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为什么和树叶的颜色一样
A. 蝗虫会变色吗它是怎么变色的
一只绿色的独居蝗虫(左)落在黑色/棕色的群居蝗虫的旁边。
根据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蝗虫通过改变身体颜色来适应不同环境的分子机制。bioRxiv首次报道了这一发现,揭示了蝗虫体内一种新的“调色板效应”机制:一种红色素复合物充当开关,协调了蝗虫的体色。
身体颜色的变化对于许多动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在东亚飞蝗中,独居的小群体蝗虫通常呈现绿色,而群居的大群体蝗虫则呈现出明显的黑色/棕色。但是这些颜色变化背后的分子机制是未知的。
“独居蝗虫的绿色可能是黄色和蓝色色素的组合,有助于它们在植物中伪装,使其免受捕食者的侵害,在这项的研究中,我们想知道群居蝗虫的黑色/棕色是否是在绿色背景中加入某种单独的色素后形成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康乐教授说。
为了做到这一点,康乐和他的团队研究了群居蝗虫和单独饲养或在拥挤的环境中饲养的独居蝗虫。通过遗传分析首先发现,这两种类型的蝗虫体内一种叫做βCBP的蛋白质含量不同,这种蛋白质在色彩过渡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当群居的蝗虫成熟时,它们皮肤上的黑色会随着βCBP水平增加直接增加,而独居蝗虫的βCBP蛋白质含量则保持不变。
在蝗虫的皮肤中,βCBP会与红色素——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结合并增加其含量。通过研究这个分子的活动,研究人员发现群居蝗虫的β-carotene含量比独居蝗虫高出近三分之一,这表明βCBP以及相关β-carotene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群居蝗虫的黑色/棕色体色。
研究人员接下来评估了βCBP-β-carotene蛋白质复合体在蝗虫由独居变为群居时体色变化中的作用。他们用含有β-carotene的食物喂养独居蝗虫,并将它们饲养在拥挤的环境中,结果发现βCBP的水平显着增加,几乎一半的蝗虫完全变成了黑色/棕色,而其余蝗虫的皮肤上则出现了类似于群居蝗虫着色的黑色区域。阻止该蛋白质的作用逆转了这一效果,会使蝗虫的颜色从黑色变为绿色。
“这表明,由βCBP-β-carotene蛋白质复合体引起的蝗虫体色的改变,是对种群密度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为群居蝗虫提供了一种警示性的颜色,虽然使它们暴露在环境中,但也能让它们更好地识别同类,形成庞大的种群,并对捕食者发出警告。”康教授解释道。
“总之,我们证明了东亚飞蝗的黑色/棕色体色是由蛋白质复合体中的红色素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想研究其他根据周围环境改变颜色的昆虫是否也进化出了类似的机制。”康教授说道。
B. 为什么五颜六色的蝗虫比普通的蝗虫可怕
颜六色的黄忠比普通的蝗虫更可怕的原因就是五颜六色的黄忠,它们的毒性会更大。
C. 昆虫(例如蝗虫)为什么体表是绿色的
昆虫的体色和生存环境有关,是大自然的选择,蝗虫能体现绿色不能说它有叶绿素,是体内的有色物质(色素)的表现,况且还有枯草黄色的蝗虫。打个比方:你能说黑人是体内有炭吗?很显然不是。
D. 一种头很像蚂蚱,但翅膀像树叶,绿色的昆虫叫什么
是草蛉。
E. 昆虫(例如蝗虫)为什么体表是绿色的 是什么色素其作用呢 动物不应该有叶绿素啊.
昆虫体内存在某些化合物形成了色素色,又称化学色,是昆虫着色的基本形式,这类体色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种长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形成各种颜色.这类物质一般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和嘌呤色素,但黄色的类胡萝卜素来自食物,它常与蓝色四吡咯色素结合,形成很多昆虫的绿色.而许多幼虫的绿色则是由于体内存在有吞入植物的叶绿素和花青素所致.色素一般存在于皮细胞或脂肪细胞以及血液内.
F. 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什么色,这是一种什么以适应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夏季草丛呈绿色,蝗虫身体的颜色与环境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才能适应环境,因此蝗虫身体的颜色是绿色.
故答案为:绿色;有利于生存
G. 什么蝗虫 颜色
前两天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我是第一次养殖,今天我的蝗虫开始出了,不管卵是发黄或者发白,只要是饱满的,就没有死。蝗卵死后是瘪的。 发白的是缺水了,发黄透明的是很正常的。 这是我最近的实际经验,希望能帮助你
H. 蚂蚱和蝗虫的样子有什么区别颜色
蝗总科的昆虫都可以叫做蝗虫,蝗总科包括8个科,我们通常所说的蚂蚱主要是剑角蝗科中的蝗虫和锥头蝗科负蝗属的蝗虫.(以上使用的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总科--科--属) 。
蚂蚱较小,蝗虫较大,蚱蜢也即是蚂蚱 蚱蜢(zhameng)(Acrida)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我国常见的为中华蚱蜢(Acridachinensis),雌虫较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音。如用手握住2条后足,可作上下跳动。咀嚼式口器,为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南方各省分布较多。 蝗虫(huang)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体躯一般细长,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包有1层坚韧外骨骼。体色有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强大,适于跳跃。雌虫较大,身体末端具有短而弯曲的产卵器,以此凿土产卵。卵成块。不完全变态,若虫一般称为“蝻”。刚孵化出的若虫无翅,仅能跳跃,故俗称“跳蝻”,需经5次蜕皮逐渐发育成具有2对翅的成虫。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食性相同,食量很大,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1万余种,我国有300余种。
I. 蝗虫与草丛的颜色相近这就是什么
山地蝗为灰褐色,不易被鸟所食,蝗虫在灰褐色的山地环境中,由于蝗虫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敌害不易发现而多数蝗虫能够得以生存下去;把灰褐色的蝗虫放到绿色草丛中,蝗虫的体色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易于被敌害发现,因此生存下去的数量极少,甚至灭绝.由此说明: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此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故选:C
J. 蝗虫是什么颜色的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全世界约有25000种,台湾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
生活史:卵→若虫(幼虫)→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