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为什么是黑颜色
① 黑鱼为什么会变色 黑鱼变色是怎么回事
黑鱼是鱼类的一种,黑鱼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的女性都非常适合。那么,黑鱼为什么会变色?黑鱼变色是怎么回事?
黑鱼为什么会变色
原来红色的鱼变成橙色并不奇怪,因为许多热带鱼本来就是会变色的。处在繁殖期的鱼,会比平时有更鲜艳的体色(婚装),为的是吸引异性的注意;有的鱼在情绪变化时会在短时间内变色,例如发怒的雄斗鱼的身体颜色比平静时深许多;体质的变化也可引起鱼的变色,譬如水温、水质和饲料营养对鱼的体色变化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鱼在出售前喂过增色饲料,买回家后如果不喂色素,体色也会逐渐变淡。
黑鱼的生长环境
1、低层鱼类:黑鱼为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2、适应性强:黑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当温度范围为10°C到黑鱼15°C时,能离开水面达3到4天。
3、温度环境:黑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4、跳跃能力:黑鱼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他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黑鱼怎么养
养殖池塘的条件。养殖黑鱼,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四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可遮阳。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鱼种放养密度要根据饲料和水质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每亩放养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1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亦可放养成龄罗非鱼几十尾,用其孵化的鱼苗供黑鱼食用。
黑鱼怎么挑
我们在挑选黑鱼的时候,一般都会优先考虑挑选野生的黑鱼,这类黑鱼比起饲养的黑鱼更加凶猛,甚至会咬人。而饲养的黑鱼由于生活环境较为安逸,一般都较温顺。野生黑鱼外表看起来更加精瘦,颜色乌黑,而饲养黑鱼则肉较多,颜色不会是浓黑的。但是精瘦的野生黑鱼肉质更有弹性,营养价值更高。但是现在一般市面上野生黑鱼比较难找,且价格较为高昂。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饲养黑鱼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挑选新鲜的黑鱼才能够达到滋补目的。
② 怎样区分野生黑鱼和家养黑鱼
野生黑鱼的肚皮上的花纹呈现黄色调,背部皮肤乌黑且具有光泽,相比之下,鱼塘中养殖的黑鱼肚皮花纹偏灰白色,背部较为暗淡。一位专家指出,鱼塘养殖的黑鱼通常颜色较浅,这是因为它们接受的光照时间较短,野生黑鱼则长时间暴露在自然光下,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可以较为准确地辨别它们的野生与否。
此外,野生黑鱼通常体型较为细长,而鱼塘养殖的黑鱼则显得较为丰满和宽阔。黑鱼,亦称乌鳢、乌鱼、蛇皮鱼、食人鱼、火头或财鱼,分布广泛。
黑鱼的产地遍及我国各地,除了西部一些地区较为罕见外,淡水江河、湖泊、沟塘和池沼均有其踪迹。黑鱼体型圆长,口大牙利,性格凶猛,身体覆盖着类似蛇皮的图案,并具有黑白相间的花纹,眼睛虽小但突出且发光,由于生长环境水色的不同,黑鱼体色存在一定差异。
黑鱼属肉食性鱼类,幼鱼以水生浮游动物为食,成长后则捕食小鱼、小虾,成年黑鱼主要以其他鱼类和青蛙为食,甚至会捕食幼鱼。它们偏好栖息在水草丰富的泥底或水面晒太阳,也有藏匿于树根或石缝中伺机捕食的习惯。
黑鱼肉质较为粗糙,味道虽不如其他鱼类鲜美,却含有丰富的营养,食用黑鱼还有助于伤口消炎。黑鱼的烹饪方式多样,包括黑鱼丝薄饼、玉带黑鱼卷、汤卤黑鱼、豉油黑鱼片、醋椒黑鱼汤、翡翠米汤鱼、红糟鱼丝、酸菜黑鱼、干烧黑鱼、清蒸黑鱼、红烧黑鱼、清炖黑鱼、蒜煨黑鱼等。
一般餐馆中的酸菜鱼并不使用黑鱼,而多采用草鱼制作,草鱼价格更为经济。市场上野生黑鱼较为罕见,家养黑鱼通常反应迟钝,营养价值也不及野生黑鱼。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观察黑鱼的精神状态和质感等特征,以综合判断其是否为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