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菩萨眼睛为什么向下

菩萨眼睛为什么向下

发布时间: 2024-11-23 11:36:59

❶ 睁着眼得菩萨和闭着眼得菩萨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懂得用慈悲眼看众生,眼睛要慈悲看众生。你们看看菩萨的眼睛不是全闭着的,也不是全睁开的,菩萨的眼睛是三分开、七分闭,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菩萨看到的人间都是假的。为什么要把眼睛睁开来呢?很多人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是以为这些都是真的。“真的?”眼睛是不是睁大了?“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啊。”“啊,是真的?”你是不是眼睛睁大了?因为你以为是真的,而菩萨看人间,知道这个


人间全部是虚幻不实的、假的。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学佛,在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之前,就是还不知道学佛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众生的觉悟都会有过失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地开悟,他所有学的佛法全部都可能有漏,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他学的佛法是对的,这是没有的,达到究竟之前一定会有过失。

有些人知道了一些做人处事的修行之道,就相互批评,批评得好像很有道理,而且是带有偏见的道理,这就叫偏道。所以,经常去讲人家学佛学得怎么样,这个人一定是走偏了。我们在学佛当中,如果碰到了、听到了某些对你学佛不利的言论,你根本不要去反击,因为攻击他人的人,连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去自圆其说,所以他的言论是不攻自破的。我们在学佛当中一定要懂得,我们在人间还没有究竟圆满,所以我们的觉悟是有失误的,所有的觉悟会有漏,就是不完全的觉悟。

善恶种子的成熟实际上是看播种人的。不做好的事情,善的种子就不动,不做恶的事情,恶的种子就不动,所以像冬眠一样,那么是有缘种子,缘分到来才会成熟。也就是说,你今天种下去的种子,缘分是善缘,那么很快就会成熟;如果你种恶缘,它也会成熟。但是如果你经常做好事,不做恶事,那你的恶缘不会成熟,但是并不代表你的恶种和恶因在你身上没有了,还是有的,只不过像冬眠一样,它没有被激活,实际上你已经吃苦了。所以,我们不做坏事,只做善事,实际上是加速善缘的成熟;如果你不做坏事,你经常做好事,那你善的缘分很快就会成熟,好事情很快就会来了。

一个人在求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不做坏事,你求的事情很快就会成功。种子还是在,因果还是在,因为这个种子已经在你们的意识当中,在你们的八识田中,只要这个种子在,你的因果就逃不掉,还是有报应的。所以,你没有把养料、水分给恶果,那么这个种子就不会长大,也就是说,你过去做错的事情,你现在没有继续做错,没有去激活恶的种子,它还是不会生长。恶果不长,灾难就不会成熟,也不会报应,很多人就把自己身上过去不好的东西,走的时候带轻业往生。所以,任何事情实际上都是人为去触动它的,正因为人为去触动它,所以才会加速它的成长过程。

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既然有定业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定业改变掉?师父跟你们说心里话,定业很难改变,佛菩萨不会帮你们改定业,也不能改定业,但是可以让定业转化为佛力。也就是说,你今天做的不好的事情,菩萨都不能帮你改变过来,你一定会受报,但是在你学佛修心之后,这种定业会转变,佛菩萨的加持力加上你自己的忏悔心,你的定业慢慢地就可以改了。这不是改,叫“转”。转的意思是,这个定业还是有的,但是会慢慢转化成另外一种善业。

我们要懂得用慈悲眼看众生,眼睛要慈悲看众生。你们看看菩萨的眼睛不是全闭着的,也不是全睁开的,菩萨的眼睛是三分开、七分闭,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菩萨看到的人间都是假的。为什么要把眼睛睁开来呢?很多人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是以为这些都是真的。“真的?”眼睛是不是睁大了?“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啊。”“啊,是真的?”你是不是眼睛睁大了?因为你以为是真的,而菩萨看人间,知道这个人间全部是虚幻不实的、假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福分,什么叫福分?常做善业,常生慈悲心之人,一定会有福分,同样做太多的恶业,福分离你而去,如果你跟着观世音菩萨修行,你做很多的善业,福分就在你身边。所以,这个福到底怎么来、怎么有、怎么去?实际上师父已经跟你们讲明白了。不做恶事的人,福常随身边;做恶事的人,福就离你而去。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理如法。很多人问:什么叫如理如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每个人在修心之后,他都有自己心里的道理和准则,他以为这件事情是符合佛理的,这个准则是由他而定的,而不是根据佛法而定的,那他又走偏了。很多人说:“我做这件事情是如理如法的。”那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你是以佛菩萨的境界来衡量你的标准,还是以你自己个人的行为和学佛修心的体会准则来衡量你是否如理如法呢?就像很多人吵架一样,每个人都说自己有理,这两个人才会吵起来。我们要以佛理作为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判别力,判别力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力。你对佛法理解得越深,你的判别力就越深,你那种肤浅的、不圆满、有过失的心就会慢慢地去掉,你越干净,你的判别力越真实,你就越不会遗失佛法。

有的人把一大半的生命献给了无穷无尽的烦恼,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样啊?我们一半的生命就是在无穷无尽的烦恼当中度过的。人总认为,在世界上每一件事情对自己来讲都是非常地紧迫、很紧张,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做一些事情,这就是人,这就是人的思维。同时还抱着一种信念,觉得工作是累不死人的,人生就是在极端的盲目中积累起丰富的荣誉、钱财、地位和成果,但是却赔上了健康、亲情、友情和爱情。所以,人以为自己得到了,但是没有看到自己失去了。没有人会理解病魔随时会上你的身,正威胁着你的生命,而你却继续不要命地呐喊,继续不要命地去追和求,咬紧牙关前进,从来没有去探索来自内心心灵深处的自然的释放。

实际上,学佛人心中有自由啊,不学佛的人心中有障碍。为什么学佛的人会有自由呢?想一想,如果是位出家人,他的思维是自由的,想一想,他的行为是自由的,他无牵无挂,无罣碍故,当然自由啊。你们现在有家庭的牵扯,有前程的牵扯,有所有人间的东西的牵扯,你们怎么会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呢?自由是你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被捆绑着,没有自由,他还认为自己很有自由,自然释放就是把你的佛性自然释放。

现代人不懂得用佛性来使自己的心灵处于最完美的一种状态,你们不懂得用佛法来让自己的心处于最完美的一种状态,因为人的心只有跟菩萨的心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是最圆满的,其他的时候都不圆满。为什么?因为贪心、恨心、痴心、嫉妒心,所有的心都是不圆满的,只有当你的心和佛菩萨的心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因为菩萨的心是慈悲之心,当一个人慈悲人家的时候,这个人是完美的;当一个人慈悲喜舍,这个人是最圆满的;当一个人没有贪瞋痴的时候,这个人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所以,反观自身,我们反过来看看自己,我们的心和肉体,我们唯有贴近菩萨,找到自身的本性,必须维护和戒守着生命的本质。

师父今天跟你们讲得很深,生命的质量是靠我们守戒守出来的,一个人好的品质,也是靠他自己的戒律戒出来的,因为他不说谎,他不喝酒,他不吃喝玩乐,他不做恶事,这个人就是有生命的本质。一个人善良的本质和生命的本质是靠他自己的维护和守戒,听得懂吗?要懂得这些道理啊,要明白我们活着的意义和理由。我们为什么要活着?你们要戒守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人间是借着人间这个平台,要到更高的地方去的,好比你读初中是为了考高中,读高中是为了考大学。

所以,我们要找到真正生命的导师。师父问问你们,真正生命的导师是谁啊?真正生命的导师就是你自己的佛性,用你的佛性和本性指导你的生活,你就拥有了导师。所以,一个有良心的人,他一辈子不会做错事情,良心就是他的导师。

恭录 寻找心中的自由

❷ 佛菩萨的眼神为什么是斜向下看。

这是一个表相,因为众生着相,佛菩萨本是无相,但慈悲众生就读众生方便显相就显这个相。这个相表达了佛菩萨垂怜众生,不如观世音菩萨,就是寻声救苦,大慈大悲,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但要详细说,佛的称号就有说不完,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❸ 开眼佛与闭眼佛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闭眼佛,是代表修行禅定,修行慧观。

开眼佛,是代表观察世间,循声救苦。

2、精神内涵不同

如果信佛者,重点在于修行精进,那么,可以供闭眼佛。

如果信佛者,重点在于吉祥如意,那么,可以供开眼佛。

准确的说闭眼佛不是闭着眼,而是眼睛在向下看,都能看到眼珠,眼睛向下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世人,做人一定要多关照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菩萨眼睛为什么向下扩展阅读:

中国佛教雕塑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约220-280年)记载有"窄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雕造佛像记载。

印度佛像传入中国后,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作了改造。早期佛教造像,面相丰圆,肢体肥壮,神态温静。北魏(386-534年)孝文帝亲政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这时的佛教雕塑,受到"秀骨清像"

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时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高潮。龙门奉先寺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开凿的大型摩崖像龛,包括卢舍那佛及弟子、罗汉、菩萨、天王、力士等一铺十一尊巨像。

唐代佛教雕塑最集中地体现在佛教石刻艺术上。

佛像艺术

1、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产生后的六百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

2、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前,并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二七二-前二三二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以见到不少雕塑图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并无佛像可见。

3、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的佛教信徒还遵从释迦牟尼的遗训,不行偶像崇拜之事。当然,也有可能出于这样一种心理,即他们以为佛的神圣形象难以描绘,制作佛像是一种亵渎神圣的罪过。

❹ 为什么佛像差不多都是半闭着眼

佛像的眼睛不是闭着的,而是在向下看。
所有佛像的眼睛都是向下看的,有两个原因:
1 佛是超越一切束缚和痛苦的人,由于他已经摆脱了痛苦和烦恼,所以当他俯视世间的时候,看见人们还没有摆脱痛苦,他就生起了同情和慈悲之心,于是眼睛低垂下来。这既是表示佛有慈悲之心,又表明了佛是用冷峻的智慧俯视世间的。
2 佛像的眼睛是向下看的,表示物质生活要向下比,就会减少很多的烦恼和不开心,就会保持快乐,心平气和。深以为然

❺ 观世音菩萨的眼睛为什么往下看

人造的。
民间佛教另一个“创造”就是菩萨。释迦牟尼并没有提出“菩萨”,庙里供奉的菩萨像更是违背释迦牟尼教理的。笃信佛教的阿育王曾下令铲除一万八千个雕刻偶像者,因为信仰虔诚的阿育王深知拜偶像是违反佛教宗旨的。

至于中国老百姓广为信奉的观音菩萨更是经过后人不断“改装”而成。梁博士说,观音是佛教徒把来自印度的慈悲神和自在神组装而成的新神,起初的观音是男子且留着胡子,后被中国佛教徒改成女子。“可见观音不过是后人杜撰的产物。而其所谓的菩萨显灵都是邪灵的工作。”

❻ 为什么佛祖的眼睛是眯的

佛菩萨不是眯着眼睛,而是眼睛向下看,第一,是因为佛菩萨慈眼视众生,纵然是高高在上,也不忘记救度苦海众生,永远一最慈悲的眼神关切的苦难大众。第二,佛菩萨参禅的时候,都摄六根,眼观鼻,鼻观心,亦是一种境界。阿弥陀佛。

❼ 黄三相公神像的眼睛为什么要往下看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自造福田,自得福缘。”“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佛主不是闭眼睛的哦;是微微睁开;向下看的,是眼脸下垂,半闭目。佛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静坐时;全闭容易昏沉;全张开容易散乱。众生之病;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所以半闭眼睛;有助于禅定。其次;它也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但并非什么都不知道。六祖说:是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意思就是不去寻思人家的错。修道本来就是修自己为主的。古人说;自知者明。佛法也讲;自觉圣智。总之;回光返照;自觉、自度、自净;是圣贤的通途大道。正所谓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自己的佛性;佛性是清净圆满的真正的自在。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才是自在)还有就是;佛像都供得高;这样微睁视下的双目就好像佛一直在看着观照着加持着修佛的人;同时也让佛更显慈悲;从而使修行的人在这目光下生起信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双眼可以看到无穷大的世界,不同的世界展现不同的善恶、美丑之分。而在众多塑造的菩萨和佛像中,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菩萨和佛像的眼睛都是闭着的,其实不然,因为他(她)们的眼都是七分闭,三分睁的。那为什么会给人感觉他(她)们的眼睛是闭着的呢?其实多数佛像的眼睛并不是全闭的,而是微微睁开的,眼神向下俯瞰众生的,所以会给人们一种错觉,很自然的认为他(她)们的眼睛是闭着的。佛家认为,佛像是给人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静坐、沉思时眼睛全闭着容易昏沉瞌睡,而眼睛全睁开又容易让人精神散乱不集中学习佛法。

古时传说:菩萨和佛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坏,不想去看太多的污秽之人与事所以只好半闭双眼,不看为妙。现代人的理解多认为:微闭双眼使人“无限遐想”可以看到更多睁眼时看不到的事物,会更加净化心灵和了解世界,“闭目沉思”时可以把学习到的事物和知识更好的铭记于心。所以,佛家认为:众生之病,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所以佛像最初塑造时就教导禅定时,半闭双眼,更有助于修禅、得到,学习佛法。

热点内容
肝炎为什么晚上疼 发布:2025-01-10 20:43:29 浏览:483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总是弹窗 发布:2025-01-10 20:39:14 浏览:620
男生追女生为什么很殷勤 发布:2025-01-10 20:22:45 浏览:512
为什么新玻璃杯颜色是偏黑色的 发布:2025-01-10 20:22:42 浏览:300
男人为什么要戴套 发布:2025-01-10 20:20:10 浏览:951
为什么电脑进入游戏5分钟后卡 发布:2025-01-10 20:17:02 浏览:944
女人一辈子只能生一个孩子为什么 发布:2025-01-10 20:16:07 浏览:466
小米手机网速为什么那么慢 发布:2025-01-10 20:10:15 浏览:511
苹果手机为什么不能连接公共wifi 发布:2025-01-10 20:05:06 浏览:401
为什么雪是有颜色的 发布:2025-01-10 19:50:24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