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明明感觉学的很好为什么考不好

明明感觉学的很好为什么考不好

发布时间: 2023-03-16 11:30:21

1. 为什么考试时明明觉得做的很好,成绩出来却不理想

为什么考试时明明觉得做的很好,成绩出来却不理想?

这个主要是你大意了,可能没有认真读清题意,有时候题目看着简单,但是它里面细微的东西让你不意觉察,你只要认真对待每个题,认真审题,我想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别毛躁,细致点。

行测明明觉得做对了很多,为什么实际成绩却这么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不牢靠,或者是对题目测查要点没有搞清楚;考生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及题海训练来提升解题技巧,以及知识点的运用。

这里提供大连中公教育整理的《行测解题备考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明明觉得做对了很多,为什么实际成绩却这么低

公务员考试科目中的行测,题量大,涉及面广,有的题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明明觉得做对了很多,其实似是而非,所以实际成绩这么低。

为什么考试的时候 明明感觉能考好 可是每次成绩都不理想?

考试考的是你的熟练程度,在规定时间答那么多题,即使会,不熟练也是不行的
求采纳

为什么不少聪明孩子成绩却不理想

现在许多孩子很聪明,学习时反应很快,一学就会,有的还是电脑高手、打游戏机的专家,但学习成绩很差。你若不信,到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个个都很聪明,但就是考试成绩不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些“聪明”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的耐力不够,连续学习的时间短;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学习主动性差,钻研精神不够。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学习的耐力不够,持续的时间短,经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思维的过程常常中断,所以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他们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学习一段时间,常常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或者注意力转向了别处。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学进去,不能被学习的内容所吸引,因而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时,一般采取先通汪冲过讲解,点明要点,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使学生注意到学习内容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勾画出本章节的一个轮廓,然后让他们沿着这一思路仔细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读懂了紧接着就做练习。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因此注意力集中,连续学习的时间一般都达到两小时以上,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大为提高。有些学生经过为数不多的几次指导,在随后的考试中就反映出成绩有明显提高的迹象。
聪明的学生一学就会液陵陪,因而有些人就总想取巧不肯下功夫。有的学生课堂上老师讲课都听得懂,作业一看都会,也就懒得做了,考试得六七十分,还过得去。孰不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的过程,目标定得低,取得的成就也就低了。仅仅完成作业本身是很容易的,但要全面、深刻掌握某一学科的内容却是相当不容易,进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就更加困难。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一突击,考试成绩还不错,但考完了,所有的内容又都全部还给了老师,所留甚少。
而一个平时学习非常努力的学生,尽管成绩不如那些会突击的学生,但只要学会掌握了,就确确实实获得了实惠和进步。好像一个人在海边行走,很快会在沙滩上留下一行明显的脚印,但让海潮一冲,那些脚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在金属、石头上常年练习刻下的痕迹却能留存百世。此外,人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个人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天分高的人如果不注意努力发展他的才能,他的天分就会逐渐萎缩,因而很难取得什么成就。而资质平平的人,若能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其才能也会不断长进,最终会得到“上天”的赏赐。这就是现在许多“聪明”的孩子考不上大学,而一些不那么聪明的孩子却能考上好大学的根本原因。
因为没有真正入门,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被动状态,写作业是为老师而完成作业,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习,所以学习中不求甚解,缺少钻研精神,也就很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被动学习的效率比闹蠢较低,主动学习一遍能学会的东西,被动学习需要几遍才能学会,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和工作量,所以越不想下工夫,花的时间反而越多。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困难,成绩也越来越差。
专心致志地工作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些孩子反应很快,自认为很聪明,上课时一听就懂,以为内容很简单,便不再专心听讲,而当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时,他思想抛锚了,没有听到。老师不可能每次都为这些学生去重复一遍,时间一久,他就发现听不懂了,但此时为时已晚。许多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做小动作,便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成为严重的学习障碍。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这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这些“聪明”的孩子,关键在于引导。一个好的老师就好比一个好的驯马师。若能独具慧眼,将一匹生性刚烈的野马驯服,就有可能使其成为一匹千里马。一批聪明的学生,如能正确引导,则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关键是寻求适当的机会,采用适当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独到之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不断地发现和有意识地培养。

为什么学习成绩却不理想

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原因如下:
1譬如说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方法,对学习的兴趣等等.你在上面提到的这个人很努力,就说明这个人的态度非常端正,肯吃苦,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我相信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任何一方都是没有理由由此而批评这个人的成绩不好的
2还可以自己测试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省时高效,方法很简单,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段,看看在这个时间段里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也就是学会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做完了多少之类),如果测试的结果非常少,或者不如理想中的多,这就说明你的学习方法不对头,那么你就要寻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去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考试总是紧张怎么办呢?为什么平时明明很努力,还是考不出好成绩

考试紧张是人们生理正常反应,要学会自我调节 ,每次考试前,心中默念我能行,考试时做深呼吸,就没事了。祝你成功。

每次考考完试,觉得做的还可以吧,可是成绩一出来,却考的不理想,这是什么心里原因造成的呢!

掌握不扎实

为什么感觉都会了,可考试的成绩不理想

很多同学平时的成绩都很不错,但一到考试时成绩总是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我想,你也许把分数看得太重了,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四分是成绩,六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学习方法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您需要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样来的?”“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引申发展后会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和它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您要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如果仅仅只会用,停留在具体的应用上,他可能是模仿来的,不可能有创造。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差。我喜欢用系统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来解释这一现象。世界是变化的。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 我一直强调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升级。一方面,某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训练得来。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也是一种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经过实践感受和思考,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还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发挥。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重在体验。仅仅是沉迷于课本是学不好的。 我还强调的是自信。信心能够让人坚持。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人可以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获得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决定成功。 信心才能够坚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长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碍,比如学习恐惧,缺乏耐心等等。 我们需要以不断的小的成功来积累信心。 在不少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习的惰性。 最常见的是: 1、学得不好的人。他们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甚至逃避。 2、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韧性。 3、年龄大的人。记忆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精力不足。看看书就累了,想睡觉。 成人教育中,学习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 学习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畏难情绪。这仅仅是心理作用。还没有开始学,就因为听说它难,而开始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信心。这在学习挫折以后很明显。 3、枯燥。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学习的枯燥,特别是一般的学校教育。 4、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少。 5、语言障碍。特别是留学人士。毕竟不是母语,在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6、基础知识障碍。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时候,谈学习动力是没有必要的了。 7、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太多。可供的选择太多,妨碍了有效的学习。 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习。特别是在一些并不是能够直接见效的知识的学习中。 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减轻学习惰性的处理方法。 1、毅力。以自制力作为减轻学习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勉强自己只会活得很累,很痛苦。是否能真地坚持下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天性。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那其实是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些人对自己的毅力也产生怀疑。许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在向我咨询时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制力不够。长期的负情绪会摧毁任何人的毅力。 2、利弊分析。谁都知道学好了的好处。哪怕再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着学好的渴望。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太多了。有社会认可,甚至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因此,以学好了的前景来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没有用的。 3、加强监督。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

为什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问问你自己吧.没人能告诉你答案.

2. 平时学的挺好,考试考不好什么原因

1、过度紧张会导致发挥失常。

2、知识系统不全面。老师课堂上考察的是琐碎的知识,考试需要的是系统的知识。

3、缺乏考试技巧,试卷总是答不完,没有考试技巧。

4、不注重回顾,没有错题集,不注重基础知识。

3. 为什么每次考试自我感觉良好时、考试成绩却很差、怎么回事

因为自己过于的高看了自己的能力过于自负了,所以才会考完试感到自我感觉良好,出来的考试成绩却很差。


每个人评价自己是需要靠自我认知的。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会表现成为自负,反之就会变成自卑。 自负通常是以语言行动来进行表现。,自负其实是人们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以为自己了不起。



(3)明明感觉学的很好为什么考不好扩展阅读


1、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2、生活的顺利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


3、自我认识: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


4、情感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


5、自恋情结上得分较高者,往往容易形成自负心理认识。而自负心理认识上的偏激和情感上的过分敏感,无形中带来固执已见,自命清高的特殊心理,与交际互补平等待人的原则是不符合的。所以,人们需要广泛交际,善于在交际中交流信息和感情,交互作用,取长补短。

4. 我每次努力的学习为什么考试考不好

一、上课效率低,没听懂,做作业就很慢,所以看上去就很用功,但是因为没听明白,作业效果就比较差,成绩就不会好。
二、假装努力。看上去是一直在学习,但其实在心猿意马,不知想啥。书打开着可能目光散漫,没聚焦到内容上,半天不翻一页。表现在做作业上,就是拖拉。
三、接受能力差,也就是看上去有点笨。不一定是智力低,也可能是基础差,导致听不懂,学不会。
四、不会学,全靠死记硬背多练习,不总结不归纳,学成一锅粥,知识条理性差,记住了不会用。所以考试不会好。
2勤奋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学生不应把勤奋当作目的,或者把勤奋当作习惯,努力错了方向,跑得再远也是背道而驰,距离胜利也会越来越远。当你努力过,却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先别急着放弃和抱怨,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必和别人比较,可以多借鉴同学好的学习方法,但没有必要去纠结别人是不是天资高不用努力,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样能取得进步。

5. 明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这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学明明看着很勤奋也很努力学习,但是几乎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成绩并不理想,大多处于班里中游甚至中下游水平。这些同学心里也郁闷,“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却只得了这么个结果?”


难道是“苍天不公”吗?不!仔细想想,你是否被自己的“假勤奋”、“假努力”欺骗?





9.考完试对答案时,你发现自己竟然错了那么多。然后花很多时间去整理错题,很熟练地剪切粘贴,错题本上密密麻麻,别人看着好像你很认真。事实上,你真的只是“剪切粘贴”,直到下次考试,你也没有翻过你的错题本!


10.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依然考不好。这时,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于是上网浏览别人介绍的学习方法,看到好的就赶紧收藏,然后继续下一篇。你感觉别人的经验好像很有道理,自己“收获颇多”,暗自下定决心要醎鱼翻身!事实上,过了一段时间,你以前咋样现在还是咋样!

6. 我感觉平时学习挺好,可一到考试就考不好。怎么回事

首先,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平时你学习很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熟练,那么,考试的时候自然就是发挥的很好。而且,恨不得把自己会得都答上。
而现在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是,平时学的不错,考试的时候就考的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的不错”就说明你学的不是很扎实。一个扎实的基础在哪里都会运用上,你自认为学得不错可是是简单的东西你都会了,所以就认为不错,当遇到一样的知识,变个问法,变个方式,你就不会了。这是考试发昏的原因之一。
第二、你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肯定。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掌握不扎实的原因。但是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你不够自信。这个前提就是,你掌握知识是很好的,可是由于你对自己的不充分肯定,导致了你考试发昏,怕考不好,紧张,一发昏,就把知识都忘了。其实,考试没那么可怕,它只是测验你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对每个人都是很有利的。
第三、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你太看重考试了,生怕考不好有什么闪失。不要惧怕考试,其实不必那样。你如果能把问题看透彻你就会喜欢考试的。只有考试才能看到自己哪里不会,弥补那方面的不足,你说对么?
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我经历过中考、高考。中考的时候刚开始是有点紧张,不过后来就好了。而高考的时候呢,开考之前,我还带了几个水果,吃完了才开始考的试。自认为考得不错。
没事的,真的,考试而已,过去就好了。我们以后要走的路,经历的困难有
很多,小小的考试算什么呢?只要把自己会的答上就行了。不会的跃过去。回头再看,也许就会了。
相信你下次考试会考的很好的。

7. 为什么你学习很好,一到考试就差强人意

‍‍‍‍感觉这个问题有一点自相矛盾,或者是没有表达清楚——一到考试就差强人意,又何来学习好之说?只能说是平时感觉东西明明都学会了,但是一考试结果就不理想。

像这样的情况,除了平时学习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最好还能把每次考试错误的题记下来,形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彻底搞懂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用这样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提升,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提分效果。

8. 为什么学习很努力却考试考不好

1.你可能有些偏科,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但考试是全面的考不是只考你喜欢的。

2.你可能没有采用好的记忆方式,学习是要讲技巧的,拼命看书也不一定能记住,要多采用联旦悔带动记忆,多记笔记,并且每天要把你今天学到的睡前再回想一遍,养成一个好的睡觉习惯。

3.即使你记住了也不一定会用,这个要在记住的基础上多采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模芦方法,每做一题就要联想到类似的题的解决。

4.学习的时候要多挑战自己,但到了接近考试的时前备候,就要采用保守的复习方式,劳固基础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有个新的台阶,学习的好与差有时也讲个态度,努力学习加多问个办什么再加点实践和联想,你将大幅进步。

9. 平时学习不错,为什么考试成绩却很差

平时学习不错但考试成绩却不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心态方面。考试时的心理状态(紧张、担心、压力等)对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当你怀着势在必行的心态参加考试,那么你考出好成绩的几率也会提高,而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基本上成绩就不会太好。你已经做了所有要做的准备,你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平静、选对答案。如果感到紧张,做做深呼吸,保持平静。

2、考试能力方面。比如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审题马虎、做题犹豫不决想太多等等。这一系列考试的问题需要平时练习,比如多进行测试和考试练习,平时做测试题的时候,严格按照考试的心态和标准来练习。

3、自我认知不足方面。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元认知”的东西,元认知说的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的判断。我们的元认知非常容含空易出现偏差,在学习上,元认知会让我们陷入两个误区:首先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裂改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其次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比如拼命地反复阅读、拼命地记笔记。

下面是相对科学正确的一些学习和复习方法。

1、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有助于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上课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的听,要勤做笔记,有主动回答问题,有问题也要提出来。你把学习变得越有趣,自谈源瞎然你就越享受其中,而你越享受学习,自然记忆效果就越好!

2、学习知识之后,要学会对知识进行编码。编码说的是以一种你能理解、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去呈现、去记忆所学的知识。比如:用你自己的话把它说清楚;把当下学习的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事物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和思考,举一反三;运用一些记忆术(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中的编码定位记忆、扑 克牌记忆、思维导图记忆)让要记忆的内容更丰富、立体,增强记忆效果;建立起知识的结构图等等。

3、巩固知识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重复,要学会“检索”。检索就是透过各种让大脑觉得有点困难、有点挑战的方式来回忆所学,从而深化记忆。比如:①考试、测试,它能够检验出你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②卡片法,比如背单词的时候,在卡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写下中、英文,看中文想英文、看英文想中文。③回想法,比如读完一本书或上完一节课之后,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记得的所有内容。④提问法,比如读完书或学习完某章节后,自己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运用检索的方法时,不要一来就看答案,而要先使劲地回想,等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答案。

4、通过查缺补漏,找到自己掌握的不好的地方。比如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卷子等资料进行一个知识梳理,找出哪些内容自己还没记住、哪些知识还没有搞懂、哪些知识以前忽略了、哪些题目做错了、做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无论是概念、原理、公式,还是具体的知识点,都要标记并整理出来。不理解的要抓紧找老师同学弄懂,没记住的要花时间去记忆背诵。

5、学习的过程中要劳逸结合。适当地进行休息,你的大脑反而会吸收更多知识。所以每学习一个小时就休息10分钟吧。

热点内容
为什么家族风水不好 发布:2025-04-30 16:11:41 浏览:864
为什么女人穿吊带不会掉下来 发布:2025-04-30 16:01:46 浏览:185
夏天为什么脸上一摸东西就流汗 发布:2025-04-30 15:54:00 浏览:53
微信相机为什么没有设置 发布:2025-04-30 15:43:47 浏览:456
闹钟定好时间为什么不响 发布:2025-04-30 15:37:33 浏览:190
小米辣椒很辣为什么炒菜不出辣味 发布:2025-04-30 15:37:32 浏览:133
身上为什么长鸡皮疙瘩一样的东西 发布:2025-04-30 15:25:33 浏览:248
为什么会经常记错东西 发布:2025-04-30 15:24:20 浏览:618
鸡脯肉颜色为什么发亮 发布:2025-04-30 15:15:08 浏览:80
为什么掏耳朵会不自觉的闭上眼睛 发布:2025-04-30 14:57:31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