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的眼睛
⑴ 为什么大多数的佛像佛都是闭着眼
不是闭着眼,其实那是微睁的状态。
1、据说菩萨、佛的眼睛是“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都是有一份“禅意”在里面的。
2、佛家坐禅讲究“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的静止状态,半睁着眼睛,也有利于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时,匠人们也会采用这种形象,代表菩萨、佛进入了“禅那”状态。
3、菩萨、佛祖半闭着眼睛,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寻思别人犯的错误,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
4、半睁眼象征“慈悲”,代表不舍六道,是对众生的怜悯,同时又不忍全睁眼看到众生的痛苦。
5、另外,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错误的、颠倒的,佛祖微闭着双眼,也是教导大家用心去看世界,那样才能达到“禅”的境界。
(1)为什么佛的眼睛扩展阅读
常见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以及明王像各自不同的特点。
佛像特点小乘认为佛只有释迦牟尼一个,大乘则认为,十方三世有无量的佛。在无量的佛中,经常描绘供观礼拜的有:现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过去世的燃灯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以及此世现阶段的贤劫千佛等等。
佛像虽然有千万之多,但相貌、体态、神情都大致相仿,他们的区别只是手印、法物、坐姿有所不同,衣饰、背光、莲座有所变化而已。
佛像的相貌、神态就是:安详、静穆、崇高、完美。
菩萨像特点菩萨像可分两类。
第一类侍立菩萨:如释迦牟尼身旁的迦叶、阿难尊者,阿弥西方三圣像陀佛身旁的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其中观音菩萨像就有几十种,如一面两臂观音、一面多臂观音、多面多臂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等等。
第二类是佛像旁所画的供养菩萨,如献花菩萨、献香菩萨、音乐菩萨等。
菩萨外貌特征与佛相像,即刚足16岁的童男、童女相,凝聚着安祥之美,体现着慈爱精神。
所不同的是佛顶有肉髻,菩萨顶无肉髻;佛面如满月,菩萨面如鸡子、芝麻或鹅蛋;佛的服饰单纯朴实,身披袈裟、偏袒右肩、显露心胸;菩萨的服饰要华美庄严,首戴天冠、身披璎珞、手贯环训、衣曳飘带。
菩萨的相貌、衣饰相近,唯一的分别方法是手印和法物。
如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而大势至菩萨手持莲花;衣饰则几乎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观音菩萨天冠中有一化佛(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天冠中有一宝瓶。弥勒菩萨(天冠弥勒)手持宝塔,文殊菩萨手持经筐或经卷,地藏菩萨手持摩尼宝珠和锡杖等。
罗汉像特点罗汉形象在中国佛教绘画和雕塑中非常普遍,大约有三类:一是众多罗汉的组合像。如根据《佛五百弟子自说起经》而绘制、或雕塑的五百罗汉像等。二是根据佛典记述由罗汉像十大弟子或十六罗汉中选绘的单独罗汉像。三是画家任意挥毫、不计尺度地画一比丘形象而加题为罗汉的。
这些罗汉图,不论是降龙还是伏虎,也不论是与莽蛇同穴还是与虎豹为邻,都表现出佛教由无相、无念、无住以及众生平等观念而转化为慈悲、安祥的巨大亲和力。罗汉像外貌也许丑陋怪异,但却不乏慈悲与肃穆的内在美,体现出戒、定、慧三个方面神力。
明王像特点明王像是佛、菩萨的忿怒像。六足尊是阿弥陀佛的忿怒相,军荼利是东方世界宝净国土多宝佛的忿怒相,金刚药叉是不空成就佛的忿怒相。这种忿怒像,以蹙眉瞪目、头发竖立、张口龇牙为通式。
参考资料:网络-佛像
⑵ 为什么佛祖或神像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的呢
佛像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眼睛二分开八分闭,寓意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
静坐时,全闭容易昏沉,全张开容易散乱。众生之病,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所以半闭眼睛,有助于禅定。
其次,它也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但并非什么都不知道。六祖说:是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意思就是不去寻思人家的错。修道本来就是修自己为主的。古人说,自知者明。佛法也讲,自觉圣智。总之,回光返照,自觉、自度、自净,是圣贤的通途大道。
⑶ 为什么很多佛像和观音像,大都是半闭着眼
很多佛像和观音像,大都是半闭着眼的原因如下:
一、显得更加慈祥宁静观音和佛像本来就是普渡众生的,在面对佛像和观音像的时候,首先就要让人感到宁静。如果这些佛像一直睁着眼睛看着凡人,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压迫感,所以说凡人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当佛像是半睁着眼睛的时候,看起来面向会更加慈祥安宁,那么凡人在跟佛像倾诉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安心和宁静。
三、表现出观音和佛祖的怜悯之心当佛像和观音像是半闭着眼的时候,会显得佛像格外的柔和,并且会有一丝垂目的感觉,一般只有在觉得哀伤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表情。而佛祖和观音因为看遍了世间的善恶美丑,所以说对于一些受苦受难的凡人会有怜悯之心。同时对于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也有一种冷眼观看的感觉,所以说就可以表现出佛祖和观音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在眼里。
⑷ 为什么佛像大多半闭眼
大家是否注意到绝大多数的佛像题材作品中,他们的眼睛似乎都是半闭的,其实那是微睁的状态。据说菩萨、佛的眼睛是“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有一份禅意。
对此有几种解释,我们不妨来看看:
1
佛家坐禅讲究“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的静止状态,半睁着眼睛,也有利于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时,匠人们也会采用这种形象,代表菩萨、佛进入了“禅那”状态。
2
菩萨、佛祖半闭着眼睛,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寻思别人犯的错误,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
3
当然也有人说,半睁眼象征“慈悲”,代表不舍六道,是对众生的怜悯,同时又不忍全睁眼看到众生的痛苦。
另外,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错误的、颠倒的,佛祖微闭着双眼,也是教导大家用心去看世界,那样才能达到“禅”的境界。
这里,我们也给大家介绍下佛(菩萨)的选购要点,供您参考:
1颜值高
他们的面部不能有瑕疵(尤其是眼睛位置,不能有杂质、棉、花等),而且面部还要匀称(避免大小眼、五官不端正),下巴也要圆润。
2肚子大
如果是笑佛的话,肚子一定要大!这是福气和肚量的体现。
3眼缘好
要佛(菩萨)吊坠,眼缘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就根据您选择材质如翡翠、和田玉,南红或是其他,根据材质的特点来选择了。
看完本文,请分享给朋友,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⑸ 为什么有些佛祖开眼有些佛祖闭眼,开眼和闭眼有什么区别
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容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开眼佛祖和闭眼佛祖的区别:开眼佛祖是看向世间万物的,他们守护着人世间;而闭眼佛祖是闭着眼睛在修行,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在。因此有些佛祖是开眼,有些佛祖闭着眼睛,就是因为所要表达的事物是不同的,所以分为开眼佛祖和闭眼佛祖。
对于礼佛者来说,无论是开眼佛祖还是闭眼佛祖,都应当保持一种尊敬的态度去看待,佛祖往往是拥有大智慧的,开眼或者闭眼,都是领会到了世间的很多大道理,才能够修行得道。而对于想要供奉佛祖来保佑自己如意的人,在选择比较单一的时候,建议选择开眼佛祖,让佛祖保佑你。当然,主要还是要有虔诚的心灵。
⑹ 为什么寺庙中佛像眼睛大多往下看而不是正视前方
为什么寺庙中佛像眼睛大多往下看而不是正视前方?寺庙中佛像眼睛的这个问题,确实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下面给大家分析几个方面,朋友们就会明白,个人水平有限,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三、寺庙中佛像眼睛向下,有接受朝拜的因素:当我们到庙里面敬拜佛祖的时候,大家都是跪下来上香祈祷,因此寺庙中佛像眼睛向下,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接受众人的祈祷。
⑺ 为什么佛的眼里没有善恶之分
阿弥陀佛
有善恶分别的是众生,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从自性上看,从六根根性上看,佛哪里会有善恶分别和执着。
净空法师---众生本来是寂灭无为,所以佛眼睛里面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什么地方看?《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他从六根根性上看,他看你的见性、看你的闻性、看你的觉性,从见闻觉知上去看,你六根根性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六根根性寂然不动,所谓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哪个不是?
净空法师---佛在哪里?佛是自性,所有一切现相是自性的相分,它怎么不是佛?《华严经》上讲,你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成佛道,这话怎么讲,你懂不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全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自己成佛,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平等佛,决定没有高下。哪一天你也见到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法身,你是法身大士。最低限度,在《华严经》的位次上,你也是圆教初住菩萨地位,你见到了,肯定了。在这种境界当中,你们想想,你烦恼还会起来吗?你还会有贡高我慢吗?没有了,平等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来就是自己,性相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一如,这是大乘
⑻ 佛的眼为什么是下垂的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⑼ 为什么佛祖的眼睛是眯的
佛菩萨不是眯着眼睛,而是眼睛向下看,第一,是因为佛菩萨慈眼视众生,纵然是高高在上,也不忘记救度苦海众生,永远一最慈悲的眼神关切的苦难大众。第二,佛菩萨参禅的时候,都摄六根,眼观鼻,鼻观心,亦是一种境界。阿弥陀佛。
⑽ 为什么佛像的眼睛大多都是半闭着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无论是你身上佩戴的观音或者是佛祖的一些雕件,还是你去寺庙里看见那些菩萨和佛祖的雕像,或者是你家里放置的祖传的一些观音或者是佛祖。
他们都有一个比较显着一点的特征,那就是这些菩萨或者是佛祖的眼睛都是半闭着的,正确来讲就是说只睁开一点点眼睛而没有全睁开。
对于第三个原因就是说佛和菩萨作为普度众生的使者,他们是非常不愿意看到人类的生死以及人类受苦的这些情况的,所以他们半闭着眼睛又象征着他们本身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