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宝宝寒热证为什么颜色和成人相反

宝宝寒热证为什么颜色和成人相反

发布时间: 2022-05-01 21:53:21

㈠ 六岁孩子怎么教育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着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父母发觉孩子有这种极端情绪变化时,不妨故意和他多说话,比如:“你很会照顾这条狗。”“它好像比较喜欢你而不喜欢妈妈哦!”像这样称赞加上幽默的口吻进行交谈,比较能缓和他的情绪。 此外在幼儿园里待了3个年头的小孩子,由于太熟悉园内的气氛,刚入学时的那股新鲜感已削减,很多孩子就开始觉得无聊而把上学当作是一项苦差事。 这种“幼儿园的倦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般而言,体力和智力能在一定的水准以上、生活态度也早熟、进入幼儿园社交性能顺利发展的孩子,愈会产生这种倦怠感。另一种情况是想到幼儿园的同伴都已进入小学,只剩他一个人仍上幼儿园时,也容易有倦怠感产生。 当然有时候幼儿园本身没有规化丰富的保育课程,而只是以类似的内容重复教育,这也是令幼儿厌烦的原因。 而父母的立场又不能说:“既然讨厌就不要去上学好了。”在这些情形的累积之下,使孩子的倦怠感更强烈,终有一天会转变为憎恨上学。 因此,不要只要求孩子勉强着去上学,应该仔细查找原因到底出在哪里,以便更进一步拟定解决对策。 如果因为能力强而觉得幼儿园里太无聊了,也可以拜托老师给他服务的机会,比如帮老师整理薄子、换花瓶的水、照顾小班的儿童等,尽量动脑筋使之扮演不会无聊的角色。 此外,偶尔让他提早放学,带他到外面走一走,使生活有一些变化也会有效果的,像带他到动物园、博物馆、公园、植物园都很好。 另一方面,大人一旦预知孩子会有这种倦怠感,在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后也可以考虑转到其他的幼儿园。 精力充沛的孩子让他学点课外的东西,对改变心情、消除紧张也有效果。 相处有多么不易 家中有6岁儿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孩子的过渡期„„”否则大人可能会比6岁儿更常发脾气。 接着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妨安慰自己:“他会渐渐成长为可爱的孩子。”并想象7岁儿善解人意的模样,或者回想他以前5岁时乖巧温柔的模样。 不要动不动就去研究6岁儿的行动,应以宽大的胸襟;当然也不要对6岁儿所说的话太耿耿于怀,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释,以保持愉快的心情。 不管是多令人生气的事,如果讲一次就让6岁儿领悟或立刻改悔,这很可能完全无效;大人一旦忍不住发脾气地说:“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他们就会斜视大人,进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到大人生气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与大人的态度、言语和感情对立。 父母应该避免与孩子造成对立的局面,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勾通,必须要忍耐孩子耍脾气的肚量。 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 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 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对于母亲的命令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态度,这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唯有以温柔的态度来处理,才不致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外,对弟妹的嫉妒也是造成问题的起因,母亲不要以为他比5岁的时候懂事了,反而应同情他的心理,抽空陪陪他玩以前常玩的游戏,使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来获得满足。 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 6岁的儿童已进入学龄期,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学校生活。而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能否适应学校正规、有系统的学习?此时的教育重点放在哪里?都是家长应该预先考虑的问题。 6岁儿童的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90%(而6岁时体重只达成人体重的1/3)。大脑不仅在形态上发育迅速,其功能也日趋成熟,这就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㈡ 成人舌苔颜色发白怎么回事正常的是什么颜色

白舌苔
白苔,有薄、厚之分。其形成,一是由于胃气上熏,凝聚于舌而成;二是可因外寒入侵,或阳虚内寒,阻遏阳气,寒凝于舌而致。
白苔可为正常之苔,亦主表证和寒证,但由于舌质、苔质之别,白苔又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薄白苔】舌苔薄白,舌淡红,兼有寒热、脉浮等症,是表证初起之象,外感病辨证中可作为病邪在表而尚未入里之旁证。如舌苔薄白,舌淡白,神倦肢冷者,多为阳虚内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多为燥热伤津,或心肺火盛。

【厚白苔】苔厚白滑或腻,多主痰湿、食浊内阻。如苔白厚如积粉,扪之不燥者,是因外感秽浊疫气,热毒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或内痈。

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㈢ 小孩子喜欢咬指甲,是为什么

吮指头和咬指甲是一种不良嗜好。心理学家认为,吮指头和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行为障碍。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头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其发病率则高达44%。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了在14岁的儿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为的占55%。吮指头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过了儿童期应该的年龄,更反映出具有这种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学家发现,吮手指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除了可能致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而且还是“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候……。这些行为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却可能是妨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别的情绪状态的表现。” 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凡接触到婴儿口唇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很常见。到2—3岁后,此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在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有得到如吸吮母亲乳头般的满足;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身体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现时,吸吮指头可以聊以自慰、减轻焦虑、转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现这些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一般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若诸如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经常存在,吮手指的行为就可能形成一种瘫好,以致难以革除。至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与吮手指头一样,一般发生在其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吮手指头等症状。有的人咬指甲行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一般获得了快感,逐渐形成了顽固性习惯。 一位长相颇佳的少女,养成了吮大拇指的习惯。其表面虽然较活泼,但内心却隐藏着许多忧虑。因为她的母亲不仅喜欢打扮,而且凡事吹毛求疵、唠叨不停,她既希望女儿学芭蕾、又要她学民族舞跟,更要她练钢琴、读英文。这位少女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而她母亲却非常热衷于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为其请名师。买这买那。每次女儿学芭蕾舞时,她就走在旁边指点批评。练习时只要有一位学员的姿势显得优美,她就高声喊女儿注意模仿,搞得女儿紧张今令的。可见,女儿吮手指的行为就是缘于这种内心冲突和对其母亲极度不满的结果。 预防和矫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以杜绝养成不良嗜好。对于已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和成人,在矫治时应注意: 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成人,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 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 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 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儿童养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

㈣ 试比较成人推拿与儿童推拿的异同点

成人和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同,所用的手法,手法作用的时间、部位都不是相同的,成人主要以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为主,手法上较小儿推拿要重一点,讲求均匀有力,持久渗透,根据不同的病情,时间和手法力度都有差别;而小儿推拿多在肘膝以下,因为这里儿科穴位(和成人有区别)比较多,而且多数都要配合捏积和摩腹,因为小儿脾胃...多虚弱,手法上要轻柔。成人推拿和小儿推拿都要遵从中医的八纲辩证,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证进行推拿!具体的可以查查现在大学推拿教材,上面更详细。

㈤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学琴坚持不下来

每天都有很多人问我,老师,我20岁了或30多岁了,还能学琴吗?我的回答是肯定能,而且50岁、60岁也能学琴。我们成年人学琴的障碍是记忆力(死记硬背)和手指灵活程度差一些,时间难以完全保证,但我们的优势是理解能力强,自觉性、自律性强,而且可以承受各种艰难困苦。因而从整体上说,我们不比孩子差多少。孩子像一杯清水,撒进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而且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成年人已被各种知识充满了头脑,生活的压力也使我们常常感到时间的不够用,生活的习惯已成定型,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因而,成年人学琴的确比较困难,但关键是心态上的困难。

那么成年人学琴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

我说第一是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拉琴!只要我们对学会拉琴,有非常强烈的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就会变成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需要长期集中在拉琴这个行动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仿佛把太阳的热能聚焦在一点上一样。所谓能力,关键就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需要集中在行动上,那么就能做成任何事情。我们现在非常想学会小提琴,不想让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成为终生遗憾,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种愿望长期集中在练琴上,集中在每天的那一个小时,集中在那一个练琴的空间。不出三个月,你一定会感受到真正的小提琴的魅力,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梦想正在一点一点地实现,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身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第二个要有的心态,就是随着自己渐渐地掌握了小提琴基本技巧,要给自己定个位,不要想入非非,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精通小提琴这门艺术。科学证明,掌握一门专业至少需要连续坚持十年时间。比如我们20来岁大学毕业后,在自己喜欢的专业认真地干上十年,如果不走弯路,完全可以成为这个专业的行家里手,那么这个时候正是30岁左右,也就是"三十而立"了。这是一般程序。但我们是半路出家,而且主要依靠自学,每天就1小时时间,还要为生活奔波,因而就是拉上10年,也未必就能精通小提琴艺术。

第一个心态是要我们打破小提琴的神秘感,第二个心态是要我们对小提琴艺术应有些敬畏感。小提琴艺术博大精深,毫无止境。能拉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就行了。毕竟你还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如果你因拉琴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你不会感到生活的快乐。要永远保持一种业余、娱乐、玩的心态(play),你才会知足长乐。

第三个心态是要把练习小提琴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一。练小提琴的目的一个是学会它,另一个目的是像每天锻炼身体一样陶冶自己的心灵。我们每天锻炼身体,只是为了保持肉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未必有成为运动员的目的。相反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如果不把适当地锻炼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他身体可能会渐渐地变得比我们普通人还差。因而学会它并不是根本目的,就象唐僧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比得到经书更重要。我们现在可以轻易找到一本真经看,但我们不会立地成佛,我们还需要长期的修炼。可能我们到死也没成佛,但我们的一生是在走向佛的道路上。其实人的一生就在道路上,根本没有终点。一切理想的实现,都仿佛是数学上的抛物线在向轴线接近,但永远也不会相交一样。说远了,我的意思就是要让练琴成为我们生活永远的一小部分,永远是我们每天24小时中的一个小时。

㈥ 小孩子发烧

小孩子发烧是好事,这种现象在中医学上称为小儿变蒸,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下面我具体说一下。
小儿变蒸,又称“变蒸”,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曰:“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见者,脉乱无苦也”。隋唐以降,众多医家对该学说多有阐发,内容不断补充,其说益繁,然亦存在相关争端。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2 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发热、烦吵、出汗等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临床上可据其症状,辨证治疗,亦有医家不主张治疗者。
1变蒸的内容
关于变蒸的大小,历来观点并不完全一致,《颅囟经》认为三十日一变,六十日一蒸。《诸病源候论·变蒸候》则认为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后世医家多崇尚《诸病源候论·变蒸候》的观点,认为小儿初生之后,每三十二日一变,每六十四日一蒸,经过十变五蒸(即三百二十日)之后,再经过三次大蒸(即六十四日后为第一次大蒸,又六十四日后为第二次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后为第三次大蒸,共二百五十六日),这样十变五小蒸、三大蒸全部完毕(共五百七十六日),小儿的脏腑气血、筋骨百骸方才生长齐备。
三十二天一变生肾志;六十四天二变一蒸生膀胱;九十六天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天四变二蒸生小肠;一百六十五天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天六变三蒸生胆;二百二十四天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天八变四蒸生大肠;二百八十八天九变生脾;三百二十天十变五蒸生胃。又厥阴经为脏,少手阳三焦为腑。此一脏一腑不变不蒸。故《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谓:“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发耳与尻冷。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肠。其发汗出而微凉。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不开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肺属金,金属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此后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后世医家就小儿变蒸的内容多有论述,但观点多一致,经过变蒸后,声音、笑貌、举止、灵敏皆进一步。正如《幼科铁镜》云:“变者,变生五脏,蒸者,蒸养六腑,长血气而生精神益智慧也。”
2临床表现
临床多见发热,可微热,可大热,心烦、夜啼、汗出、烦渴、呕吐、脉数而乱、口角起疱等症状。
张景岳认为:每经一变一蒸,情态即异。轻则发热微汗,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汗或吐或烦或啼烦渴。轻者五天可痊愈,重则七天可痊愈。其表现与伤寒相似。其治法,轻者,微表之;实热者,微利之。
《证治准绳》认为:变蒸则耳冷、尻冷,上唇发泡,状如泡珠。若身热,耳热,尻亦热,乃为他病,可作别治。
薛立斋认为:轻则体热,虚惊怕冷,微汗,唇生白泡,三日可愈。重则寒热脉乱,腹痛,啼叫,不能乳食,食则即吐,五日可愈。
如果婴儿不热、不惊,略无症状而暗变者,是胎气壮实之故,万全、龚信和玉銮等医家均持此论。
现代医者有论其如同感冒者,亦有论其为轻度佝偻病者。
3辨证施治
古代医家提出变蒸过程中可以出现轻重不同的症候,轻者不必用药,只要静卧即可,重者可以治疗,但不可“深治太过”。
东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谓:“小儿变蒸以三十二日一变,宜用古方紫丸、黑散下其热”。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发展了此法。
《证治准绳·幼科》载有:柴胡汤治变蒸心烦,啼叫不已。当归散治变蒸有寒无热。调气散治变蒸呕吐不乳,多啼,欲出惊悸。平和饮子治婴儿变蒸,于3日后,3日进一服,可免百病。
4学术争议
小儿变蒸之说,自西晋王叔和以后才有提及。有的医家持批评态度。如张介宾认为:既生之后,凡长养之机,则如月如苗,一息不客有间。百骸齐到,自当时异而日不同,怎会有一变生肾,二变生膀胱及每变必三十二日之理?又如小儿病与不病,不因外感,必以内伤,未闻有无因而病者。如保护得当,自生至长毫无疾病者不少,虽有暗变之说,亦不能信然“。陈飞霞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此等固执之言,不可为训”。
后者《幼幼集成·变蒸辩》云:“予临症四十余载,从未见一儿依期作热而变者。有自生至长,未尝一热者,有生下十朝半月而常多作热者,岂变蒸之谓乎?”并告诫“后贤毋执以为实,而以正病作变蒸,迁延时日,误事不小。”

㈦ 小儿腹泻问题!!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把腹泻病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小儿半岁到2岁年龄是腹泻病高发年龄。 孩子患腹泻时,首先是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多。病程在2周内的,称急性腹泻;2周到2个月的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又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轻型腹泻,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腹泻,有脱水及轻度中毒症状;重型腹泻,则有重度脱水及明显中毒症状,如: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孩子患了腹泻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有脱水时先给予口服补液纠正脱水。这就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给小儿服足量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口服液体可以在医院开口服补液盐,简称ORS。1包加500毫升水,代茶饮。(新生儿慎用ORS。)没有口服补液盐,可自制口服液体。方法是:米汤500毫升+细盐1.75克(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钟,4小时服完。以后可继续服,能服多少服多少。继续饮食,不必禁食。 如经上述口服补液治疗3天内,腹泻无好转,腹泻次数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口渴明显,粪便带脓血,应到医院治疗。迁延及慢性腹泻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 引起宝宝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包含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以及细菌性腹泻,然而在夏季时仍以感染肠道致病菌而引发之肠胃炎为主,宝宝拉肚子的原因为何?如何预防宝宝拉肚子? 炎炎夏日是各种肠道细菌活跃的时候,如果此时食物保存不当,或是不重视卫生习惯,最先遭殃的可能是您的小宝宝。腹泻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儿童常罹患的疾病;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年仍有不少儿童死于腹泻,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水分电解质不平衡,及持续肠绒毛萎缩所千万的营养不良。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何谓腹泻。 怎样才叫拉肚子 婴儿喂食母乳时,正常每天大便次数会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为黄绿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则为黄色成形便。腹泻则是指粪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变质而言。一般而言,腹泻时大便的次数会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颜色变成绿色、气酸臭。 为什么宝宝会拉肚子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肠胃炎、吃入不洁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当、牛奶浓度不对、饮食过量或精神紧张等等。 拉肚子时会出现的症状 1、轻度腹泻:每天大便五至八次,可能伴随着轻微发烧或呕吐。 2、中度腹泻: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稀水便、气味酸且臭,可能中度发烧。 3、重度腹泻:每天大便十五次以上、血丝黏液便,前囟门凹陷,烦躁不安,皮肤及嘴唇干燥。 引起宝宝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包含病毒性腹泻(感染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肠病毒等)、寄生虫性腹泻(肠胃道受到某些原虫或蠕虫寄生,例如痢疾阿米巴、梨形鞭毛虫、小隐孢子虫、蛔虫、鞭虫及十二指肠钩虫等)以及细菌性腹泻,然而在夏季时仍以感染肠道致病菌而引发之肠胃炎为主,主要致病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曲状杆菌、曲状杆菌、霍乱菌、志贺氏杆菌、肠炎弧菌及耶辛氏肠炎杆菌等。以下除了对细菌性肠胃炎作简单的介绍,进而让读者了解肠道致病菌会引起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并针对较常见之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及杆菌性痢疾做深入探讨。 致病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所以细菌当中性质最多变者之一。有些为人和动物肠道之正常细菌,而有些则具有产毒性,可在肠道或其他部位造成感染并致病。大肠杆菌可因菌种之不同,造成腹泻的机转与流行病学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肠毒素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大发展中国家是造成儿童腹泻的主要细菌。是造成旅行者腹泻最普通的细菌。饮用水污染到人或动物排泄是造成扩散感 染的重要原因。 实验论断 可自粪便分离病原体。 肠侵犯性大肠杆菌 在卫生情况不良地区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感染源通常是食物,尚无证据显示是动物或环境造成。 实验室论断 可自粪便分离病原体。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最重要的病原是o157血清型。在全世界造成大流行及散发性流行。食物和牛奶是重要的感染源。曾在日本造成大流行。有少数个案会造成肾功能受损的后遗症。 实验室论断 可自粪便分离病原体,但ehec在粪便中的比例可能很低,占非病性大肠杆菌的1%以下。 肠病原性大肠杆菌 菌株属于o血清型大肠杆菌。在年幼儿童及婴儿造成大流行及散发性流行。对成人的重要性不明。 实验室论断 又名赤痢,因为它会侵犯大肠黏膜引发发炎反应,造成带有脓和血液的腹泻,因而属于较严重型腹泻。不过症状可因感染志贺氏杆菌之菌种,以及宿主的健康状态而轻症到重症。 流行情形为世界性,三分之二之病患及大半死亡病患及大半死亡病例均为十岁以下幼童。小于六个月大之婴儿甚少患此病,家属之二次感染率高达40%。大流行常见于拥挤及环境卫生不良的社区,如监狱、托儿所、疗养院、难民营、在热带、严热带地区为地方性流行病。 集体感染事件之主要原因在于食物或水受到患者烘便之污染所引起,尤其地下水受污染引发大规模感染,即使是发达国家亦无法避免发生。 杆菌性痢疾唯一之带菌者是人,然而灵长类动物也曾发生集体感染。其致病力极强,吃入极少量病菌就会生病,孩童、老年人、切除胆囊、营养不良者,感染后病情较严重、死亡率也高,发病后约四星期内为传染持续期(即急性期至粪便中不再发现病菌之期限),但无症状的带菌者也会传染。 日常生活中父母预防及处理的守则 1、平时常加用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 2、不使用没有消毒过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 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应充分煮熟并以热食为宜。 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 5、给予安静舒适的环境。 6、注意宝宝体温变化,测量体温时宜用腋下测温或量耳温,避免由肛门测温以减少刺激。 7、观察宝宝脸部表情、皮肤紧张度及干燥度、排尿情形、意识状态。 8、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量、气味、次数。 9、注意排泄物及换洗衣物的处理,预防传染他人。 10、常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洗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红臀产生。 1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1 2、可将最近一次的大便带来给医师看,以帮助医师论断。 1 3、配合医师的指示服药、禁食及饮食指导。 饥饿性腹泻是指新生儿、婴儿在喂养中由于食物的质和量不足,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子的蠕动加快而发生的腹泻。发病时,每天大便六至八次,大便稀薄,呈黄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和奶块。若此时食物的质和量得不到纠正,症状就会一天天加重,每日腹泻可达十多次,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吐奶、睡眠不宁、爱哭、汗多、容易伤风感冒等症状。另外,患儿臀部皮肤常因酸性大便腐蚀而出现表皮剥脱、发红等。 饥饿性腹泻与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症状虽然很相似,但两者的病因和治法则不尽相同,所以必须特别引起注意。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排便前表现不安、啼哭、似有腹痛,并能听到肠鸣音,便后安静。饥饿性腹泻的病儿排便前后都不哭闹,食欲也好,喂食后往往不到一两个小时就又哭闹寻食。 食欲不好可中药调理脾胃 新生儿、婴儿饥饿性腹泻的治疗应注意下列几方面

热点内容
苹果为什么普遍信号不如国产手机 发布:2025-01-18 04:43:05 浏览:229
快手桂哥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1-18 04:39:50 浏览:783
为什么你会长的不好看 发布:2025-01-18 04:23:55 浏览:861
声音开了微信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发布:2025-01-18 04:06:52 浏览:202
晚上吃饭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发布:2025-01-18 03:47:57 浏览:792
为什么手机网络会迟缓 发布:2025-01-18 03:21:41 浏览:877
家电数码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2025-01-18 03:14:29 浏览:78
为什么手机录屏保存后无法找到 发布:2025-01-18 03:05:20 浏览:246
为什么微信好友解封显示违规 发布:2025-01-18 03:01:03 浏览:485
为什么抽屉模式不能删软件 发布:2025-01-18 02:56:30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