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便颜色决定人的健康
1. 从一个人的大便颜色,是否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可以的。只要是去过医院的人就会知道,有时候医生在问诊的时候,不仅会询问身体的状况,还会问大小便的情况。那么,其实我们的大小便也间接的反应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平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大便的颜色来先做一个判断。
2. 各个“便便”的颜色决定身体健康
呵呵,你的问题真有意思!大便的颜色通常和食物有关,正常是浅黄色~咖啡色
绿色大便大概是蔬果颜色,或胃十二指肠出血粪便呈现墨黑色墨绿色,胆道疾病(胆汁排泄障碍)会使大便颜色变浅而不为黄色.你可以观察眼睛和手掌是不是有些变黄,如果有颜色改变,可请消化内科医生诊断
.
许多乳儿排出的大便是绿色的,这种现象不是宝宝有病,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细胞不断的分泌胆汁,胆汁汇入肝管,在经胆总管汇入十二指肠。胆汁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可由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和胆绿素,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小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而牛乳喂养的小儿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
3. 为什么人体大便的颜色可以大致判断健康状况
这是因为通过长期的总结以及观察各个病种的大便得出来的呀
黑色大便:大便发黑,常见的原因有:血管静脉曲张、食管有异物、溃疡病、
红色大便: 肛裂、肛管直肠损伤、直肠息肉、痔疮。
4. 大便颜色跟健康有关么
是的,便便的形状和颜色也暗示着我们的健康状况,有一本日本作家的书,很不错,叫便便书,就是讲的便便,我曾经看过,上面有提到,发绿的便便主要原因有两个,事物中毒和急性肠胃炎,你不是后者,那就是前面的原因了,也许因为以往的饮食习惯,你身体内累积不少毒素,现在在通过便便排出来呢,现在的环境,人每天多多少少都摄入一些有素的物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情况下,通过新陈代谢排除毒素,也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忧,先观察一端时间,当然现在开始也要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了,最后,推荐你看那本便便书,很有趣可爱,而且能学到不少关于便便的知识。
5. 大便的颜色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因所吃的食物不同,大便的外形与颜色可能发生一些差异。但是大便的颜色太深或太淡、便中带血,都是比较严重的症状,要赶快去看医生。
1、症状:大便的颜色是很淡很淡的黄色,有的甚至接近于白色。
可能:是消化不良。如病人的眼睛及皮肤发黄,是肝脏有病,如胆管阻塞、肝硬化、肝癌等。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先要检查出是什么病因之后,才能对症治疗。
2、症状:大便时或大便后出血。
可能:最大的可能是痔疮。但是也有可能是较为严重的疾病。
处理:去看医生,诊断是什么毛病。
3、症状:大便里有鲜血或有小血块。
可能:痔疮、肠溃疡、肠癌、肠息肉、痢疾。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后才能治疗。
4、症状:大便有血,发热。
可能:急性痢疾,亦可能是肠溃疡。
处理:去看医生,如诊断是痢疾,用抗生素治疗,会很快治愈。如医生怀疑是其他原因,会为病人做X射线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如诊断是肠溃疡,可能会用抗炎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5、症状:大便呈黑色,或如油墨色。
可能:上消化道出血。
处理:去看医生。医生要对食道和胃做胃镜检查、钡剂X线检查、活组织检查。诊断后才能治
6. 便便的颜色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你知道什么
大便的颜色与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有关。常见的大便颜色有这么几种,正常的颜色是赤色的。当病人出现红色粪便或表面有粘稠的血迹时,就需要考虑肛裂和痔疮等疾病。当大便颜色为沙土或粘稠时,是肝胆裂隙的病理变化。当出现绿色大便时,可能是由于食物消化过快,或食用含有绿叶成分的食物过多。当大便呈黑色时,可能是发生了便秘,或其他胃肠道疾病。
食物在肠道内移动的速度太快,有些人受凉,吃了冰冷的刺激性食物;或者因为消化不良,一些食物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导致肠胃的酸碱分泌发生变化;或者摄入绿叶蔬菜,绿叶没有被肠胃充分吸收和消化,就容易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下,大便呈绿色。
恶臭的黄色大便说明体内存在大量的脂肪。最近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比较多,饮食缺乏规律性,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吸收障碍。癌症或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一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猪血,也会使便便发黑。如果正在服用一些药物,应立即停药,到正规医院做胃镜、肠镜和血便常规检查。不太常见的大便颜色很可能是由胆管梗阻和胆结石等问题引起的。对肝脏、胆汁和胰腺的状况应予以重视并立即进行诊断。如果你的大便出血,要明确你的大便出血是什么类型的血。一种是痔疮,肛裂出血是因为,排便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可混有粘液和脓血。除了暴饮暴食、吃生冷辛辣食物和大量饮酒外,很可能是存在癌症的象征,如胃溃疡、胃癌。需要及时就医。
7. 从屎看健康,屎的颜色代表了身体疾病
大便是我们吃的食物被胃和肠吸收和消化后留下的食物残渣,因为大便味道很臭,外观恶心,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上完厕所后就立即冲走。很少有人认真观察大便,其实大便的颜色与我们的健康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从大便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疾病,因此我们有必要仔细观察大便的颜色。
4,红色大便,如果大便表面有许多鲜红色的血滴,或者大便中有红色血丝。这很可能是痔疮引起的,排便时痔疮破裂,血液是来不及和肠道中的硫化物反应排出体外,所以会出现鲜红色的粪便。
8. 大便的颜色和健康有什么关系
健康的大便呈棕黄色,这是因为正常人的大便中夹杂着一种胆红素的关系。
1 白色或灰白色 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障碍,提示胆道梗阻,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
2 白色淘米水样 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
3 白色油脂状 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4 白色黏液状 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5 深黄色 多见于溶血性黄胆,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胆。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痢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6 绿色 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如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绿色水样大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青样伪膜,提示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此外,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度性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7 淡红色 像洗肉水样大便,这种大便最多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的有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8 鲜红色 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粘有鲜血,量少,并伴有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可用水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个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若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至,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
9 暗红色 因血液的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果等也可出现暗红色的大便。
10 黑色大便 因黑如马路上的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胃粘膜脱垂、肝硬化十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活性碳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
9. 大便的颜色与肠胃的健康有关
大便异常预警疾病发生
【来源:搜狐健康论坛】
第1页:便秘第2页:腹泻第3页:大便带血第4页:黑便或柏油样便第5页:白陶土样便第6页:如何保持大便正常
正常人排便习惯多为一日1—2次或1—2日一次,粪便多为成形或软便。少数人可为每日排便三次或3—4天一次,粪便为半成形或腊肠样硬便,但不干燥。大便颜色一般为黄色,但和饮食有很大关系,如进食蔬菜较多可偏棕绿色,进食较多肉类可偏棕黑色。此外,还和服用药物有一定关系。所以正常人排便各人差异很大,只要自己无排便不适和身体不适,近期无明显的排便次数的改变,排便颜色的改变及排便形状的改变,均属于正常,不必杞人忧天。
如果近期出现排便异常,如:便秘,腹泻,大便带血,粘液脓血便,黑色柏油样便或白色陶土样便等。这些报警信号需要特别注意,下面分别叙述。
一.便秘:是消化系统一个最常见症状。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太久,水分含量降低,变干变硬,以至不易排出。
常见原因:
1)饮食中纤维太少,或食量太小,对胃肠道不能产生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减慢,由此产生便秘。
2)胃肠道梗阻时,其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滞留在胃或肠道发生便秘,如幽门梗阻,肠梗阻,其中老年人特别注意肿瘤引起梗阻或狭窄产生便秘。
3)结肠应激功能减退。正常情况下,结肠内容物可刺激结肠引起蠕动,当结肠特别是直肠应激性减退时,虽有粪便进入直肠不能引起便意及排便动作。常见于老年人长期口服泻药,或年轻人工作紧张而忽视便意。另甲状功能亢进,高血钙也可引起便秘。)
4)当有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肛门周围脓肿等,因排便发生剧痛,而不敢排便造成便秘,又称为排便困难。
5)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抑制自然排便反射,可产生及发展成严重便秘。
6)一些肠外疾病也可造成便秘,如: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扑啉病等
7)长期口服一些药物亦可产生便秘,如胃粘膜保护剂:思密达,丽珠得乐等,及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等。
出现便秘时,注意进一步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加潜血,及甲状腺功能等,此外做胃肠道蠕动试验,排粪造影或结肠镜检查。
来源:环球时报-生命周刊】 【作者:李惠明】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日久可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还可引起痔疮、便血、肛裂等。便秘的人,除了应多饮水、适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应多吃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是使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在肠道中它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刺激肠道蠕动,协助粪便排出。除了大家熟悉的芹菜、韭菜外,绿豆芽、魔芋、乌塌菜这三种菜对防治便秘也有很好的功效:
绿豆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豆芽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外,发芽过程中还能产生丰富的维生素C(干绿豆不含维生素C)。关于绿豆芽的通便减肥作用,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能清暑热、通经脉,还能调五脏、利湿热。适用于热病烦渴、大便秘结等症。绿豆芽宜用旺火快炒,炒时加点醋,既可减少B族维生素的流失,还可除去豆腥气。与韭菜同炒或凉拌,对便秘的治疗功效更好。绿豆芽应市时,注意不要购买长得过长、过肥且有氨味的,那种可能是化肥催化而成的。此外,绿豆芽性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魔芋:
又称作韶头、麻芋等,是我国传统的植物性食品。从营养的角度看,魔芋是一种低热能、低蛋白质、低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品。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是葡甘露聚糖,属可溶性半纤维素,它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改善肠道菌相,使肠内细菌酵解产生低级脂肪酸,刺激肠蠕动,这些都有利于排便。华西医科大学有关研究表明:便秘者食用魔芋能增加粪便含水量,缩短食物在肠道内运转的时间和排便时间,增加双岐杆菌(肠道有益菌)的数量。此外,它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生魔芋有毒,必须煎煮3小时以上才能食用,且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乌塌菜:
又名塌棵菜、黑菜,是白菜的一个变种,叶色浓绿、肥嫩,因塌地生长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乌塌菜秋季播种,以经霜雪后味甜美而着称,被视为白菜中的珍品,因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钙、铁、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等,也被称为“维生素”菜 。其中的膳食纤维,对防治便秘有很好的作用。祖国医学早在《食物本草》中记载:“乌塌菜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常吃乌塌菜还可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泽肤健美。乌塌菜口感清新爽脆,最适合炒食,清炒或加入肉丝、火腿丝一起炒均可。
二.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且粪量增加,水量增加,粪便变稀,并含有异常成分,如未消化食物,粘液,脓血及脱落的肠粘膜。
腹泻分两大类:
1)渗出性腹泻,分为两类:感染性腹泻:常见疾病包括,痢疾、肠炎、肠结核等。非感染性腹泻,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缺血性结肠炎、烟酸缺乏症等
2)渗透性腹泻、常见原因有: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肠系膜淋巴管梗阻等
3)分泌性腹泻、分为两类:感染性腹泻:常见于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属等感染。非感染性腹泻:常见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缩窄性心包炎等
4)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常见于神经性腹泻、结肠易激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出现腹泻应查:便常规及便培养加药敏。电解质、肝功能,血常规、肠道吸收功能检查、胃肠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三、大便带血:是指肛门排出血液,主要来自下消化道,包括小肠,空场,回肠,结肠和肛门。常见于:
1)肛周疾病。痔疮、肛瘘、肛裂。
2)小肠疾病:憩室、肿瘤、息肉、结核、克罗恩氏病、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3)结肠及直肠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结肠癌等。
4)全身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
出现便血,应做常规试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必要时做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如果便血量大,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或晕厥,可能是消化道大出血,一定要迅速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四.黑便或柏油样便:在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胃液破坏,形成硫化铁,并且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形成大便粘稠,漆黑,发亮。上消化道出血在50~75ml可出现黑便,潜血实验强阳性,持续2~3就可以出血在500ml以上。若出血速度快可变现为暗红色大便,需要特别注意。
当服用活性碳,铁剂,铋剂时也可排出黑便,但是没有光泽且潜血隐性。若进食较多动物血或肝脏可以是潜血假阳性。
黑便常见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粘膜撕裂,食管胃底血管破裂出血,胆道出血等
出现黑便时。一定要来医院就诊,查大便常规加潜血、血常规,肝功能,胃镜必要时做肠系膜血管造影。
五.白陶土样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胆管梗阻,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却如,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却如,大便呈灰白色。常见于胆囊结石,胆管癌,胰腺癌压迫胆管等。
出现白陶土样便时,要做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及上腹部CT检查等。
六.粘液脓血便:当结肠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时病人可出现粘液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和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细菌性痢疾以粘液脓血为主。
出现粘液脓血便时,注意检查便常规加潜血,血常规,便培养,血沉及结肠镜等。
如何保持大便正常:
1.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良的心情对胃肠道均有影响
2.加强体育锻炼,可促进胃肠道蠕动。
3.合理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4.适当多饮水。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10. 为什么看粪便可以知道人的健康状态
从大便的颜色和形状看出自己的健康状态
大便的正常颜色为黄、褐色。黄色是胆汁中胆红素产生的颜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铁化合物的影响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为黄色;多食蛋白质时,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药,大便颜色也会加深。但食物及药物也会改变大便的正常颜色,合叶绿素多的食物以及叶绿素制剂、铁制剂(治贫血的药)、碳末等,可使之呈绿色或黑色。所以根据大便的颜色判断疾病也应参考其他因素。
血液附在大便表面:
像香蕉那样的有形便的表面粘着血液时,要考虑多半是痔疮出血,出血严重时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较少时仅在手纸上发现血迹。这种出血一般为鲜血,无脓,且不伴有腹部疼痛。患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肠息肉、直肠溃疡等病时也可在粪便上看到血液。年岁较大没有患痔疮的人,如发现大便中带血,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以确定有无癌或息肉的可能。
红色的稀便:
稀便有红色,应考虑是大肠粘膜出血。这和未消化的西红柿、胡萝卜的红色不同。褐色便与粘液、脓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征。若红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脓液,应检查大肠粘膜有无炎症。
如肛门附近的直肠粘膜严重发炎时,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粪便,没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酱样的大便并伴有腐败性恶臭。
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也会发生肠炎,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扁桃体炎后,突然出现血性腹泻,就可能是菌群失调造成的。
还有一种非感染性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样的腹泻症,但它的特点是病程很长。有时伴有腹痛。应该警惕的是,结肠癌和直肠癌也可出现红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脓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有时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此时极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混淆,应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
柏油样便:
柏油样便见于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时。便呈黑色并有光泽,奇臭。柏油样便多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样便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静脉瘤出血、暴食后连续呕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时也能见到。不能忽视的是小肠溃疡、癌肿等有时也产生柏油样便。
普通颜色的腹泻:
睡觉着凉,伤风感冒,吃得过多或过冷,都会引起腹泻,排出的多为黄褐色稀便。一般不发热,腹痛也不严重。这些病症虽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