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环为什么颜色不同
㈠ 为什么天王星是蓝绿色
天王星到太阳的距离为日地距离的19.2倍。在天王星上看到的太阳圆面,其面积只有从地球上看到的1/370。但是太阳在天王星的天空中,仍比地球上的中秋明月要亮900倍。天王星的直径510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直径的4倍,在八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上也有大气,大气深处有厚厚的云层。天王星物质的平均密度是水的1.3倍,比地球的密度小得多。太阳系刚刚诞生之后没多久,整个太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天体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天王星身上,但不是由单一的大碰撞导致的,因为如果这样天王星将会完全翻转,最终导致天王星逆向自转。
㈡ 天文问题
巨行星都有,呃,那个叫光环
木星:木星光环的形状像个薄圆盘,其厚度约为30公里,宽度约为6500公里,离木星12.8万公里。光环分为内环和外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几乎与木星大气层相接。光环的光谱型为G型,光环也环绕着木星公转,7小时转一圈。木星光环是由许多黑色碎石块构成的,石块直径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由于黑石块不反射太阳光,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被我们发现。
土星: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 环和B环之间就是着名的卡西尼环缝,缝宽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三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把土星环的近距离照片送回后,科学家们非常吃惊:原来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在照片中可见到F环有5条小环相互缠绕在一起。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 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缝是蓝色的。
天王星:天王星有一个暗淡的行星环系统,由直径约十米的黑暗粒状物组成。他是继土星环之后,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第二个环系统。目前已知天王星环有13个圆环,其中最明亮的是ε环。天王星环被认为是相当年轻的,在圆环周围的空隙和不透明部份的区别,暗示她们不是与天王星同时形成的,环中的物质可能来自被高速撞击或潮汐力粉碎的卫星。
海王星: 海王星也有光环。在地球上只能观察到暗淡模糊的圆弧,而非完整的光环。但旅行者2号的图像显示这些弧完全是由亮块组成的光环。其中的一个光环看上去似乎有奇特的螺旋形结构。 同天王星和木星一样,海王星的光环十分暗淡,但它们的内部结构仍是未知数。人们已命名了海王星的光环:最外面的是Adams(它包括三段明显的圆弧,今已分别命名为自由Liberty,平等Equality和互Fraternity),其次是一个未命名的包有Galatea卫星的弧,然后是Leverrier(它向外延伸的部分叫作Lassell和Arago),最里面暗淡但很宽阔的叫Galle。
㈢ 土星为什么和其他卫星的颜色不同
宇宙中有着数不胜数的星球如同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宝石一样点缀在黑色的”幕布“之上,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中奥秘。
人们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好奇。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里,发现了黑洞,系外行星,类星体 ,引力波等等。
而每一个星球上面的环境都不尽相同,相对地球来说,多数星球的地表环境如同”炼狱“一般。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球的颜色都不尽相同。这些星球里有恒星与行星,其中恒星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和蓝色等。
这是因为以上这些行星的表面成分不同。木星是气态行星,所以表面是氢和氦的颜色。金星表面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属于气态行星,但是由于表面气体成分和土星不同,其主要为甲烷,所以颜色与其不同。
行星与恒星各自点缀着浩瀚宇宙,形成斑驳陆离的美景。这无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我们就在蔚蓝色的地球上面谱写着属于人类的壮丽篇章。
㈣ 木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什么颜色
围绕在木星周围的行星环系统就是木星的光环,首次被观测到是在1979年,我们肉眼是看不到木星环的,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测到,那么下面就由 星座知识 为大家揭晓下木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木星的光环是什么颜色?
木星的光环是什么组成的
木星光环由尘埃和许多大小不一的碎石块所组成,由于这些环内物质对光的反照率很小,故显得很暗。正因为木星光环既薄又暗,所以直到人类派出行星探测器去巡访才被发现。它是继土星和天王星后第三个被发现的太阳系大行星环。
木星的光环到底是什么颜色
1、木星的光环从望远镜里看是黄色的。
2、木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亦为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属气体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称类木行星。
2012年02月23日,科学家发现木星2颗新卫星,由此木星累计卫星达66颗。
木星简介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个儿最大。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12年。西方则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径约为14.3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25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而质量为所有其他行星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当低,仅1.33克/立方厘米。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约12年,而自转一周仅要近10小时。由于它自转太快,致使星体变扁,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5000千米之多。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它是一颗由液态氢组成的液态星球。
木星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星核的外部绝大部分是氢,液态的氢分子 层与液态的金属层合称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气层,其大气厚度有1000千米,几乎全由氢和氦构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木星大气中的甲烷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木星大气中还有十分强烈和频繁的闪电现象,平均每年约有250次。木星大气浓密,有一系列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布的云带,亮的叫带,暗的叫带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木星南热带内的大红斑,它呈蛋形,长20000千米,宽11000千米。
木星表面的磁场强度大约是地球的10倍,且其方向与地球的正好相反。木星具有极光现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个发现有极光现象的天体。
1979年3月4日“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飞过木星附近时发现木星像土星一样有光环,其宽度有6500千米,厚30千米,是由很多黑色石块组成。木星是太阳系中除天王星和土星外拥有卫星最多的大行星,至今已发现16颗,其中最亮的4颗是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分辨出来的,故叫做伽利略卫星。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的甘德和石申就已经发现了其中之一,称之为同盟。
总之,木星的魅力是巨大的,它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为它所着迷。
㈤ 太阳系中的行星环,是由什么构成的
太阳系中,我们都知道土星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行星环。事实上,土星不止拥有一个行星环,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可以看到八个行星环的层叠结构。
然而土星并非是太阳系唯一具有行星环的天体,在行星中,科学家发现木星、海王星、天王星都存在行星环,但是它们的环更小、更暗,因此难以被观察到。
科学家发现行星环后,就开始探索行星环的组成,利用光谱分析,科学家发现土星的行星环主要由水和冰组成;木星的行星环主要由岩石、尘埃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行星环较暗,可能由含碳元素的尘埃组成,比如甲烷冰。
总结:
土星作为行星环最明显的带环行星,也是科学家研究行星环的重点对象。土星环的组成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构成成分基本限定在水、冰、铁、有机物等物质。
木星环并不明显,从普通的照片中,根本无法发现木星环的存在,木星周围细小的尘埃粒子以及岩石,构成了木星环。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非常遥远的行星,科学家很难观测到清晰的影像,但是根据目前的数据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环境,科学家认为这两颗行星的行星环,可能在寒冷的环境中,形成甲烷冰等物质,从而产生了黑色的行星环。
㈥ 行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的球体,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不明白你说的颜色是指什么。你在地理书上看到的彩色图片是人们推测的太阳系的各个行星的颜色。并不一定就是这个颜色。推测出来的,这个推测的准确度还需要航天器登陆之后采集标本去验证。加上太空望远镜看的。我相信差不太多。
㈦ 为什么行星颜色不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虽然他们颜色有差异,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岩石和金属。因为有了大气层改变了它们的颜色。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类木行星,是体积庞大的气态巨行星,上面有强烈的风暴。海王星上有可能存在钻石海洋。另外,气态巨行星还有颜色不同的行星环。
㈧ 恒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只不过波长有所不同。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蓝光波长最短。而波长较短的光由于有较高的频率,其光子能量较高,因为光子能量与频率成正比。按照物理学中的维恩位移定律,发光体的温度越高,其光强最大值处所在的波长就越短。因此,恒星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例如,蓝色的星温度较高,大约在10000K左右;红色的星温度较低,大约在3000K左右;黄色的星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K左右。我们的太阳就属于后者。
然而,如果对星光进行更仔细的分析,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牛顿在17世纪60年代曾做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他让一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在棱镜后面的纸屏上观察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虹。他敏锐地意识到,白光原来是各种颜色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牛顿称这种按顺序排列的单色光为光谱。1814年,德国人夫琅和费在太阳光中又有了新的发现。他本来是一位能干的光学仪器制造者,当时在研究一种精确测定不同成分、类型的玻璃对不同颜色光束折射率的方法。他听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沃拉斯顿曾经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某些暗的条纹,因此希望用这些暗线做他对玻璃折射率测量的标记,于是他着手重复牛顿和沃拉斯顿做过的实验。由于夫琅和费使用的仪器比他的前人完备得多,他得到的光谱被放大了很多倍而非常有利于仔细观察。夫琅和费数出了太阳光谱中的多达700条不等间隔的暗线(在现代条件下观察到的暗线已达约100万条)。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这些太阳光谱暗线为“夫琅和费线”。
但是,夫琅和费线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对此在一段时间内却茫然不知。到了1856年,化学家本生发明了燃烧煤气的“本生灯”。当他在灯的白色火焰中撒入不同的化学物质时,火焰会变得带有某种色彩。随后,本生和基尔霍夫开始通过棱镜来观察这些彩色的火焰。他们在棱镜后面看到了一条条的光谱线。而且,不同的化学物质所产生的光谱线在光谱中出现的位置也不相同。于是他们得出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即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它自己的特征谱线。这就有点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征指纹一样。天文学家们很快地接受了本生和基尔霍夫的研究成果。他们设想,用棱镜来分析来自天体的光,通过研究谱线的不同位置(即不同波长或说不同颜色),并将其与地球上实验室中得到的不同物质的特征谱线相比较,就有可能确定该天体中都含有哪些元素及含量的多少(含量与光谱线强度有关)。这样,一种崭新的天体光谱分析技术从此诞生了。
人们还发现,如果在实验室中通过棱镜直接观察一些炽热物体所发出的光,看到的是从红到紫的连续彩虹,其中并没有亮线和暗线。这种连续彩虹叫连续谱。但如果透过某种物质的气体或蒸气来观察炽热物体所发出的光时,在连续谱中就会出现暗线。而如果改在某个角度上观察这种气体或蒸气时,情况就又不同了,看到的是在暗背景上出现的亮线。科学家们进而认识到,暗线是由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能量吸收形成的,亮线是由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能量发射形成的。因此,暗线又称吸收线,亮线又称发射线。一种物质的特征谱线有时是亮线,有时是暗线,这取决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观察的方式。但不管是吸收线还是发射线,其位置(即波长)在一般条件下总是不变的。用另一位科学家克希霍夫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让产生连续谱的光源发出的光穿过比较冷的气体(或蒸气),那么气体就从光谱的全部光线中只吸收那些它自己在炽热状态下发射的光线”。
那么,一种物质为什么能发射或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呢?这是个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楚的问题,它使科学家们困惑了很多年。到了1931年,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基础上,结合夫琅和费、基尔霍夫和本生他们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理论。他认为,在一个原子内部,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旋转那样环绕原子核旋转。而越是靠近核的电子,具有的能量越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更高些。这样,电子所在的轨道不同,所处的“能级”也不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电子从外部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更近些的轨道上时,它必然要释放出一部分能量。反之,电子也只有吸收了一部分能量后,才可能从内部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更远些的轨道上。但是,电子能级从低到高的结构方式,并不像是连续的“斜坡”,而更像是楼梯上的“台阶”。所以,在两个特定的“台阶”之间发生跃迁时,无论吸收还是发射,“台阶”之间的能量差总是固定的。还有,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中电子数目有多有少,能级“台阶”之间的能量差也不相同,所以吸收或发射光波长也就不同。玻尔的理论发表后,解释了很多先前的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很快为科学家们所接受。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有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人们完全摆脱了以前面对实验现象时那种“盲目”的感觉。
使用光谱分析的方法,人们终于开始了解遥远而可望不可及的天体上都有些什么化学元素了。原来,几乎所有的恒星表层大气中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化学成分。最多的是氢,其次是氦,这两种元素占了总量的95%以上,其余的有钾、钠、钙、镁、铁、氧化钛等元素和化合物。天文学家根据不同的光谱类型对恒星进行了分类。如,A型星有很强的氢线,而B型星的氢线相对较弱,但出现了较强的氦线,F型星光谱中的金属线很强,M型星光谱中有明显的氧化钛分子线。因为分子的谱线较宽,人们也称之为“谱带”。太阳属于G型星,它的氢线较弱,金属线相对强,电离钙线很强。如果把各种恒星的光谱类型按温度从高到低排队,那就是O、B、A、F、G、K、M。有人为了方便记忆,还编了一句俏皮的英语,这就是:“Oh,BeAFairGirl,KissMe!”中文意思是:“啊,美丽的姑娘吻我吧!
㈨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它们是不同的颜色
众所周知,太阳系中有着八个行星,这八个行星当中除了最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其他六个行星都可以在地球上观测得到。随着我们的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测得到行星,因此我们能够很容易地辨别行星的形状和真实的颜色。太阳系的行星由于组成成分的不同,导致它们都拥有各自的特点,并且表面所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
最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颜色,组成了现在这个美丽又富有活力的太阳系。
㈩ 行星在相撞的时候颜色会有不同吗,会带来哪些巨大的危害
为了全面揭示和研究星系相撞会导致什么样的悲剧性后果,前不久,日本天文学家借助计算机和数学模拟系统,总共只用了几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几亿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一项星系碰撞模拟实验。在实验现场显示出两个相撞后相互作用的星系之间出现的遥远异地的宇宙奇观:在对撞的两个星系之间出现光桥、光尾、“纽带”状和圆盘状星系的扭曲变形等现象。但模拟计算并不能对相互作用星系的某些特性作出解释,
几亿年后,星系掠过最近点后,星系间引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恒星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恒星形成的强烈度达到极点,其恒星形成的速度是孤立星系中恒星形成正常速度的十倍。大批年轻的恒星由于两个星系的相互作用,明显变换着自己的颜色,它们的颜色变得更加蔚蓝,而其余恒星则是致密的相对论性天体——中子星和黑洞,它们成双结对地栖身于众多的普通恒星之中并伴它们同行,进而变成强X射线源,它们还能明显强化这一区域中星系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