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经来很少颜色也很浅
① 经血量少颜色淡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月经多为暗红色。如果月经为鲜红、咖啡色,质清淡而色黄,或像屋漏状发黑者,从中医角度看是气虚、有寒或有热之故。引起月经量少颜色淡的原因很多,如内分泌紊乱、妇科炎症、精神环境的改变。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长时间的月经量少可能引起闭经或不孕等情况。
从中医角度看是气虚、有寒或有热之故。它常可以通过注意经期卫生而缓解或经中医中药治疗而愈。影响月经改变的原因很多,月经期间盆腔充血剧烈运动也会对月经有影响,建议医院检查治疗。月经颜色淡量少是血瘀:女性经期受寒,身体受到寒邪侵袭,血被寒凝;或经期间与人争吵、心情郁闷,以致气滞血瘀;或外伤造成淤血内停,都可能使经血运行不畅,发生月经过少的情形。
月经量少、腹痛、怕冷、拉肚子、月经迟来者,平日要忌吃生冷食物,多吃大枣莲子汤来补血。如果自己不知道属于何种体质,应先请中医师把脉检查。改善经期的不适,除了必须注意日常饮食外,月经期间还必须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因抵抗力降低,引起月经失调。尽量生活有规律: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都会导致月经不调。
② 月经淡红色量少是什么原因
我们都知道,月经的血液颜色一般是暗红色,月经的血量一般不会太多。但是很多情况下月经的颜色和量不是那么的正常。例如有血块,血液发黑伴有疼痛等。引起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的,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变化。那么,月经淡红色量少是什么原因?
月经淡红色量少是什么原因
1、子宫发育不良。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及出血,若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很小或畸形,每个生理周期只有很少量的子宫内膜脱落,导致月经量少。此外,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刮宫术等导致子宫内膜受损,也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2、激素分泌异常。雌激素能够刺激女性子宫内膜的增生,如果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增生达不到所需厚度,导致月经量少。过度节食、作息无度、情绪不良、生殖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女性内分泌环境,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3、无排卵性月经。无排卵的女性也会来月经,医学上成为“无排卵月经”。这与正常月经不一样,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范畴。这种月经的特点是时间不规律,血量很少。
而月经淡红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气虚:由于后天失养,或是劳伤过度而耗损,或是久病不得等引起,可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月经色淡、量多等症状;
2.血虚:因饮食不调,劳倦过度,情志不遂,失血过多,久病不愈等所致,可出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等症状;
3.脾虚: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可出现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月经量少等症状;
4.肾虚:先天肾气肾精不足,或者房事过多、生产过多、人工流产等损伤所致,可出现尿频,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腰膝酸软,月经色淡,量少或闭经等症状;
5.痰湿:常年生活中潮湿的环境中,如气候潮湿、淋雨等,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可出现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四肢浮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等症状。
月经量少怎么预防
常见的月经病很多,月经量少就是其中一个。月经量少表现为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或是缩短,经量明显减少,少于30ml者。月经的正常是女性身体健康的保障。月经量少不能放任不管,不然可能会导致各种妇科病,甚至卵巢早衰,提早绝经,不孕不育。俗话说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那月经量少怎么预防?下面我跟大家说说月经量少的食疗调理吧。月经量少的女性可通过以下几种食物疗法来进行调理:
1、三棱30克、获术15克、红枣30克冰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于血瘀者。
2、益母草60克、红枣30克、鸡蛋10只,共煮,喝汤,吃红枣与鸡蛋(服量以舒服为度)。用于精血不足挟瘀者。
3、黄芪30克、黄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当归9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精血亏虚者。
4.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5.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③ 经期血淡,量少,是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血色淡有可能是血虚,或是肾虚,或是血瘀,又或是血寒。所以得到医院或找中医具体看一下。具体治疗如下。 一、血虚型 症状: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分析:营血衰少,冲任气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少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血虚外不荣肌肤,故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滋血汤(人参 山药 黄芪 白茯苓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功效:方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调经;人参、黄芪、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生化气血之源。合而用之,有滋血调经之效。 若心悸失眠者,酌加炒枣仁、五味子;脾虚食少者,加鸡内金、砂仁。 二、肾虚型 症状: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分析: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冲任气血衰少,血海满溢不多,故经量明显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黯质稀;精血衰少,脑髓不充,故头晕耳鸣;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腿软; 肾虚膀胱失于温固,故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也为肾虚之征。 治疗: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当归地黄饮加紫河车、丹参(当归 熟地 山茱萸 杜仲 山药 牛膝 甘草) 功效:方中熟地、山茱萸、当归、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调经;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山药补脾资生化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调经之效。 若形寒肢冷者,酌加肉桂、淫羊藿、人参;夜尿频数者,酌加益智仁、桑螵蛸。 三、血瘀型 症状: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分析:瘀血内停,冲任阻滞,故经行涩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瘀滞稍通,故使痛减;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故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方药:通瘀煎(当归尾 山楂 香附 红花 乌药 青皮 木香 泽泻) 功效:方中归尾、山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理气解郁调经;乌药、青皮、木香行气止痛;泽泻利水以行滞。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效。 若兼少腹冷痛,脉沉迟者,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平时少腹疼痛,或伴低热不退,舌紫黯,苔黄而干,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泽兰。 四、血寒型 症状: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分析:血为寒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故经行量少,色黯红;寒客胞脉,则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寒伤阳气,则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为寒邪在里之征。 治疗: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温经汤。
④ 为什么会月经量少,月经颜色浅怎么调理
减肥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可以说是头等大事。为了使体重快速下降,一些人会采用节食的方法减肥,虽然这个方法短期内见效快,但是它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可能会导致月经量变少甚至月经推迟。下面,小编为大家列举一下导致月经量少的原因。
为什么会月经量少
1、为减肥过度节食。出于各种原因,许多女性对自己身材的要求过分苛刻,女性月经与体重和体内脂肪含量关系极大,特别是已经出现经期问题的女性应停止减肥,加强营养,恢复健康。
2、作息无度内分泌失调。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遇上月经周期,如果此时还不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放松心情,就很可能造成月经过少。
3、常生闷气心理抑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憋闷很容易造成肝郁气滞,从而使经量减少。此外,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和心理创伤也会造成月经过少。
4、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后卵巢一般可在22天内恢复排卵功能,1个月左右月经来潮。但有少数女性在人工流产后出现经期延长、周期长短不一、闭经等,一般在2—3个月后恢复正常。
5、卵巢功能衰退。卵巢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女性的月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现代医学大多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有关,因此,促排卵、强健卵巢功能是治疗月经过少的主要环节。
6、胸部的病变。许多女性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但月经量少的情况,对此可千万别轻视,因为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可能是肝郁气滞型,需要疏肝理气,打通血脉,从而达到整体调经的作用。
月经量少如何调理
那面对月经量少的情况,我们应该吃什么调理呢?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血瘀型,月经易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时宜活血化瘀。月经量少吃益母草蛋,材料及做法为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主治月经延后或痛经。第二种是痰湿型,体态多较肥胖,胸口闷胀,月经较易延后或经量少,常伴有白带较多的情形,宜多食白萝卜、海带、荸荠、冬瓜、海参、海哲皮等祛痰消脂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等助长痰湿的食物。
出现了这样的症状,不要太过惊慌,经过详细的检查找到病因,对症下药,病症就可以逐渐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