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蒙德里安格子为什么不是全部颜色

蒙德里安格子为什么不是全部颜色

发布时间: 2022-11-06 20:13:15

1. 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格子,容下了一整个宇宙

现代抽象艺术与古典艺术的一大区别,在于它把绘画由具象演变为了高度概括的抽象,借以表达主观意志。

在《论艺术中的精神》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完整阐述了抽象艺术理论。到了晚年,他更是宣称:“艺术的目的和内容是浪漫主义,而我的作品中一直大量用圆。”

与康定斯基的“圆”不同,另一位抽象画家,彼埃·蒙德里安,他最常使用的是直线和方块。那些“红黄蓝灰格子”,开拓了他的一片艺术天地,追求的是“纯粹抽象”。蒙德里安独创的“格子元素”,历经百年,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职业画家的理想

蒙德里安一开始,并不是抽象的蒙德里安。1872年出生于荷兰阿麦斯福特的他,成长在清教徒的家庭,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弟弟。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业余时间热爱美术,蒙德里安从小就在艺术的熏陶下长大。

8岁那年,他立志要当一名画家,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父母认为,艺术家是一项很不稳定的工作。蒙德里安做出了妥协,承诺去考美术教师。然而,在他20岁拥有中学教师资格之后,并没有进入教育界。

蒙德里安的叔叔弗里茨,是一位荷兰传统风景画家。在取得教师资格之前,蒙德里安一直跟着叔叔学习,得到了海牙画派的真传。

受到叔叔的影响,蒙德里安早期的作品,以写实风景画为主。那时,他经常到河边写生,勤奋的描绘着自然风光,家乡的河流、原野和风车,浪漫而安谧,填满了他的每一幅画面。

1892年,蒙德里安告别家乡,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学习,开始了他迈向职业画家的第一步。学院派的正规训练,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写实能力。

起初,他深受老师的荷兰印象派手法影响,逐渐脱离了海牙画派。直到1903年,他去比利时探望朋友,比利时风景画的干净线条和冷淡色调,一下子击中了他。

蒙德里安第一次尝试着改变画风,减少了传统绘画中的光影表现,更多采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式构图。《静物》是这一年的代表作品,获得了艺术家协会的肯定。作品中严谨的构图和豪放的笔触,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征,初次展露出蒙德里安的锋芒。

旅途结束以后,1905年,回到阿姆斯特丹的蒙德里安,被朋友带去参观了荷兰光色派的大型展览,并由此接触到了法国的后印象派风格。于是,蒙德里安有了第二次转变,开始减少用色和使用原始色。

1908年的作品《受难之花》,使用了点彩法,属于后印象派里的一个分支。女孩身上的背心,由白、灰、红混合而成,大的冷色调中透出了一股暖意。

进一步唤醒蒙德里安的,是荷兰同胞梵高炙热明艳的笔触。蒙德里安终于发现,真实并不局限于写实的物体,大自然需要通过人的感受与思考,做出二次诠释。就此,他的抽象意识觉醒。

走向抽象

1909年,蒙德里安加入了“荷兰通神论者协会”,这个协会的核心思想是创造一个超越种族、性别、信仰的人类大家庭。蒙德里安借此接触到了新柏拉图主义和多神论思想,开始探索更为深刻的人类真理。

蒙德里安成长最关键的一年,发生在39岁的时候。1911年10月,他在巴黎参加了一场展览,看见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派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第二年,他就毅然解除婚约,将名字“Mondriaan”中的一个“a”去掉,然后奔赴巴黎,研究起了立体派绘画,这是他的第三次转变。

这个阶段的早些时候,他的作品是平面化的,充斥着基本线条和几何形状,由大面积的色块填充,并且开始为画面留白。

但是很显然,立体主义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没过多久,蒙德里安就揉入了个人观念。那些单刀直入的线条,试图彻底摆脱立体派的常规束缚。因为蒙德里安认为,立体派仍然是自然主义的,而艺术应该揭示自然的最真实本质,那就是:平面、色彩、节奏与韵律。

浪漫至极的巴黎,创作之外的生活中,蒙德里安迷上了瑞典舞者让·博林的舞蹈。很快,他就掌握了西迷舞、狐步舞和一步舞。可惜由于贫穷,他始终没能遇上合适的女性。

《裸体》创作于1912年,这是杜尚《下楼梯的裸女》的姊妹作品。蒙德里安越来越注重整体结构,运用横竖相交的线条,来表达眼前的景观。同时借助线条、色彩和区域分布,来达到某种和谐。

在1913年,蒙德里安得出了一个结论:自然形体要简化成抽象符号,上升为“纯粹实在”。

可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蒙德里安并没有卖出去自己的作品,他不得不靠友人的资助度日。那些人买回去这些画作,当成对他的鼓励。而房东也为他开出了相当良心的租金价格,可是缺钱这件事情,始终困扰着这个穷画家。

新造型主义

1914年的夏天,蒙德里安的父亲病危,他只能回到了荷兰。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完全浇灭了他重返巴黎的希望。在这段躲避战乱的日子里,蒙德里安开始了他的第四次转变。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舍恩迈克斯提出:水平和垂直是世界构成的两大基础,红黄蓝是三种基本颜色。他的这一哲学理念,给了蒙德里安决定性的冲击。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蒙德里安结识了两位抽象艺术家:巴特范德莱克、杜斯堡。1916年,蒙德里安与彩色玻璃艺术家巴特范德莱克相遇,后者的作品只使用三原色,蒙德里安被这种风格深深吸引,从中受益匪浅。

杜斯堡是蒙德里安在一个展览上认识的,1917年,他们合伙创办了美术期刊《风格》。蒙德里安在上面发表文章,阐述他的艺术思想。最基本的元素:直线、三原色(红黄蓝)与三非色(黑、白、灰),成为了他们议论的主角。

创作于1918年的《46岁自画像》,是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肖像的头部四周,排列着若干个抽象的方形,似乎寓意着这些几何图形,已经时时刻刻充斥着作者的脑袋。

蒙德里安主张“从抽象的角度理解整个自然,几何与颜色则是最有效表达出这种精神意义上的抽象式真理”。后来,他将其称为“新造型主义”。

创造格子画

1918年,西班牙爆发大流感,蒙德里安逃过一劫,幸存了下来。战争已经结束了,他终于重返巴黎。此时,法国不同艺术流派的交流、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高度自由的创作环境,让蒙德里安感觉十分的舒适。到了1919年,他发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尝试着创作网格型的作品。

线条与色块,通过精心的分割重组,抽象成了具有韵律感的简洁画面。起初,蒙德里安使用的是灰色的线条,格子较小,数量众多。1919年的作品《网格构成5》,就属于这一类。

1920年后期,蒙德里安的作品变得更加大胆,他创作出了抽象绘画《构成A》。这时的格子明显增大,数量有所减少,并且出现了白色的格子。

1922年的《红、蓝、黄、黑构图》,更是将蒙德里安推向了绘画生涯的第一次巅峰。这幅作品虽然没有采用常见的平衡构图方式,却体现了他在不规则中寻找平衡的艺术思想。

遗憾的是,后来杜斯堡坚持在风格派绘画中使用对角线,蒙德里安则强烈反对。这两位合作伙伴的分歧越来越大,杜斯堡甚至在《风格》上发表文章,讽刺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最终导致两人不欢而散,蒙德里安彻底退出了风格派。

离开以后,蒙德里安变得越来越“孤僻”了,他总是独来独往,沉浸于自我的艺术世界中。1930年,他的几何抽象风格代表作诞生了,那就是《红、黄、蓝的构成》。

画面由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构成,只采用三原色,除了垂直线就是水平线,除了直角就是方块,科学的分割与组合,使整个作品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平衡感。

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蒙德里安其实是想借助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对于战争的反抗。

现代主义的灵感之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盯上了蒙德里安的作品。1940年秋天,他被迫离开欧洲,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搬到了美国纽约居住。远离战事纷扰,蒙德里安加入了美国抽象艺术家协会。到了晚上,则会和友人去纽约黑人住宅区,欣赏爵士乐演奏会。

曼哈顿五光十色的生活,激发了蒙德里安新的创作灵感。他像换了一个人,完全放弃了使用黑线,打散了大方块,只留下红黄蓝小色块,并列排成一条,就像音符在画布上舞蹈,画作变得轻松起来。

纽约时期的经典代表,是1943年所做的《百老汇爵士乐》。这也是蒙德里安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

这幅一米多宽的正方形作品,由红黄蓝灰四种色块构成,刻画出了蒙德里安眼中的百老汇繁华。透过那些大小不一的格子,仿佛能嗅到车水马龙的大都市气息。密织的垂直和水平线条,像极了城市道路。而点点的色块,似爵士乐一般跳跃变化,又如同霓虹灯光在闪烁。

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巅峰,寄托着艺术家对和平与美好的无限向往。然而,他还是没能熬到战争结束,1944年2月1日,蒙德里安在纽约溘然长逝,享年72岁。

蒙德里安终身未婚,执着而淡泊,他将自己完全献给了艺术。终极一生,这位特立独行的画家,都在追求心中那个纯粹的精神世界。希望通过最简洁的方式,表现最宏大的宇宙,建立起理性秩序的平衡。

之后的岁月,他强烈的个人风格,成为了艺术领域的灵感之源。1965年,法国时尚设计师伊夫·圣罗兰,将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的绘画作品,与秋季时装设计巧妙结合,创造了“蒙德里安裙”。这些由基础色块和黑线组成的裙子,成为了一代经典,进入了时装史的殿堂。

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追随蒙德里安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大到建筑、工业,小到服装、家居,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们,从他那里汲取着养分。某种程度上说,蒙德里安超越了和他同时代的那些画家。

有人说,“蒙德里安意味着现代主义,他就是现代主义起源时期的图腾。”有他的地方,就有前沿艺术,就有对世界本源的探索,也许这就是蒙德里安的意义所在。

2. 蒙德里安的三原色作品

蒙德里安的三原色作品有:《红、黄、蓝的构成II》、《纽约市》系列作品。

三原色作品来源于蒙德里安对艺术的看法,这也正是伟大艺术家的不凡之处。他们从来不会拘泥于一种局限的思维之间。

3. 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中颜色进行调和了吗还是直接利用单纯的颜料上色的

蒙德里安用的都是纯色,红黄蓝都没有调和,属于极简主义

4. 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为什么不是全部格子都填上颜色

我理解蒙德里安的绘画是冷的抽象艺术。他是以几何图形为绘画元素,就用三原色(红黄蓝)和黑白灰进行创作的。他是按照所要表现的内容来填颜色的白色也是他需要的一种颜色。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也是非具象绘画创始人之一。他的风格对现代建筑 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这样说能理解吗。

5. 如何欣赏蒙德里安的画作,画家本身又有什么样的经历

可以说蒙德里安的艺术,就是做减法的艺术。蒙德里安认为,假如把一件东西分析、简化到一定程度,就能得到它的精髓。这个理论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的一些理念?在他1919年发表的《论新造型主义》中他是这样阐述的,认为“自然的丰富多彩可以压缩为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地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

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也被很多的现代人戏称为是Excel表格。、尽管看起来如此,但是蒙德里安画作中的精准性并不是利用工具达到的,画格子完全没有用尺子。据说曾经美国的一位艺术教授曾带领学生临摹,他之前认为学生选蒙德里安是偷懒,但在微距镜头下发现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困难复杂的图像”。每个色块的用料厚薄不一,每个表面和线条都有不同的纹理,线条边界还故意做出粗糙层级,而学生试图模仿这种手法,最后竟没有成功。

6. 抽象大师蒙德里安画作被倒挂展示了77年,为何却没有一个人发现

可能大家都觉得那个画本来就应该那个样子,并没有什么违和感,毕竟抽象画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

7. 蒙德里安不是生下来就画格子的

        幺妹小蛋做了一个基于LBC(L代表光影Light,B代表笔触Brush,C代表色彩Color)审美性格模型开发的审美性格测试,测试结果,她的审美性格属于平和内敛型,该类型的代表艺术家是蒙德里安。谁是蒙德里安?上网络搜了一下他的作品,清一色的格子画。出于好玩,我也关注了微信公众号“艺术之间”(ID:yishu16),点击“发现真我”版块,参与了测试,测试结果,闷骚细节控,代表艺术家梵高,分析得头头是道。从小我和小蛋就是一对互补型姐妹,两人分别位于抓狂和淡定的两端。

      “你喜欢你的代表艺术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吗?”“他是很有名的风格派,那些画很有趣。”学过画画的小蛋说。他为什么老画格子,这些格子有什么不同,画这些格子很难吗?我对蒙德里安产生了八卦的兴趣。

        在威尔·贡培兹的《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的书里(第241页至242页),作者引用蒙德里安杜撰的自问自答向观众解释了格子画的秘密。

      看完这段自问自答,我想到一段工作小插曲。几年前为了宣传报道一所学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我需要做一个校长访谈。跟校长约访时,校办客气地发来一篇已写好的访谈稿。我通读了一遍,的确厉害。但我并没有直接采用这篇自问自答,理由是那篇虚拟校长访谈里,设定好的提问遗漏了几个我想提的问题,校长的回答有点深奥迂回,不够通俗。于是我们还是做了一次原始的面对面访谈,通过当面与校长坐着聊天侃大山,终于搞清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交了一篇大白话的稿子。

      话题有点扯远了。要想真的弄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可能需要了解他的生平,甚至自己动手临摹他的作品试试。在微信公众号“年代美术馆”(ID:ndmsg2015)里有一篇文章,名为“几何抽象画派先驱 蒙德里安”。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蒙德里安在四十岁之前是不画格子的,格子是他四十岁之后才发现的专属风格。二三十岁时,他画浪漫的乡村风景画,溪边的小屋、农舍门口提水喂鸡的农妇等,那些画都写实,换句话说,一眼就能认出画家画的是什么。随着年纪增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他活着的时候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他的画变得抽象起来,画的房子、树林、农场、风车、花朵变得像一个个组合起来的团块。1908年,他36岁,他的画有点像粗旷简化版本的梵高,狂野的歪歪扭扭。之后他又崇拜了一阵子立体主义的绘画,他的静物写生(树木、房间等)充满了毕加索的感觉。1913年,他41岁,他的画里几乎只剩下了横和竖两种线条,整幅画隐约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格子。1917年,他45岁,呼之欲出的小格子慢慢汇聚成一个个更大、更鲜明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最终,他的画里只有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非原色(白黑灰),人们将他创造的风格取名“新造型主义”。

        我承认,看完这个旨在推广艺术公共教育的美术机构,同时也是温州本地的私立美术馆分享的解析蒙得里安的文章,仍旧不明白为什么蒙德里安会想用黑线和红、黄、蓝的方格子来代表世间的万事万物以及他是遵循什么规律来安排格子的大小间距分布的。根据上文提到的LBC测试,所有参与测试的人里面是蒙得里安粉丝的占4%,梵高粉是蒙的三倍。

        现代艺术有实用的一面,尤其是那些可以大批量复制生产的商业艺术,有一种时间上的亲近感和烟火气。我无法镇定自若地坐在一张明清仿古的红木椅子上,但蜷在一张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蛋椅上会很舒服。许多人尽管口头上不承认自己喜欢现代艺术,但他们掏腰包去支持它。比如海魂衫,纯色短袖等款式的衣服肯定是每年夏天的热卖品,极简至上的设计赚得盆钵满盈。

附注:最后一幅图片引用自《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书内插图。其余图片均引用自温州年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8. 蒙德里安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蒙德里安格子画的特点是做减法的艺术,由直线、直角、三原色和三非原色组成,含义是创造出的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在这样的画中看到了艺术家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以及创造出的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这样的艺术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9. 想请问高手,蒙德里安的格子画都有哪几种颜色在色彩的排列顺序上有没有规律呢~~

颜色的排列上应该是有规律的,不可能无规律的创作。你现在也在研究蒙德里安吗?我正在研究,论文正准备研究这个呢,只是还正处于初步阶段。

10. 皮特·蒙德里安的代表型画作“格子画”好在哪里

这是说,“从荷兰到蒙德里安设计”活动将持续一年,城市内的一些重要的建筑将成为标志性的装饰~蒙德里安几何绘画风格。

此后,蒙德里安将成为格时尚,通用公式的迪奥、普拉达、芬迪等大品牌继续蒙德里安的艺术创作的重新解读。

热点内容
为什么有的人爱玩简单的手机游戏 发布:2025-02-01 11:44:07 浏览:896
手机摄像头像素为什么会偏高 发布:2025-02-01 11:42:20 浏览:170
为什么京东店家找不到客服 发布:2025-02-01 11:20:23 浏览:475
为什么淘宝上面没有截图 发布:2025-02-01 11:18:50 浏览:245
车的价位相同为什么车损险不一样 发布:2025-02-01 11:18:42 浏览:369
大鱼视频苹果手机为什么看不了 发布:2025-02-01 11:04:14 浏览:28
为什么手机屏幕划不过来 发布:2025-02-01 10:51:15 浏览:656
为什么两只雄性珍珠鸟叫声不一样 发布:2025-02-01 10:43:44 浏览:875
落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 发布:2025-02-01 10:43:43 浏览:535
为什么找不到订婚的时候 发布:2025-02-01 10:36:25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