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钟为什么会变颜色
1. 碘时钟实验
“时钟反应”就是一种自催化反应,如碘酸盐与亚硫酸氢盐的反应,产物I-又是反应物,因而在经历一定诱导期后,反应速率急速增加。
2KIO3+5H2O2+H2SO4→I2+K2SO4+6H2O+5O2↑(1)
I2+5H2O2+K2SO4→2KIO3+4H2O+H2SO4(2)
I2+CH2(COOH)2→CHI(COOH)2+I-+H+(3)
I2+CHI(COOH)2→CI2(COOH)2+I-+H+(4)
I-+I2=I3-(5)
丙二酸的加入是为了以I3-的形式“贮存”I2,以增大I2的溶解度。这样能延长变色时间周期和循环次数。显然蓝色是由碘分子与淀粉溶液作用的结果。5个反应累加结果发现是H2O2→H2O+O2↑。如果向反应器中不断加入碘酸盐、丙二酸、双氧水反应物,同时产物通过溢流管不断离开反应器,这样可以使化学钟无限期走下去。
也存在其它时钟反应:
IO3- + 3SO32-===I- + 3SO42-
IO3- + 5I- + 6H+ ===3I2 + 3H2O
3I2 + 3SO32- + 3H2O===6I- + 6H+ + 3SO42-
或
5H2O2 + 2HIO3===5O2 + I2 + 6H2O
I2 + 5H2O2===2HIO3 + 4H2O
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断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
IO3-+5I-+6H+=3I2+3H2O
I2+HSO3-+H2O=2I-+]+HSO4-+2H+
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溶液突然变成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被称为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
2. 为什么碘钟反应中,溶液颜色会由蓝色浅黄来回转变
为什么碘钟反应中,溶液颜色会由蓝色浅黄来回转变?
I2的生成和消耗,不断在进行.
3. 为什么碘钟反应中,溶液颜色会由蓝色浅黄来回转变
I2的生成和消耗,不断在进行.
4. 碘钟实验
碘钟实验反应速率的测定是用所谓的“时钟”反应。这是利用一个快速反应 (或一系列快速反应组合) ,以讯号 (通常用颜色指示剂) 来显示某一特别量之反应物 (在此为 S2O32-) 已消耗完毕。此类反应与生命钟相似,故称为“碘钟实验”。
29%过氧化氢溶液、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碘酸钾、1mol/L硫酸
步骤
1.配置甲溶液:量取97mL29%的过氧化氢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得3.6mol/L过氧化氢溶液。
2.配置乙溶液:分别称取3.9g丙二酸和0.76g硫酸锰,分别溶于适量水中。另称取0.075g可溶性淀粉,溶于50mL左右沸水中。把三者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含0.15mol/L丙二酸、0.02mol/L硫酸锰、和0.03%淀粉的混合溶液。
3.配置丙溶液:称取10.75g碘酸钾溶于适量热水中,再加入20mL2mol/L硫酸溶液酸化。转移入250mL容量瓶里,稀释到刻度,得到0.2mol/L碘酸钾和0.08mol/L硫酸的混合溶液。
4.将甲、乙、丙三组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在锥形瓶中,这混合溶液分别含过氧化氢1.2mol/L、丙二酸0.05mol/L、硫酸锰0.0067mol/L、碘酸钾0.067mol/L、淀粉0.01%。
实验现象
混合后,反应液由无色变为蓝紫色,几秒后褪为无色,接着又称琥珀色变逐渐加深,蓝紫色又反复出现,几秒后又消失,这样周而复始地呈周期性变化。这种振荡反应,又叫“碘钟反应”。振荡周期约为8秒,反复振荡能持续10多分钟。
注意事项
1.碘钟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
2.丙溶液会随室温降低,碘酸钾以晶体析出,微热又溶解。甲溶液不宜放置太久,否则过氧化氢分解失效而导致实验失败。
3.不可随意更改药品用量
5. 求助!关于一个叫振荡反应的化学反应。据说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停地变幻颜色。请问需要的原料是什么呢
碘钟反应是一种是一种化学振荡反应,其体现了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 Heinrich Landolt发现。在碘钟反应中,几种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淀蓝色。
方法原理:
向用硫酸酸化的碘酸盐中加入亚硫酸氢钠(以及少量淀粉溶液),此时体系中出现如下反应:
IO3− (aq) + 3HSO3− (aq) → I− (aq) + 3HSO4−(aq)
然后过量的碘酸根离子与碘离子发生归中反应:
IO3− (aq) + 5I− (aq) + 6H+ (aq) → 3I2 + 3H2O (l)
接着亚硫酸氢钠将生成的碘还原:
I2 (aq) + HSO3− (aq) + H2O (l) → 2I− (aq) + HSO4−(aq) + 2H+ (aq)
6. 为什么碘钟反应中,溶液颜色会由蓝色浅黄来回转变
I2的生成和消耗,不断在进行。
7. 碘钟实验琥珀色出现原因
价锰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过氧化氢。碘钟实验琥珀色出现原因是价锰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过氧化氢,碘钟实验是化学反应,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单调地发生变化,最终达到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
8. 能否介绍一下"碘钟"(探测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
用品:800毫升烧杯、250毫升烧杯三只、250毫升量筒、玻棒。
30%过氧化氢溶液、碘酸钾、2摩/升稀硫酸、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
原理:碘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碘酸。过氧化氢和碘酸在锰离子存在下生成氧气和单质碘,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KIO3+H2SO4=HI03+KHSO4
5H2O2+2HIO3=5O2↑+I2+6H2O
过氧化氢和碘反应生成碘酸,使变蓝的淀粉褪色。
碘和丙二酸反应生成琥珀色的一碘丙二酸和二碘丙二酸。
I2+CH2(C00H)2→ICH(COOH)2+HI
I2+ICH(C00H)2→CI2(COOH)2+HI
操作:配制下列三种溶液:
溶液A:在烧杯里倒入过氧化氢102.5毫升,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溶液B:在烧杯里放入10.7克碘酸钾,再倒入10毫升稀硫酸,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溶液C:在烧杯里放入0.075克可溶性淀粉,加2毫升水调成薄糊,再加水100毫升水煮沸片刻制成淀粉溶液。静置冷却后,加入3.9克丙二酸和0.845克硫酸锰,再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以上三种溶液应在表演前一小时配好。
表演时,将A、B、C三种溶液一起倒入800毫升烧杯中,用玻棒搅动,蓝色、琥珀色和无色交替出现,时间可持续数分钟。交替变色直到过氧化氢反应完为止。
用品:800毫升烧杯、250毫升烧杯三只、250毫升量筒、玻棒。
30%过氧化氢溶液、碘酸钾、2摩/升稀硫酸、丙二酸、硫酸锰、可溶性淀粉。
原理:碘酸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碘酸。过氧化氢和碘酸在锰离子存在下生成氧气和单质碘,碘遇淀粉变成蓝色。
KIO3+H2SO4=HI03+KHSO4
5H2O2+2HIO3=5O2↑+I2+6H2O
过氧化氢和碘反应生成碘酸,使变蓝的淀粉褪色。
碘和丙二酸反应生成琥珀色的一碘丙二酸和二碘丙二酸。
I2+CH2(C00H)2→ICH(COOH)2+HI
I2+ICH(C00H)2→CI2(COOH)2+HI
操作:配制下列三种溶液:
溶液A:在烧杯里倒入过氧化氢102.5毫升,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溶液B:在烧杯里放入10.7克碘酸钾,再倒入10毫升稀硫酸,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溶液C:在烧杯里放入0.075克可溶性淀粉,加2毫升水调成薄糊,再加水100毫升水煮沸片刻制成淀粉溶液。静置冷却后,加入3.9克丙二酸和0.845克硫酸锰,再加水稀释到250毫升。
以上三种溶液应在表演前一小时配好。
表演时,将A、B、C三种溶液一起倒入800毫升烧杯中,用玻棒搅动,蓝色、琥珀色和无色交替出现,时间可持续数分钟。交替变色直到过氧化氢反应完为止。
9. 碘钟反应原理以及反应方程式
碘钟反应(Iodineclockreaction)是一种化学振荡反应,其体现了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学家HansHeinrichLandolt发现。在碘钟反应中,两种(或三种)无色的液体被混合在一起,并在几秒钟后变成淀蓝色。碘钟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过氧化氢型碘钟: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酸钾、硫代硫酸钠和淀粉的混合溶液。此时在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2(aq)+3I?(aq)+2H+→I3+2H2OI3(aq)+2S2O32?(aq)→3I-(aq)+S4O62?(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