以及环境影响。暴食症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症状和行为症状,并非生理疾病,但暴食症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暴食症不仅因进食过多或进食大量不健康食物对身体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产生自尊下降、人际关系水平降低等心理问题。改善暴食症要从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入手,药物治疗和饮食限制效果不明显且容易复发,应当小步渐进,改善暴食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方式,如应对压力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等。民以食为天,减少暴食行为的发生,正常规律的饮食,对促进身心健康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陈宜平,压力与暴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1-12-19:42-43.
贾建军.暴饮暴食危害多[J].健康生活. 2009-06:34.
吕振勇,郑盼.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D]. 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2016:02.
张衍,席居哲.暴食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疗效[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1:03.
季建林,赵静波.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7.
Gordon, HolmDenoma, Troop-Gordon, & Sand, 2012.
Schag, Schönleber, Teufel, Zipfel, & Giel, 2013.
Skinner, Haines, Austin, & Field, 2012.
Holmes, Fuller-Tyszkiewicz, Skouteris, & Broadbent, 2014.
Jacobi, Hayward, de Zwaan, Kraemer, & Agras, 2004.
Racine, Burt, lacono, McGue, & Klump, 2011.
7. 怎样摆脱暴食症
暴食症主要还是心理方面疾病,患者可能由于前期有厌食等原因,或者部分患者没有厌食症状然后出现暴饮暴食,通常进食量超过正常的3-4倍,大量进食之后患者有负罪感,经常会抠喉或者是催吐等,且反复出现这样的症状情况。暴食症的治疗一方面通过心理治疗,另一方面通过药物治疗宴纳,这方面只有一个认证药物,即百优解,是唯一美国认证的可以用于暴食症的心理药物。暴食症年轻人常锋迅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或心理压力太大导致的,建议患者多进行运动分散一下注银祥此意力或者进行旅游等,可以缓解对食物的依赖或通过食物来满足心理方面的需求。
8. 暴饮暴食的心理疾病
依赖暴饮暴食解决内心问题,这是一种嗜吃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嗜吃带激做来的问题是肥胖问题,使得嗜吃者在两性婚恋领域失去竞争优势,给其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就更加依赖食物生活,变相地产生了更加压抑的问题。
这种饮食紊乱,都属于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进食障碍。在现代社会中是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常见病症。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机能的特点造成的。这些问题兆铅档在很广泛的女性群体中,有各种程度的发病状况。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助心理医生,另一方面还是要自我救济。因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活的压力所致,如果作为个体不能对抗压力、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这些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世事有法度,不吃是族乱病,狂吃也是病。诚然,美食是每个民族和时代都不能缺少和拒绝的文化。但是,有人因为心理的痛苦和生活的压力,依赖暴饮暴食而排遣现实问题,却使美食成了健康杀手,暴饮暴食不仅食者无味,而且涉及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伤害。
9. 暴食症怎么办
暴食症编辑
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
中文名暴食症
外文名Binge Eating Disorder
医学定义进食障碍的一种
专业命名“神经性贪食症”
主要特征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
青春期阶段主要在青春期进入阶段和青春后期
危险信号周期性的暴食,周期性的吐泻
目录
1概念
2症状
3易发年龄
4主要人群
5危险信号
6危害
7治疗
▪ 心理疗法
▪ 家庭疗法
▪ 物理疗法
▪ 药物治疗
▪ 自我调整
8中医治疗暴食症
1概念
编辑
企图阻止体重增加,此种暴食——清除行为,通常在隐秘下进行,若每周发生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符合神经性暴食症之诊断标准。
暴食症[1] (Binge Eating Disorder)的的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桐或,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
2症状
编辑
(1)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
(4)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冲尺量食物亦能呕出。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11)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12)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
3易发年龄
编辑
暴食症最可能出现在青春期发育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青春期进入阶段和青春后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而尤以后者即我们俗称的“年轻成人”中的女性为多见(占此年龄段女性的1%-3%)。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可以作为这种病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明显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压力面前,用进食来作为调节与控制的一种替代有关,是一种错误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当然,与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即认知因素有很大的关局判伍系,如对体形与成功的关系,及对自己的不满等等。
4主要人群
编辑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精神病学系的汉斯·赫克博士等人研究了荷兰63家一般医疗所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确诊的厌食症和暴食症病例。他们发现,厌食症和暴食症患者几乎都是年轻女性,厌食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2岁,暴食症患者平均年龄为27岁。 大城市女性患厌食症的几率是最低的,但暴食症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模式。研究显示,在农村女性中,暴食症发病率为10万分之7,城市女性中为10万分之16.7,而在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这一数字为10万分之25.5。
5危险信号
编辑
1. 周期性的暴食(短期内吃掉大量的食物)。
2. 周期性的吐泻(自行催吐、服用泻药、严格的节食或过量运动)。
3. 尽管经常运动和节食,仍然保持或恢复原有的体重。
4.虽然没有增加体重,但一次能吃掉大量的食物。
5. 在盥洗室长时间停留以便自行催吐。
6. 经常滥用药物、酗酒或有偷窃行为。
7. 长时间感到抑郁。
8. 月经周期不规律。
9. 牙齿出现问题,腮腺肿大,由于催吐手背肿胀或有疤痕。
6危害
编辑
“暴饮暴食”可使血糖迅速升高
虽然神经性暴食症者常陷入暴食——催吐之恶性循环,但大多数患者仍维持标准或接近理想体重。由于反复出现不适当的补偿性行为而造成身体不良之生理效应,包括因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肿大或因服用利尿剂、泻剂导致低血钾症、体内酸碱不平衡等情形发生。另外此类病患也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如忧郁、恐惧、注意力欠佳、缺乏自信或偷窃、酒精、药物滥用及自杀等问题。
而且,暴饮暴食也会引起周期性麻痹。“暴饮暴食”使血糖迅速升高,人体内一时用不完的糖,可贮存于组织细胞内,一部分经肝脏合成糖原。糖原合成的同时把血清中大量的钾离子带到细胞内,这样就造成血清钾减少,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应激功能降低,从而发生肌肉软弱无力甚至瘫痪。人体内钾的总含量约160克,其中98%分布在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维持人体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应激性和正常活动必需的物质。钾主要由肠道吸收,约90%从肾脏排出,呕吐、腹泻使消化液大量丢失时或饮食不节使细胞外的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是引起血钾降低的常见原因。
7治疗
编辑
治疗暴食症不像是在治疗感冒吃个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它像是要戒酒一样,需要持续的努力与警觉。暴食症患者往往是低自尊,所以一有压力,她很容易感受到焦虑,就会习惯用食物来发泄。又因为她是低自尊,对自己没有信心,她就会极端地用身材来评价自己。只要自己一胖起来,她就觉得自己丑得要死。所以,要治疗暴食症,提升个体的自尊是一个根本的工作。但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以营养师的立场,首先是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之观念,第二,要求患者填饮食日志包括进食内容、地点及情境,以了解饮食形态和暴食情形,第三,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之习惯,第四,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第五,避免患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最后可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如运动、聊天等。
医生采用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因为,它是一个病程较长,难度较大的治疗过程,需要一个全面的由心理和医学专家给出的治疗计划,有时也需要家庭的合作。在一些案例中,家庭问题的解决,对暴食症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对此最有效的治疗,是包括对个人或对整个家庭进行的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医生通过奖励或示范正确的行为,来改变患者的进食行为,并且帮助患者改变扭曲或僵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他们的症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不进行治疗,暴食症有可能变成慢性障碍,并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意是指暴食症患者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医生交谈自己的病症及相关症状来改善自己心理状态的做法。一种被称为CBT的心理疗法可能对暴食症患者最有效。CBT的具体做法通过冥想引导患者了解自身,找出不健康、负面的信息,代以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一个常见的错误信念是:限制饮食就会变瘦。而实际上,过度节食通常会引发暴食。
家庭疗法
以家庭环境为基础的暴食症心理疗法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通常更有效。这种做法首先假定,患病的青少年已经不能自己控制饮食,必须由家人来帮忙确定他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全家人出动,确保了患者的饮食习惯即刻被纠正。
物理疗法
暴食症患者也可以选择即刻植入胃内水球。胃内水球使用胃镜植入胃内,水球的体积大约是400-600毫升,水球刺激胃部神经,产生饱胀感。从物理上即刻断绝暴食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患者的自责内疚感,改善抑郁症状。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会改善暴食症装。FDA批准的可用于暴食症的唯一药物是:PROZAC,目前国内尚未引进。但是医生也可以给病人推荐一些其它的抗抑郁药物,改善暴食症的副症状,例如焦虑沮丧等。
自我调整
如果暴食症不是很严重,可以试着自我调整,如多调整自己的不妨情绪,多放松自己的心理压力,这对你的暴食症调整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问渠心理网再来分享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1.作为家人,朋友,应该对病者给与关爱,给与理解跟帮忙。当得到旁边,家人,朋友的鼓励支持时,精神力量很强大。
2.找些支持你的朋友一起活动,他们能帮助你,消磨时间的。
3.从心里必须明白,有暴食症跟减肥需要的,必须是明白先后顺序,先解决暴食再谈减肥。
4.特别是在新的环境下,人对食物的欲望会小点,有条件的可以试试更换一个环境。比如搬家,暂时住其他家里去。
5.减肥,治疗都需要一个目标,那是精神的寄托。指定一个目标很有必要。比如今天表现很棒,给自己增加一个下红旗,小红花,并刺激下自己继续努力下去。
6.打分法
吃到八分饱,正是那种食欲最旺盛的时候被满足的感觉,快感打10分;
你吃到十分饱时,就基本没有什么欲望了,快感只有8分;
你吃了12分饱时,有点腻了,快感打2分;
你吃了15分饱时,真腻,快感打0分;
你吃到20分饱时,基本只有痛苦和变态的心理,快感打-10分了
7.如果确实忍不了,那只好选择的甜食,尽可能买低糖低油的或者是无糖型的。
8中医治疗暴食症
编辑
暴食症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出现饮食积滞、腹痛、腹胀、恶心、湿困中焦、脾胃虚弱、伤食泄泻,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通便不畅等肠道疾病。就出现了胃肠道的功能紊乱。胃肠为人体的升降之枢纽,当胃肠功能发生障碍,那么其他各脏腑也会随之出现问题。比如长期暴食加重肾脏负担出现肾病,暴食后的肥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患者不但有心理负担,更有躯体的症状,治疗是相当漫长的过程。中医治疗暴食症需要两大步骤,一:中医中药全身调理脏腑,着重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健脾和胃、益气温中、导滞消痞、养阴益胃)的中药为主,调节其他脏腑为辅,理肠调胃安神汤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二:心理疏导也很关键,我们必须了解引起患者暴饮暴食的原因所在,比如:家庭和睦情况,工作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况等等。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其次还要纠正患者长期来的错误认识。适量吃些甜食可以缓解压力,切记不能吃太多。比如听舒缓的音乐、逛街、K歌、向朋友倾诉等等都可以缓解压力。多管齐下治疗暴食症,无论多重疾病都能康复。
参考资料
1. 暴饮暴食症应如何调整健康心理 .中国养生网 [引用日期2013-03-15] .
词条标签: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