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看为什么要用耳朵去听
1. 什么是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多年来,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观察认识世界,主要依赖眼睛,以至于耳朵成了聋子的摆设,极少派上用场。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认知作用日渐凸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鸟类学家发现鸟的新种往往靠眼睛。一种鸟的新种被发现、被鉴别,耳朵总是不被重视。
但是,美国鸟类学家泰德·帕克却打破常规,利用听觉发现了鸟的新种。他想,鸟在林中飞,森林那么大,树木和藤蔓长得那么密,林中光线不足,鸟在枝上啼,对树上的鸟不是看不到,就是看不清,要判断一种鸟是否是新种,真是太困难了。要是用枪把鸟打下来,那么肯定有许多鸟被无辜地打死,成了冤死鬼。
他经常想,鉴别某只鸟是否是新种,为什么一定要看它的羽毛、体态呢?为什么不可以辨别它的声音呢?每一种鸟都不仅有自己的色彩、特有的羽毛、与众不同的体形,而且有不同的鸣叫声。形态特征可以用眼睛去观察,鸣叫声可以用耳朵去辨别。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鸣叫声,这就像人一样,每个人有不同的指纹,也有自己独有的声音。要发现新的鸟种,不一定非要用形态鉴别法,用鸟语鉴别法同样有效。
这一想,打开了思路,为他的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他来到亚马逊河畔的原始森林中,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方。由于近年来这里不断地砍伐森林,不知有多少新的物种(包括鸟类)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就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他在森林中跋涉着、寻找着,不时侧耳倾听着林中鸟的啼唱。森林中的鸟儿们有时放开歌喉,大声独唱;有时则是群鸟合唱,聒噪一片。各种鸟的鸣叫各有特点,有的怨艾,有的热烈,有的急促,有的悠扬。帕克花了5年时间,录制了几千种鸟的啼叫声。他听觉敏锐,在工作中熟识了不同种鸟的啼叫声,即使看不到鸟,只要听听鸟叫,就能判断这是一种什么鸟。这些录音,是一部珍贵的鸟语典,是鸟的档案库,用它可以鉴别鸟种,发现新鸟。
有一次,他又来到亚马逊河畔的森林。忽然,他听到一阵陌生的鸣叫声。这是一种完全新颖的鸟叫声,以前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他的“鸟声词典”中没有它的档案。直觉告诉他,这是一种新鸟,发现了它,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的鸟种。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鸟声在丛林中一点儿一点儿地走近小鸟栖息的树枝,生怕惊动了这只鸟。从树叶的隙缝中一看,他感到一阵失望。看上去这不是一种新鸟,而是一种普通的霸翁类食虫鸟。
他犹豫了一下,想放过这只鸟。但继而一想,自己熟悉各种鸟的叫声,这只鸟的叫声却很新鲜。鸟并不知道下面有人正在注意它,还在枝上鸣个不停。帕克细心地听着,他在心里掂量着,从叫声看,这是一个新种。最后,他下定决心,决定相信自己的耳朵,要仔细鉴别一下,以免错过了一次发现的机会。他举起了枪,决心击落它,看看它是不是一个新种。
“啪”的一声,鸟应声落地,帕克走上前去仔细一看,这种鸟果然与霸翁鸟非常相似,但并不是霸翁鸟。它与以往的霸翁鸟不同,有着橙黄色的眼睛。原来,这是霸翁鸟的一个亚种。
创新感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经过人类实践检验了几千年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正是这句话,使帕克的发现陷入了困境,直到他有一天决定相信耳朵的时候,才取得了成功。
2. 为什么要瞪大眼睛看,伸长耳朵听
决策是把各方面综合起来的“一揽子工程”,既然决策影响如此深远,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决策的成败。那么,你就必须瞪大眼睛看,伸长耳朵听。
当然啦,能否作出良好的决策,还要视4项要素而定:
①要能够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明确目标,而且保证它不会被其他因素干扰;
②及时地评估各种方案的优劣和风险,从中找到一种最优方案;
③懂得决策方案操作过程的所有细节,有防微杜渐的有力措施;
④对决策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都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这些话听起来是如此的简单,以致使我们怀疑怎么会有人作出不良的决策。这里就有一个简单而又极为典型的例子:
一家成长迅速的公司领导层成员之一最近提出一个建议:“我们需要提高本公司的研究发展能力。”
该公司领导层对于这一建议讨论了两个多月,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结果公司领导层雇用了一名新的研究发展经理——这个人以前曾为该公司领导层的竞争对手工作过,因而被认为是“最佳人选”。
这位新经理到任六个月之后,该公司领导层得出3项结论:
①这位新经理对该公司而言,并不是最佳的人选;
②“雇用新经理”这项决策方案,并没有真正解决该公司面临的发展问题;
③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从未充分讨论过适合发展的问题。
该公司领导层已经做了一项拙劣的决策。为什么呢?
因为它没有清楚的目标,并且没有就该公司在研究发展事务方面的特殊需要予以讨论。结果,该公司领导层并未了解对组织最有利的选择方案。然而在决策做成的时候,每一位领导都对该项选择作出了积极而热衷的表态。
一位领导后来说:“后来我们觉得,就当时所掌握的资料,这似乎是一次正确的决策。然而我不接受这种说法。就我们当时所能够获得的资料,如果我们真正将自身处境彻底考虑清楚的话,我们就不会相信从竞争者手中挖走‘最佳人选’这项决策是正确可行的决策方向了。那个时候,大家都一厢情愿地以为,外面就有那么一个人,只要他来就可以创造出奇迹。虽然没有人亲口这样说,不过这项决策的基础的确是如此。”
许多决策者事后都会有与此类似的想法。其实一个良好的决策,都必须充分考虑好决策实施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形。我觉得,该公司领导层在当初作决策时就应该先对自己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全面把握决策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任何选择方案都无法达成我们所需要达成的目标,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决策。
决策分析的目的,便是:
①确定一个目标;
②并确定完成标准和所须具备的条件,
③找出各种可行方案,
④评估这些可行方案实施的代价和风险。
作为决策者必须牢记,决策中的4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是一个“系统工程”!
3. (初一科学寒假作业)人为什么用两只耳朵听或者什么用两只眼睛看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
做出假设: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可听得更清楚。
2.用两只耳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3.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4.可能是如果用一只耳朵听,这只耳朵很快疲劳,所以用两只耳朵分担疲劳。
5.声音有立体感
目的1:验证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因此可以听得更清楚。
实验方案:
(1)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然后测试另一只耳的听力距离(先靠近一只滴嗒响的闹钟,然后往后走,一直到听不见的地方为止,然后做个记号)。(2)再试一次,此时用两只耳朵来听,记下正好听不到闹钟声音的距离。(3)多做几次实验,并对比一下实验结果,如果用两只耳朵听距离较远,就说明两只耳朵听收集到的音量更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目的2:验证用两只耳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方案:
(1)一个人闭上眼站着不动,另一个人在相同距离内无声地站到闭眼者的前面、后面、左边和右边,手里拿着钟或表。当到达闭眼者的前后左右面时,让钟的“滴答” 声传出(转换地点时一定要把钟捂住,不能发出声音),让闭眼者用双耳判断声源的位置。(2)捂住左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右耳判断;捂住右耳,使声源位置无规律变化,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用左耳判断。记录在各个不同位置时单耳和双耳判断的结果,并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不同,证明用双耳听与判断声源的位置有关,否则无关。
目的3:验证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实验方案:
(1)先将收音机打开,然后将右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右耳,让左耳来听,如果左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左耳听左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2)让实验者左耳面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左耳,用右耳来听,进行同样的实验。若右耳听得见收音机的声音,证明右耳听右边的声音是错误的。若不能听到声音,则说明该假设成立。
4、实验检验: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用两只耳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