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为什么救人要捂眼睛
‘壹’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自救互救常识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会自救的往往能绝处逢生,而不会自救的往往要用生命的带价去交学费。以下为大家分享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1
煤矿灾害应急自救互救的必要性
在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初期,通常情况下,灾害波及的范围和对人员的危害都比较小,既是抢救事故的有利时机,又是决定矿井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由地面马上就赶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而处于灾区的现场作业人员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应急自救互救,具有及时性、就近性、广泛性、自发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灾区人员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进一步扩大,将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和初始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即使在事故处理的中、后期,现场作业人员积极开展应急自救互救,对提高抢险救灾工作成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做好矿工自救互救应掌握的知识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正确与否。为了做好矿工自救互救,每个 入井人员都必须熟悉和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其主要包括:
1、所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所在矿井安全出口和所在作业地点避灾路线、煤矿井下安全标志。
3、自救器使用方法。
4、现场急救技术。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2
自救互救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
2、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灾:
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侗室或临时避难酮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
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其具体方法如下:
1、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内部烧伤。
2、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3、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
4、尽快撤离灾区,到达新鲜空气的安全地点中。若巷道破坏严重或后路被堵出不去,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避难酮室、救生舱或支护较完整的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
5、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护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煤矿作业人员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自救器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或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时,应佩戴好自救器,积极疏通巷道,尽快撤退到新鲜空气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搭建临时简易避难嗣室,等待救援,并利用好压风管、水管、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生存条件。
6、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使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冒顶,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设法撤到新鲜空气区域或救生舱;如果不能做到就应临时搭建避难简易硝室,静卧。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采煤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应首先到避难室内避灾,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必须迅速向外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井下发生火灾时,要抓住时机在火势较小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灭火工作。如果火势较大不能控制,要立即组织撤离,其间要注意科学自救互救,互相照应、互相帮助。
1、要尽可能迅速了解和判明事故的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2、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空气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煤矿井下自救的原则是什么3
一、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1、迅速撤离灾区: 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在这里咱们要说一下就是事故抢险条件,什么样的情况叫不具备事故抢险条件呢?打个比方说,井下发生瓦斯或者煤层爆炸,现场连最基本的氧气都没有了,我们还怎么抢险,只能等专业的救护队伍来了才能进行救援,还有就是最常见的透水事故了,因为水这个东西,流动性很强,我们又是地下开采,本身这个积水就存在压力,一丹爆发灾情,蔓延十分迅速,我们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脑子里第一的念头不应该是想着怎么汇报,而应该是如何撤离,其次才是汇报。因为我们在事故中首先要做的是自救!
2、及时报告灾情 :在灾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区
域人员发出警报。这里咱们要记住,汇报要建立在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比如发现了险情,如果险情蔓延不是很迅速,就应该先汇报,后撤离,但如果险情蔓延十分迅速,就应该先撤离一定的距离,然后尽快向调度室汇报。说到汇报,为什么向调度室汇报呢?因为调度室作为煤矿的调度中心,他掌握了全矿的信息,根据汇报情况可以及时分析出受灾害威胁地区,并最快速度做出反应,组织人员撤离。可以尽快通知有关领导,组成救援指挥中心,最快速度排出抢险救灾队伍对职工进行救援。大家要知道,在事故中时间往往真的就是生命了!早一秒和晚一秒也许真的就是天壤之别了。所以汇报是互救的同时也是在自救,因为他加快了我们被救援的速度!
3、积极消除灾害: 利用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抢救人员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抢救生还者,后抢救已死亡者;先抢救伤势较重者,后抢救伤势较轻者;对于窒息或者心跳、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伤工,现复苏、止血和固定,然后搬运、,这里也拿出水来说吧,比如工作面透水了,我们需要尽快撤离了,在撤离的途中或者开始撤离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如果可以打开水泵的话,那希望大家尽量打开,因为它不能解决出水问题,但它可以减缓积水的速度,相应的也为我们的撤离延长了时间。所以在灾情发生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是抢险的同时也是在自救!当然了,如果当时慌了,还是赶紧撤离的好,因为脑子乱的时候作出的决定不一定是对的。
4、妥善安全避灾: 当灾害事故发生后,我们首选是撤离至地面,不要在井下逗留。如果避灾路线因冒顶、积水、火灾或有害气体等原因造成阻塞,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撤离时,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达到安全地点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和灾区较安全地点,或者就尽快构造临时避难硐室,进行自救互救,努力维持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5、过滤式自救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险情发生后我们佩戴了自救器,切记,自救器必须佩戴到安全地点才能取下,切不可因感觉干热就取下;其次,要熟记熟知自救器的佩戴过程,以便快速佩戴到位,节约避险时间;带上自救器后,不要说话,必要时用手势联系,而且不能跑,要迅速的走,这样可以延长自救器的使用时间;防止途中碰掉鼻夹,万一碰掉要控制住不要用鼻孔呼吸,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气体,危及生命;还有当井下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马上撤离,不可等看到烟雾再带,那会就晚了。
6、有害气体中毒的现场急救
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水灾事故后,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有时煤与瓦斯突出造成高浓度瓦斯充满巷道,或在冒顶、透水后,采空区的有害气体涌入巷道,也会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如果发现有人中毒或窒息,尽快抬运新鲜风流和支架完好的地点,急救者必须带好自救器,伤者也尽快佩戴。对窒息伤工,应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以恢复其呼吸和心跳。
二、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的要点:
矿井发生火灾事故后,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雾,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人吸入后会中毒窒息甚至死亡,烟雾会阻挡人的视线,在撤退时易迷失方向,同时高温烟雾能使人中暑、灼伤。撤退时应做到:
1、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雾方向撤退,在特殊情况下,如在附近有脱离灾区的通道口又有把握脱险时,或者只有逆烟撤退时才有求生希望时,尽量包裹头部等重要部位然后逆烟撤退。
2、在高温烟雾巷道里撤退时,不要直立奔跑,在烟雾不严重时,应尽量躬身弯腰,低头迅速前行,在烟雾打、视线不明或温度时,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及一侧,摸着轨道、管路等急速爬出。
3、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时,尽可能利用水沟水,顶板和巷道淋水或者底板积水浸湿毛巾、工作服,或者向身上洒水等方法降温,减少体力消耗,而且要记住尽量不要全部弄湿,避免温度过高水分蒸发造成烫伤。注意保护重要部位,防止高温烟气的伤害。
4、为了抢救人员,排出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要查明无火源的情况下,方可恢复通风,如不能确定灾区有无火源,应慎重考虑是否启用风机,避免再次爆炸。
5、发生爆炸事故后,会大量消耗井下空气中的氧气,现场作业人员在撤离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避免吸入高温气体或有害气体。
‘贰’ 在地震中救出来的人,为什么要蒙上眼睛
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长时间在废墟下,眼睛习惯黑暗,猛的见强光,对视力有损害,甚至会导致失明(这个道理不多说了,到处都有的)。 另一个方面,他们被埋在地下,身体长期受挤压,还有好长时间没吃一点东西,所以内分泌的体液等等会减少,身体会减少对这些的需求,身体是很虚弱的!但如果被救出来一被活动,原本受挤压的身体会因为没有了挤压力而舒展,身体对分泌的需求迅增,体液等身体的分泌加快,人会不适,导致死亡!当然,不猛烈被活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人如果身体素质好,也可以不出现上述情况。 光是一种强烈刺激身体的东西,人对它反应很大!蒙眼会不致受光刺激后激动身体迅速舒展,从而迅速的增加对体液分泌的需求!而这时虚弱的身体却不会也迅速的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出现上述情况! 即使没有阳光,人也会因为受外面的刺激,生的兴奋而激动或过度放松而导致以上结果! 遮住他的双眼能迅速让他冷静下来!避免上述情况! 还有,人被长埋,不让他多喝水,大口呼吸,都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个解释了很多东西。 以后大家要注意了,这个道理不只是在这里有用的! 生活中很多要这个道理的!
‘叁’ 煤矿坍塌,工人被救出时,遮盖双眼的原因
因为长时间待在黑暗中,眼睛适应了黑暗,瞳孔会放大以捕捉更多的光线,如果突然出现在阳光下,瞳孔来不及收缩,强烈的光线会亮瞎眼,出现失明。所以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肆’ 营救被矿井冒顶埋压人员的原则是什么
①若遇险人员被破碎矸石埋压,抢扒时要格外小心,先扒出头部,并清理口鼻腔及附近阻碍呼吸的碎煤矸石,用一只柳条筐或其他物件掩盖,以免下落矸石砸伤头部,迅速用双手清理埋压在身上的煤矸石,不可用铁锹清理。
②若埋压遇险人员的矸石块较大,要立即用双手搬开,或者采用支撬法或用千斤顶等起重器械将煤岩块抬起。
③如果底板松软或是煤底,也可以采取卧底的方法,不能用手镐刨或大锤砸,更不能放炮崩,以免遇险人员受到进一步伤害。
④无论何种情况,营救人员都不能站在埋压在遇险人员身上的矸石之上。
⑤遇险人员的胳膊、腿被埋压,抢扒十分困难时,若不及时将人员救出,有可能发生二次冒顶,更不易将其救出;或者埋压时间过长,流血过多,可能造成遇险人员休克甚至死亡。在紧急关头,有时可以采取截肢办法保住生命。
‘伍’ 地震救人为什么都捂眼睛呀
参考下面的网页
-----------------------
和二楼说的差不多,但是具体说就是长时间在黑暗中,瞳孔放大~被救出后如果被强光照射,轻度会出现晕眩,严重的会引起视力退化,如果照射时间过长或者是过度强的光,会导致失明。同时由于长时间没有水分补充,身体各部分严重缺水,同样也包括眼睛,抢救现场灰尘大,大颗粒灰尘对眼睛伤害很大,又因为没有泪水的润滑以及保护,所以这样做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参考资料:引自灾难自救(平民自救
‘陆’ 地震从废墟里就出来人之后,必须把被救人的眼睛蒙上,为什么
因为人长期在黑暗中瞳孔会变大一下子来到了光茫地方瞳孔不能急时的缩小会伤害到视网膜严重的还可能瞎了
‘柒’ 从矿井救出后为何要蒙面
矿井里面很黑的
他们在地地下呆了那么多个小时,眼睛已经适应了没有阳光的环境,如果出来后突然见到阳光,眼睛会受不了的,可能会刺激瞎了的,所以要蒙着点
比如说,半夜你起来开灯,你眼睛肯定受不了,就是这个道理
‘捌’ 为什么地震中大多数获救者被抬出来后要蒙上眼睛
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平时的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
,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5)现金、贵重品(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
避震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1、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2、在家庭怎样避震
在楼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里要注意利用它们。
3、室内避震要注意: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
千万不要跳楼!
4、在高大复杂的建筑物怎样避震
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
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5、 在学校怎样避震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6、在野外和海边怎样避震
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
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7、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在商场、书店、展览饱、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远离玻璃橱窗、柜台或其他危险物品旁边;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8、特殊情况下的求生要点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
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布后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