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观测到多种颜色
㈠ 人类的眼睛为什么可以分辨出五颜六色的颜色
眼睛的构造 其实眼睛的构造非常简单。除了转动、聚焦部分外,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被称为 “视网膜”的视觉神经系统。最麻烦的眼睛疾病就出在这么一层薄薄的膜上。 这层膜很薄是因为组成这层膜的神经细胞只有三层。第一层就是接受光的细胞,它 的中文叫“感光细胞”,其实它的英文是PHOTORECEPTOR,PHOTO就是光的意思;RECEPTOR就 是接受体的意思。这“感光细胞”分为两类:看黑白的(想象到黑白电视)和看彩色 的(彩色电视)。看黑白的并没有(颜)色。 在显微镜底下,看黑白的感光细胞是杆状的;看彩色的感光细胞是椎状的。 当年,科学家们猜测这看彩色的感光细胞肯定有很多很多种,才能把可见光的光谱 涵盖。上文提到了嗅觉神经有上万种才能嗅到上万种分子的味道,那么科学家们也 会假设视觉神经的机制也雷同。那么到底要有多少种接受不同颜色(光谱长度)的色 素分子呢?这时有一位美国的叫那森的年轻人,他在读博士学位时把接受彩色光谱 的色素基因克隆出来三个,经过他对这三个基因产物的吸光光谱进行扫描后发现, 一个红色色素基因一个蓝色色素基因和一个绿色色素基因就涵盖了全部可见光的光 谱范围。也就是说,人只有三个色素分子就能看到五颜六色了。 那森的发现其重要性与发现嗅觉机制的重要性分庭抗礼,按理说也应该获得诺贝尔 奖。但到目前还没有听到这个消息。那森得不得诺贝尔奖,都算得上是“老子英雄 儿好汉”因为他老爸就是诺贝尔奖得主。 当接受光子的感光细胞上的色素分子被一定长度的光子激活而打出了一个电子,该 电子使得另一分子发生构形变化而最终引发钠离子通道的开关被打开。这样,光信 号就变成了电子信号然后变成离子信号即生物信号。生物信号再传送给中间那一层 视觉神经细胞,经过调频放大,再把信号传送给最后一层细胞,称为“节细胞”的 视觉神经细胞。节细胞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视觉处理系统。该系统并不在眼睛邻近 处,而是在离眼睛很远很远的后脑勺。这就是为何打后脑勺耳光时你会感到眼睛冒 金星。 一旦节细胞死亡,人的眼睛虽然还能接受光信号,但信号不能传递给大脑所以青光 眼患者虽然眼睛能看到但因大脑得不到信号而成了盲人。 人的感光细胞90%以上是看彩色的锥状细胞,看黑白的只占一小部分;相反,晚上活 动的动物比如老鼠90%以上是看黑白的杆状色素细胞。由于看黑白的色素分子需要的 光子能量小得多,所以晚上月光的能量就足以激活该分子上的电子。在月光下老鼠 看得非常清楚。而看彩色的色素分子则需要高强度的光子束才能激活,在晚上的煤 油灯下,人看不到什么颜色。因为彩色色素分子不能工作。由于光的波长越短能量 越大,蓝光比红光波长短,按理说晚上我们借助煤油灯能看到蓝色而看不到红色。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的眼睛中红色感光细胞比绿色和蓝色感光细胞多很多倍。 这是为何我们看红灯看得清楚的原因。所以,“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在全 世界范围内达到了统一。由于以上原因,晚上我们看花布的颜色与白天看是不同的。
记得采纳啊
㈡ 人的眼睛为什么能够看到世界上不同的颜色
有人提出,既然光速是最快的速度,为啥哈勃望远镜能够一下子就看到130多亿光年以外的星系?这比光速快乐多少倍?而且人眼还能够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过去已经回答或讨论过多次了,既然还有很多朋友对这个事情很迷惑,就简单再说一下。
首先要弄清楚光年是什么意思。
一般说来,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已经成为物理里面的一个基本参数,准确值为c=299792458m/s。在计算物理题时如果不是要求那么精确,一般采用近似值,即每秒约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速移动一年的尺度,记住是“尺度”而不是“时间”,也就是说光速是一个距离尺度,是一把量天尺。
1光年中的年,为了准确把握深空测量数值,采用儒略年为单位,1个儒略年准确的时间为365.25天,是回归年和恒星年的近似值。1个小时3600秒,1天24小时为86400秒,1个儒略年为31557600秒,光速为299792458m/s,这样1光年就是9460730472580800米,如果要求不是十分精确的情况下,一般采用1光年尺度为9.46万亿千米。
理论上,色彩有无数种组合,但在电脑里,人们采用红、黄、蓝三基色组合,如果电脑是8位rgb色彩模式,则一个r通道有2^8个灰度级,每种颜色有258个层次,这样就可以调制出(258)^3种颜色,也就是16777216种颜色。现在的电脑还有16和32位rgb,这样呈现的色彩层次就更丰富了。
在自然界,光影色彩的种类和层次理论上是无限的。
㈢ 人为什么可以看到颜色!原理你知道吗
原理是光的折射,因为光经过各种折射,投射到人的眼里面,就可以呈现各种颜色。
㈣ 为什么人的眼睛看到物体有不同的颜色,我们是怎么去区分颜色的
不同人种的眼睛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虹膜。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中的黑色素多少决定的,基因不同,黑色素的多少就不同。虹膜中所含的黑色素越多,虹膜的颜色就越深,眼珠的颜色也就越黑;而若黑色素含量越少,虹膜的颜色就越浅,从而眼珠的颜色就越淡。除了黑色素以外,光经过散射,虹膜还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人类眼睛拥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㈤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两种颜色混合产生新的颜色,其实并非是两种色光叠加产生新的频率。红色和蓝色相混而成的紫色,也不是色光意义上的紫色。如果分别透过红色或蓝色的分光镜去看混合后的颜色,依然可以看到相应的颜色(即红色或蓝色),如果新的颜色是由于频率的变化而产生的,那么透过分光镜就不会看到任何颜色。人眼之所以认为混合后的颜色是紫色,是因为两种色光在视网膜上的共同作用,使人脑在分辨两种色光时产生了错觉。人脑对色觉的反应是通过对视网膜的电信号的处理完成的,人脑在处理两种颜色在视网膜上产生的电信号时,发生了错误,或是把两种信号的叠加当作另一种颜色信号加以识别,于是才产生了两种颜色相混出现新颜色的错觉。因此,我们看到同时混合在一起的七种色光时,会产生“白色”的视觉;有时候用多色彩的小花纹组成的画也会让我们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这些都是源于同一种原理。
㈥ 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颜色,而大部分动物不可以是因为什么
哪个动物界的人大部分是色盲?原因,通俗地说,就是进化通过保存基因使生存更容易。例如,大多数蛇几乎不用眼睛去看周围的环境(高度近视),所有雄性新世界猴都是色盲。环境是什么,发现其他捕食者等等,这些只是这些动物色盲的一些具体原因。虽然色盲对于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来说是一种罕见的情况,但我们眼中的世界总是五颜六色的,但我们仍然无法发现自然界中的紫外线等颜色。当然,地球上其他哺乳动物的眼睛往往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
那时候,哺乳动物很弱小。它们在白天出来,很容易遇到恐龙,所以它们不得不在晚上活动。那么,为什么恐龙不在晚上出来呢?因为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晚上出来对它们是不利的。结果,哺乳动物进化成了色盲,因为它们在晚上呆的时间太长,色觉变得无用。那么,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为什么他们不是色盲呢?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灵长类动物开始吃更美味、更富能量的植物果实。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㈦ 颜色是人类的幻觉吗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颜色都不一样
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你看到的“颜色”真的存在吗?实际上,同一个物体,你看到的颜色和狗狗看到的颜色根本不是同一个颜色。
对于拥有四色视锥的人而言,“红色”可能并不是红色,而是我们从未见到过的一种颜色。
最神奇的是一种皮皮虾,它们拥有16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它们看到的世界远远比人类丰富多了。
也就是说,颜色并不像客观真理那样存在,而是不同的观测者所看到的色彩并不相同,因此我们很难判断颜色究竟存不存在,还是仅仅是生物的想象。
总结颜色的形成离不开光子和视锥细胞,但是不同的视锥细胞导致生物所看到的颜色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颜色并不存在”的原因。
当然对于你来说,你可以选择相信颜色存在,也可以选择相信颜色不存在,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撑你。
㈧ 人类看到的世界,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我们置身于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世界
我们能察觉到色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射的光在强弱方面的差异,看到红光是红色的物体表面反射了大部分波长为红色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黑色则是吸收了大部分的光。理论上来说一个物体不可能完全的吸收和反射光线的。黑白只是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极端点。
在太阳下你可以拿着三棱镜做实验,我们会发现ta是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合成的。例如我们身边的彩虹。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常见的带颜色的东西,那你知道颜色是怎么来的吗?比如,橙色是怎么来的吗?我来告诉你吧!橙色是把红色和黄色混合起来得到的。还有啊,黄色和蓝色混合起来能够得到绿色,蓝色和红色混合起来能够得到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