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藏传佛教护法神都为什么眼睛蒙着

藏传佛教护法神都为什么眼睛蒙着

发布时间: 2022-03-13 01:07:16

⑴ 我们是汉人,家族里却供着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叫“一旦护法”请问这个一旦护法是什么样的护法啊

也叫乙旦护法,而对应的是藏传佛教的金刚手菩萨或是大威德金刚,在宁玛派中把大威德金刚也称为是一(乙)旦护法。在我们汉族也就把这两位护法神称为一旦护法。

⑵ 关二爷的雕像,为什么大多数都是闭着眼的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曹操……”这几句话出自歌手谢津的《说唱脸谱》,其中里面提到的关公就是三国时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武将——关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关羽的形象经过说书人或者写书人的刻意描画,代代相传下来早已到了神化的地步。

▲双目紧闭的关羽雕像

第二个原因就是关羽的眼睛不好雕刻。关羽作为一个武将,眼睛睁开的时候肯定是要有杀气的,但是关羽的眼睛并不大,所以刻画时稍有不慎不仅刻画不出武将那种久经沙场的肃杀之气,反而会将整个雕像变得不伦不类,所以大多数木匠选择不让关羽睁眼。

结语

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关羽雕像的眼睛为什么总是睁不开了,其实就是木匠们为避免因为刻画不好眼睛而毁坏关羽形象,于是就干脆将他的眼睛闭上,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习惯。

⑶ 藏传佛教三大护法的法名

藏传佛教有三大护法,分别为巴丹拉嫫(巴丹拉姆 即 吉祥天母)、玛哈嘎拉及宝帐怙主。

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译“拉娔诗米”,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

她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传说是天神和仇敌阿修罗搅动乳海时诞生的。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称吉祥天女),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后来她成了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吉祥天母常见的有两种:文静型和忿怒型,文静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肤色洁白,头上有高耸的发髻和花冠,耳朵上附着大环,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开,身披白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左手端一只盛满珠宝的碗。

吉祥天母的忿怒形象是个肤色青蓝的凶神,头上的红色猥发竖立,上面饰有五个骷髅,头顶有半月和孔雀毛。

右边耳朵上有小狮子为饰,据说象征着听经;左耳上挂着小蛇,意为忿怒。腰上挂着帐簿,专门记载人们所作坏事的档案,恶人将来要受剥皮处置。

她左手拿的骷髅棒是专门对付恶鬼阿修罗的,右手端着盛满鲜血的骷髅碗。身上披着人皮,那人皮据说是她亲生儿子的,象征大义灭亲。

骑黄骡子,在马鞍前端下方有两个红白骰子,红的主杀,白的主教化。鞍子后有一个荷包袋,里面盛着疫病毒菌,也就是说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恶的神。

玛哈嘎拉是梵语,意思是“大黑”,即“怙主”之意。玛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为调伏刚强众生而呈现忿怒相,本尊及眷属护法众除护持佛法外,依缘起多示现为两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为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

“玛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为调伏刚强众生而呈现忿怒相,本尊及眷属护法众除护持佛法外,依缘起多示现为两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为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

二臂玛哈嘎拉是普贤王如来及金刚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玛哈嘎拉是胜乐金刚所化现,总摄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业,为主修胜乐金刚的密乘行者之护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的化身,

因菩萨思惟众生难度之因,皆由魔所缠扰,于是化现玛哈嘎拉伏魔本尊,内怀彻骨之大悲,外现无比之威猛相。凡修胜乐金刚为本尊者,每日念竹与熏香修供玛哈嘎拉,可驱除修法之魔障。

宝帐怙主是大日如来佛(也称明照佛、普明佛)的化身,主要为萨迦派所依止的不共护法,法力巨大。不少萨迦派僧人还以宝帐怙主为本尊进行修持,许多萨迦派寺院有怙主殿,以宝帐怙主为主供的神像。在格鲁派中也有许多人以此护法为依止。

宝帐怙主在绘画中身体为黑蓝色。有的以唐卡形式出现,其表现手法更为准确;有的以铜鎏金形式出现,则为金色。呈蹲坐姿,脚踩魔鬼,

一面两臂,双臂抱一宝杖,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髑髅碗。身上以五髑髅冠为头饰、以骷髅项链和骨饰等为庄严,多处镶嵌宝石。头发上竖呈火焰状。密宗典籍说每日不断地修炼此尊,则自己、家人、寺庙等都不会受到魔鬼的侵扰。

另一说宝帐怙主是大黑天的变化身之一,亦称金刚宝帐,在藏传佛教中,据此本尊修法可以增智延寿和预防疾病。宝帐怙主最早是萨迦派的不共护法,格鲁派因吸收了不少萨迦派教义,也相当推崇宝帐怙主。

传说,释迦牟尼佛降伏了当时还是魔头的金刚宝帐,并让他发下誓愿,保护西藏寺院和雪域西藏的地界。他所持的旃檀木梃杖,就是古代寺院中用于召集僧尼的工具。

⑷ 希腊财富女神为啥蒙着眼睛

蒙着眼睛代表各种欲望都存在着风险与不定。堤喀(Τuχη,希腊语含义为“机缘”、“幸运”)是古希腊主管幸运与繁荣的守护女神。选择该名称,是为了避免和另一较早的相似假设发生混淆:该假设认为,太阳的昏暗伴星涅墨西斯的重力,致使大量的彗星涌入内太阳系中,进而导致了地球生物的大灭绝。在神话中,堤喀是涅墨西斯的“好姐妹”。

形象

提喀被描绘成一位长身玉立、体态婀娜的女子,苍白色的秀发长而富有光泽,常紧裹一身以华美的材料织就的长袍。她深邃的蓝绿色眸子里金光斑驳,喜欢用紫、银两色装饰衣着。据说她整天活动不断、四处游走,但举手投足、风韵神态无不显示优雅之气。

但她刚愎自用,常宣称自己那一套才是真理,且她的脾气时而阴云满天,很快便又雨过日出。传说她的嗓音抚人心田,如同小猫咪轻轻的哼鸣,这是心情好时。然则怒气冲冲的时候,便尖厉如惨叫的鸟一般。

同样是传说,只要提喀愿意,方圆数英里的生物或者她想传音于其的家伙便能听到她的声音。提喀通常心情愉快,且不常考量报复和阴毒之举;尽管如此,她也会运用此两者,前提是她遭受了蔑视或眼见谁犯下大过。

⑸ 爱神丘比特为什么蒙着眼睛

因为爱不是用眼睛看的 是用心去感觉的

⑹ 为什么有护法

护法,又称护教,是佛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为护持佛法。护法类着作,就是指在与社会上怀疑、讥讽、批评、废毁佛教的思想和力量作抗争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儒家、道家的交涉、抗衡中产生的,旨在维护佛教信仰和立场的一类佛教典籍。它们不拘体裁,有针对确定的辩驳对象和议题组织的理论体着作;有搜采有关佛教的历史文献以及朝野道俗弘扬佛法的各种作品的纂集体着作;有叙录佛教与朝廷、佛教与道教交争冲突事件的纪事本末体着作;有记载历代王臣奉佛事迹的传记体着作;此外还有与佛教史事件密切相关的诏令奏议、文翰简牍等。它们是一批研究儒佛道三教关系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其中,较为重要的护教类着作有:《弘明集》、《广弘明集》、《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集古今佛道论衡》、《辩伪录》、《辩正论》、《镡津文集》、《佛法金汤编》等。

一、《弘明集》十四卷。梁僧佑撰,成于天监六年(507)至天监十三年(514)之间。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教护法类总集。主要辑录东汉至梁代弘扬佛教的文论书表,同时兼载论敌的辩难对答。全书共收录各种文述一百八十四篇(不包括《弘明论》),其中东汉一篇,东晋四十七篇,刘宋三十九篇,南齐十五篇,梁代七十二篇(包括王公朝贵六十二人致法云的答书),姚秦十篇;作者一百二十二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王臣士子,沙门仅十八人(不包括僧佑本人)。由于它保存了中国早期佛教的一批珍篇,特别是名士之作,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六代遗编,流传最古,梁以前名流着作,今无专集传世者,颇赖以存。”(卷一四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泛释世人的非议的,有专驳道教的诘难的,有辩论形神因果的,有汇叙佛教与朝廷之间的交涉的,有讨论佛教仪规的,有细绎佛法大义的,也有檄魔的。另外,附于书末的《弘明论》对全书的义旨作了总结,并对社会上流传的六种怀疑佛教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由于本书具有兼收信佛与排佛两派的不同观点的特点,保存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最初数百年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理论抗争和事件的原始资料,故自问世以来,备受重视,成为佛教史,特别是佛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二、《广弘明集》三十卷(又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于麟德元年(664)。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是一部绍续和增广《弘明集》的着作。全书分为十篇(篇首有作者的小序),总计收载各种文体(论、文、疏、序、书、表、诏、行状、诔铭、颂、赞、赋、诗等)的佛教作品和史志三百多篇,作者有一百三十多人。所采,大体上始自曹魏(如三国曹植的《辩道论》),终于唐高宗朝。(一)归正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辑录史书上有关佛教的记载和尊崇佛教的文论。(二)辩惑篇(卷五至卷十四)。主要辑录历代,特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高祖三朝,佛教与外界(帝王、道教、排佛者)之间的冲突、交诤的文论。(三)佛德篇(卷十五至卷十七)。主要辑录称颂佛菩萨的赞铭诏记等。(四)法义篇(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主要辑录东晋至唐代讨论佛教义理的各类文述。(五)僧行篇(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主要辑录褒彰僧人德行的诔文、行状、书札,和南北朝、唐初有关僧尼管理(尤其是沙汰僧徒)的诏表等。(六)慈济篇(卷二十六)。主要辑录止杀生、断酒肉的文论。(七)戒功篇(卷二十七)。主要辑录有关持戒净业的文书。(八)启福篇(卷二十八)。主要辑录施物、舍身、斋会、度僧、造寺等有关兴福的文翰。(九)悔罪篇(卷二十八)。主要辑录忏悔文。(十)统归篇(卷二十九、卷三十)。主要辑录晋宋以来,尤其是梁代赞颂佛教的诗赋及檄魔文。本书上采列朝帝王的诏旨敕令,下摭名士法师的各类文述,岁历数百,地贯南北。搜罗至富,刊存了大量不见他书的坠简遗文;记叙委悉,缕述了中国佛教史上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大至朝廷的宗教政策,一国之内的兴佛与毁佛,僧尼的管理制度,佛教与儒、道的门争。小至一个佛教理论问题的商讨,一篇诔文对僧人卒年的考定,一首诗赋对作者思想经历的表述。以至于可以说,离开了《弘明集》和《广弘明集》这两大文苑史库,就编不成中国佛教史。

三、《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又称《沙门不敬录》、《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唐彦悰撰,成于龙朔二年(663)。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为历代有关沙门是否应当跪拜君亲(即拜俗)之争的文献和事件的集录。所录,上始东晋成帝咸康六年(340),下至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十月。全书分为《故事篇》、《圣朝议不拜篇》和《圣朝议拜篇》,每篇均分上下。篇末有“论曰”、“赞曰”,为作者对一篇内容的评论。总计集录奏、启、表、状、论、书、诏,以及属于叙事性质的“事”,凡一百二首。书末有彦悰写的《沙门不应拜俗总论》。(一)故事篇(卷一、卷二)。辑录东晋至隋代有关沙门是否应当致敬王者的奏诏书论,间有叙事。(二)圣朝议不拜篇(卷三、卷四)。汇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下达的令沙门致拜君亲诏令,和僧人、大臣中主张沙门不应致拜君亲的议状表启。(三)圣朝议拜篇(卷五、卷六)。汇辑在唐高宗敕令之后,大臣中主张沙门应致拜君亲的议状,以及后来唐高宗决定沙门不必致拜君王,僧人要求同时也不必致拜父母的奏状诏表。书中系统地记叙了自佛教入华以来,至作者撰书时止,所发生的六次朝廷令沙门拜俗的事件,以及沙门法献、玄畅在齐武帝面前,以“贫道”自称,自此之后沙门皆称名于帝王之事(即《齐武帝论沙门抗礼事》)。为研究佛教与封建礼仪的冲突及化解的重要资料。

四、《集古今佛道论衡》简称《佛道论衡》,四卷。唐道宣撰,前三卷成于龙朔元年(661),后一卷成于麟德元年(664)。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为历代佛教与道教之间交争事件的叙录。所叙,上始东汉,下至唐初。全书共叙事三十四件(包括附出的一件)。卷甲,叙后汉、三国、东晋、北魏、刘宋、梁、北齐诸朝佛道论衡事十件。卷乙,叙北周、隋朝佛道论衡事六件。卷丙,叙唐高祖、太宗朝佛道论衡事十件。卷丁,叙唐高宗朝佛道论衡事七件(附一件)。它的主要特点是,不仅细致地记述了历次佛道论争的背景、缘由、人物、议题、过程、结局,而且突出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在佛道论争中的态度、倾向、观点和政令。从而为研究当时王权与佛道的关系,以及受这一关系制约的佛道两大宗教派别势力的消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升降,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其中对隋代两帝、唐初三帝行业的记述,尤可注意。

五、《辩伪录》全称《至元辩伪录》(辩或作辨),五卷。元祥迈撰,成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为元代佛道争斗史实的叙录。所载,既有实录(纪事),也有专论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卷一和卷二以收载破斥元代道士令狐璋、史志经编写的《老子八十一化图》的专论为主,兼及其他文献。下分十四节。用引一段道士所说的“八十一化”中的第几化的原文,加一段“辩曰”的辩驳文字写成。卷三、卷四:主要记述元代佛道争斗的由来、经过和结局,属于实录性质。卷五:收载至元二十一年(1284)翰林院唐方、王磐等撰的《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至元十七年(1280)判决将指使人放火烧粮的道教提点甘志泉斩首,余犯或割耳朵鼻子,或流放边远的官碑;至元十八年(1281)大都报恩禅寺林泉伦吉祥长老为奉敕下火焚烧道藏所撰的文辞;祥迈撰的《如意答石介怪记》;祥迈撰的《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书中较为详细地叙说了元太祖成吉思汗时,道教中全真教的兴起;元宪宗蒙哥时,全真教对佛教寺庙与其他产业的侵占,以及佛教的反措施;元世祖忽必烈时,梵毁道藏伪经的始末。从而成为研究元代佛道争斗历史的重要资料。

六、《辩正论》八卷。唐法琳撰,约成于贞观七年(633)。法琳的生平事迹见唐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四。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针对武德九年(626)清虚观道士李仲卿的《十异九迷论》和刘进喜的《显正论》而作。全论分为十二篇:(一)三教治道篇(卷一、卷二)。论儒、道、佛三教与治国的关系。(二)十代奉佛篇(卷三、卷四)。记晋(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魏(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十代君臣敬信佛教的事迹。(三)佛道先后篇(卷五)。论佛教产生在先,道教产生于后。(四)释李师资篇(卷五)。论佛为老子之师。(五)十喻篇(卷六)。立从生有胜劣等“十喻”,对答道士李仲卿《十异九迷论》中的“十异”,争辩老子与释迦的高卑优劣。(六)九箴篇(卷六)。立周世无机等“九箴”,对答《十异九迷论》中的“九迷”,力辨世人奉佛非是“迷惑”。(七)气为道本篇(卷六)。谓道教的“道”本是“气”,除了“气”以外,别无“道君”、“道神”一类的天神仙官。(八)信毁交报篇(卷七)。列数种种善恶报应的事例,论证信佛则有灵验,毁佛则有恶报。(九)品藻众书篇(卷七)。谓儒典浩汗,唯有《孝经》一书“言约旨弘,尽美尽善”。(十)出道伪谬篇(卷八)。从灵文分散谬等八个方面,对道教经典进行抨击。(十一)历代相承篇(卷八)。从道家无金刚密迹师子等方面,对道教从佛教那里引进,或者受佛教的启发而仿立的天神、节日、法器、仪式、道经进行了抨击。(十二)归心有地篇(卷八),载录梁代武帝的《舍道敕文》、邵陵王萧纲的《奉敕舍老子受菩萨戒文》。

本书是历代护法专论中保存佛教史资料最多的一部书。尤其是它的《十代奉佛篇》系统地叙载了西晋以下至唐初十代王臣的奉佛事迹,特别是历代皇帝造像立寺、设斋度僧、诵经持戒的事例,以及历代僧尼、寺庙、译经的数目等,为了解各个时期佛教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史料,不仅为唐道宣《释迦方志》和道世《法苑珠林》所转载,而且也为后世的许多佛教史籍所征引。

七、《镡津文集》初作二十卷,今作十九卷。北宋契嵩撰,成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契嵩的生平事迹见北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载于《镡津文集》卷首)、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五。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等。本书是北宋云门宗(禅宗分支)名僧契嵩的个人文集。契嵩的着作传世的有《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论》以及这部文集。集子汇集了契嵩所撰的各种论、书、启、状、叙、志、记、铭、碑、赞、传、评、诗和杂着,内容十分丰富。卷一至卷三:《辅教编》。卷四:《皇极论》、《中庸解》。卷五至卷七前部分:《论原》。卷七后部分至卷八前部分:杂着。卷八后部分至卷九前部分:书。卷九后部分:书启。卷十:书启状。卷十一:叙。卷十二:志记铭碑。卷十三:碑记铭表辞、述题书赞传评。卷十四至卷十六:《非韩》。卷十七:古律诗。卷十八:与杨公济晤冲晦山游唱诗。卷十九:附录诸师着述。

书中最重要的作品是《辅教编》。它是一部护教性的小型文集。原由不同时期撰作的《原教》、《劝书》、《广原教》、《孝论》和《坛经赞》五篇文章组成。后来,编集者怀悟将《真谛无圣论》也纳入其中,成为六篇。《辅教编》作为单行本,曾被敕编入藏,在宋元明清,广为流传,影响极大。

八、《佛法金汤编》初为十卷,后作十六卷。明代心泰撰,成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通行本有《卍续藏经》(第一四八册)本等。本书是历代帝王、宰臣、名儒、硕彦弘护佛法事迹的汇编。作者认为,这些王臣的护法事迹,犹如为佛教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金城汤池,故取名为《佛法金汤编》。全书所收,上始西周,下迄元末,凡三百余人。以朝代的先后为序,依次编录。每个朝代的开头,均有一段有关这一朝代的建都、起尽国主、历几代、合几年的简说。见录的人物大多是一人一传,也有一些是二人或数人的合传。在收录的人物传记中,序记铭赞、文论言语的节抄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甚至占整篇传记的一半以至大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部资料汇编,为研究居士佛教提供了大量的极为珍贵的思想资料和历史资料,是有志者编纂《大藏经》的别部《居士藏》的重要索引。

⑺ 藏传佛教最凶的神

真实身的佛像是根据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绘制,尊尊面如满月,体态端庄,上披袈裟或着天衣,庄严坐于莲台上。

忿怒身为佛在镇伏魔障时显现的相形,被描绘成多面多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忿怒身的神灵大多是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孔武有力,呈多头、多眼、多手、多足的各类明王、金刚、护法、佛母、明妃等。

正瀚说石之前就分析过多位忿怒身的佛像细节,这里总结其含义:

(1)密宗的愤怒身金刚看起来都非常凶猛,背后还燃烧着熊熊烈火,乃摧毁一切心之散乱、掉举,代表着佛的智慧。

(2)忿怒身佛像头戴五骷髅冠代表五毒(贪嗔痴慢妒)。

(3)佛像身上一串串的人头念珠代表无明(无明即是痴)。

(4)手持骷髅碗(嘎巴拉碗),里面盛着鲜血、人的心脏、肠子等恐怖物,是吃掉众生的贪心,象征断除众生的贪心。

(5)批人皮或脚踏非人形的魔怪,象征异教徒已被她降服,佛法无边,能有力地慑服外道。

藏传佛教忿怒身造像的真实含义是把人类心中的各种烦恼具象化为贪魔、嗔魔与痴魔,当它们被神明击败之后,就化现为护法身上的装饰物。沉溺于三种魔障之中的众生,一旦见到如此忿怒畏怖的形象,便会犹如受了当头棒喝,猛然惊醒,祛除三魔,从而获得解脱。

⑻ 藏传佛教的八大护法神都是谁

关于你说的密宗护法问题,按传承分为共同护法与不共护法,按级别分为世间护法与出世间护法,首先我觉得必须有传承的分别,每一传承都有其不共的护法神,而共同的护法神有时也是有地域的分别限制,但您所列的大威德金刚可并不是护法神的级别,而是最高级别的五大金刚体系中的最重要本尊之一,玛哈噶拉\格萨尔王\吉祥天母\大梵天 都是共同护法,还有白哈尔\紫玛\一髻母\金刚善\热呼啦\刘琪老爷\不共财神\长寿五姐妹\金刚玉卓女\黄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黑财神\白财神\财宝天王\大鹏金翅鸟\马头明王\伽蓝尊者 等 这些护法神中有的可以做为本尊修行,有的仅可供奉以保护法脉,而在不同传承中,这些护法神的形势和仪轨也有较大差别,如玛哈噶啦就有二臂\四臂\六臂的不同分别,供白哈尔就不能供奉格萨尔王的说法等等,总之很多护法神特别是世间护法神灵,他们的愿力虽然强大,但性格也是极为严历的,供奉的方法若不如法,很容易会被惩罚,所以在选择护法神前一定要征求上师的意见,仔细学习仪轨,认真恭敬的对待,每个护法神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誓忠佛陀的誓言,并有其自身的独特代表含意,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学习,恭敬的对待.

⑼ 西藏和藏教,藏传佛教都是怎么回事。求真实答案

最初,印度传过来的这些教法,有一派一派的传承,比如萨迦派的就信“道果”的修法,噶举派信“大手印”的修法,宁玛派信“大圆满”的修法……有大概七八个这样的传承。原来只有不同的传轨之间的分别,而没有明确的这些派别之间的分离,不是说噶举派跟萨迦派一定没有关系,萨迦派就一定跟噶当派——后来变成格鲁派的有差别,它原来只有不同的教法传承的差别,后来才慢慢形成这种所谓的派别的。
实际上粗分就是两大派:旧派和新派。旧派就是宁玛派,也就是红教;新派分了很多派。实际上不管旧派、新派都是密宗,旧派就是旧译密咒,就是早期翻译的密教文献,而宁玛本身就是古老的意思。宁玛派从其文献翻译的时间可以说是最早成立,它们是在朗达玛以前就翻译密教的经典。但它也可以说是最晚成立,因为,它真正成为一个教派,有自己的寺院是很晚的,17世纪的事情。
新派就是新译密咒,新派就是新翻译的密咒,普通认为是从后弘期大译师仁钦桑波才开始的,其下有萨迦派、噶举派,也就是俗称的花教、白教。白教里面还有很多派,噶举派里面曾经有八个支派,例如噶玛派,而后者又有黑帽和红帽两个大支。最后到了明代初年的宗喀巴时代,他又创立了格鲁派,就是黄帽、黄教。格鲁派最终形成是15世纪早期,是比较晚的,但它也是新译密咒的一部分,属于新派。
新派里面又分很多派,有些教派,比如香巴嘎举、直贡噶举、达隆嘎举等,后来均慢慢不传、消失了。噶举派目前最有影响的是噶玛噶举,最流行的就是大宝法王他们这一支。实际上这也跟当年的政治有关系,藏传佛教的每一派后来都受到当地的一些贵族支持,像萨迦派就跟地域和当地的土着贵族有关。萨迦是个地方,现在是在日喀则往西,本来那个地方就叫萨迦,萨迦的领主把宗教和政治统一起来,一个家族把政治和宗教都管起来。而格鲁派的宗喀巴来自青海,他依靠一些地方贵族背后的支持,才在西藏建立起新的教派,他是依教法而立的。噶举派很多也是这个样子,也有贵族支持。所以现在分裂成很多的派别,表面看来修法不一样,传承不一样,但其修持的内容实际上大同小异,都是修密教的。

热点内容
为什么戴新眼镜老东西会变形 发布:2025-01-21 06:34:58 浏览:531
门禁中控软件为什么不能同步 发布:2025-01-21 06:29:20 浏览:820
为什么下午睡醒后眼睛肿 发布:2025-01-21 06:29:13 浏览:455
为什么手机充电没信号 发布:2025-01-21 06:24:29 浏览:448
pr导出为什么找不到mp4 发布:2025-01-21 06:15:00 浏览:116
苹果手机为什么短按就能开机 发布:2025-01-21 06:14:59 浏览:739
面试为什么做微信客服 发布:2025-01-21 06:14:16 浏览:77
为什么眼镜的颜色深 发布:2025-01-21 06:08:51 浏览:981
为什么有的人眼睛看的颜色不一样 发布:2025-01-21 05:58:46 浏览:409
抖音使用微信登录为什么登不了 发布:2025-01-21 05:50:05 浏览: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