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为什么不喜欢睁眼睛
⑴ 乌鸦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
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某些供玩赏的笼养乌鸦会“说话”,有的实验室饲养的乌鸦能学会计数到3或4,并能在盒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
杂食性,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他鸟类的蛋。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
(1)乌鸦为什么不喜欢睁眼睛扩展阅读:
乌鸦的逻辑推理能力超强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个经过仔细设计的科学实验最终证明乌鸦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发表于1943年的一个试验,设计人是当时德国柯尼斯堡动物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奥托·克勒(OttoKoehler)。
克勒的试验揭示,通过训练,他那10岁的宠物乌鸦“雅各布”可以数到7。他的训练方法是让雅各布从若干容器当中的一个容器下面取回食物,每个容器的盖子上面都标注着个数不同的点。它们能利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乌鸦能够辨别不同的个体,这种能力与人类的辨识能力十分相似。
乌鸦拥有某种智慧来引导它们的行为。拉绳取食的实验表明,乌鸦利用了逻辑推理;偷窃和反偷窃的策略表明,乌鸦会根据竞争者的实际情况―――它们是否看到自己埋藏食物―――来判断竞争者的行为。然后,它们将所有信息综合,决策应该采取哪种埋藏和取回食物的策略。
⑵ 乌鸦的生活习性
1、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
2、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
3、某些供玩赏的笼养乌鸦会“说话”,有的实验室饲养的乌鸦能学会计数到3或4,并能在盒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
4、杂食性,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他鸟类的蛋。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
(2)乌鸦为什么不喜欢睁眼睛扩展阅读: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筑于树的高枝上,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
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
除夏威夷乌鸦等少数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外,其余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⑶ 很多电影里乌鸦为啥会优先啄人的眼睛
一个是因为乌鸦啄眼睛的时候导演会把镜头放在人的脸部,这样可以凸显人物的表情烘托气氛;其实乌鸦更喜欢腐肉的味道,另外一个原因说起来有点恶心,乌鸦渴了,眼球中的晶体液含有大量水分
⑷ 关于乌鸦的说法
1. 历史的传说: 消极形象: 古希腊神话影响了南欧洲早期文明的大部,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的操守,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其他男子往来,以为她与其他男子有染,就回来向阿波罗报告,阿波罗一怒射杀了格露丝。而后证实格露丝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罗又怒贬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这便是乌鸦的由来,乌鸦由此背上了欺骗的恶名。在英语中eat crow----意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积极形象: 与南欧相反,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Hugin)和记忆(Munin)的化身,传说众神之主奥丁一只眼睛睁开可以观察到全世界,另一只眼睛永远关闭.当他睁开的眼睛被宇宙遮挡看不见的时候,就派站立他左右两肩的两只乌鸦去巡视天下,因此众神之主奥丁对天下的事情无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温哥华地区流传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一场毁灭世界的洪水过后,游曳在海滩的一只乌鸦发现了一个大贝壳发出奇怪的声音,原来裏面是当初的人类,乌鸦就指引他们来到陆地,但他们却全是男人,乌鸦又去海边找到一只巨大的石鳖,下面藏着的全是女人,乌鸦把他们领到了一起,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给他们招来日月星辰,带来火种,三文鱼和杉木,教会他们捕猎和耕作,引导人类一天天的进化和发展. 在古东亚的渔猎地区乌鸦也被当作神鸟来崇拜,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文献记载:神武天皇东征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敌军围困,天神派”八尺鸟”为其引路突围.后来日本国内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乌鸦.影响至今。 鸟儿自古与人类关系密切,“鸿鹄之志”、“子规啼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关鸟类的成语、寓言、诗文和图画。它们包含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想象以及附会。从今天起,本版将开设“鸟鸣卷”专栏,作者冯永锋先生是《光明日报》记者、民间环保项目“自然大学”的发起人。这第一声“鸟啼”,就来说说我们最常见的乌鸦。 有一个“军旅作家”很有意思,她跑到四川西部去采风,突然发现有许多乌鸦。她在文章中惊奇地写道:“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看到的乌鸦,怎么嘴和脚是红的?难道这边的乌鸦变异了?”其实她看到的是红嘴山鸦,她要是再往海拔高些的地方走,还有可能看到黄嘴山鸦,嘴和脚都是黄色的。如果她到河南南部信阳一带去旅行,观察得精心一些,就有可能看到一种乌鸦,脖子是白色的,学名叫白颈鸦。 如果她喜欢看中国古代字画,又会发现,古人喜欢画“雪后寒鸦图”,上面的乌鸦,有些穿着白色的小褂子,有些与传统的乌鸦一样黑成一团。古代画家笔下的这种乌鸦,现代的学名真的是叫寒鸦,或者有的叫“达乌里寒鸦”。画家画寒鸦,大概既画了寒冷天气下的“乌鸦”,又画了寒冷天气下的“寒鸦”。这些画多半是在北方画的,南方很少有大雪,即使有大雪铺陈的地面,也很少那么空旷辽远,即使有些块平地,也不一定有乌鸦附集。 乌鸦喜欢聚合的特点被用来当成贬义词,比如“乌合之众”,就用来比喻没有组织,没有训练,像群乌鸦似的暂时聚集的团伙。《后汉书·耿弇传》就说:“发突骑辚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乌鸦和喜鹊、灰喜鹊是我见过最抱团的鸟类,也是最擅长打群架的鸟类,面对任何可能的危险,他们都会互相呼应,快速聚集,为了共同的利益不顾个体的性命。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乌鸦与喜鹊的同源。乌鸦和喜鹊都属于鸦科动物,都常在人类身边生活,和麻雀相似,是“亲人鸟”。观鸟这么多年来,我经常看到乌鸦和喜鹊各自组成军团,为了地盘而大打出手。喜鹊成堆的地方,一般就没有乌鸦;乌鸦控制的地盘,一般也很少有喜鹊。 有人不喜欢乌鸦,早上出门的时候,要是第一眼看到喜鹊,就浑身高兴;要是第一眼看到乌鸦,尤其第一耳听到乌鸦叫唤,就担心不吉利。要是有人说些担忧的话,就被讽为“乌鸦嘴”。可如果我们跑到中国的史料堆里去翻寻,也许我们会发现乌鸦其实是挺正面的鸟类。 中国历来是讲“以孝治天下”的,为了配合“孝体系”的传统,古人发明了“二十四孝图”,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孝子的行为方式,供社会借鉴。但这还不够,中国人的形意思维发达,字是形意的,诗是形意的,寓言故事也是形意的。对于喜欢象征和形意的人来说,把身边的常见物种,附会上某些特殊意义,是必然要做的事。 常见的鸟就被古人一一用上。鸿雁代表对远人的思念,杜鹃(布谷、子规)代表旅人对家乡的怀想,麻雀、燕雀代表短视的小人,鸿鹄(鸿是鸿雁,鹄是天鹅)代表远大的志向和强大的才能。而乌鸦,被附会上了一个美好的传说,不管是大嘴乌鸦、小嘴乌鸦还是秃鼻乌鸦,都用来笼统地喻示“孝顺”。 在儒家的诸多经典和传讲中,总喜欢说乌鸦“反哺慈亲”。意思是,乌鸦是孝顺的典型,当他们的父母年纪大了,老了,病了,厌倦世事了,无法觅食的时候,小乌鸦、年轻的乌鸦、儿孙辈的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鸦,不但会给父母寻找食物,而且会把食物给弄得很可口,像人类吐哺以养育子女一样。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成为名文,与这一段很有关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私人的尽孝,大于对朝廷的尽忠。 古代文人多半是些沉迷于想象中的人,如果我们非要用科学的态度去校正他们,反而显得我们犯了逻辑病和迷信科学病。科学上说,太阳上有黑子和耀斑,而中国的古代人,把太阳称为“金乌”,一些古代画作,真的就画着太阳上面蹲着只乌鸦。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乌飞兔走”比喻日月的运行,时间的流逝;文人们形容太阳落山、月亮升起,也一定是“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乌鸦还用来形容某个官职。最常见的是形容御史,御史府又被称为乌府,据说这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我国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弹唱的,叫《乌夜啼》。唐代诗人张籍写有《乌夜啼引》,诗前有“引”说:“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张籍的诗是这样的:“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何晏是三国魏的玄学家,李勉是唐代的高官、宗亲,据说也是音乐家、制琴大师。后代的注释者指出,《清商西曲》也有《乌夜啼》一诗,宋临川王所作,“与此义同而事异”。 1998年去世的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最后的一部诗集名字叫《乌鸦》,而且一直没有收满,据说只收了三分之二,有些诗甚至没有写全。因此有文学研究者认为,这表明了诗人对“空白”的追求。在中国的古代,乌鸦也是经常入诗的。这里,找首与乌鸦有关的古诗来结尾吧。白居易的《慈乌夜啼》,讴歌乌鸦反哺,针砭世态,抨击人间不孝者,很值得一读: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在满族民间传说中,乌鸦的拯救者形象跟乌鸦的食腐性有关。乌鸦落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身上,将其包围,给敌人造成他们已经死了的假象,从而搭救了他们。努尔哈赤下令要在索伦杆上敬饲乌鸦。沈阳故宫清宁宫前就立着一根索伦杆,有丈余高,顶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杆置于汉白玉基座上。萨满在祭祀仪式中,将五谷和猪杂碎放在神杆的顶端,敬饲鸦鹊;皇太极则不准任何人伤害乌鸦,且专门伺鸦。《东三省古迹遗闻》载:“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这里,乌鸦的灵性是因为乌鸦“偶然”救主而被赋予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动物崇拜了。对于被救助的皇帝来说,是因为被意外搭救,而采取行动感激乌鸦,对于满族后世来说,是由于乌鸦救了满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对乌鸦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种报恩的行为。对于乌鸦是这样,对于喜鹊也是一样。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有很多异文,其中,有的就说是喜鹊立在了小罕(努尔哈赤)的头上,被明军当成木桩得以逃生。这跟清文献记载的喜鹊救樊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救人的是鸦鹊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究其原因,还是跟原始的满族对于鸦鹊的动物崇拜有关。鸦鹊在满族先民的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这种观念世代传承,深深积淀在满族人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满族神话传说中鸦鹊拯救祖先的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⑸ 为什么不能看乌鸦的眼睛
不能看乌鸦的眼睛,因为乌鸦会对人类主动攻击。
如果和乌鸦对视,会引起乌鸦的恐慌和害怕,它会主动攻击人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乌鸦喜群栖,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群居在树林中或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主要在地上觅食,步态稳重。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
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
⑹ 西方人为什么认为乌鸦是不祥的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乌鸦能嗅出死亡或腐败的气味,并由此预言一个人的死,却不能预知人类的恶毒和诡计多端,以及这种恶毒和诡计多端所散发出的死亡或腐败的气息。
在西方人心目中,乌鸦是不吉祥的动物,是报凶信的使者。如果某户人家将有灾祸,乌鸦便会栖息在门前的树上;如果某个朝代即将灭亡,乌鸦便会群集于华表之上———聒噪。
相信科学的现代人认为,这是迷信,然而,真正迷信的永远是人,而不是动物。乌鸦只不过具有某种“特异功能”而已。
(6)乌鸦为什么不喜欢睁眼睛扩展阅读:
乌鸦的世界影响
乌鸦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和中国一样是矛盾的:古希腊神话影响了南欧洲早期文明的大部,传说太阳神阿波罗与格露丝相恋,派圣鸟去监视格露丝的操守,一天圣鸟看到格露丝与其他男子往来,以为她与其他男子有染,就回来向阿波罗报告,阿波罗一怒射杀了格露丝。
而后证实格露丝并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罗又怒贬圣鸟,令其洁白的羽毛变成黑色,这便是乌鸦的由来,乌鸦由此背上了欺骗的恶名。在英语中eat crow——意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与南欧相反,在北欧,乌鸦却成为思想(Hugin)和记忆(Munin)的化身,传说众神之主奥丁一只眼睛睁开可以观察到全世界,另一只眼睛永远关闭。当他睁开的眼睛被宇宙遮挡看不见的时候,就派站立他左右两肩的两只乌鸦去巡视天下,因此众神之主奥丁对天下的事情无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温哥华地区流传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一场毁灭世界的洪水过后,游曳在海滩的一只乌鸦发现了一个大贝壳发出奇怪的声音,原来裏在里面的是当初的人类,乌鸦就指引他们来到陆地。
但他们却全是男人,乌鸦又去海边找到一只巨大的石鳖,下面藏着的全是女人,乌鸦把他们领到了一起,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给他们招来日月星辰,带来火种,三文鱼和杉木,教会他们捕猎和耕作,引导人类一天天的进化和发展。
在古东亚的渔猎地区乌鸦也被当作神鸟来崇拜,日本的和等文献记载:神武天皇东征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敌军围困,天神派“八咫鸟”为其引路突围。后来该国内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乌鸦。影响至今。
⑺ 讲一讲《乌鸦和麻雀》的故事
乌鸦和麻雀都是在动物学校的学生,都在鸟类班。乌鸦在班上是出了名的笨。但是它坚信笨鸟能先飞,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它下课便一步不离“大本营”。总是不停地看书,死记硬背。每天比别人的时间要多很多倍。而且晚上还开“夜车”。
而麻雀,在鸟类班以小聪明而着名,它认为乌鸦那种办法是一种笨办法,与高效率的时代格格格不入。它认为学习应该讲究技巧和方法。于是它只是上课把老师讲的归纳起来,再上课记。而下课回家根本不花时间去看,到处可见它奔跑的声音。
快要期末考试了,它们俩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登上那羡慕已久的鸟类班的第一把交椅。
考试结果一出来,着实吓它们一跳,它们不赶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再看一遍。可结果偏偏是那样,它们还是处于长江中下游水平。它们俩大惑不解。于是,它们便带着疑惑去问它们的老师——夜莺。
老师夜莺说:“你们应该把自己本身具有的,与别人优点结合起来。乌鸦你有毅力,你应该学习麻雀的技巧和方法。而麻雀,你则应该学习乌鸦的那种毅力。”它们听了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于是乌鸦与麻雀取长补短。这一次期末考试,它们终于如愿以偿。看着自己的成绩,它们会心的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
在一个很大的树林里,居住着许多种类的鸟。
其中就有乌鸦和麻雀。
由于他们生活习性的不同,所以他们很少有来往。
乌鸦把自己的窝悬挂在大树的上边,远远看去,就象一个帽子一样。
记得麻雀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她就指着树上的象帽子一样的乌鸦窝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啊?”
“宝贝,那是一种叫做乌鸦的很丑陋的鸟做的窝。”妈妈很有耐心地告诉女儿。
“那么高,那他不怕摔下来吗?”善良的小麻雀竟然为乌鸦的安全而担心。
“傻孩子,他会飞的啊!”妈妈抚摩着女儿的头,会心地笑了。
从那以后,在小麻雀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对乌鸦的印象,一个很丑陋的家伙。
小麻雀渐渐的长大了。
她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因为她已经学会了飞翔。
许多时候,她都仰望着树梢上的乌鸦窝,她想亲自看一看,丑陋的乌鸦到底有多么的丑陋,可是她却一直也没有看见过。
有一天,小麻雀正在树上寻找东西吃。
她遇到了几个打鸟的孩子,于是,来不及躲避的她受伤了。
那一颗罪恶的气枪子弹打中了她的翅膀。
她一下子就掉在了茂密的草丛中。漫天都是她细细的羽毛。
“快找找,就在附近!”她听见了孩子们的说话声。
于是她吓得一动也不动地蜷缩着,心跳得厉害。
过了很长时间,她隐约听见了那几个孩子嘈杂的脚步声和嬉笑声渐渐远去了,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一阵剧烈的疼痛遍布她的全身,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麻雀醒过来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睡在什么地方,身边有一个象妈妈一样的身体,在温暖着她,紧紧地依偎着自己。她往天上望望,依稀看见了几颗闪烁的小星星。
“这是在什么地方啊?”麻雀迷惑了。
她想起来,可是翅膀上的伤口又疼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麻雀感觉到伤口处凉凉的,很舒服的感觉。她睁开了眼睛,她看见了一只很美丽的黑色的鸟,正在用嘴叼着一片绿色的叶子望她的伤口上挤绿色的液体。
这只鸟,穿着黑色的衣服,羽毛很光滑很柔顺。
从他的目光中,麻雀已经感觉到了,是他救了自己。
“你是美丽的黑天鹅吗?”麻雀小心地问。
“我不是天鹅,我是黑乌鸦。”他憨憨地笑了。
麻雀真的迷惑了,这样漂亮的鸟,怎么会是乌鸦呢?
“但是无论你是乌鸦还是天鹅,都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鸟。因为你有一颗水晶一样的心灵”麻雀望着乌鸦甜甜地笑了。
“那你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小小鸟。”乌鸦望着麻雀美美地笑了。
说实话,乌鸦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叫他天鹅呢!
而且还是一个这样可爱的小麻雀。
从那天起,麻雀就开始和乌鸦住在了一起,因为她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每天都是乌鸦到外边给她找回吃的。
乌鸦告诉麻雀,他的爱人在不久前被一群坏孩子捉去杀死了,这个曾经温馨的家,就剩下了孤独的自己。
夜晚,乌鸦就那样紧紧地搂着她娇小的身体,他们就这样甜甜地睡过去。
白天,乌鸦出去的时候,麻雀就傻傻地望着天空,等待着那熟悉的黑色的身影,飞回来。
麻雀的伤口疼的时候,乌鸦就去找回来据说是能治外伤的那中草,嚼成汁液,给麻雀疗伤。
麻雀的伤口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
乌鸦高兴地说“等你好了,我就送你回家。”
不知道为什么,一说到回家,麻雀的心情就特别的烦躁。
在逐渐的接触中,麻雀已经喜欢上了这只黑色的鸟。
虽然乌鸦的声音很难听,可是麻雀却感觉那是最优美的音乐。
爱情就是这样,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只要你拥有了爱,缺点也变得如此的可爱。
在一个夜晚,乌鸦已经睡着了,可麻雀却怎么也睡不着。
因为乌鸦说了,明天就要送她回家了,麻雀的伤口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可是麻雀不想离开这里,不想离开自己最爱的乌鸦。
小麻雀,悄悄地用嘴,啄着自己的伤口,伤口火辣辣的疼痛,可是麻雀还在啄着,殷红的鲜血顺着麻雀翅膀的羽毛流了出来。
“怎么了?你的伤口怎么流血了?”早晨起来睡梦中的麻雀就听见了乌鸦焦急的声音。
“我也不知道啊!”麻雀忍着剧烈的疼痛,装做若无其事地回答着。
“以后要小心了,又不能送你回家了。”乌鸦叹了一口气。
麻雀却会心地笑了。
“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啊!为什么要送我回家呢?”麻雀不止一次的问乌鸦。
“因为我们不是一种鸟,我们根本就不能生活在一起,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习性,你要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你知道吗?小小鸟。”乌鸦温柔地解释着。
“我们不是一种鸟,可我们一样有会飞的翅膀,我们不是一样的习性,我们可以保持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也许以后的我们没有完美的结局,但是我们曾经真爱过,我们永远也不会后悔”。
麻雀怎么也想不通,她只要有爱,就足够了。
当乌鸦又一次说要送麻雀回家的时候,麻雀又开始偷偷地啄自己的伤口了。
终于这个秘密被乌鸦发现了。
“你怎么这样傻啊?”乌鸦拥抱着麻雀,伤心地哭了。
从那以后,乌鸦在也不说送麻雀回家的事情了。
麻雀和乌鸦就那样幸福地生活着。
麻雀不在管乌鸦叫乌鸦,“你是我的黑天鹅”
乌鸦也不在叫麻雀为麻雀。“你是我的小小鸟。”
虽然他们知道这种爱不会有什么样的完美结局,但是他们曾经享受过爱体会过那种发自内心爱的幸福。
可是灾难终于降临了。
一天,乌鸦又去寻找食物了。伤口还没有完全痊愈的麻雀守在屋里,等待着乌鸦的回来。
她忽然感觉到房屋在剧烈的摇晃。
孩子的说话声传了过来。
“看看里边有没有老鸹蛋?要有的话,就全部掏出来,我们好不容易爬上这么高的树。”
麻雀已经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于是她用尽了力气,趁孩子们还没有摸到她的时候,她飞了出去。
已经很多天没有飞了,她的翅膀是那样的沉重,可为了生命,为了找到她的“黑天鹅”乌鸦,她一定要飞出去。
“怎么,老鸹窝里飞出了一只麻雀,你看你看!”麻雀听见了孩子们好奇的说话声。
麻雀终于落到了一棵离乌鸦窝不太远的树上。
她能看见孩子们的手正伸进窝里。
忽然,麻雀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黑色的身影,象剑一样飞向乌鸦窝。
是麻雀的“黑天鹅”,他不顾孩子们的阻挡,勇敢地飞进了窝里。
麻雀的眼泪流里下来,是为了救自己,他才飞回来的啊!
乌鸦在也没有飞出来,调皮的孩子们捉住了他。
他痛苦地在孩子们的手中挣扎着。
黑色的羽毛一片一片的零落。
麻雀在也忍不住了,她向这群孩子飞了过来。
她在孩子们的上空盘旋着,乌鸦听见了他的“小冤家”呼唤他的声音。
可是乌鸦在也睁不开眼睛了。
麻雀为了能救回“黑天鹅”,拼命的煽动着翅膀,艰难地跟着孩子们飞着。
她的伤口在流血。
“这只乌鸦,这么快就死了!真没劲!”
“听说乌鸦死了,是不能吃的,很脏!扔了他吧!”
麻雀清楚地听见了孩子们的对话,然后看见他们把乌鸦扔在了地上。
等到孩子们走远了,麻雀终于找到了她的“黑天鹅”,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他的身体已经僵硬了,冷冷的。
麻雀就这样默默地蹲在乌鸦的身边,她亲吻着乌鸦的羽毛。
夜幕降临了,麻雀紧紧地搂着乌鸦,躺在草地上。
“今生,我们不能够在一起,那么来生就让我也变做一只乌鸦,做你美丽的的妻子吧!”
麻雀睡着了,她看见了自己也变做了一只黑色的乌鸦,和她的“黑天鹅”一起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
“你看,那个窝,就是我们的家!”
她听见了黑天鹅在呼唤着她,于是他们一起向家中飞去。
不知道过了多少天,那几个孩子又走了过来。
“你看,那只死乌鸦的身边怎么有一只死麻雀呢?”
孩子们远去了,乌鸦和麻雀的故事,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