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壹’ 请问雨花石和玉有什么区别
雨花石和玉区别为:成分不同、颜色不同、产地不同。
一、成分不同
1、雨花石: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
2、玉:玉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二、颜色不同
1、雨花石:雨花石的颜色以黄红绿白居多。
三、产地不同
1、雨花石:雨花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是南京、仪征着名的特产。
2、玉: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等地。
‘贰’ 雨花石怎么形成的
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
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而已。仔细欣赏雨花石,个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变化万千。人们多爱将其置于水盂中,陈设于书斋、案头,不失为高雅之物。
雨花石的孕育到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也可谓是历尽沧桑方显风流了。雨花石,是一种天然花玛瑙,主要出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和仪征市月塘镇,为全国最大的雨花石产地。
(2)雨花石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扩展阅读:
雨花石在自然环境里,保持一定的湿度,有些雨花石中含有水分子,长期处于干燥情况下,会失去游离水分子,表面就可能开裂,尤其是抛光石和蛋白石,干放时 间长了,就会开裂。保管时,最好能保持相对湿度。还要防止机械性碰撞,在外力作用下会开裂破损,取放时要小心谨慎。
雨花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基本上属于中性,它在自然界所处 的地质环境,也基本上属于中性。因此,保管环境也要保持中性。偏酸或偏碱,酸碱中的离子就会与雨花石中的色素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使雨花石变质,或腐蚀,或变色。正常情况下的水是中性的,偏酸偏碱的水,对雨花石都有影响。展览时,最好使用蒸馏水,或烧开后的冷却水。
‘叁’ 雨花石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着称于世。它的圈状花纹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内壁开始,从外向内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带色离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扩散。原生玛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雨花石及其艳丽秀美。
‘肆’ 雨花石的颜色和外形
1
色状: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百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能见较多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居多。度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物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格极高,极为贵重的佳品,很难得的。
2
形状:石头大家都见过,石头不可能有规专则的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属主,厚度不一,总之一句话,自然的一定就是非规则的。
‘伍’ 雨花石的色彩(Color)
色彩是体现雨花石美的重要特征。雨花石由于融入不同的致色离子,有的一石擅美一色,更多者兼美多色,可以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色彩媲美,它们构成富有个性、情感和风格的图像,表现出艺术美的审美效果(图5.7)。
雨花石的色彩美具有如下3个特点:
(1)和谐美。好的雨花石必须具有小对比、大调和的色彩特征,对比中求统一,和谐中求个性,有条理性和秩序感,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2)灵动美。雨花石色彩组合后会有循环往复的动感美,尤其在水中浸泡的时候,雨花石更显出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3)抽象美。从根本上说,雨花石的美都是抽象美。对抽象美的欣赏,较之具象美的欣赏更考究赏石者的美学功底与艺术文化修为。
‘陆’ 南京雨花石的由来
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贵宝石,也称雨花玛瑙。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经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
雨花石的颜色和花纹,则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而已。仔细欣赏雨花石,个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变化万千。人们多爱将其置于水盂中,陈设于书斋、案头,不失为高雅之物。
(6)雨花石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金元时代,虽然手头没有更多的史料反映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状况,但《江石子记》可谓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也足以说明人见人爱的雨花石连身处逆境的郝经都会“如获物外之奇宝,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沉烟,置之盘盂内,而弄于明月之下”,(郝经《江石子记》语)连原始人类都视如珍宝,是绝不会默默无闻沉睡百年的。
干隆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六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以雨花台为题的诗便有五首,如《雨花台口号》、《戏题雨花台》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观石上刻有他“顽石莫嗤形貌丑,娲皇曾用补天功”的诗句。
一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的《中国观赏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干隆皇帝赏玩过的四枚雨花石。其中一枚龙首毕现,出神入化,令人称奇,且为“真龙天子”所藏,给人印象愈深。
‘柒’ 南京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造型各异且五彩斑斓。
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早就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和研究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指出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晚新生代重要地层之一,它是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j除河的沉积物,属于河流沉积相。
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直接引录如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李立文认为: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早更新统砾石层有下蜀土覆盖,中新统砾石层位于玄武岩之下,上新统砾石层夹于上下玄武岩之间。所以说,南京附近古砾石层,是多层、多时代的沉积,各个砾石层的岩性特征有所不同。
南京大学地质系康育义副教授认为:南京古砾石层分布很广,是长江中下游沿岸特殊的产物。远至湖北宜昌,近到镇江等地都有它。以南京为例,雨花台砾石层却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几套砂砾石层的混名。最早的一套形成于新第三纪的中新世(大约在1000万年以前),它分布于江宁和江浦县,叫洞玄观砂砾层或浦镇砂砾层;第二套广泛分布在六合县境内,叫六合砂砾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大约500万年前后)。第三套分布在六合的黄冈、马集一带,叫黄冈砂砾层(大约4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最后一套才是真正的雨花台砂砾层,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上新世末)。由于河道不断变迁,这四套古砾石层时而相互重叠,但更多的各自分开,独辟蹊径。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工程师李铁民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之所以品种丰富,与砾石的补给源有关。补给源远,渗合作用大,含量即贫;补给源近,渗合作用小,含量即丰。雨花台的上源地区,是宁芜火山岩盆地及六合、盱眙火山地区,有含原生玛瑙的火山岩产出,并被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滁河剥蚀搬运沉积于雨花台、六合、江浦等地第四纪砂砾层中,南京地区砂砾层富含玛瑙,其近源补给是第一重要因素。
从以上三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使我们明白了雨花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形成年代及其特征,以及砾石的来源。
从砾石的来源看,由于存在近源的补给源,砾石的磨损程度相对减小,因此,有些砾石,并未完全磨圆,呈现出不规则的有棱角的几何形状。反过来说,这些具有几何形状砾石的存在,更证明雨花石中确实有不少“土着居民”。
1991年3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南京雨花石来源有新说》的报道称:省地矿局科技人员提出,雨花石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而长江贯通才200至300万年,从而否定了“搬运说”,肯定了“近源说”。我以为,如果这一论点能够成立的话,只能否定“远源说”,而不能否定“搬运说”。既然承认雨花石大多数是被磨圆的卵石,就必然存在“搬运”过程;即使近源的也存在“搬运”。再说,长江“贯通”才200到300万年,那么,没有“贯通”以前,上游的水是怎样入海的呢?存在不存在比长江更早水系呢?退一步说,即使长江“贯通”于200到300万年,那么“雨花台砾石层”最晚也是形成于1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正好与长江“贯通”的地质年代相吻合。因此否定“远源说”论据不足。这一学术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认为流水不可能把千里外的石头搬运到南京附近沉积下来。
回答是肯定的。自然力的巨大威力,往往是人们难于理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引用几个实例。
1956年9月24日,龙卷风卷走了上海浦东江边上一个三四层楼高、重十一万公斤的储油桶,抛落在120米远的地方;还把一座三层教室大楼吹塌、一座钢筋水泥大楼削去一角。象这样大的风力,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均有记录,把房屋、大树、牲畜和人,卷入空中,抛向他处。用“飞砂走石”一词,远不能形容其威力。这是风力搬运石头。
再看冰雪。秘鲁境内的瓦斯卡兰峰,海拔6768米,1970年5月31日发生地震,冰帽从悬崖下落到冰川盆,顿时腾起冰雪粒的蘑菇云,同时向外溢出巨量冰雪流,挟带着悬崖上的碎石、泥土,激起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泥石流,总量三千万立方米。它沿着河谷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疯狂地往下冲,产生了气浪和石雨,把重达三吨的岩石抛到六百米以外。它还翻越一百米高的分水岭,席卷了岭下的容加依城,造成两万多人死亡。这是冰雪流造成泥石流搬运石头的威力。
冰川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加拿大劳伦高地,在200万年前,覆盖2000米厚的冰层,它流动时,推走了前缘地面的土壤、石子,一直带到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表土层,被冰川推移,沉积在康涅狄州沿海地区,形成了长岛。第四纪冰川时,巨大的冰川刨削着地层,大量的白垩、小石块和砂子被带到岛附近,逐渐堆积,形成高耸地面的自主丘陵。这是冰川的威力,可称为“移山填海”了!
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冰期,第四次冰期是最近的一次,持续100多万年,形成全球性的大冰期。我国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冰川把被风化剥蚀的砾岩冻结成冰块,形成“冰役”,载着石头,沿长江滚滚而下,到入海处的下游沉积下来。古长江的入海处,在今镇江附近,离南京很近。所以说,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是风力、水力、冰力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
‘捌’ 雨花石颜色为什么不相同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中国自南北朝以来,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至唐宋时期达到颠峰,雅史趣事中有关赏石的佳话不胜枚举,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石头的颜色与石头所含化学元素关系密切。宝石学教科书介绍了八种主要的色诱导元 素。铬常呈红色、绿色,一般情况下含铬的石头都会有好的颜色;例如鸽血红宝石、祖母绿、优质翡翠等。铁在石头中呈现红色、黄色、绿色和兰色。锰可使石头呈现粉色和桔色。铜在石头中形成兰色、绿色。镍在石头中会产生绿色。钒亦可以形成绿色,一般来说,钒起次要作用,钒和铬同时存在,颜色非常鲜艳。钛在石头中通常呈现棕红色,也可形成兰色。钴在石头中也会出现兰色。
彩色雨花石的成因
玛瑙是隐晶质的二氧化硅,蛋白石是含有结晶水的隐晶质二氧化硅;一般多在低温热液中形成。形成方式主要有二种:一为在岩石的空洞或裂缝中热液中的二氧化硅直接沉积形成,即为所谓的原生玛瑙;另一种则为热液中的二氧化硅交代其他岩石或物体而形成,树化玉就是典型的交代形成的玛瑙、蛋白石。
金属元素矿化是受岩浆岩的性质控制的,超基性岩、基性岩与镍、铬、钴、钒、铁关系密切;中性岩与铜、铅、锌、铁矿化有关;酸性岩与钨、锡、钼矿化有关。本次测定的彩色雨花石中各种元素均有存在,用原生玛瑙破碎搬运沉积形成彩色雨花石是难以解释上述现象的。雨花石中的颜色分布的不均匀性,颜色形态的复杂性也是雨花石由原生玛瑙形成难以解释的。
雨花石产地的周边,1200万年以前的各个地质年代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岩浆活动,在形成各种类型的岩浆岩的同寸,也带来与其有关的各种金属元素矿化,形成各种金属元素含量丰富的矿化岩石。矿化岩石风化破碎,经长江、滁河等等大小河流搬运到南京形成雨花台组地层中的一部分。到上新世南京地区发生玄武岩喷发,砾石层被玄武岩复盖。岩浆活动中和期后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热液对矿化的卵石、砾石(特别是矿化的碳酸盐岩卵石、砾石)进行硅化交代改造,形成各种金属元素含量丰富的彩色雨花石。
雨花石产地周边的地质资料证实该区存在铁、镍、钒、钴、铜、铅、锌、钨、锡等等金属元索的矿床、矿点、化探金属异常区、重砂金属异常区。雨花台组地层中存在含金属元素丰富的矿化岩石是有根据的。
综上所述,彩色雨花石是河流搬运来的各种矿化卵石、砾石,被火山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交代改造而形成的。
‘玖’ 雨花石颜色代表什么
颜色代表其矿物类型及所含有的元素,如黑色一般含铁、锰,绿色一般为铬,等等
‘拾’ 如何鉴别雨花石
1、色状: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就像琥珀,石头里面能看见很多自然的形状和颜色,现在能见较多的形状是条纹状,颜色以黄红绿白居多。如果能有风景或人物的形状在雨花石里面,那么这将是一个价值连城,极为贵重宝贵的珠宝首饰佳品,很难得的。
2、形状:石头大家都见过,石头不可能有规则的形状,雨花石一般以非规则的椭圆型为主,厚度不一,总之一句话,自然的一定就是非规则的。
3、硬度:雨花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所以硬度极高。重量:石头肯定是比较重的,拿在手上掂量掂量一般就能感觉出来。
(10)雨花石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扩展阅读:
雨花石特性
1、将雨花石置入水中,如果花纹图案几乎与脱水时一样,那么就是作伪的雨花石。而天然雨花石入水后,图纹比脱水时清晰很多。
2、将作伪雨花石放在阳光和灯光下从侧面仔细观摩,因为作伪雨花石的花纹图案是由人工绘制而成,在光线下会发现这些纹像是浮于表面的。
3、反复观摩,如图像过于逼真,看上去有飘忽之感的则为作伪的雨花石。因为雨花石的图案作为天然所成,只是象形,如实物般一清二楚是几乎不可能的。
4、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一般市场销售的雨花石礼品盒,这里面的石头大多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打磨是因为雨花石没有规则的形状,需要打磨之后能有个比较合适的形状,以适应人们的审美和便于装盒。抛光使雨花石的表面变的圆滑有光泽,并且不需要置于水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