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浓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是黑色

浓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是黑色

发布时间: 2022-09-25 20:18:37

‘壹’ 铜和浓硫酸反应为什么变黑

铜和浓硫酸反应变黑是因为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

硫酸是氧化性酸这儿同时体现出了酸性和氧化性(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这样子反应过程先氧化再和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以下是具体过程铜片变黑是由于铜与浓硫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浓硫酸将铜氧化成氧化铜(黑色),氧化性。硫酸跟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酸性。

浓硫酸的定义:

浓硫酸,俗称坏水,化学分子式为H₂SO₄,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浓硫酸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腐蚀性,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等。

浓硫酸,是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水溶液,俗称坏水。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在常压下,沸腾的浓硫酸可以腐蚀除铱和钌之外所有金属,其可以腐蚀的金属单质种类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王水。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稀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

‘贰’ 为什么铜与浓硫酸反应会有黑色物质

由于浓硫酸的性质,反应中副产物很多,既有CuS(黑色),又有CuSO4(蓝),所以你应该看到墨绿色的产物,方程式楼上的大神已经给了~

‘叁’ 浓硫酸与铜反应观察到溶液变黑 铜片表面变黑是为什么

答:铜逐渐溶解,有气泡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或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冷却后稀释呈蓝色.

说明:实际铜与浓硫酸反应现象非常复杂,至今学术界仍在讨论.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上面叙述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下面内容(警告:对高考来说全无用处!!!)

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与分析

[摘要]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因两者的量不同,反应时的最终现象不同。若浓硫酸过量时,主要现象有:铜表面先变黑,形成黑色浊液,随后又变成白色浊液。铜全部反应完后,静置,灰白色物质沉于管底,所得溶液呈淡蓝色,冷却至室温呈无色。反应中还伴有白色烟雾,并有淡黄色物质冷凝在管壁。若铜过量,最终得灰白色固体物质。由此说明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且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 铜 浓硫酸 共热反应 现象 原因

高一新教材P131页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叙述是这样的:“实验表明,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然而该实验的现象并非这么简单,且实验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浓硫酸过量。用下列“实验装置图1”(固定仪器和加热酒精灯均未画出)来完成此实验。其实验现象有(按实验进程):铜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反应,加热时随浓硫酸温度升高铜丝(或铜片)表面变黑,产生气泡,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或铜片)表面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的悬浊液。随着加热温度继续升高(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与浓硫酸反应,转变成细小灰白色的颗粒状物质,随浓硫酸一起翻滚。在此过程中试管里还产生了大量的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冷凝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消失了。此间导气管导出的气体分别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品红溶液和KMnO4溶液褪色。当铜全部反应后,停止加热静置时,试管内的烟雾也随之慢慢消失了,试管中的液体呈浅蓝色,管底沉积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颜色慢慢变浅,至室温时几乎无色。将此无色溶液注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所得溶液变为浅蓝色。再向残留有灰白色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少量蒸馏水时,所得溶液呈蓝色,试管底部未溶固体的上层部分呈蓝色,下层仍为灰白色(久置时可变为蓝色)。

NaOH溶液 铜 浓硫酸 安全 紫色石 品红 KMO4 NaOH 铜 浓硫酸
装置 蕊试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实验装置图1 实验装置图2

另一种情况是铜过量。用“实验装置图2” (固定仪器和加热酒精灯均未画出)完成此实验。为了便于观察有关反应现象和验证产物,将细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没入浓硫酸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如图2所示)。长玻璃导管是让挥发的浓硫酸和水冷凝回流。开始加热反应时的现象与前者相同。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试管和长导气管内壁有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凝聚。露置于试管液面上方的光亮铜丝逐渐变黑。一会儿后试管里的硫酸全部反应完,试管里的物质变为灰黑色的固体。取出试管中原来露置液面上变黑的铜丝,将其分别置于盛有一定量浓硫酸和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震荡,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溶。若将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后,再分别置于盛浓硫酸和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时,振荡,发现置于稀硫酸中的铜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溶解,光亮的铜露出;浓硫酸中的铜表面的黑色物质只有部分溶解。
从上述实验现象来看,教材中描述的实验现象是过于简单,容易引起学生形成一些模糊认识。是此教者在教学中可做对比实验,并示其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分析交待,一是澄清学生中产生的模糊认识,使之准确理解;二是供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兴趣爱好者在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如下:
硫酸与铜共热时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后变成灰白色物质的原因
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铜先被浓硫酸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这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Cu+H2SO4(浓) CuO+SO2↑+H2O
CuO+ H2SO4(浓) CuSO4+ H2O
该过程的净化反应可表示为:
Cu+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同时反应过程中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如生成有CuS、Cu2S等黑色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物质又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硫等物质。其副反应有:
5Cu+4H2SO4(浓) 3CuSO4+Cu2S+4H2O
Cu2S +2H2SO4(浓) CuSO4+CuS+ SO2↑+ 2H2O
CuS +2H2SO4(浓) CuSO4+ SO2↑+S+ 2H2O
S +2H2SO4(浓) 3 SO2↑+ 2H2O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黑色物质是CuO 、Cu2S 、CuS等,后来转变为灰白色物质是未溶解于浓硫酸中的CuSO4。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凝聚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慢慢消失的原因
由于反应溶液处于沸腾状态(浓硫酸的沸点温度为338℃),反应中生成的水及一定量的硫酸变成蒸气,因而在试管上方形成了硫酸的酸雾。浓硫酸与铜共热时的副反应中生成的硫在此温度下有一部分变成了硫蒸气从溶液中逸出,硫蒸气先被冷凝成淡黄色固体附着在试管壁上。随着试管内温度的逐渐升高,硫酸蒸气将凝聚的硫氧化为二氧化硫而慢慢消失。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S +2H2SO4(浓) 3 SO2↑+ 2H2O
3.“实验装置图2”试管中露置铜丝变黑的原因
“实验装置图2”试管中露置铜丝变黑,既不是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也不是被挥发的硫酸蒸气氧化为氧化铜。因实验证明氧化铜能溶于浓硫酸或稀硫酸中(酸雾冷凝的硫酸溶液比浓硫酸的浓度小,氧化铜能溶解其中)。是此,该黑色物质是产生的硫蒸气与铜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S(蒸气) +2Cu Cu2S
实验证明该黑色物质既不溶于冷的浓硫酸又不溶于稀硫酸,这正是硫化亚铜的性质(硫化亚铜只能被处在高温状态的浓硫酸氧化)。
4.“实验装置图1”中反应完毕后所得溶液颜色放置变浅的原因
这与Cu2+和水分子的络合作用及硫酸的吸水性有关。当溶液温度较高时,水合硫酸分子离解,产生了一定数量的自由水分子,这些自由分子便与Cu2+络合为四水络铜离子{[Cu(H2O)4]2+},并形成络合平衡:
Cu2++4H20 [Cu(H2O)4]2+
(无色) (蓝色)
使溶液呈现蓝色;降温时硫酸分子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增强,使上述络合平衡向左移动,溶液变为无色。硫酸的水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如下:
H2SO4(aq)+ n H20(l) H2SO4·nH20(aq);△H < 0
5.铜过量时浓硫酸全部反应完的原因
有人认为,浓硫酸与过量的铜反应终了时,铜和硫酸(变为稀硫酸)都有剩余。其理由是随反应进行时,由于硫酸的不断消耗和水的不断生成,致使硫酸浓度慢慢减小,当其变成稀硫酸时,铜与稀硫酸不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此反应停止。上述实验表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浓硫酸中含水的量很少,尽管反应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水生成(生成的水大部分随硫酸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但导出的气体中必有一定量的水蒸气随二氧化硫气体逸出了,故浓硫酸并未实质性变稀,是此,只要有铜存在时,其氧化还原反应就可持续进行下去,直至硫酸全部反应完,得到硫酸铜和少量的氧化铜及硫化铜(硫化亚铜)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放置时可看到,长导气管中冷凝的水还在慢慢向下流动,试管上部内壁的无水硫酸铜与之接触之后发生水合作用,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
值得注意的是,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反应时存在硝酸浓度的量变而引起化学反应的质变问题,这是因为浓硝酸中水的含量超过了35%,即本身水的量较多。再加之该反应是在通常情况下进行的,反应中水没有变成蒸气逸出。随反应的进行硝酸不断消耗,硝酸浓度在慢慢减小,变成稀硝酸后,硝酸的还原产物则为NO,化学反应即发生了质的变化。
6.SO2不能使石蕊、甲基橙指示剂褪色的原因
将SO2持续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或甲基橙试液的试管中,试液只会变红,不会褪色。这是因为SO2与水作用生成的H2SO3不能与这些物质发生加合作用。SO2是具有漂白性,但并非对所有的有色物质都有漂白性,上述这两种指示剂就是实例之一。常见的可被SO2漂白的有色物质有品红溶液、蓝色墨水、天然纤维素中含有的一些有色物质(如草帽辫、纸浆)等,这些漂白的机理均与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有关,即H2SO3能与这些有色物质发生加合作用,使之褪色。SO2使另一类物质褪色值得注意,即SO2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能使溴水、碘水褪色,能使Fe3+的溶液褪色,这些“漂白”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http://..com/question/25813554.html?si=2

http://..com/question/5765739.html?si=1

‘肆’ 高中化学 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液为什么不是蓝色的 而是图中的灰黑色

哦,我看到过。我看是感觉很像灰绿色,不过还好,偶尔会有实验误差吧,不过一般CuSO4是蓝色

‘伍’ 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的现象为什么溶液会变成黑色浑浊

铜丝,或者铜片吧,溶解,溶液变蓝,铜丝(或者铜片)上会有气泡冒出。实际的情况则可能还出现:溶液变浑浊,并有黑色的物质生成,是生成了少量硫化铜

‘陆’ 浓硫酸与铜反应观察到溶液变黑 铜片表面变黑是为什么

硫酸是氧化性酸
这儿同时体现出了酸性和氧化性
(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这样子反应过程
先氧化
再和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以下是具体过程铜片变黑是由于铜与浓硫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浓硫酸将铜氧化成氧化铜(黑色),氧化性第二步硫酸跟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酸性第一步比第二步剧烈所以能够看到黑色的氧化铜.
溶液变黑是因为反应剧烈并有气泡冒出SO2,溶液相当于被搅拌
生成的氧化铜来不及与硫酸反应而悬浮在溶液中.
有关方程式:Cu+H2SO4=CuO+H2O+SO2↑条件:加热
CuO+H2SO4=CuSO4+H2O
(溶液黑变蓝)但是硫酸足够的话
最后得到蓝色溶液的~

‘柒’ 铜和浓硫酸反应为什么出现黑色沉淀

在试管中加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加热片刻。在试管口的湿润的兰色石蕊试纸变红(SO2生成),未反应完的铜表面黑色的不溶物,试管底部还有少量的灰黑色的沉淀;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很难观察到溶液变蓝。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二来在教学过程很难解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其实那黑色的物质是CuS、Cu2S等硫化物,灰黑色的沉淀是CuS、Cu2S等与CuSO4的混合物。整个反应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少量的水以水蒸气释放出,生成的CuSO4几乎没有水溶解而以白色沉淀出在试管中。反应后试管中的溶液几乎都是浓H2SO4 ,被倒出稀释的是H2SO4 而不是CuSO4溶液,故很难观察到溶液变蓝。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片上总有大量黑色物质附着。这种黑色物质是什么?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下列实验。
http://www.jshlzx.net/klh/2/2016/text/zk16_190.htm
实验
(1)仔细观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发现:开始给试管中的铜与浓硫酸加热,无现象。反应是在有气泡产生,随之铜片表面变黑时开始的。当大量气泡产生,体系达沸腾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断脱落,并在沸腾的溶液中由大到小,铜片表面继续变黑。停止加热,铜片上仍有黑色物质附着,试管底部有黑白相间的固体,溶液并无明显的蓝色。
(2)停止反应后,将铜片取出,用少许水洗涤。可见洗液呈明显蓝色。且铜片上黑色物质减少,但不能完全溶解。
(3)向(2)之黑色未溶物中加入氰化钾溶液,则全部溶解。向此溶液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则溶液显紫色,示有S2-。
(4)取少量(1)中清液,加水稀释,无明显蓝色,加入浓氨水有[Cu(NH3)4]2+的蓝色出现。用K4Fe(CN)6检验,有铜色Cu2Fe(CN)6沉淀生成,示有Cu2+。
(5)继续加热(1)试管中的浓硫酸及黑白相间物质,则固体物质有部分溶解现象。将未溶物按前面的程序操作,结果相同。
(6)将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的气体导出,使之通入碘酸钾溶液中,片刻后加CCl4并振荡,有单质碘的紫色出现,继续通气体,I2的紫色又褪去;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示有SO2气体。将余烬火柴放入气体中,偶尔有闪点出现,示有少量氧放出。
分析
实验(2)可认为黑色物质部分溶于稀硫酸,即有Cu2O或CuO存在。实验(3)可认为黑色物质是Cu2S或CuS。实验(4)可知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体系中游离的Cu2+不多。实验(1)(5)(6)可知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中有单质硫、氧气、二氧化硫产生。
热力学分析
用热力学分析以上现象则结论更可靠。
1.对于简单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u与浓H2SO4的反应,如果有CuO、Cu2O、CuS、Cu2S生成,则可能有下列反应发生:
① Cu+H2SO4==CuO+SO2+H2O
②2Cu+H2SO4==Cu2O+SO2+H2O
2Cu+2H2SO4==2CuS+2H2O+3O2
④4Cu+2H2SO4==2Cu2S+2H2O+3O2
这四个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列于表1。
2.对于耦合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表面看反应中Cu2S与CuS不能生成,但反应(3)、(4)均有氧产生,且浓硫酸加热即有氧产生,而反应实际中,体系释放出的氧又很少,那么,下列反应在体系中一定发生(产物与①②相同)
⑤2Cu+O2==2CuOΔG=-258.8
⑥4Cu+O2==2Cu2OΔG=-301
按照反应的耦合观点分析,则Cu2S、CuS可以产生。
所谓耦合,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体系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在化学中常把一个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和另一个易自发进行的反应耦合(这个易自发的反应能消耗掉非自发反应的某种产物)。从而构成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反应。
我们把非自发的反应③④与自发的反应⑤⑥进行耦合,则有下列结果:
反应③+3×⑤
⑦ 8Cu+2H2SO4==2CuS+6CuO+2H2O
反应④+3×⑤:
⑧10Cu+2H2SO4==2Cu2S+6CuO+2H2O
反应③+3×6:
⑨14Cu+2H2SO4==2CuS+6Cu2O+2H2O
反应④+3×⑥:
⑩16Cu+2H2SO4==2Cu2S+6Cu2O+2H2O
耦合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结果如表2。
由耦合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结果可知:
(1)根据反应的计量关系,在参加反应的浓硫酸量均相同的情况下,这四个反应中,反应⑩的ΔG负值最大,且反应掉的铜最多。因此,首先产生的黑色物质应是黑色的Cu2S与被黑色掩蔽的棕红色的Cu2O的混合物。
(2)四个耦合反应的ΔG的顺序差值(如-169.48与-104.08的差值)均略大于60kJ·mol-1。在反应⑩的反应趋势相当大的情况下,⑨只能在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发生,⑧的ΔG是负值,反应可发生,但因有⑩、⑨的制约,不太容易,⑦则不能发生。因此,体系中的黑色物质主要是Cu2S与Cu2O的混合物。
这个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粗略推断,颇为一致。
3.Cu2S、Cu2O转为CuSO4的热力学分析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很复杂。反应中有少量CuS、CuO生成,按前面的分析是不可避免的。这里,CuO可溶于浓硫酸:
CuO+H2SO4==CuSO4+H2OΔG=-79.36kJ·mol-1
CuS可溶于热的浓硫酸,从热力学计算也可知:
CuS+2H2SO4==CuSO4+SO2+2H2O+S
ΔG=-2.28kJ·mol-1,ΔS>O
升温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现在分析一下主要产物Cu2S与Cu2O在浓硫酸中的溶解性。
Cu2O可溶于浓硫酸:
Cu2O+H2SO4==CuSO4+H2O+Cu
ΔG=-58.24kJ·mol-1
Cu2S在浓硫酸中的溶解较为复杂,下面是几个反应的耦合式:
Cu2S+2H2SO4==CuSO4+Cu+S+SO2+2H2O
ΔG=30.42kJ·mol-1,ΔS=127.51Jmol-1ΔH=68.44kJ·mol-1t>264℃时、反应可进行这个温度在浓硫酸的沸点以下,可以达到。且,实际上反应中的产物SO2不断逸出,此反应向右进行是可能的。但在一定时间内,反应、进行不完全。反应、进行的程度也远不如⑨,⑩。这就是取出铜片后,我们仍看到有黑白(白色是S)相间的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在体系内主要生成Cu2S、Cu2O。浓硫酸含水相当少,一价铜在干态情况下较稳定,所以一定时间内在体系中溶解不完全。故体系中虽有CuSO4产生,但量不大,且不易生成CuSO4·5H2O及Cu2+。因此反应停止后,看不到二价铜水合物的明显蓝色。

挑有用的看看吧!

‘捌’ 铜与浓硫酸反应,为什么有黑色物至生成

硫酸与铜共热时溶液中先产生黑色物质后变成灰白色物质的原因
浓硫酸与铜共热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铜先被浓硫酸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这是反应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Cu+H2SO4(浓)
CuO+SO2↑+H2O
CuO+
H2SO4(浓)
CuSO4+
H2O
该过程的净化反应可表示为:
Cu+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同时反应过程中还伴有一些副反应,如生成有CuS、Cu2S等黑色物质,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物质又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硫等物质。其副反应有:
5Cu+4H2SO4(浓)
3CuSO4+Cu2S+4H2O
Cu2S
+2H2SO4(浓)
CuSO4+CuS+
SO2↑+
2H2O
CuS
+2H2SO4(浓)
CuSO4+
SO2↑+S+
2H2O
S
+2H2SO4(浓)
3
SO2↑+
2H2O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黑色物质是CuO
、Cu2S
、CuS等,后来转变为灰白色物质是未溶解于浓硫酸中的CuSO4。
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及凝聚的淡黄色固体物质慢慢消失的原因
由于反应溶液处于沸腾状态(浓硫酸的沸点温度为338℃),反应中生成的水及一定量的硫酸变成蒸气,因而在试管上方形成了硫酸的酸雾。浓硫酸与铜共热时的副反应中生成的硫在此温度下有一部分变成了硫蒸气从溶液中逸出,硫蒸气先被冷凝成淡黄色固体附着在试管壁上。随着试管内温度的逐渐升高,硫酸蒸气将凝聚的硫氧化为二氧化硫而慢慢消失。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S
+2H2SO4(浓)
3
SO2↑+
2H2O

‘玖’ 铜跟浓硫酸反应溶液为什么显黑色

硫酸是氧化性酸 这儿同时体现出了酸性和氧化性
(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这样子反应过程 先氧化 再和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以下是具体过程
铜片变黑是由于铜与浓硫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
第一步浓硫酸将铜氧化成氧化铜(黑色),氧化性
第二步硫酸跟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 酸性
第一步比第二步剧烈所以能够看到黑色的氧化铜。

溶液变黑是因为反应剧烈并有气泡冒出SO2,溶液相当于被搅拌 生成的氧化铜来不及与硫酸反应而悬浮在溶液中。
有关方程式:Cu+H2SO4=CuO+H2O+SO2↑条件:加热
CuO+H2SO4=CuSO4+H2O (溶液黑变蓝)
但是硫酸足够的话 最后得到蓝色溶液的~~

‘拾’ 铜与浓硫酸反应为什么生成了黑色物质

铜与浓硫酸反应不会产生黑色物质,产生蓝色的硫酸铜固体和二氧化硫气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10)浓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是黑色扩展阅读:

产物硫酸铜的用途:

1、用作分析试剂,例如可用于生物学中配置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和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B液,但通常是现配现用;

2、用作食品级螯合剂和澄清剂,用于皮蛋和葡萄酒生产工艺中;

3、工业领域。用于制造其他铜盐如氯化亚铜、氯化铜、焦磷酸铜、氧化亚铜、醋酸铜、碳酸铜,铜单偶氮染料如活性艳蓝、活性紫等;涂料工业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电镀工业用作全光亮酸性镀铜主盐和铜离子添加剂。

印染工业用作媒染剂和精染布的助氧剂;有机工业用作合成香料和染料中间体的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阻聚剂。无水盐用于催化转缩醛反应。无水盐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一种氧化剂,用于伯醇的转换。

3、农业领域,与石灰水混合后生成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用于控制作物上的真菌,防止果实等腐烂;由于铜离子对鱼有毒,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养殖业也用作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铜的主要原料;

4、用于醇类和有机化合物的脱水剂。气体干燥剂。

5、化学教育,硫酸铜通常被包含在儿童的化学实验试剂中,用于晶体的生成试验和电镀铜实验。因为它的毒性,不建议幼儿使用。

硫酸铜还可以用来演示晶体失水风化和得到结晶水的过程。 在初中实验考试中,利用硫酸铜与铁发生的置换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可制取硫酸。

6、医疗领域用作催吐剂。

热点内容
华晨宇眼睛为什么是红色 发布:2025-02-05 14:50:59 浏览:956
下巴为什么有两粒东西 发布:2025-02-05 14:37:05 浏览:39
苹果手机功放打不开是为什么 发布:2025-02-05 14:28:03 浏览:569
淘宝为什么会有店铺搬走了 发布:2025-02-05 14:13:04 浏览:627
苹果为什么不能左滑拍照 发布:2025-02-05 13:56:12 浏览:35
放牧羊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2-05 13:54:32 浏览:726
为什么文件的名得写cpp 发布:2025-02-05 13:52:28 浏览:887
nx软件为什么草图不能完全约束 发布:2025-02-05 13:49:15 浏览:707
为什么有的男生胡子很渣人 发布:2025-02-05 13:48:34 浏览:690
为什么老总是找不到自己家的网络 发布:2025-02-05 13:45:51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