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墙身插筋个数为什么不一样
A. 剪力墙插筋问题
1、新规范对于抗震有新的要求,比以往敏冲则更严格。墙插筋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插入基础底部,桥棚直接落在板底筋上,也就是与板第二层钢筋在同一层面,保护层厚度为:基础保护层+板底第一道底筋的直径。
2、关于弯折段是6D还是15D的问题。当墙体在基础中间时为6D,当墙体在基础边上时为15D(也就是地下判带室外墙部位)。
B. 剪力墙中分布钢筋的排数是什么意思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排数指的是:以一根平行于水平线的剖切线在剪力墙的某一个高度,将剪力墙剖切开,以俯视的视角看到的剖切面上分布钢筋的排数。
每排竖向钢筋靠里,横向钢筋靠外绑扎、横向扎成的方格网的片数,一般就是两排,分别靠近墙的两边、横向钢筋都称为分布钢筋,所以抗震规范上竖向剪力墙中的竖向、横向钢筋的配筋率都不是按结构受力分析计算得出的,是抗震构造要求配置的,分布钢筋的排数就是竖向。
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2)剪力墙墙身插筋个数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产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册唯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
不哗猜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砼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乱姿型钢筋可由塑性调幅70~80%解决。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剪力墙的计算。
C. 地下室剪力墙端部配筋很大
很大
一、剪力墙的主要分类:
(1)、按照结构的分类有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剪力墙按照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墙身、暗柱、暗梁、连梁。
(3)、按照部位划分有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等。
(4)、按照洞口情况可以划分有洞墙和无洞墙,端部斜角的钢筋弯折按照90角处理。
二、剪力墙的配筋情况:
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型
(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旁庆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三、剪力墙钢筋计算:
显示所有大图
四、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墙身 :
水平钢筋的构造要求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无暗柱时
内(外)侧钢筋友腊=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端部时应加弯折)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
水平钢筋根好启滑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3、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
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
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基础层中的水平筋和拉筋不能漏算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机械连接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度———机械连接锚固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Lae
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和墙柱竖向构件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墙身竖向筋遇连梁锚固处理.
4、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间距+1
[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水平筋间距的1/2)开始布置]
5、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六、基础插筋:
七、墙身拉筋 :
1、长度=墙厚-2×保护层+2d + 2×弯钩(弯钩长度=11.9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端)柱剖面积-暗(连)梁面积;
拉筋的布置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八、门洞加强筋 :
门洞加强筋长度=洞口宽+2*lae(la)/ 洞口高+2*lae(la)
九、墙柱(暗/端柱):
暗柱(翼柱、暗柱、角柱)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墙暗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暗柱竖向钢筋可参考墙身竖向筋构造
暗柱:
基础层插筋同柱要求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1.2Lae)———绑扎搭接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机械连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绑扎搭接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500+顶层锚固长度———机械连接锚固长度取值:墙顶为板时取Lae
拉结钢筋根数= [(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
暗柱变截面插筋:
(与剪力墙竖向筋的顶部构造同)
1.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与上层钢筋搭接——绑扎搭接
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500———机械连接
2.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绑扎搭接
变截面下层钢筋长度=层高-500-保护层+墙厚-2*保护层--机械连接
十、连梁:
受力主筋
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
端部锚固值=0.4Lae+15d
中间锚固值= max(Lae,600)
(1)端部洞口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max(Lae,600)+(0.4Lae+15d)
(2)单洞口(单跨)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Lae,600)
(3)双洞口(双跨)连梁主筋长度=双洞口宽度(含洞口中间墙宽)+2×max(Lae,600)
箍筋根数:
1.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排数
2.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段-100)/150+1]*2 } *排数
3.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弯锚时):
{ [(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端支座宽-100)/150+1]*2} *排数
4.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一端为直锚,另一端为弯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端支座宽-100)/150+1] +[(连梁锚固段-100)/150+1]} *排数
拉接钢筋根数=排数*(洞口宽-100)/(2*箍筋间距)
十一、暗梁 :
暗梁是墙体里面的一条加筋带,当墙上暗梁配置了侧面纵筋,在计算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布置根数时应扣除暗梁的高度,其暗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长度计算同墙水平分布钢筋。
纵筋长度
1.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端柱的边缘算起
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直锚、弯锚)
2.暗梁(或边框梁)纵筋锚固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但墙顶上部纵筋伸至构件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Lae, ≧La.
(若墙的两端无端柱时,则暗梁的纵筋伸至自身所附墙的端部-2*保护层后弯折15*d即可;有端柱时0.4 Lae+15d)
拉接钢筋根数=暗梁净长/ (2*箍筋间距)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2*50)/ 间距+1
D. 剪力墙基础插筋伸出长度是多少
剪力墙基础插筋伸出是长度=基础梁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伸出基础梁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搭接。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E. 所谓剪力墙里的插筋是什么意思
就是剪力墙竖向分布筋以插筋的形式锚固进基础内。类似于柱子的纵筋锚固进告郑基础那样的插筋。老绝
沿高度若墙有收进(bw变小)的情况时,侍友姿剪力墙单排竖向分布筋也可以插筋的形式锚固进下层的剪力墙内。
F. 剪力墙结构中,什么时候需要设插筋,插筋起到什么作用
插筋是在砼浇筑之前将柱或墙的纵筋绑扎在基础内,
一般基如姿扒础和柱子或墙是分开施工的,这时候柱子或墙的钢筋如果直接留到基础里,由渣昌于钢筋很长不方便施工,所以就甩出来一段钢筋用于柱子或墙的钢筋搭接用,大小和根数应该和柱相同,至于基础内的箍册唤筋,一般是2~3道,用于固定插筋用,出了基础顶面就是柱子或墙的箍筋了,按照图纸施工,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一般取1米左右就可以了,满足搭接或者焊接要求就可以了。
G. 剪力墙拉筋根数如何计算
剪力墙拉筋根数=布置拉筋墙身面积÷拉筋面积软件默认是向上取整加1,这个可以自己在计算设置中修改。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和剪力墙受力特性,剪力墙的钢筋配置都是采用双层双向设计。为了确保设计配置的钢筋固定在最佳位置,需要在双层钢筋间按大约返基每米一点设置拉接钢筋。用于这种拉接的钢筋,就叫剪力墙拉筋。剪力墙拉筋分为双向拉筋和梅花双向拉筋。
(7)剪力墙墙身插筋个数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设置要求
设置拉筋时,由于其不承受结敏模构内力,钢筋截面都比较小,一般采用6mm或8mm钢筋,两端做成桥世缓180°弯勾,并用铁丝固定就可以了。
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一般取为φ6@600)《高规》
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一般取为φ6@400
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内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砼规》11.7.16)
H. 剪力墙结构中,什么时候需要设插筋,插筋起到什么作用
筋是在砼浇筑之前将柱或墙的纵筋绑扎在基础内, 一般基础和柱子或墙是分开施工的,这时候柱亏空子或墙的钢筋如果直接留到基础里,由于钢筋很长不方便施工,所以就甩出来一段钢筋用于柱子圆空凯或墙的钢筋搭接用,这个时候就需要插筋。
除基础上柱需要设置插筋外,梁上柱也需要设置插筋,挡土墙有时也要用到插筋。
(8)剪力墙墙身插筋个数为什么不一样扩展阅读:
插筋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橘唤:
1、作用:主要是解决柱子的纵向钢筋,箍筋暂时是构造的。因为所插的钢筋需要临时成形与固定。
2、注意事项: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设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设计要求设1~2道即可。
如果插筋很长,可能为一层楼高或更高时,那就要按设计图纸设置更多道。大概多少道合适,工人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
根据柱子纵向钢筋的尺寸、数量将一段钢筋事先埋入基础内,插筋的根数、尺寸应与柱子纵向钢筋保持一致,其长度应=基础内弯折长度(一般为max{10D,200mm})+(基础板厚-保护层厚度)+伸出基础长度。
I. 剪力墙竖向钢筋根数怎么计算 需注意什么
答: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衫旅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型塌汪边 50mm开始 布置)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卜仔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 15d。
J. 剪力墙钢筋 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的根数怎么计算它们上面有箍筋和拉筋吗 根数怎么算
剪力墙的钢筋是计碧枯算设计好了的,所以会有钢筋的间距在上面,通过间距来算钢筋的根数
比如:剪力墙Q1的标羡族注如下
Q1
墙厚250
水平:Φ10@200
竖向:Φ10@200
拉筋:Φ6@600(双向)
且你量兄慧弊出该墙体的高3m,墙长度6m
那么该剪力墙每侧水平钢筋是3000÷200=15根
拉筋比较特殊,一般双向布置,
竖向3000÷600=5,水平6000÷600=10根,总共5×10=50根(像算方格数一样)
剪力墙身有拉筋,剪力墙梁有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