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便宜好货 » 宋神宗为什么不好评价

宋神宗为什么不好评价

发布时间: 2022-01-20 15:56:49

Ⅰ 一生大有作为的宋神宗,为什么还被后世骂得那么惨

凡是涉及变法的皇帝,很难逃过两极化的评价,宋神宗赵顼也不例外。有人说宋神宗积极主持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后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弊端;也有人说宋朝政局的混乱,便是从宋神宗一朝开始的。这两方面的评价从其庙号,有褒有贬的“神”便可以看出端倪。

宋神宗的功绩

政治方面改变了北宋混乱的官僚制度,经济上由于变法而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文化方面在这一时期新修了很多书籍,军事方面兵力较之以前大有提高,虽然多次战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改变了仁宗时期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宋神宗在位期间一直坚持自己变革的想法,在多重阻拦之下也未改其初心,只是最终的失败不只是他个人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北宋的灭亡也并非他一人之过,我们需要全面看待。

Ⅱ 大家评价一下宋神宗

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钦成皇后朱氏
钦慈皇后陈氏
贤妃林氏
惠穆贤妃武氏
贵妃宋氏

宋神宗生有14子,其中能活到成年的仅有6位。

长子---赵佾,早殇,封成王
次子---赵仅,早殇,封惠王
三子---赵俊,早殇,封唐哀献王
四子---赵伸,早殇,封褒王
五子---赵僩,早殇,封冀王
六子---赵煦,宋哲宗,母钦成皇后朱氏
七子---赵价,早殇,封豫悼惠王
八子---赵倜,早殇,封徐冲惠王
九子---赵佖,吴荣穆王,母惠穆贤妃武氏
十子---赵伟,早殇,封早殇仪王
十一子---赵佶,宋徽宗,母钦慈皇后陈氏
十二子---赵俣,封燕王,母贤妃林氏
十三子---赵似,封楚荣宪王,母钦成皇后朱氏
十四子---赵偲,封越王,母贤妃林氏

神宗十女。

周国长公主,母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楚国公主,早亡
唐国长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母贵妃宋氏。下嫁王遇。
郓国公主,早薨。
潞国公主,早薨。
邢国公主,早薨,母贤妃林氏
邠国公主,早薨。
衮国公主,早薨。
徐国长公主,母钦成皇后朱氏。下嫁郑王潘美之曾孙意。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原名仲针,英宗赵曙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仁宗庆历八年(1048)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起用新人,推行新政,在位十八年。

据《宋史》记载,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神宗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至治平二年(1065)亏空已达1570多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神宗没有气馁,力图“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表现出“励精图治,将大有为”,“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气概。

赵顼在即位之前已闻知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并“由是想见其人”,因此即位不数月,就让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寄以治国安邦的厚望。神宗对王安石的器重,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满。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本该辅佐新帝,有所作为,然而见神宗提拔新人,却坚辞相位,出判相州。神宗问:“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韩琦说:“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表明了他反对王安石执政的态度。元老重臣富弼在罢相位时,也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而推荐了文彦博。对此,神宗或以不答相对,或以默然置之,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侍读孙固等也都以王安石“护前自用”、“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理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面对种种阻挠,神宗不以为然,力排众议,于熙宁二年(1069)二月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从而揭开了变法图治、富国强兵的序幕。

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神宗还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神宗听从王安石的推荐,进一步起用了吕惠卿、章敦、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实际才干,对于协助王安石拟定和贯彻新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熙宁二年,新法逐渐出台、实施,但是马上遭到朝内外一批守旧势力的攻击。他们不仅从新法的内容和效益上提出非难,而且在思想、道德上指责王安石“变祖宗法度”,“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在朝议纷纷面前,神宗虽曾一度犹豫,但终不为所动。至于学术、道德上的争论,神宗则认为“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实,亦无补于事”。他讲求道德与功名并重,对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空言道德,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甚为反感。在王安石的解释下,他能理解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主张,并继续支持新政。在王安石与守旧势力的斗争中,神宗支持王安石,先后罢退一批反对变法的官员。如御史中丞吕公着“以请罢新法出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镠、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杨宗愈皆不得言,相继去”;“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欧阳修乞致仕,“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出彦博守魏”。相反,熙宁三年(1070)神宗进一步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安石居相位,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

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望治心切,他对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主张极为欣赏,并在变法的前一阶段,即熙宁七年(1074)以前,对新法的推行给予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神宗的支持与配合,王安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变法是不可能的。宋神宗的政治抱负和锐意改革的正确决策,保证了变法的成功,这对于改善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增强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新政维艰,元丰改制变法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特别是随着变法的逐步深入,触及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越严重,守旧势力的进攻就越猛烈。于是,神宗开始左右摇摆,他希望在平衡各派势力的情况下,勉力维持新政 熙宁七年春,天大旱,久不雨,朝内外守旧势力以“天变”为借口,又一次掀起对变法的围攻。这一次围攻得到了仁宗曹后、英宗高后和神宗向后的支持。以太皇太后曹后为首的外戚参与反对变法,不能不对神宗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因为英宗、神宗一系实非仁宗嫡嗣,只是由于仁宗无子,才把英宗选为皇储最后继承皇位,所以仁宗的曹后和神宗之母高后对神宗有较大的威慑力量。神宗由是开始动摇。当王安石对所谓的“天变”据理反驳时,神宗不再听从王安石“天变不足惧”的解释了,相反他认为“天变”不是小事,是因人事不修所致,“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四月,神宗终于在曹后、高后再次流涕,向神宗哭诉“安石乱天下”的情况下,罢王安石相,改知江宁府,使变法遭受挫折。虽然熙宁八年(1075)二月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但随着守旧派势力的增强,变法派内部意见的分歧,神宗对王安石专用信任的程度大大降低,“王安石再相,上意颇厌之,事多不从”,变法不能推进。熙宁九年(1076),天上出现彗星,守旧派又以“天变”对变法提出非议,神宗更加动摇。他对王安石说:“闻民间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复求罢相,出判江宁府。

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神宗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神宗的政治目标是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但他一怕得罪两宫太后,二怕出乱子。当“人情咨怨”、朝议汹汹,变法碰到较大阻力时,他就退却了。他要调整政策,相对平衡地对待要求变法的新党和主张守旧的旧党两股势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自己留有余地;一方面则仍然体现了自宋太祖起就有的“异论相搅”的传统家法。其实,在神宗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注意抚慰旧党中罢退的元老重臣,以示恩眷。韩琦罢退河北,上疏反对青苗法,神宗虽然最终没有接受,但一开始仍夸奖曰:“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熙宁七年八月,则特遣宦官李宪往相州赐韩琦诏书和汤药。熙宁六年(1073)文彦博罢枢密使,便诏与其子孙推恩,特表恩宠。元丰三年(1080)文彦博朝觐,神宗“赐宴琼林苑,两遣中谒者遗诗祖道,当世荣之”。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神宗任用貌似“中立无与”,实际上则为守旧势力的吴充为相。又先后重新起用曾被罢退降职的旧派人物吕公着、冯京、孙固等,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

在政治上神宗还是勉力维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守旧势力以为时事将有大变。神宗却明确下诏说明新法“间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当。士大夫其务奉承之,以称朕意。无或狃于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罚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终神宗朝,除方田法罢废及部分新法条文被稍作调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贯彻执行。神宗对在外地任职的王安石也多有关照,如熙宁十年(1077)以王安石为集禧观使;元丰元年(1078)以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元丰三年改制,则以王安石为特进,改封荆国公。

元丰年间,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他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而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冗官冗费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为了加强皇权,广授官职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监之权,授官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造成机构重叠,闲官冗费等弊端。元丰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启动官制改革,他首先从积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诏令撤销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并采用旧文散官的名称编成官阶,作为官员俸禄及升降的品阶标准。元丰五年(1082),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元丰年间中央官制的改革,虽然局限性很大,但表现了神宗维持新政,继续改革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构架。

神宗在元丰年间强化军兵保甲的措施,目的在于对外增强对辽、西夏的战斗力,并镇压各地的武装反抗,巩固统治。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在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任用王韶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使,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形成对西夏的包围,史称“熙河之役”。元丰四年(1081),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进攻西夏,围灵州城(今宁夏青铜峡东)十八日不能下,深入夏地各军因粮草不济,冻馁死伤,先后溃退,无功而返。元丰五年(1082),神宗又听给事中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谋攻占西夏横山地区,进逼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城陷,徐禧等战死。宋军两次战败,损失军兵、民夫及助战的羌兵数十万人。神宗闻永乐城陷,“早朝,对辅臣恸哭”。至此,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白银7万两、绢15万匹的计划彻底破产。 三月,神宗病逝。死后葬永裕陵。子赵煦嗣,是为宋哲宗。神宗在位十七年,“不治宫室,不事游幸”,致力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支持王安石变法,抑制了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使自耕农的生产条件得到保证,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大改善。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不变,确是宋朝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

Ⅲ 宋神宗是明君还是昏君北宋灭亡是他的错吗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争议最大的皇帝。赞誉者认为他锐意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明君;贬低者认为他志大才疏,一味瞎折腾,结果把整个国家搞得鸡犬不宁,国力不增反减,为后来的北宋亡国埋下了隐患,因此他是一位典型的昏君。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宋神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北宋灭亡是他的错吗?

北宋灭亡是宋神宗的错吗?

至于说北宋灭亡是不是宋神宗的错,这个问题就比较有意思了。宋神宗死的时候,虽然北宋算不上富国强兵,但国内整体情况还很稳定。在之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北宋先后经历了高太后临朝称制、宋哲宗亲政、宋徽宗执政等时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四十多年时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看看我们现今中国和四十年前的中国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因此真要强扣“黑锅”,怎么也不该先轮到宋神宗的头上。如果一定要把宋神宗跟北宋灭亡扯上关系的话,那他最大的错就是不该在元丰五年(1082年)生了一个叫赵佶的男孩。几十年后,这个男孩将给北宋带来惨痛的亡国之恨。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Ⅳ 易中天称宋神宗为“真神”,宋神宗的谥号也是“神”,为什么

宋神宗的谥号被称为“神”,主要是因为神在当初有特定的含义,百姓把无法评价定为“神”的含义。所以从宋神宗的谥号就可以看出,这位君王是让百姓非常纠结的,史官当时并没有对宋神宗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要知道大部分史官对于君主的评价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即使是对变法只反对态度的史官依旧承认宋神宗是一个明智的君主。但是由于当时宋神宗主持变法,这就让朝中大臣意见出现分歧。有人认为变法是正确的行为,有人认为变法是错误的行为。所以人们并不知道该如何评判这位君主就把他称为神宗。

Ⅳ 宋神宗是明君吗 如何评价宋神宗

宋神宗是明君吗 如何评价宋神宗

可以的,在位期间支持王安石变法,希望富国强兵。

Ⅵ 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Ⅶ 谥法云民无能名曰神,而宋神宗有什么无能名的功绩呢

也是从网上摘抄的,有点意思:
---------------------
“神”字,按照《谥法解》中的说法,是“民无能名”称作神。孔子所谓“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惟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思既是说尧为天子,太伟大了,他的恩惠是如此广博,老百姓都不知道怎么称赞他好了。

若从字面含义来说,“神”既然是“民无能名”,那当然就是最顶级的赞美了。那等于是把该皇帝和尧并列了,在《谥法解》中,“神”位于“圣”之上,从目前所见到的谥号、庙号而言,它应该是最高级的赞美了。

但实际上,被称作“神”的两位皇帝,宋神宗和明神宗,历史上的口碑都不怎么的。所以有人就说,这里两位的“神”字,恐怕是褒词贬用了,表明他们的继承者们实际上并不赞成这两位的作为,但又不好意思给他上恶谥,那就干脆用个最顶级的赞美,民无能名嘛,“老百姓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话说回来,这两位的作为,还真是让“老百姓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http://www.hanweiyang.cn/yang/dispbbs.asp?boardID=49&ID=11173&page=1谥法表
------------------------
另外《新宋》作者阿越这么说:

唐代开始,谥号就开始象裹脚布了,不过其实还是有诀窍的,比如赵同学的谥 号,落到那个“圣”字上面,就没错了。别的几乎可以无视。
宋朝历任皇帝的谥号: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北宋排下来就是:大、武、元、明、宣、圣、昭、显、仁
南宋排下来是:宪、成、慈、恭、安、景,此外还有瀛、建、永三国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6d8b101008fbc.html(太长了,不多复制)
--------------------------

楼主的功绩之问,当然主要是指变法了。但历史上的变法并不成功,不久后还被当恶法废除。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认为当时在议谥号庙号时,确实是拔高了,这一方面是不好明确评价神宗的变法,另一方面应该是对神宗的努力和人格的认同。我相信不会是暗谕“老百姓都不知道说啥好了”,但后人可以有这样的解读,并用在明神宗身上。宋神宗在前,明神宗在后。

Ⅷ 如何评价宋神宗

正面评价

  • 《宋史》:①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 ②“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 《临汉隐居诗话》载:神宗皇帝以天纵圣智,旁工文章。其于诗,虽穆王《黄竹》、汉武《秋风》之词,皆莫可拟其彷佛也。秦国大长公主薨,帝赐挽诗三首曰:”海阔三山路,香轮定不归。帐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玑。明月留歌扇,残霓散舞衣。”霓“一作”霞“。都门送车返,宿草自春菲。“”晓发西城道,”西城“一作”城西“。灵车望更遥。春风空鲁馆,明月断秦箫。尘入罗帏暗,”帏“一作”衣“。香随玉篆消。芳魂飞北渚,那复一为招。“一作”可为招“。”庆自天源发,恩从国爱申。歌钟虽在馆,桃李不成春。水折空环沁,”环“一作”还“。楼高已隔秦。区区会稽市,无复献珠人。“噫,岂特帝王,盖古今词人无此作也。

  • 《宋史·神宗纪赞》:“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览,励图治,将大有为。”

  • 朱熹:“神宗极聪明,于天下事无不通晓,真不世出之主,只是临头做得不中节拍,……西番小小扰边只是打一阵退便了,却去深入侵他疆界。”

  • 漆侠认为:赵顼主持的熙宁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在根本上是对抗农民的阶级斗争的;但它又在阶级斗争影响、推动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劳动人民的要求。

  •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认为:宋神宗的熙宁变法是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 吴天墀《西夏史稿》:他怀抱富国强兵的思想,力图振作有为;任用王安石做宰相,实行各项政治改革,积极为对外用兵创造有利条件。

  • 反面评价

  • 王夫之:“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宋论》

  • 王才忠认为:宋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他气魄不够宏大,思想不够深刻,性格不够刚毅。《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

  • 华业认为:赵顼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其富国强兵的总目的与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制兼并这一点上,他却没有王安石坚定,赵顼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既得利益者,最终,负担只有转嫁到下层人民身上。

Ⅸ 在民间,关于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大家都是什么评价

我国古代有一种制度,是针对在人死之后,让后人给予这个人评价,也就是谥号制度,始自西周时期。但是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就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王安石的变法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且实行过于激进,有些商人更是以死相争交税钱开店。在征兵方面,很多百姓为了不去,更是自残。

所以,王安石的变法并没让百姓看好,当然,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也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民间评价。

热点内容
光遇为什么想加好友却找不到人 发布:2024-09-20 09:07:34 浏览:550
为什么天天一个时间醒 发布:2024-09-20 08:54:48 浏览:712
回族供奉女人和驴是为什么 发布:2024-09-20 08:36:48 浏览:662
小米手机为什么开不了wifi 发布:2024-09-20 08:23:01 浏览:522
手机时间为什么老变慢 发布:2024-09-20 08:22:57 浏览:120
登着快手为什么收不到微信消息 发布:2024-09-20 08:22:22 浏览:172
苹果手表蜂窝版为什么连不了手机 发布:2024-09-20 08:19:56 浏览:601
小米5一发热就卡为什么 发布:2024-09-20 08:16:04 浏览:793
为什么保存的py文件打不开了 发布:2024-09-20 08:03:31 浏览:638
超市里的桃子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4-09-20 08:01:41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