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云带为什么有颜色
‘壹’ 木星上有那些有利资源
木星大气中存在着大规模的环流和小规模的运动。木星云带和红斑的长期存在表明,木星大气中的运动与我们所熟悉的地球大气运动截然不同。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两极和赤道之间热通量是均匀分布的。从太阳输入的热量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因此内热释放必定起着很重要的补充作用。从木星接受的太阳辐射计算,它表面的有效温度的理论值应为105K,但地面观测值是134K,行星际探测器测得的值为125K,都比理论值高。对木星进行红外观测也表明,木星辐射的热能为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能的两倍。这些都说明木星内部存在热源。它的热能可能是木星形成时由引力势能转变而来的,由液氢的大规模对流传递到表面上。
已知木星大气中氦的含量是氢的10%。对木星的光谱研究得知,氨和甲烷的含量比例同太阳大气中相似。“旅行者” 1号在木星大气中发现了碳、氧和少量的铁,还发现了大量的硫在木星大气中逸散。在木星的背阳面,发现了三万公里长的极光,这表明木星大气受到很多高能粒子的轰击。木星的云带被木星的自转拉长,在木星的厚大气中升降着,行星际探测器的红外线观测表明,暗的带纹是较低、较热的云区,亮带则是较高、较冷的云区。当然,不论带或带纹都是冷的。带的温度是130K,带纹温度是136K。
木星云为什么如此绚丽多采?这涉及大气的化学成分。从光谱分析证认出木星大气中含有五种物质:氢、氦、氨、甲烷和水,还推断出有氢的硫化物存在,这些都是无色的。云带出现颜色,必定有其他着色物质,如硫化铵、硫化氢铵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和复杂的无机聚合物。“旅行者”1号还在木星云层上面发现了闪电,这表明那里可能有相当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分子。
木星具有比地球更大更强的磁场,但是场的方向正好与地磁场相反。这就是说,地球上指北的罗盘搬到木星上将指向南方。
木星早期演化理论和太阳系起源理论十分相似。木星和它的卫星系统很像一个小太阳系,它的中心天体(木星)和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一样,有丰富的氢元素,而且自身也发出热辐射。它的四个大卫星(木卫一至木卫四)同太阳系中的行星一样,密度也随着离中心天体的距离而减少。
有科学家指出,木星系统是45亿年前由一团与太阳成分相同的、炽热的原始对流气体星云形成的,这块星云较扁,处于转动状态,并开始向中心坍缩。同时星云盘逐渐消散,木星的几个内卫星开始形成。它们现在的密度差别反映出离中心不同距离处星云盘的温度。木星系的演化和太阳系起源虽然十分相似,但仍有重大差别。例如,太阳自转缓慢,极大部分太阳系角动量集中在行星上,但在木星系统中情形正好相反。
长期以来,人们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射电波仔细地研究这个星球,近年来,美国“先驱者”10号和11号,尤其是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对木星的探索,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认识。
‘贰’ 木星表面有哪些奇特现象
一、木星奇特的带纹和红斑
木星大气浓密,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带,亮的叫带,暗的叫带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木星南热带内的大红斑,它呈蛋形,长20000千米,宽11000千米。红色巨斑是在1665年发现的。
大红斑是巨大的大气生成物,它是神奇巨大的气旋,并具有特殊的生存周期,但是它会对气候变化作出反应。有人曾猜测,木星巨斑会改变自己的颜色,在最近300年里这样的变化过程已经发生过几次,最近巨斑由红色变化到接近橙色。这一现象可能与木星不同大气层化学成分的重新分布有关。
木星在众行星中有着突出的特点:质量大、体积大。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二倍半,相当于地球的1316倍。
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如此快速的自转周期在木星表面造成了极其复杂的花纹图案,促使气流与赤道平行,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两极相对扁平,赤道隆起,并出现与赤道平行的云带。
木星的云带可分为好几层,云带的颜色和温度不同,有明暗带的区分。亮区的云层由氨冰组成,颜色鲜明,叫做带;暗区的云层由氨化物组成,叫做带纹。氨化物有各种颜色:白色、橙色、褐色,但大部分是红棕色。
另外木星大气中还有十分强烈和频繁的闪电现象,平均每年约有250次。
二、木星的极光现象
木星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的10倍,且其方向与地球的正好相反。木星具有极光现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个发现有极光现象的天体。
三、看不见的木星环
1979年3月,“旅行者一号”探测器穿越木星赤道平面时,在离地球6亿千米处发回大量的珍贵照片。出乎人们所料,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4个月后,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木星证实了这个结论。
木星光环其宽度有6500千米,厚30千米,是由很多黑色石块组成。和土星光环不同,木星光环是弥散透明的,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亮环在暗环的外边,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木星环是由大量的尘埃和黑色的碎石组成,不反光,肉眼无法看到,以周期为7小时左右的速度围绕木星旋转。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上,发现它确实是极不容易的。
‘叁’ 土星,水星,木星的资料
最美丽的行星——土星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土星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年,我国古代有28宿,土星几乎是每年在一个宿中,有镇住或填满该宿的意味,所以称为镇星或填星,直径119300公里(为地球的9.5倍),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它与邻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样覆盖着厚厚的云层。土星上狂风肆虐,沿东西方向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云层就是这些狂风造成的,云层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氨。
土星:半径60268km、质量5.69*10^26kg
土星运动迟缓,人们便将它看做掌握时间和命运的象征。罗马神话中称之为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它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表示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着农业的大镰刀。土星在很多方面像木星,如它与木星同属于巨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它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所缭绕,并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由于快速自转而呈扁球形。赤道半径约为60,000公里。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0.70克/厘米立方米,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土星的大半径和低密度使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相近。土星在冲日时的亮度可与天空中最亮的恒星相比。由于光环的平面与土星轨道面不重合,而且光环平面在绕日运动中方向保持不变,所以从地球上看,光环的视面积便不固定,从而使土星的视亮度也发生变化。当土星光环有最大视面积时,土星显得亮一些;当视线正好与光环平面重合时,光环便呈现为一条直线,土星就显得暗些。二者之间的亮度大约相差3倍。
木星(mu xing)古称岁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木卫三是1609年由伽利略通过他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连同木卫一、木卫二、木卫四被称为伽利略卫星。其实木卫三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甘德发现的,他着有《岁星经》和《天文星占》两书,可惜均以失传。唐朝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着的《开元占经》第二十三卷中有这样的记载“甘氏曰: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须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木星表面的大多数特征变化倏忽,但也有些标记具有持久和半持久的特征,其中最显着最持久,也是人们最熟悉的特征要算大红斑了。大红斑是个什么结构?为什么是红色的?如何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要了解这些问题,仅凭地面观测实在是无能为力的。木星上的斑状结构一般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气流从中心缓慢地涌出,然后在边缘沉降,遂形成椭圆形状。它们相当于地球上的风暴,不过规模要大得多,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木星云的绚丽多彩,证明木星大气有着十分活跃的化学反应。在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木星大气明暗交错的云带图形。从南极区到北极区依稀可辨17个云区或云带。它们的颜色、亮度均不相同,也许是氨晶体所组成;褐色云带的云层要深些,温度稍高,因而大气向下流动;蓝色部分则显然是顶端云层中的宽洞,通过这些空隙,方可看到晴朗的天空。蓝云的温度最高,红云的温度最低。据判断,大红斑是一个很冷的结构。令人不解的是,如果按平衡状态而言,所有的云彩都应该是白色的,只有当化学平衡被破坏后,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是什么破坏了化学平衡呢?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荷电粒子、高能光子、闪电,或是沿垂直方向穿过不同温度区域的快速物质运动。
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比月球大1/3,它同时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 水星目视星等范围从 0.4 到 5.5;水星太接近太阳,常常被猛烈的阳光淹没,所以望远镜很少能够仔细观察它。水星没有自然卫星。靠近过水星的卫星有美国探测器水手10号和美国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水手十号在1974年—1975年探索水星时,只拍摄到大约45%的表面,信使号于2008年1月掠过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赫耳墨斯)。他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因为水星约88天绕太阳一圈,是太阳系中公转最快的行星。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 (Unicode).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前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
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或“昏星”。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盆地,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水星表面平均温度约452K,变化范围从90到700K,是温差最大的行星;可以比较一下地球,地球上的度温变化只有11K。(这里只是太阳辐射能量,不考虑“季节”,“天气”)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强 8.9 倍,总共辐照度有 9126.6W/m2。
令人惊讶地,在1992年所进行的雷达观察显示,水星的北极有冰。一般相信,这些冰存在于阳光永无法照射到的环形山底部,由于彗星的撞击和/或行星内部的气体冒出表面而积累的。
水星上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也进行了命名。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命名的310多个环形山的名称中,其中有15个环形山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有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代的音乐家;蔡琰:东汉末女诗人:李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董源:五代十国南唐画家;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姜夔:南宋音乐家;梁楷:南宋画家;关汉卿: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元代戏曲家;赵孟頫:元代书画家;王蒙:元末画家;朱耷:清初画家;曹沾(即曹雪芹):清代文学家;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
水星外貌如月,内部却很像地球,也分为壳、幔、核三层。水星的半径为2439公里,是地球半径的38.2%,18个水星合并起来才抵得上一个地球的大小。质量为 3.33×10^26克,为地球质量的 5.58%,平均密度为 5.433克/cm^3 ,略低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在九大行星中,除地球外,水星的密度最大。由此天文学家推测水星的外壳是由硅酸盐构成的,其中心有个比月球大得多的铁质内核。这个核球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和硅酸盐。根据这样的结构,水星应含铁20000亿亿吨,按目前世界钢的年产量(约8亿吨)计算,可以开采2400亿年,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铁矿!
‘肆’ 太阳系最奇特,震撼的行星是木星 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排在第五位,它是一颗气态行星,有比地球还大的超级风暴:木星大红斑 ,有一种观点认为,木星也许是一颗演变失败的恒星,如果木星演变成功也许就会与太阳构成一个双星系统,因为木星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所以其就会有很大的引力,有些也许会撞上地球的天体,都会受到它的作用而偏离轨道 或者被撕裂 或者直接撞上,换句话说:没有木星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物种繁多的地球,此就为木星是太阳系最奇特、震撼的行星。哲学这种东西是们智慧的学科,其靠的是种悟性,换句话说就是一种道理,人与人理解的是不一样的,还需要lz随着阅历的加深而去慢慢领悟。就是这样,感谢楼主的提问,我收获到了一部新的纪录片,找时间我也一定会看看!推荐lz看一部叫《地球的力量》的纪录片,受益匪浅,极大震撼!
‘伍’ 木星上有什么
已知木星大气中氦的含量是氢的10%。对木星的光谱研究得知,氨和甲烷的含量比例同太阳大气中相似。“旅行者” 1号在木星大气中发现了碳、氧和少量的铁,还发现了大量的硫在木星大气中逸散。在木星的背阳面,发现了三万公里长的极光,这表明木星大气受到很多高能粒子的轰击。木星的云带被木星的自转拉长,在木星的厚大气中升降着,行星际探测器的红外线观测表明,暗的带纹是较低、较热的云区,亮带则是较高、较冷的云区。当然,不论带或带纹都是冷的。带的温度是130K,带纹温度是136K。 木星云为什么如此绚丽多采?这涉及大气的化学成分。从光谱分析证认出木星大气中含有五种物质:氢、氦、氨、甲烷和水,还推断出有氢的硫化物存在,这些都是无色的。云带出现颜色,必定有其他着色物质,如硫化铵、硫化氢铵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和复杂的无机聚合物。“旅行者”1号还在木星云层上面发现了闪电,这表明那里可能有相当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分子。 木星具有比地球更大更强的磁场,但是场的方向正好与地磁场相反。这就是说,地球上指北的罗盘搬到木星上将指向南方。 木星早期演化理论和太阳系起源理论十分相似。木星和它的卫星系统很像一个小太阳系,它的中心天体(木星)和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一样,有丰富的氢元素,而且自身也发出热辐射。它的四个大卫星(木卫一至木卫四)同太阳系中的行星一样,密度也随着离中心天体的距离而减少。 有科学家指出,木星系统是45亿年前由一团与太阳成分相同的、炽热的原始对流气体星云形成的,这块星云较扁,处于转动状态,并开始向中心坍缩。同时星云盘逐渐消散,木星的几个内卫星开始形成。它们现在的密度差别反映出离中心不同距离处星云盘的温度。木星系的演化和太阳系起源虽然十分相似,但仍有重大差别。例如,太阳自转缓慢,极大部分太阳系角动量集中在行星上,但在木星系统中情形正好相反。 长期以来,人们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射电波仔细地研究这个星球,近年来,美国“先驱者”10号和11号,尤其是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对木星的探索,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认识。
‘陆’ 木星的大红斑是什么
木星的表面特征变化很大,但它也前持久和半持久的特征,其中最显着最持久,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木星表面的大红斑了。木星的大红斑位于南纬23°处,东西长4万公里,南北宽1.3万公里。它位于赤道南侧、长达2万多公里、宽约1.1万公里的一个红色卵形区域。探测器发现,大红斑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呈深褐色。这个彩色的气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这个核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长久。
从17世纪中期,人们就开始对它进行时断时续的观测。从1879年以后,人们就对它进行了连续的记录,并发现它在1879~1882年,1893~1894年,1903~1907年,1911~1914年,1919~1920年,1926~1927年,特别是在1936~1937年,1961~1968年,以及1973~1974年这些年代中,变得显眼和色彩艳丽。在其他时间,显得暗淡,只略微带红,有时只有红斑的轮廓。那为什么这个斑是红色呢?它又是什么结构?如何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对于这些问题,仅凭地面上的观测是无法解答的。
根据科学家雷蒙·哈依德的理论,大红斑是木星上某种像山的有永久我特征所造成的大气扰动。但是“先驱者”发现木星表面是流体,完全排除木星外层具有固态结构表面的可能性,因此上面的理论自然就不成立了。“旅行者1号”发回的照片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大红斑宛如一个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巨大漩涡,其浩瀚宽阔足以容纳好几个地球。从照片上还可以分辨出一些环状结构。仔细研究后,科学家们认为,在木星表面有着厚厚的云层,大红斑就是一个耸立于高空、嵌在云层中的强大旋风或者是由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所形成的。其实,在木星与大红斑相信的特征还是有的。大红斑的偏南处,有3个白色卵形结构,它们首次出现于1938年。
在1972年,地面观测发现木星的北半球上出现一个小红斑,18个月以后“先驱者10号”到达木星时,发现其形状和大小几乎同大红斑相似。再过一年,“先驱者11号”经过木星时,这个红斑竟踪迹皆无,由此我们发现,那个红斑只存在了两年。木星上的斑状结构一般持续几个月或几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气流从中心缓慢地涌出,然后在边缘沉降,遂形成椭圆形状。它们就像地球上的风暴一般,但规模要大得多,时间持续的也很长。
木星云色彩斑斓说明了木星的大气中有着十分活跃的化学反应。在探测器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木星大气明暗交错的云带图形。从南极区到北极区依稀可辨17个云区或云带。它们的颜色、亮度均不相同,也许是氨晶体所组成;褐色云带的云层要深些,温度稍高,因而大气向下流动;蓝色部分则显然是顶端云层中的宽洞,通过这些空隙,方可看到晴朗的天空。蓝云的温度最高,红云的温度最低。由此判断,大红斑是一个很冷的结构。如按平衡状态而言,所有的云彩都应该是白色的,只有化学平衡被破坏后,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那么,在木星上,到底是什么破坏化学是什么平衡呢?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荷电粒子、高能光子、闪电,或是沿垂直方向穿过不同温度区域的快速物质运动。
在大红斑中,有一种橙红色使人一直很困惑。有人认为这种颜色的大红斑是升气流形成的云中放电的现象。对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位名叫波南贝罗麦的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一只长颈瓶中放上木星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如甲烷、氨、氢等,对这些气体施加电火花作用,结果发现原先无色的气体变成云状物,一种淡红色的物质沉淀在瓶壁上。这个实验为人们解开大红班颜色之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很多天文学家认为磷化物就可以说明大红斑的颜色。自从卡西尼发现大红斑以来,到今天已有300多年了,对于大红斑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由于木星又密又厚的大气,但这只是一种猜测。
因为木星上的大红斑与其他卵形结构的长寿,主要包括两个问题:这些斑状结构必须是稳定的,不然它们只能存在几天;还有另一个能源问题,一个稳定涡流如果没有能源维持,很快就会下沉。木星大红斑每小时时速可达400千米,而地球上的龙卷风最高时速连它的3/4都达不到,而且持续时间与木星大红斑大小都比地球龙卷风长和大。至于为什么,至今依然没能解答。
‘柒’ 木星云为什么绚丽多彩
我们太阳系已经发现的有九个行星,从距离最近的开始·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木星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之王,大到可以装下1331个地球,而且有数十个卫星,木星也有光环,只是用肉眼看不怎么见,我们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木星确实不属于行星,但是它也不属于恒星,它介于两者之间,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木星有可能在未来取代太阳而成为一颗恒星,因为木星它是巨大的气态星球,大气压是地球的最高是地球的几万倍,我们人体最多只能承受住五个大气压力左右,木星上面没有什么可以着陆的地方,只有它的内部有少量的岩石内核,但是不要期望在这里进行着陆,因为这里的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而且还在不断靠吸取的太阳光增加温度,这里也就是为什么说木星在将来极有可能取代太阳成为一颗恒星,现在的木星有一个外号“小太阳系”,木星在太阳系行星中是非常特殊的,同时也是令人感到恐惧的,尤其是木星上面的云层,变化无穷,90%以上都是风暴,其中的“大红斑”更是一个铺天盖地、奔流不息、席卷全球的超级大风暴,这个“大红斑”大到足以把整个地球给完全的装下,早在300年前,天文学家们已经开始关注木星的“大红斑”,直到今天这个超级大风暴还在肆虐,似乎完全没有要停下了的意思,木星上面除了“大红斑”还有几个“小红斑”,也是木星这个可怕星球上面的长期风暴,木星上面的重力也非常大,例如:一个人在地球上的体重有120斤,如果把他放到木星上面,他已经被自身的重量给压扁了,虽然木星很可怕,但是对地球来说,木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木星的存在,地球早就被一些宇宙的陨石或者陨石碎片给摧毁了,木星是我们这个地球的保护者。 希望对你有帮助!!!
‘捌’ 木星云带 为什么是条状的
木星云带变化,是太阳系中的木星所特有的天文学现象。
木星云带呈横向条纹状,与木星自转是较差自转有关。
木星不是像地球那样的“刚体”式自转,而是“表面”赤道区快(自转周期为9 小时50分30.003秒),向高纬区减慢(自转周期为9小时55分40.632秒),而内部自转周期为9小时55分29.710秒的“较差”自转。木星不同纬度有不同的自转速度,使木星表面大气出现了水平运动形成的条纹。而条纹的不同颜色,则是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
木星大气中有错综复杂的运动,在1000公里以下尺度上运动似乎极其紊乱,但分析结果表明,紊乱中也相当有秩序。木星大气中的风、因而云的亮带和暗纹主要是平行于赤道的(即东-西向的)。亮带相应于气流上升,暗纹相应于气流下降。当反向流动相互作用时,就出现风暴和湍流旋涡。
木星的紊乱湍流云在遇到大气扰动时就总是变化的。云的亮带因含不同彩色物质而呈现多种颜色,尤其显着的是黄、橙、白。这又是木星大气垂直运动的反映。
木星云带
‘玖’ 高浓度的氨气是导致木星的彩色云带被风暴扰乱的原因吗
木星算得上是太阳系中最特别的天体之一,以其标志性的大红斑和云带而着名,这是一个美丽多变的巨型气体行星。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该星球复杂的大气动力、以及深层次的运作原理。然而,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木星的云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是一种美丽的烦恼,让了解这个行星的更深层遭遇了强大的阻碍,这个困扰已久的难题,终于取得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进展。ALMA(阿塔卡马大毫米)使用无线电波研究了木星的大气层,发现那些在木星大气层扎根的暴风云,正在影响这个星球的白色和彩色的“腰带”,而它们的流动方式和呈现出的颜色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氨云”被羽流的动量带到了氨冰云之上,当氨结冰之后形成了异常明亮的白色羽状物,在木星上围绕的彩色条带显得更加突出。通过ALMA的探测,科学家们不仅看到了羽状物、观察了整个行星,更了解到了“氨云”下面发生了什么。而拍摄图像中两个单独存在的亮点,则说明了羽状物的来源一致,它们因为受到高空急流的影响而向东传播,这才导致了木星“腰带”呈现出了较大的干扰现象。由于木星10个小时的旋转周期,往往会导致无线地图模糊,从而需要耗费更多的观察时间,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得到一张表面无线电地图,它能与哈勃拍摄的可见光照片相比拟,以做到对木星这个较大尺寸星球的“扫描”,从而构建一个该星球的完整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