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鸟眼睛为什么会红
‘壹’ 关于珊瑚鸟的知识
黑喉噪鹛
更多图片(23张)
黑喉噪鹛(学名:Garrulax chinensis):共有5个亚种,体长23-29厘米,属中型鸟类。额基、眼先、眼周以及颏和喉黑色,额基黑色上面有一白斑,头顶至后颈灰蓝色,其余上下体羽多为橄榄灰沾绿至棕褐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竹林中,有时也见在农田地边、村寨附近以及滨海的次生林和灌木林中活动和觅食。常呈数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单独和成对活动的。主要以蚂蚁、蝽象、甲虫、象甲、步行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等地。
中文学名:黑喉噪鹛
拉丁学名:Garrulax chinensis
别称:黑喉笑鸫、山土鸟、珊瑚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画眉科
属:噪鹛属
种:黑喉噪鹛
亚种:5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Scopoli, 1786
英文名称:Black-throated Laughingthrush
分享
形态特征
黑喉噪鹛
图册 8张
黑喉噪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基、眼先、眼周、颊、颏和喉概为绒黑色,额基黑斑上面紧接一白斑,其后头顶至后颈灰蓝色,外眼后有一大块白斑(除海南亚种),颈侧橄榄灰色或棕褐色。背、肩等其余上体指名亚种橄榄灰沾绿,滇西亚种橄榄褐色沾棕,海南亚种后颈至上背棕褐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外翈灰色或银灰色,内侧飞羽与背同色。尾暗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褐色、具黑色端斑,越往外侧尾羽黑色端斑越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黑色,中央一对尾羽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除海南亚种外)。胸橄榄灰色或橄榄灰褐色,往后转为橄榄褐色,海南亚种胸棕褐色。 虹膜棕红或洋红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脚角褐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80~99g,♀82~92g;体长♂225~290mm,♀236~278mm;嘴峰♂21.5~25mm,♀21.6~24mm;翅♂108~118mm,♀103~2mm;尾♂116~135mm,♀108~118mm;跗蹠♂38~43mm,♀37~44mm(滇南亚种)。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地带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竹林中,有时也见在农田地边、村寨附近以及滨海的次生林和灌木林中活动和觅食。栖于竹林密丛及半常绿林中的浓密灌丛。
生活习性
黑喉噪鹛常呈数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单独和成对活动的。多在林下灌木丛间跳来跳去,群间个体通过叫声保持联系,社群行为极强,当被冲散后很快又通过叫声聚集在一起。鸟群中如有一只被打伤,其余鸟并不马上逃走,如受伤鸟被捉住发出惊叫,其他鸟似有前来抢救之势。活动时频繁地发出叫声,悦耳动听。除在树木低枝和灌木上跳跃活动外,也常在地面上迅速地跳来跳去,一面扇动着两翅,一面点头,跳一会,又起劲鸣叫,尤其是早晚和早春,这种活动较为频繁。如发现人或突然受到惊扰,有时也飞走,飞行笨拙费力,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
主要以蚂蚁、蝽象、甲虫、象甲、步行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
鸣叫声响亮清晰,圆润悦耳,其声似“滴卟- ,滴卟- ”。黑喉噪鹛因叫声响亮动听,俗称“山呼鸟”,常被作为观赏鸟饲养。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
分布于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香港和广西南部。
‘贰’ 端砚台上的色圈也叫眼么
端砚带有天然的斑点称为眼。
在砚侧精工雕琢以资装饰的图形、花纹,也称为眼。
端砚上的眼,按其优劣有活眼、泪眼、死眼之分。
1)鸲鹄眼
色翠绿,石眼中央夹有黄、碧、绿各色,晕作数层(以六层至八层为多,也有十多层的),石眼瞳子圆正,或外形呈椭圆形,形如鸲鹄鸟(亦称八哥鸟)之眼。一般直径为1厘米,曾出现过直径达2厘米多,鸲鹄眼是非常难得而名贵的石眼,最佳者为青翠绿无能,线条清楚,轮廓分明,瞳子清晰,晕作八层以上,直径亦在感动1厘米。鸲鹄眼一般只出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
(2)鹦哥眼、了哥眼
色泽亦以翠绿为上,中有瞳子、瞳子为黄黑相间,眼晕作数重,比鸲鹄眼要小些。
(3)珊瑚鸟眼
眼的周围色泽青绿,其瞳子稍带赤色,形体较小,大的一般不超过1厘米,小的只有0.3~0.5厘米,有时会密集地聚在砚石的某一部位。
(4)鸡公眼
像雄鸡眼般大小,有黄晕、绿晕相间,中间的黑点较为明显。
(5)雀眼
圆正,形如雀之眼,晕作数重,以黄绿色为主要色素,直径一般在5~6毫米大小。 (6)猫眼 晕作数层,眼及瞳子中有垂直线(其它石眼没有的)。 (7)象牙眼 主要特征是石眼呈乳白色,近似象牙的颜色,瞳子中间有黑点,一般见于老坑或坑仔岩。
(8)象眼眼
的形状细长(不圆正),有时如卵石,似大象的眼睛,色泽均为黄绿色。
(9)绿豆眼
其颜色与绿豆非常相似,青绿加一点土黄的混合色,形体如绿豆般大小。
(10)翳眼瞎眼
眼的外围形状不清晰,有点模糊,眼中无瞳 子,或瞳子模糊不精,分不出层次,端石中常见于梅花坑和蕉园坑(即有眼宋坑)。老坑、麻子坑及坑仔岩也偶有发现。
(11)怒眼
像兽类发怒时的眼睛,眼睁大,而瞳孔小。
(12)泪眼
石眼像流泪一样下沿呈滴水状,下沿的边线模糊。
(13)死眼
没有瞳子、没有晕,更没有层次的石眼。
(14)活眼
《端溪砚史》转引李之彦《砚谱》写道:“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翳睛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活眼线条清晰,轮廓分明,像鸟兽的眼睛。《两般秋雨()随笔》云:“水岩石按外层有淡墨晕,眼嵌石中,其圆如珠,初磨见淡墨圆晕,即眼皮也。愈磨愈大,层亦愈多,睛见而眼适中矣。故宜眼处见睛而止,不宜眼处见皮而止,毋再磨也。”实践证明如此。
(15)高眼
所谓高眼,唐询在《砚录》云:“……其生于墨池之外者谓之高眼,生其内者即曰低眼。高眼尤为人所爱尚,以其不为墨所清掩,常可睹于前也。”唐询以墨池作界定,我认为不够完善和准确,石眼凡在墨池上给予雕刻提供“天工”的条件,使雕刻(艺术加工)与石眼高度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就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将“眼”作珠,刻制成“龙吐珠”;或将“眼”作星光,刻制成“吉星高照”。这亲的石眼叫作高眼。
(16)低眼
石眼生长在砚堂中或砚堂的下端,或砚边者,谓低眼。另有所谓“底眼”,即石眼在砚背者。
‘叁’ 如何挑选珊瑚鸟
在选择珊瑚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尾巴的就是公的,短尾巴的就是母的,同时也要注意它的叫声清不清脆,从腿毛和羽毛颜色看它是否健康灵活。
‘肆’ 我家有一只两腮是白色的鸟,我家里的人叫它“珊瑚”,帮我看看是什么鸟
就叫珊瑚鸟学名叫黑喉噪鹛
‘伍’ 珊瑚鸟怎样分公母
珊瑚鸟分公母的方法:
1.个头:雌鸟个头较小,羽色较雄鸟浅色,前提是要有多只鸟在一起才可以对比出来。
2.声音:听声音,雌鸟单吟为嘟,雄鸟可学多种声音。
黑喉噪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基、眼先、眼周、颊、颏和喉概为绒黑色,额基黑斑上面紧接一白斑,其后头顶至后颈灰蓝色,外眼后有一大块白斑(除海南亚种),颈侧橄榄灰色或棕褐色。
背、肩等其余上体指名亚种橄榄灰沾绿,滇西亚种橄榄褐色沾棕,海南亚种后颈至上背棕褐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外翈灰色或银灰色,内侧飞羽与背同色。
尾暗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褐色、具黑色端斑,越往外侧尾羽黑色端斑越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黑色,中央一对尾羽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除海南亚种外)。胸橄榄灰色或橄榄灰褐色,往后转为橄榄褐色,海南亚种胸棕褐色。
(5)珊瑚鸟眼睛为什么会红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迁徙:留鸟。
习性:常呈数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单独和成对活动的。
多在林下灌木丛间跳来跳去,群间个体通过叫声保持联系,社群行为极强,当被冲散后很快又通过叫声聚集在一起。
鸟群中如有一只被打伤,其余鸟并不马上逃走,如受伤鸟被捉住发出惊叫,其他鸟似有前来抢救之势。活动时频繁地发出叫声,悦耳动听。
除在树木低枝和灌木上跳跃活动外,也常在地面上迅速地跳来跳去,一面扇动着两翅,一面点头,跳一会,又起劲鸣叫,尤其是早晚和早春,这种活动较为频繁。
如发现人或突然受到惊扰,有时也飞走,飞行笨拙费力,通常飞不多远又落下。
食性:主要以蚂蚁、蝽象、甲虫、象甲、步行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珊瑚鸟
‘陆’ 珊瑚鸟会不会学说话……
不会,鸣叫鸟一般都不会学说话,跟智商有关。现在还没有出现说话先例。鸟类会说话的有鸦科(乌鸦)、椋鸟科(八哥、丝光、松鸦)、还有鹦鹉科的。
‘柒’ 珊瑚鸟为什么像狗叫
何为"珊瑚鸟",劳烦您上图,让大家开开眼,谢谢!
‘捌’ 我的珊瑚鸟为什么不会叫 我现在也遇到这情况了怎么办
健康就行了,跟季节和温度,环境都有关系
喜欢栖息在水边,自调的声音与水流的声相呼应。
‘玖’ 珊瑚鸟雌雄如何分
几乎无法从外型上区分,只能听叫声。
有的雄鸟脚杆会粗壮一些,但是不可靠,就像有的女孩会长得像男孩。
‘拾’ 鹦鹉眼睛有点红怎么办
说实话,这个图片真的是看不出来眼睛发红的,如果你看着特别红的话,你可以先给他滴一些消炎的眼药水之类的再观察吧。
鹦鹉(拉丁学名:Psittaciformes,别名:鹦哥),鸟纲鹦形目动物,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鹦鹉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
鹦鹉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鸟喙强劲有力。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
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身长仅有12厘米,这些鹦鹉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情侣鹦鹉,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侏鹦鹉属有6种,全长都在10厘米以内。6种仅见于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1]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
泰国2001年发行了一套鹦鹉邮票,分别是绯胸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短尾鹦鹉、花头鹦鹉;其中绯胸鹦鹉、花头鹦鹉在中国境内都有野生种群。
绯胸鹦鹉分为大绯胸和小绯胸两种,尤以大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