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玉器为什么有不同颜色

玉器为什么有不同颜色

发布时间: 2023-08-17 10:19:46

❶ 玉为什么会有颜色

玉,透明矿物,选择性地吸收可见光中某中波长的
色光
,而呈现出被吸收色光的
补色
。红和绿,橙和蓝,黄和青,黄绿和紫,分别对应为
互补色
。因此出现了
海蓝宝石
,祖母绿,
碧玺
,红宝石,蓝宝石,星彩红宝石,
星彩蓝宝石

紫水晶

蔷薇石英
,玛瑙等色泽美丽的
宝玉石

❷ 和田玉有颜色不均的

和田玉,以白为美,以黄为尊,讲究色泽均匀统一,料质致密油润。

但多数情况下,和田玉颜色不均是常见的,特别是糖色玉,所以无关真假和价格。需要楼主上传清晰的实物照片,看清楚东西,我才能给你判断真假评估价格。

❸ 古玉器为什么在不同的亮度下显不同的颜色

玉器,在不同亮度下,都会显不同的颜色,不单是古玉器,现代玉器同样如此!

玉器,大多质地剔透,便于光线透射和反射,因此在不同亮度,背景,角度下,颜色会有深浅浓淡的变化,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一如天空并非蓝色,由于七色光中,蓝光最容易发散,所以视觉效果上,天空是蔚蓝的。这是光线引起的视觉误差。

❹ 古玉器的色变原因

古玉器由于时间、环境的变化是很容易变色的,一般玉制成后发生的色变有下列几种:
1、玉材在空气中的氧化。玉材暴露于空气中会产生风化,主要的变化是氧化,如人们在相玉时,经常需要透过玉璞去猜测里面的玉色,而多数玉璞的外皮与内部玉料成色不一致。从岩石学角度上看,玉璞外皮与内核为同一种岩石,成色上的差异是由风化造成的。台湾大学的一位地质学家在河床中采集玉璞时遇到这样的情况,玉璞的上半部暴露于空气中,带有赭色薄膜,下部长期浸于河水内,呈玉的原色。这些情况说明,玉材在空气中是会出现风化或颜色上的变化,但这种风化和颜色变化视材质的细密程度而不同,质地坚细的玉料所产生的风化要小,或者不产生变化,质地松散的产生的变化较大。还有很多被采集到的玉籽,表面莹润,几乎没有色泽上的变化。玉材在空气中被氧化而产生的色变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一些玉器在自然状态下置放数百年,表面色泽几乎没有变化,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明代玉带板,其中一些白玉光素带板,可能为明代前期的作品,表面颜色已经发暗,局部呈灰黄色,应该是空气中含氧气体侵蚀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玉器在自然状态下置放五百年左右,一些玉的表面或可产生可辨识的微小色变,这种色变往往发生在某些白玉、青玉制品上。
2、玉器在墓葬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古墓中出土的古玉器,多数都带有颜色变化,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墓中随葬物所含化学成份所致,也可能受土壤中化学成份的侵蚀所致。对这一问题,古人曾给予了很大的注意,称为“沁色”,意即墓中或土壤中的某些成份渗入或沁入了玉中,使玉产生了色变,现代人借用古人语言,也使用了“沁色”这一词语。
3、人工盘摩。玉器制成后,经过使用者一定时间的手工摩擦,或与人体的长期摩碰悉哗凳。表面光泽会更润,透明度会略强,尤其是入过土的古玉器,经过盘摩,颜色还会产生变化。有些玉的红色是“入土变沁后,又经盘摩,逐渐转变的‘熟红’”。
4、人工染色。对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古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玉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玉仅是追求玉器美芦物感,随着伪古玉的出现,玉染色便成为仿古做旧的重要手段。有材料说明,宋代的仿古玉制造中已经采用了人工做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明、清两代又有重要发展,时至今日,伪古玉制造泛滥,人工染色又成为仿伪做旧的主要手段。下面是几种主要玉色的识别简要:一般来看,玉的本色是较易识别的,主要有青、白、黑、黄、绿等颜色,而人工染色与玉的色变却非常以难以识别,在玉器鉴别时,往往遇到人工染色,沁色及玉本色相互类似的现象,这就需要识玉者认真进行分辨,这类现象主要有下列几种:
1、黄斑与土沁
一些青玉、白玉制品往往带有黄斑,这些黄斑可分为玉皮色、沁色、染色三类。玉皮色是玉材表皮原有的颜色,这种颜色是玉材在空气中风化所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久风化,玉的表皮已槽朽,形成较厚的皮层,皮层往往呈深黄、暗赭等色,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玉璞之皮,从玉璞的外面已很难了解内里的玉色。另一种风化时间较短,表面仅呈膜状,常出现于玉籽上,从外面常能透出里面的玉色。一些出土硬度玉上也带有这种黄斑,《格古要论》一书记载:“尝见菜玉连环上俨然黄土一重,并洗不去,此土古也。”也就是说这种黄色是玉器在土内埋藏所致,按照古人的说法,这种玉经盘摩后,颜色变化更为复杂,孔尚任在《享金薄》中谈及古玉沁色:“汉玉羌笛,色甘黄如柳花,……为汉器无疑,全体光莹,不沾汗浆,亦无土花”,“雷纹汉玉环,径二寸,内好相等,包浆熟润若凝酥也”。这里谈的汗浆、包浆,都是讲的玉沁色后又经盘摩而致。其实,在考古发掘中很少能见到带有黄色沁色的玉器,个别玉器上的黄色斑,很可能是原来的玉皮,传世玉器上带有的黄色斑块,往往是人工染色,因而遇到带有黄色斑的玉器,应认真分辨。
2、黑斑与水银沁
青白色玉料中常有局部的黑色,这是“白玉或青白玉的单晶料子之间,夹杂大量石墨所致”。这类玉材大致有几种,一为黑色墨点存于透睁旅度较高的青白玉间,人们称为芝麻斑,汉代玉器至明清玉器中都有这类玉料使用。现代仿古玉也采用这类玉料。二为局部的浅淡墨色,其色深浅不一,有浓淡变化。三是纯黑如漆,在玉中形成斑块,黑色与白色界线分明。
古人把某些玉器上的黑斑称为水银沁,认为是玉材受到了土壤中的水银沁入产生的色变。其实,被称为带有水银沁的玉器,上面的黑斑很多是玉材中原有的墨色。存在不存在玉材受沁产生的黑色呢?迹象表明,某些玉器上的黑斑为土中埋藏产生的色变,例如辽宁清源出土的红山文化兽首三环器,材质为青玉,中部三连环,两侧各有一个向外的盖头,局部裂纹中带有黑色。黑龙江出土的金代墨玉鱼,整体呈黑色,似炭精,局部露出玉材本色。安徽巢湖出土的汉代玉佩,局部裂缝中带有黑色,这些玉器上的墨色斑,同我们能见到的带有墨斑的玉材,色斑绝不一致,应是埋藏形成的色变。
很多玉器上的墨色斑是人工染成的。人工染黑的方式大致可明确为二种,一为漆染,故宫存有一件属新石器时代的玉圭,展于玉器馆内,其圭已断,仅存半段,圭表墨褐色,油亮似漆,断面处可看出,作品原为青玉,表面一层墨色,似蛋壳,圭上的颜色绝非土中沁成,而是人工所染。明人在《格古要论》中便提到了黑漆古,我们不能解析,墨漆古是用黑漆所染还是染成黑漆之色,这件作品用漆染的可能性非常大,作品为旧玉,染玉的年代已很难确定。人工染黑的第二种方法为火烧。“水银沁之真者黑白分界处明晰如刀截。或提油,用乌木煨黑者则模糊矣。”就是说,用提油法、木屑煨黑法也可做水银沁。晚清时,宫廷失火,烧毁大量器物,被烧玉器产生的色变有白、灰、黑色。白者温度高,黑者所受温度低,其中不乏黑似焦油而表面光亮者,有的残玉白中且黑半,明显表现出玉上的色变为人工烧烤而致。
3、白色斑与水沁
很多玉器经埋藏后会出现白色色斑,现实的识玉者称这种色斑为水沁,意即它的出现同土壤中含的水分有关系。清代文献《玉纪补》中说:“西土者,燥土也,南土者,温土也,燥土之斑干结,湿土之斑润溽,干结者色有瘢痕者,水坑物也。”由此而知,清代人已经注意到了水沁的问题。
按照文献的解释,水坑玉的沁色应是无土斑而有瘢痕的玉器,也就是无黑、绿、黄、褐、红等沁色的沁色玉。这类沁色限于白色或灰色。从考古发掘到的玉器来看,白色或灰色沁的情况非常复杂,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出土的玉器上,很可能见到白色沁斑,但辽宁建平出土的一件属红山文化玉器的玉兽头玉玦,表面全部呈暗灰色,已不见玉材的本色,形成的原因是沁色还是制造时的人工处理,还不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现的很少。商代玉器大量出土,其中一些玉器呈象牙白色,应是玉料本身特点及沁色相结合的产物。还有很多玉器呈鸡骨白色,玉的比重也变轻,这种现象应该是沁色所造成的。但在河南出土的春秋战国玉器上却很难出现鸡骨白色,一些玉器上出现了局部的浸润性的水沁色变。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南方省份出土的玉器中有很多带有水沁,这种水沁面积较大,深浅程度不同,一些作品的局部硬度已非常低。
自然界的玉料中存有青白相混的玉材,故宫博物院乐寿堂存有清代制造的福海大玉海,它的玉料呈青碧色,但混有灰白色斑片,其色同一些古玉器上的沁色相仿佛,玉海内膛极大,掏出的玉料数量应很大,尚不见其它用此种玉料造的器皿,相信掏出之料会被用去制造仿古玉器,因而利用玉料本身特点制造仿古水沁的可能是存在的。
人工仿造的玉器水沁大量存在,可用酸类液体浸泡、腐蚀,也可用火烧制。这两种方法制成的颜色,经观察是可以辨别的。

❺ 为什么“和田玉”有各不相同的颜色!原来是这样.....

如果说和田玉是件艺术品,那么大自然就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工匠,千万年来向人类展示了太多的创意设计,让世人感叹,

神奇的大自然,美妙的造物者,将鬼斧神工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是它让我们今天的主题——和田玉的颜色,不再是单纯的白色一种。

那为什么玉石会有多种颜色呢?除了白色以外,还有黄色、青色、墨色等等。这些不同颜色的形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夏姑娘一一来为你解答。

首先,大家需要清楚一个原理,那就是和田玉属透闪石玉石,矿物组成的特点是透闪石矿物在95%以上,和极少的杂质矿物。那么当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和田玉则呈白色。

由于和田玉的化学成分中含有镁(Mg),随着铁(Fe)对透闪石分子中镁(Mg)的类质同象替代,和田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铁(Fe)含量越高,和田玉呈现出的绿色越深,即碧玉。当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含细微石墨时则成为墨玉。

白色,由白色至青白色,乃至灰白色,其中白色是为最好的。它的称呼有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鱼肚白等,属羊脂玉的白最为独特,也是最为高贵。羊脂玉因为形成条件比较苛刻再加上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说市场上的羊脂玉也是很少见,羊脂玉有着很高的质感,细腻感等等。

青玉,在和田玉中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玉石颜色。古人尚青,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玉质地细腻、温润、玉色深重而纯正,稳重而刚劲。

古人云:“黄如蒸粟“是黄色和田玉的最高境界,黄玉比较少见,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黄色,由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其名称有蜜腊黄、粟色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黄杨黄等,罕见者为蒸粟黄、蜜蜡黄。

墨玉具备了和田玉的温润细腻,还有着独有的厚重大气。“贵美人”“黑羊脂”是对其的美称。“黑如纯漆”是墨玉中的极品。其名称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夫人鬓、纯漆黑等。

墨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玉肉都是黑色,还有一种只有一部分是黑色的,其余有白色夹杂其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花玉。墨玉的黑色有深有浅,往往其黑色是由微麟状的石墨形成导致,所以说如果要观察墨玉好不好,观察其黑色深邃程度是关键。

❻ 玉石为什么会变颜色

1。玉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泽会有所变化(以前看书上说的),大致是因与空气、人体汗液、人体分泌的油脂等物接触,有些物资就慢慢沿玉表面的毛细孔进入到玉石内部,导致玉石的色泽、光泽发生变化,一般随人随久,应该是变的较以前温润。
2。如果你的玉器短时间就发生变化,你要回忆一下当时购买是商家是否有“宝玉石”的鉴定证(必须是有资格的鉴定机构才能出具),如果没有你可以问商家要,并保留好购物发票,以便以后投诉用。
3。玉器中有很多假货,行话叫B货、C货,都是用劣质玉石经强酸强碱处理,去掉玉石中的杂质,然后用胶和染料处理或者激光打色进去的,这些B/C货,外观上象A货(真货)一样,外行人不易辨别(B货/C货卖几千几百,实际就几块钱),但其颜色短时间就会失去刚买是的色泽,不绿了也不亮,颜色发暗发黑,敲它听声音也发死,不如A货清脆。好的A货还要看水头,透度和绿头,最好请专人辨别一下。
4。如你们当地有质量鉴定机构的话,可以先委托其进行鉴定以求安心。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根据下边鉴别一下
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黄色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❼ 为什么我的玉镯会变色

玉手镯变色的原因:

一、玉手镯中所蕴含的颜色是由玉石体内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决定的,所含元素数量不同,玉的颜色也不同。一般来说,当玉器被开采出来以后,其中蕴含的微量矿物质元素的数量就已经被固定,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玉的颜色也不会发生变化。

二、人表皮分泌的汗液,使手镯内部元素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并不大,但是随着日积月累,最终发生了肉眼可以看出的变化。

三、玉手镯本身颜色不是纯天然的,是后期上色。由于佩戴时间长自然掉色。

玉是不会吸附身体毒素的。但是长期佩戴对身体有益。

假玉不可以吸附毒素。如果质量不行,有可能引发皮肤炎

(7)玉器为什么有不同颜色扩展阅读:

通俗的说法,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佛道雅称为大地舍利子,是具有祛邪避凶的灵石,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美丽的石头就是玉,包括蓝田玉、和田玉、岫岩玉、缅甸翡翠玉、南阳独山玉、蛇纹石玉、石英石玉、水晶石、鸡血石、方解石玉、青金石、玛瑙、珊瑚、冰川玉、大理石玉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象征吉祥如意,用于女子姓名,寓意佳。多为美女名。入女子名,多为俊俏之意。

❽ 为什么有的玉戴久了变红有的变绿

1、汗水令翡翠的绿改变
翡翠是指达到宝石级的硬玉,其矿物学名称叫钠辉石。纯的钠辉石是无色的,在翡翠形成的地质作用中,如果有铬元素或铁元素跑进去,纯钠辉石会显现出绿色。因此,天然翡翠是否带有绿色,和翡翠形成时内部有无掺入“铬”、“铁”元素有关。但是翡翠中的铬、铁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人们感觉到绿变“长”,实际上是因为首饰内部的铬、铁有了少量的扩散与氧化,产生绿“长”的翡翠首饰主要有翡翠项链、翡翠手镯和翡翠项牌等与皮肤紧密接触的翡翠首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就是,因为人体有一定的温度,加上热时出汗,汗水中的酸碱性成分会通过翡翠首饰的微裂隙中渗入到翡翠内部。而这些成分可能会与铬、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或者把已经固结在翡翠中的铬、铁离子溶解而产生流动迁移,这样翡翠的绿色就显得变“长”、变“大”了,就是经常说的翡翠戴活了。除了绿色有些改变,首饰的花纹会有些许的变化外,其价值是没有变化的。
2、玉戴久颜色变深正常,老年人传说这就是玉戴活了。人先养玉,会把色泽养得非常好也就是变绿,透亮晶莹。然后玉才养人。只有和田玉器,才会有颜色上的变化,因为和田玉才是软玉,是可以戴活的。如果你的是翡翠就不会出现此状况。

❾ 为啥我的玉镯白天晚上两个颜色

光照强度不同会有视觉色差感,白天的是自然阳光,看起来会比较明亮通透,晚上的是灯光,看上去就显得比较原色一些。

❿ 大神们这是什么玉为什么两边儿颜色不一样

冰种翡翠佛公,种水不错,看着略有些薄,没纹裂大概一两千。
翡翠同一件料子上面有不同颜色很正常,这是因为翡翠含有致色离子造成的,含有不同的致色离子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东西还是挺不错的。

热点内容
行程卡的数据找不到为什么 发布:2025-02-03 23:38:04 浏览:386
智慧团自己是团长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2-03 23:32:06 浏览:431
为什么手机打开美团就直接关机 发布:2025-02-03 23:11:48 浏览:861
耳机为什么不像手机一样更新换代 发布:2025-02-03 23:11:36 浏览:325
空调放置一段时间没气了是为什么 发布:2025-02-03 23:10:23 浏览:650
电脑软件为什么带个箭头 发布:2025-02-03 23:05:25 浏览:950
vivo手机软件为什么不能移到sd卡 发布:2025-02-03 22:46:15 浏览:348
苹果预购为什么一直正在处理 发布:2025-02-03 22:44:35 浏览:465
男生剪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变丑 发布:2025-02-03 22:32:26 浏览:616
百安居房价为什么这么便宜 发布:2025-02-03 22:31:49 浏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