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为什么看不到有颜色的光
1. 为什么人类看不见红外线光
因为视神经的共振频率达不到这两个极限
只有频率适合的震动波才会被接收仪器接收嘛
顺序是这样的:因为人眼看不到过高或过低频率的光,因此我们称这些范围的光波为红/紫外线。
就像人们把自己耳朵听不到的频率叫做超/次声波一样。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热作用强。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之间。
红外线辐射源可区分为四部分:
白炽发光区(Actinicrange):或称“光化反应区”,由白炽物体产生的射线,自可见光域到红外域。如灯泡(钨丝灯,TUNGSTENFILAMENTLAMP),太阳。
热体辐射区(Hot-objectrange):由非白炽物体产生的热射线,如电熨斗及其它的电热器等,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发热传导区(Calorificrange)由滚沸的热水或热蒸汽管产生的热射线。。
2. 为何光线暗人眼不能分辨颜色
正解如下:
人眼有两种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
当光线强的时候,锥状细胞工作,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和颜色分辨能力;
当光线变弱的时候,杆状细胞开始工作,空间分辨能力差,颜色分辨能力无
当足够暗的时候,杆状细胞停止工作时,不能分辨颜色。
希望恩能够帮到你。
3. 为何光线暗人眼不能分辨颜色
你好!
ul>对于不发光的物体,判断颜色是根据反光的波长,是能看到的。对于发光体,光线暗看不到反光,所以不能分辨颜色,即使火焰熄灭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4. 简述人眼能看到发光和不发光物体颜色的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看到各种色彩,如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原、朵朵白云、鲜红的玫瑰花瓣、绿色的庄稼、黄色的油菜花等。所有这些颜色都是在白天才能看见、分辨,也就是说只有在光线照射的条件下才能呈现出来。人们还注意到,在太阳光下看见某一物体呈现某种颜色,如果再把它放在白炽灯下(特别是某种彩色灯下),该物体的颜色就发生了改变。于是,人们推断人眼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是由于有光的存在.颜色都是光作用在物体表面后,发生了不同的反映,再刺激人的眼睛后产生的。不同的光会产生不同的刺激,所以眼睛看到不同的物体就会有不同的颜色感觉。
人们把自然界的物体根据其自身能否发光,划分为发光体与不发光体两大类。把本身能发射光谱的物体叫做发光体或光源。长期的实践证明,发光体的颜色决定于它们发射出来的光谱。自然界中大部分物体本身不能发光,称为不发光体。按照物体是否透明,又把不发光体分为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在黑暗条件下,人眼看不见不发光物体颜色的,只有当外来的光线照射在其表面后,它的颜色才能被人眼感知。所以,颜色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后的结果。
颜色与电流、密度等普通物理量不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对于不透明物体(对于透明物体是透射光),当外来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发生反射,反射光刺激人眼后,引起视觉神经冲动(或兴奋),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
5. 为什么太阳光是七色光而人眼却看不见颜色
阳光是七色光。
牛顿利用“牛顿色盘”发现了光的组成。牛顿在他的着作《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叙述了当时的情景:“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利用它研究色的现象。为了这个目的,我把房间弄成漆黑的,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阳光射进来,我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通过棱镜的光能折射到对面的墙上去。当我第一次看见由此产生的鲜明而强烈的颜色,我感到了极大的愉快。”
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重复牛顿的实验,你会看到,阳光经过棱镜发生折射,在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中靠近棱镜顶角的一端是红色,靠近底面的一端是紫色,形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彩带。如果再放一个棱镜,其底面倒置,让七色光通过,便又合成了一束白光。牛顿的实验说明,白色的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和而成的,是太阳为我们送来了色彩。
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所有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后形成的。七色光叠加在一起后是白色的。其实在光学里只有三种原色,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可以按照加色法的原理来进行混合,用颜色方程可表示为:
红+绿=黄;
绿+蓝=青;
红+蓝=紫;
红+绿+蓝=白。
6. 为何人眼睛就看不到不可见光呢希望回答通俗点,莫答非所问,拜托🙏!
可见光:
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不可见光:
不可见光顾名思义就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光,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等。
不可见光如果以波长来表示:
不可见光<380nm:如紫外线。
不可见光>760nm:如红外线、远红外线。
速度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凡是电磁波(也就是广义上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约为30万公里/秒,但不同的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光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是不同的。
7. 人类的眼睛为什么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到
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的原因
我们看东西,是凭着眼睛去感觉东西的颜色和形状,大小和远近。可是东西的颜色必须是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有些能发光的东西,如太阳、灯泡、蜡烛、炉火,在发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但是,大多数东西不会发光,我们也可以看到,那是因为有光照在它们上面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照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你看,车厢里亮着灯,我们才什么都看得到。光滑的、有光泽的、浅色的东西,吸收光少,能反射大量的光;粗糙的、没有光泽的或深色的东西,能吸收大部分光,而反射很少的光。
眼睛的简要介绍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人眼是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基准,就是说放大倍数是1,口径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间波动。
成像原理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
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一般为10厘米左右,(明视距离指人眼看书时间长而不疲劳的距离),正视眼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左右,人眼在这一距离看书不易疲劳。
可见光波长
据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人眼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漫长进化的一个结果。
8. 光是白色的吗为什么我们抬头看天的时候看不到白色,而是金色
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只要3种或3种以上的色光就可以形成白色,所以光是白色的。如果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就可以看见7色了。我们之所以可以看见物品是因为光的折射。草是绿的,因为它不吸收绿光,只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把绿光反射到人眼,所以看上去是绿色的。雪是白色的,因为它吸收除白色外的其他光,所以反射白光到人眼,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至于天是蓝的,可能是因为大气层某物质是反射蓝光的。也许吧。楼主没学过物理吗?
9. 人眼只能看到“红绿蓝”三种纯色光吗
1、人眼不是只能看到“红绿蓝”三种纯色光,你可以认为人眼能够看到的光谱范围就是彩虹呈现的光谱。而彩虹中“红绿蓝”以外的其他颜色并不是由“红绿蓝”混合出来的。但是人眼能够感知的颜色范围很大,超过光谱中出现的颜色。
2、屏幕上的一个象素是由“红绿蓝”三色的三个基本单位构成的,并不存在物理上的混色,它们同时发光,只是发光的强度不同,但是在一定距离以外,人眼不能区分这三个单位,把它们看成一体,并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
3、一个例子:如果一个白色的点和一个红色的点离得很近,在一定距离以外,人眼只能感觉到一个粉红色的点。但是实际上,自然界中没有和粉红色对应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