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为什么崇拜眼睛
‘壹’ 楼兰古国的前世今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人制造了大量的工业用品,没有办法在本国销售,所以他们的国王眼睛瞄上了大洋彼岸的大清,于是给大清的皇帝,干隆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希望能彼此合作,互相通商。
可谁知,大清皇帝干隆在回信中说到,我大清地大物博,啥都有,什么都不需要。
干隆死后在他后世子孙的手里,欧洲各国用大炮,用鸦片,硬生生的打开了大清关闭的国门,自此中原开始大乱。
欧洲人除了在中原地区新风作浪之外,还不忘将目光瞄上了遥远的大西北,瑞典人斯文赫定,穿越遥远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探索发现了一座古城,在古城周围发现了数枚汉简,纸质书,和大量带有西域特色的文物,专家根据汉简上的内容推测这个地方就是曾经的楼兰古国。
我们再把时间线拉回来,打开地图看一看,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逐渐被汉王朝官方打通,在那个时候人们走的路线分为两条。
第一条南线: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到敦煌出阳关经过四百多公里的白龙堆沙漠到楼兰古国,出楼兰经若羌,且末,精绝,疏勒翻越天山到国外。
第二条北线:还是从长安城出发到敦煌走玉门关再经过白龙堆沙漠到楼兰,在经阿克苏翻越天山到国外。
我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丝绸之路从长安城到敦煌分南线和北线,出发经过四百多公里的白龙堆沙漠到楼兰,于是在楼兰进行粮草和水源的补给,所以楼兰是一个集中的大本营。
为什么要分南北线呢?主要原因是南线和北线中间隔着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俗称为死亡之海。所以人们要沿着有水源的地方走,绕过沙漠才能保证出入平安。
丝绸之路的独特地理位置,东来西往的商旅,在穿越了令人无比绝望的大沙漠之后到达楼兰休息片刻。一时间,楼兰的客栈遍地都是,商旅云集,美女遍巷。
由于楼兰独特的地理位置,东面的大汉虎视眈眈,西边的匈奴也不怀好意。
如若控制了楼兰,相当于控制了丝路中最重要的命脉之处。
公元前108年,霍去病将军的手下赵破奴率命出征。赵破楼将军一举歼灭了匈奴人在西域的部队,严厉的打击了楼兰,姑苏等西域小国。最后善于审时度势的楼兰王当场开口说:我们楼兰愿意做汉臣。
西边的匈奴,打听到楼兰做了汉朝的外臣。于是发兵向楼兰进攻,楼兰王迫于无奈将自己的长子送到匈奴做质子。
后来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就说,一个人怎么能骑两匹马,这不是两面派吗?于是,派人去逮捕楼兰王。楼兰王迫于无奈对汉武帝说,楼兰作为一个小国家,不能得罪大汉又不能得罪匈奴,但是他们也要生存啊。如果非要做出一个选择的话,他愿意举国将所有的居民迁到大汉来。
后来汉武帝听了楼兰王的话也实属无奈,只能苦笑。
过了没几年,楼兰王去世。在大汉这边的楼兰王子因为做了错事,受了汉朝的刑法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了。楼兰不得不立上一任王的弟弟为新任楼兰王。匈奴那边的王子听到这个消息,于是偷偷的杀掉了新上任的楼兰王,楼兰又一次倒向了匈奴。
刘彻驾崩,刘弗陵上任。派傅介子刺杀楼兰王,楼兰归汉。
再到后来,刘弗陵将楼兰改为鄯善。自那以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出现楼兰二字了,鄯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讲述着它的故事。
在西汉末年,王莽登上了皇位,开始了一意孤行的改革,西域大乱。鄯善趁机抓住了这次机会收复了小宛、且末、精绝,把国界向西南拓展到今民丰县的尼雅河流域。从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曾经的楼兰,借着鄯善的名字又一次活跃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提起楼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楼兰美女,没错,楼兰人具有印尼欧人的血统,典型的身材窈窕,肤白貌美。西域各国的君主皆以取楼兰美女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的时候发现了一具棺椁,打开之后,是一位女性木乃伊,这句木乃伊保存的非常完好,从衣服,头发甚至连睫毛都能清晰的看到,并且嘴角是微微上扬的,斯文赫定给他取名为“微笑公主”。
那么为什么这具女性木乃伊会保存的这么完整呢?
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当地十分干燥,包裹尸体的材料为牛皮,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棺椁是用胡杨木做的。
后来经过我国的专家学者考察,那片区域为小河流域,是楼兰王室的墓地。胡杨木大面积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这是其一。
其二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楼兰接触到了外面的新鲜血液,大面积的发展农业,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楼兰的母亲河孔雀河的下游没水了,孔雀河的下游供不上水,胡杨木无法繁殖,水土流失,风沙四起。当楼兰王意识到这一切之后,再做补救措施时已经晚了。
其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一条新的北道,汉玉门关从敦煌迁到瓜州境内,自此以后,人去城空,楼兰古国彻底废弃。
遥想当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人会问楼兰不是早在汉代的就已经不存在了吗?为什么唐诗里还会出现呢?
其实在唐代楼兰已经成为了边疆少数民族的一个代名词,没错,楼兰是不在了,但是鄯善还在,他们的国家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人还在。
人是群居动物,生存的原则是依山傍水,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有人,可能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但楼兰人却不会消失,他们或许在迁徙的过程中和其他部落的人结婚生子,融入其他部落,或许又会改了新的名字,一直生存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尼克松总统访华给周恩来总理送了一副地图,打开之后是一副黑耳朵的样子,那幅地图上描绘的画面是罗布泊的现状。
罗布泊,罗布泊,听名字可以想到罗布泊以前其实是一个大湖泊,孔雀河,疏勒河和塔里木河共同汇向罗布泊,但是罗布泊为什么最后没水了呢?气候逐渐变暖,冰山逐渐退缩,疏漏河下游断流,孔雀河下游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建设。逐渐的导致罗布泊干涸了。
1964年10月16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自此以后罗布泊和楼兰古国成为了传说,自那以后罗布泊还有一个新的外号:死亡之海。楼兰古国现如今好像是一个景区,但是参观程序还挺麻烦的,得上报当地的管理部门一层一层向上批,据说门票还贵得要死。
历史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动着。楼兰虽然没有了,但人类文明还在继续,曾经的大湖泊变成了如今的死亡之海,试问人类在大自然中担当的是什么角色?文明的创造者,地球的主人,又或许只是短暂的暂住者罢了。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什么都不是,一场新冠肺炎足以要了命,人类在忙碌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时大自然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些信息,曾经被我们丢失的灵魂在哪儿?或许楼兰古国可以给我们答案。
‘贰’ 楼兰究竟是哪里,为何古代总喜欢攻破楼兰
楼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多数人的心中,她很神秘,宛如一个尚未谋面、且天隔一方的恋人。爱恋的感觉总是过于美好,那种浓浓的暖意、飘忽不定的相思,时刻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欲说还休。但凡喜欢浪漫的人,对楼兰的印象大抵如此,而与恋人相会的渴望就是邂逅楼兰的冲动。
楼兰是个什么地方
最初的楼兰位于孔雀河上游,罗布泊北岸,是一个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野兽成群的绿州。当时,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均从北向南注入罗布泊。因此,罗布泊的最大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2000平方公里,而楼兰人就曾在烟波浩渺的湖上打渔,于岸边丛林狩猎,世代繁衍生息。而这一画面应该定格于4700年之前。显然,楼兰曾经是一个“世外桃源”。
20世纪初,罗布泊还有500平方公里的水域,到了70年代已经完全干涸。而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生命的禁区。有人把罗布泊比作塔里木盆地忧伤的眼睛,但眼睛里已经看不到一滴泪水,然而,我们却在还能在眼睛里看到楼兰的影子。所以,当穿越历史时间,我们可以邂逅楼兰,回到现实,楼兰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叁’ 新疆的楼兰古城很神秘,关于这里的传说都有些什么
关于楼兰古城最神秘的传说就是海市蜃楼与沙埋古城。现在的罗布泊已经是绵延万里的黄沙常年与恶劣的气候为伴。但是在许多年以前,这里却有着一座如同明珠一般璀璨的城市,那就是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的楼兰古国。楼兰果果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公元三世纪之后,这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却突然间消失了。一直到唐朝玄奘法师游历归来时才发现这座古城。虽然城郭依旧在,但已经不见旧时人了。一直到今天楼兰古城所在的地方更是演变成了黄沙遍布的一片不毛之地。
到现在为止仍然有许多关于罗布泊和楼兰古国的传说没有得到证实。比如楼兰是什么人种?是什么导致楼兰国的毁灭,究竟是战争还是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因素等等。虽然楼兰古国的面纱已经一层又一层的被揭开,但是面纱之下那张的面孔仍然神秘。
‘肆’ 在历史中,楼兰古国究竟会是什么人种
我们都知道,在早期社会中,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种的人。这些人种有的是“昨天晚上还能看见,睡了一觉起来发现这个人种就突然找不到了,可以说是离奇失踪。”还有的人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消失不见,不管是哪种消失不见的人种,都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都是值得被历史所记录的,那么在历史上很有名的“楼兰古国”究竟是什么人种在楼兰古国消失以后,他的后裔还在这个世界上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都会慢慢消失,而留下来的不能说是完美的,只能说是禁得住时代的考验,靠自身的毅力保留了下来,为中华大地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伍’ 楼兰古国的传说
楼兰古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出生王族地青年叫做罗布淖尔,他英俊潇洒。罗布淖尔不愿继承王位,他要穿过沙漠,去龟兹学习歌舞。
当走到塔里木盆地,他迷失了方向,饥渴劳累使他昏厥在地。濒死之下,却被风神的女儿米兰所救。这位米兰姑娘,天真可爱,美丽善良。二人一见钟情,倾心爱恋、难舍难分。
风神发现女儿与凡人相爱,大怒之下,便刮瞎了罗布淖尔地眼睛,摔断了米兰的双腿,又将他们吹到东、西两面地荒漠上,罚他们终生无法相见。二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见,正是思念如刀,刀刀催人老。
美丽的少女米兰,每天思念情郎,一夜之间青丝变白发,滚滚地泪水聚流成河,汇集成一片晶莹地湖泽。这就是传说中的罗布泊。千百年前地罗布泊,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诸多河流注入其中,一脉相连,好似颗颗珍珠洒落大地。据说,那就是少女多情地泪珠。
后来,米兰姑娘思念成疾,魂归天外,那一夜之间,天地变色,湖泊干涸,美丽的罗布泊自此消失不见,唯留下这满地地银沙,传说这遍布天地地银沙,便是少女地白发所化,这个典故就叫做泪如米兰、白发银沙。
(5)楼兰古国为什么崇拜眼睛扩展阅读:
原来楼兰国是一个通往丝绸之路的一个小的国家,楼兰国在罗布泊西部的方向,主要是位于西域的枢纽地域,在丝绸之路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楼兰国在公元176年建立,在公元630年的时候楼兰国消失了。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汉武帝的使者张骞率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穿过西域前往中亚阿姆河畔的大月氏,试图与大月氏结成同盟,东西夹击匈奴。
匈奴人得到消息后,发令西域各国对汉人使团围追堵截,楼兰人当然不敢怠慢。结果,张骞一行人被匈奴俘虏。后来,张骞侥幸逃脱,造访了西域各国,西域被宣布“凿空”,伟大的“丝绸之路”随之开通。
因为西域南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白龙堆沙漠分割为南、北两部分,所以当“丝绸之路”从敦煌到达楼兰后,被迫分成南、北两条通道:一条直接向西,沿塔里木河,经库车、阿克苏,到达疏勒,再经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中亚、西亚和西南亚地区以及欧洲,称“丝路北道”;
另一条路由此向西南,经若羌、且末、和田,在疏勒与北道交会,称“丝路南道”。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重要驿站和交通枢纽,“楼兰”因此成为亚洲与欧洲文明交流的代名词。
楼兰城内客栈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良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各色商队经过这里,都要落脚休整。
对于无数穿行在“丝绸之路”漫漫征途上的使者、客商、僧侣来说,楼兰开始成为他们心中的灯塔、歇脚的港湾、精神的驿站。很快,楼兰成为塔里木盆地中6个人口超过万人的国家之一。
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楼兰成为汉、匈争夺的热点地区。丝路开通后,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团前往西域和中亚,匈奴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汉使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通过,因此摩擦突起。
楼兰和姑师在匈奴汗国指使下,派出联合巡逻部队截杀中国使节,切断了丝路交通线。幸存者将使团受到袭击的消息向汉武帝做了详尽的报告,性情暴躁的中国皇帝大为光火,发誓要狠狠教训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汉朝将军赵破奴率领数万精兵进入西域。当时的楼兰军队仅有可怜的3000人,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只有14000多人,根本不是西汉大军的对手。
得知楼兰根本不堪一击,赵破奴只率领700轻骑就俘虏了楼兰王,将他关进了楼兰人自己的牢房。接着,姑师被顺利征服。不久,楼兰王心悦诚服地投降汉朝。
‘陆’ 楼兰古国有什么神秘之处,为何考古学家要紧盯着不放
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重要的一个存在,但是在经历了八百余年的时光后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引起了当代人民的好奇之心,故而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它的探索之旅,探索它的文明以及它为何消失。
过往在人们心目中,楼兰仅属于传说,但是后来遗址的发现无疑是上天给人类的一个大大的惊喜,然而这个惊喜并非完全是惊喜,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十分的特殊,也直接导致了探索的困难性极大。虽然我们收到了来自上天的礼物,但是打开这个礼物却是一个大大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研究人员也试图用最新的仪器对残存的楼兰古国遗迹进行探索,希望能够解开古国神秘的面纱。
在当时的人看来,环境的恶化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而是神明对他们的惩罚,所以在种种原因下,他们选择背井离乡,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放弃了劳作,只祈祷神明能够原谅他们并且还给他们昔日自然生态的生机,但是我们也知道,他们既等不来神明的救赎,也没有对环境做出相应的保护,留给他们的后果就只能是与这个国家一同消失在这地球上,后来考古学家们在遗址附近发现的几具干尸也佐证了当时炎热干旱的自然环境。
‘柒’ 楼兰古国
楼兰古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虽然,楼兰古国在唐代已经销声匿迹许多年了,但它还深刻地印在唐朝文人的脑海中,时时成为吟咏的对象。
楼兰,最早见于我国西汉史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它“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囊驼。”其实,司马迁没去过楼兰,他是根据他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的报告写的。张骞一生三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很熟悉西域各国的情况。
可见当时,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盛极一时。
匈奴是汉朝西北最大的敌人。为争夺西域疆土,汉朝同匈奴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首当其冲。这种争夺曾一度白热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将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另立其弟为王,迁都伊循城。楼兰古国改名为鄯善国。
此后,楼兰一直都是汉王朝的西域重镇。
东汉,班超曾活动于此。
三国,鄯善属魏。
西晋,封鄯善王为归义侯。
五世纪,名僧宋云曾赴鄯善,城中住着吐谷浑的宁西将军。
此后,古楼兰国消失了,它再也没进入任何文献记载。到了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唐代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可是没有找到,它从此消失了,只存在于边塞诗人们的想象之中。
1274 年,大探险家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东来,也没见过楼兰,看见的只有莽莽黄沙。
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不翼而飞了?不,它静静地躺在莽莽黄沙之下,等待着科学的呼唤!
一千多年后的发现
1900 年3 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他的向导是维吾尔族农民爱尔迪克。
3 月27 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小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
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却又发现携带的铁铲丢失了。向导奉命回原路寻找铁铲,途中,遇到了强烈的风沙,风沙迷住了爱尔迪克的眼睛,他只好先躲起来。待风沙过后,他睁开眼睛,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峰火台。爱尔迪克恐怖极了。他以为看见的是魔鬼的宫殿。他匆匆地在城市中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走了一圈,拾了几枚古币,背了两块精美的雕花木板,向斯文赫定的探险队赶去。
爱尔迪克的发现使斯文赫定激动得差点儿晕过去。他知道,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由于没有水,斯文赫定不得不离开这里。他决定第二年再来彻底考察。
1901 年2 月,斯文赫定带着充足的水和食品又来到了这里,他发现,这里是一座被人们遗弃了的古城,而原先,曾经有过相当的繁华。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 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
1979 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最新发掘,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重见天日了。
辉煌的楼兰古国
经过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
昔日的楼兰城占地约10 万平方米,在孔雀河下游。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门柱,有涂朱漆的雕梁画栋,这里是古城的权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华的处所。
城南是居民区,居住着大约14000 人,残存的房屋显示出这里有中国宅院式建筑,分正房和厢房,屋后还有果园。
城东有一座高大的佛塔,5 里外有一座佛寺,这可以窥见当年这里的宗教情况。城东北还有残存的土堆,这就是汉代的驿站遗址。
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杨林。
城中街道纵横分明,还有一条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城周围有集中的墓地,这里可窥见当时的风俗人情。
大量的文物再现了楼兰昔日的辉煌。城里发掘了大量的文书及木简;既有汉代的五铢钱,也有遣霜帝国的铜币;既有汉代的丝织品、绢网,也有波
斯的壁画,甚至希腊、罗马以雅典娜为图案的工艺品;还有各国的陶器和漆器。
这一切都显示了楼兰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贸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经着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楼兰。楼兰的确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枢纽和前哨。它在当时,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国际性中转城市。中国客商到这里,便可选择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再前往长安。正如史学家孔拉特所说:“楼兰古城的兴衰,是一面世界史的纪念碑。”
让我们想想昔日楼兰的辉煌吧:
不同风格的华丽的建筑比比皆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不同国家的语言此起彼伏,一拨一拨的驼队来来去去,商人们携带着大量钱币和货物寻找着设有客满的旅馆,中国的军人们也许是在恣情纵酒吧,因为这一派和平热闹的景象似乎显示出他们的多余..
然而,这一切都去得那么仓促和突然,它似乎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是什么使这个繁华的古城陡然之间变成了一座空城,随即被掩埋在厚厚的黄沙之下呢?
楼兰消失之谜初探
罗布泊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会迁徙的湖泊”。古代,罗布泊就在楼兰古城北,司马迁说楼兰古城:“临盐泽”,就是指的罗布泊。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但是罗布泊为什么会迁移呢?专家们却又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使罗布泊淤塞,湖底抬高,塔里木河只好改道他行,旧的罗布泊就干涸了;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塔里木河在土质松软的谷地流淌,会自行改道,形成新的河床,造成新的罗布泊;还有学者认为,罗布泊的迁移是由于地质构造和运动表现不均衡的结果。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