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为什么会看见物象
1. 为什么人的眼睛只能看清几百米,却又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能看到星星,但谁能看清星星长啥样?人眼有分辨极限,一般超过几百米物体反射的光就十分微弱,物体就显得非常暗,暗到看不见,而天上的星星很明显是非常亮的。
人的眼睛看东西从来不是远近,而是明暗。大白天近在咫尺的东西一目了然,可大半夜月暗星稀的时候,眼皮子底下的东西也未必看得见。从生理构成上看,人眼睛由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角膜和晶状体就是透明的折光结构,可以将光线折射聚集起来投射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的构造十分重要,其中分布着感受强光和暗光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其实现代的望远镜也是像人眼睛的原理,不在于看得远,而是能看到多么暗的天体,因此需要尽可能增加光学镜片的口径,以此才能聚焦足够多的光,看到更暗的天体。不过一定程度上暗也就意味着远, 因为远恒星发射的光在穿越星河的时候损耗的就越多,不光是光学望远镜是这样,射电望远镜也是这样,射电望远镜是捕捉可见光之外的某些频段的射电信号(电磁波),对于辐射电磁波较弱的天体越是难观测,所以射电望远镜观测的对象也还都是源头比较强烈的射电辐射源。
2. 人的眼睛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根据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正立的。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1)凸透镜成实像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u>f)。
(2)共轭成像指的是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以互换,两种情况下分别成放大、缩小的倒立实像
4.透过凸透镜看二倍焦距之外的钟表,秒针的像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倒着看仍是正常的方向,所以仍然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视网膜成像与凸透镜成像相似。
晶状体就相当于一个可变焦距的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可以接像的光屏。
视觉成像是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觉神经感知传给大脑!这样人就看到了物体。对于正常人的眼睛,当物体远离眼睛时,晶状体变薄,当物体靠近眼睛时,晶状体变厚。
而近视眼是由于人的晶状体肿大,对光折射能力强,只能看的清近物。
远视眼是由于人的晶状体边薄,对光折射能力弱,只能看的清远物。
3. 有近视眼的人戴上眼镜后就能看清物体这是什么原理
利用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原理将景物的像透过眼球内的晶状体准确映在视网膜上,这时就能看清物体了。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应为凹透镜,老花眼和远视眼所佩戴的眼镜应为凸透镜。不论是近视眼、远视眼还是老花眼,都是通过眼镜对光的折射进行映像调节,最后将物所呈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使人能够看清物体。
三、老花眼:老花眼和远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同一类型的,但是形成看不清物体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老花眼是因为年纪增加,全身所有器官都在逐渐衰弱,包括眼球,眼球内的晶状体逐渐固体化,自动调节能力逐渐衰弱,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看不清的情况,佩戴合适的老花镜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