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牛顿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牛顿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发布时间: 2022-07-23 10:53:07

Ⅰ 为什么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自然界的色彩都与光联系在一起,光是大自然的化妆师.
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色太阳光,实际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紧七种单色光组成的.这是牛顿于1666年最早提示的.将房间遮暗,仅让束阳光射进室内,在这束光照射的地方放一专块三棱镜,你会发现这束光通过棱镜后,向镜底曲折成一个角度,并在墙上显出一条绚丽无比的七色光带,就像雨后横跨天际的彩虹一样.
为什么在白色的太阳下,物体会呈现出五颜六色呢?这是由太阳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穿过物体透射出去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线颜色决定的.如果物体能反射阳光中所有的七种色光,那么这个物体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物体把投射于它的不论哪种色光都吸收,这个物体就呈黑色.西红柿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线.如果把西红柿放在蓝灯下观看,情况就不同了,由于西红柿只能反射红色光,蓝光中没有红色光的成分,西红柿吸收蓝光之后,看上去就成黑色了.这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既依赖于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也依赖于照射它的光的颜色.这是画画和印染常注意的问题.
对于透明物体,它的颜色是由能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的.绿色的玻璃所呈现的颜色,是它只让绿色光透过的结果.节日县挂的彩色电灯能呈现彩色,并非因为它们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而是它们的玻璃灯泡只让某种颜色的光透过,它们的发光体与普通电灯是一样的.普通窗玻璃能让各种颜色的光透过,所以,它对阳光是完全透明的.同样道理,照相机上用的某种颜色的滤色镜,它的作用是让这种颜色的光通过,而不是将这种颜色的光滤去.
发光的物体,它的颜色由它所发光的颜色决定.物体在加热、燃烧而保持一定温度时,会发出光来,这就是热辐射.辐射发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但我们只能见到热辐射的可见光波.像钨丝加热时,温度不变时能发出眼睛看不见的红外光,当达到500℃时,可见到暗红色光,达到1500℃时,就发出包含各种色光的白光了.

Ⅱ 彩虹的七种颜色是什么

彩虹的七种颜色,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大至小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大至小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事实上,彩虹的色彩较为复杂,并不全是7色,第一条彩虹的上方通常会出现第二条彩虹,它的颜色顺序与第一条彩虹恰好相反,而有些彩虹则会出现某些颜色的缺失。

彩虹名称释义
“彩”是“多种颜色”的意思 。“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规整”;“虫”指“龙”;“虫”与“工”结合起来表示“龙吸水”。彩虹在民间俗称“杠吃水”“龙吸水”,以前的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Ⅲ 是谁发现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1672年2月,着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表《光和颜色的新理论》的论文,指出:白光可以分解成从红到紫的七色光谱,一切自然物体的产生,是因为他们对光的反射性能不同,牛顿发现普通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他也因此创立了光谱理论。

牛顿在大学期间,特别喜欢物理实验,因而接触到了许多光学仪器。虽然当时光学仪器的缺陷和毛病很多,但大家都找不出其根源所在。对于这一问题牛顿牢牢地记在心里,他想一旦有了机会必须弄清楚它们。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了。当时的英国正受到瘟疫的侵袭,为了减少传染的机会学校都关了门,无学可上的牛顿只好回到农村的家中。他虽然也去田间干农活,但更多的精力却是用于科学研究,其任务之一就是要弄清大学实验室的光学仪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足。

那个时代的光学仪器还非常原始,无非是一些平面镜、凹、凸透镜及三棱镜等元件。因而牛顿能够在家里方便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一天,天气很好,阳光从窗子射进屋内,牛顿拿出一块玻璃三棱镜准备实验。忽然,他发现地面上出现了红、黄、青、紫等颜色的光排成的鲜艳彩带。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已多次使用过这块三棱镜,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现象。

牛顿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一现象,他用支架把三棱镜安放好,接着拿出两张硬纸板。在一张纸板上刻出一条缝放在棱镜前面,将另一张放在棱镜后面做光屏。当一束阳光穿过窄缝射到棱镜上时,在进入棱镜的一面发生一次折射,从棱镜的另一面射出时又发生一次折射。经过两次折射后,光线的方向变了,在后面的屏上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排开的彩色光带。难道白色的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吗?牛顿还不能肯定,他开始查找资料。他很快发现了对这一现象的解释:白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之所以变成依次排列的各色光,并不是白光有复杂成分,而是白光与棱镜相互作用的结果。

决不轻信别人

事实是这样的吗?牛顿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要让他相信什么,除非是他亲眼所见或

者亲身经历过。

牛顿开始这样考虑问题,如果白光通过棱镜后变成七种颜色的光是由于白光与棱镜的相互作用,那么这些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第二个棱镜时必然会再次改变颜色。他根据自己的想法继续做实验,他在棱镜后面竖放一张开有小孔的屏,这样转动前面的棱镜,就可以使不同颜色的光单独地穿过小孔。在屏的后面再放一块三

棱镜,就能观察到这些单色光通过第二块棱镜后颜色是否会改变。但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些单色光经过第二块棱镜后没有再分解,颜色也没有变化,看来别人的解释并不正确。

接着牛顿开始想,既然一块棱镜能把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那么用另一块棱镜就可能使这些彩色的光复原为白光。于是他又在第一块棱镜后倒放了一块顶角较大的棱镜,果然实验成功了,七种颜色的光带又变成白光。

这些成功的实验使牛顿认识到白色的阳光确具有复杂的成分,它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三棱镜之所以能把它们分开,是因为各种单色光相对于棱镜有不同的折射率。后来牛顿的发现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并被写进教科书,而这些实验则被称为着名的“光的色散实验”。

Ⅳ 谁发现白光有七种颜色

阳光是白色的吗?——光的色散的发现 在自然科学中,光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学科,因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始终与光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光的认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光学发展300多年的历史上,许多着名的科学家都进行过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在实验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光学上。 发现七彩光带 牛顿在大学期间,特别喜欢物理实验,因而接触到了许多光学仪器。虽然当时光学仪器的缺陷和毛病很多,但大家都找不出其根源所在。对于这一问题牛顿牢牢地记在心里,他想一旦有了机会必须弄清楚它们。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了。当时的英国正受到瘟疫的侵袭,为了减少传染的机会学校都关了门,无学可上的牛顿只好回到农村的家中。他虽然也去田间干农活,但更多的精力却是用于科学研究,其任务之一就是要弄清大学实验室的光学仪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足。 那个时代的光学仪器还非常原始,无非是一些平面镜、凹、凸透镜及三棱镜等元件。因而牛顿能够在家里方便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一天,天气很好,阳光从窗子射进屋内,牛顿拿出一块玻璃三棱镜准备实验。忽然,他发现地面上出现了红、黄、青、紫等颜色的光排成的鲜艳彩带。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已多次使用过这块三棱镜,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现象。 牛顿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一现象,他用支架把三棱镜安放好,接着拿出两张硬纸板。在一张纸板上刻出一条缝放在棱镜前面,将另一张放在棱镜后面做光屏。当一束阳光穿过窄缝射到棱镜上时,在进入棱镜的一面发生一次折射,从棱镜的另一面射出时又发生一次折射。经过两次折射后,光线的方向变了,在后面的屏上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排开的彩色光带。难道白色的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吗?牛顿还不能肯定,他开始查找资料。他很快发现了对这一现象的解释:白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之所以变成依次排列的各色光,并不是白光有复杂成分,而是白光与棱镜相互作用的结果。 决不轻信别人 事实是这样的吗?牛顿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要让他相信什么,除非是他亲眼所见或 者亲身经历过。 牛顿开始这样考虑问题,如果白光通过棱镜后变成七种颜色的光是由于白光与棱镜的相互作用,那么这些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第二个棱镜时必然会再次改变颜色。他根据自己的想法继续做实验,他在棱镜后面竖放一张开有小孔的屏,这样转动前面的棱镜,就可以使不同颜色的光单独地穿过小孔。在屏的后面再放一块三 棱镜,就能观察到这些单色光通过第二块棱镜后颜色是否会改变。但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些单色光经过第二块棱镜后没有再分解,颜色也没有变化,看来别人的解释并不正确。 接着牛顿开始想,既然一块棱镜能把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那么用另一块棱镜就可能使这些彩色的光复原为白光。于是他又在第一块棱镜后倒放了一块顶角较大的棱镜,果然实验成功了,七种颜色的光带又变成白光。 这些成功的实验使牛顿认识到白色的阳光确具有复杂的成分,它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三棱镜之所以能把它们分开,是因为各种单色光相对于棱镜有不同的折射率。后来牛顿的发现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并被写进教科书,而这些实验则被称为着名的“光的色散实验”。 牛顿与现代光谱学 光的色散现象的发现是十七世纪的事情,这在当时并无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牛顿的那些实验却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领域——光谱学研究的先河。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其它光谱,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些光谱反映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原子里面发生的事情。因而光谱学的研究就成为科学家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手段。 通过光谱学,人类发现了新的物质元素,找到了“解释原子密码”的依据。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后,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以及各种先进的电子技术、测量技术的出现,人们更容易获得各种物质元素的光谱,并且更为方便准确地进行研究。通过光谱反映的信息,了解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弄清它们的理化性质。可以说,没有光谱学的成就,就不会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许多科学的今天。 目前,光谱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的专门学科。从物质结构上讲,有原子光谱学,分子光谱学;从光谱波长上分,有x射线光谱学,红外线光谱学;从光谱形式上看,有激光光谱学,荧光光谱学……而且,光谱学的应用已遍及于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冶金学、医学、刑事学等几乎现代科学的所有领域。 今天,光谱学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牛顿所研究的范围,但是我们不应忘记牛顿的功绩:他发现了获得光束中电磁辐射的强度按波长或频率分布的一个表象的原始方法。

Ⅳ 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无论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
颜色都是一样的
七种
,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西方的说法是:红、橙、黄、绿、蓝、靛
(Indigo)、紫
都是折射阳光发生的颜色改变
阳光射入小水滴,即从空气这种媒质进入水这种媒质,发生一次折射,由于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波长最短,其折射率最大,红光波长较长,其折射率最小,其余各色光则介乎其间。因此,光线在小水滴内产生分光现象,各色光同时在小水滴继续传播,遇到水滴的另一界面时被反射回来,重新经过小水滴内部,出来时再一次发生折射回到空气中。这样,阳光在小水滴中进行了两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当空气中的小水滴数量很多时,阳光通过这些小水滴,经过反射和折射作用,射出来的光集中在一起,天空中美丽的彩虹就形成了。
平时,我们看到的多数是一条彩虹,视角(从地面至虹顶的角度)约42°。有时在彩虹的外边还能看到一条颜色顺序与这条彩虹恰好相反,且较暗一些的另一条虹,这条叫副虹。主虹是内紫外红,副虹是内红外紫,副虹又叫霓。霓与主虹为同心的圆弧,两者之间天空比较暗,虹内、虹外天空比较明亮。霓的视角大约51°。它的成因与主虹基本相同。它是阳光在小雨滴中经过两次反射和两次折射而形成的,即折射——全反射——全反射——折射而形成的。在地平面上,我们看到的主虹与霓是半圆形的,那是因为它们下半部分被地面遮住了。若是站在高山顶上,就能看到主虹与霓的大部分。只有在晴朗的天气时,在飞机舱中向下看,才能看到主虹与霓的全貌,即完整圆环。
如果太阳的角度太大(例如在中午前后),或太小(近日出或落日),我们也不易看到虹,又因虹是阳光经小水滴反射进入我们眼睛的,所以彩虹永远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此。朝虹见于西方,夕虹见于东方。。其出现以夏季为主。
主虹为何内紫外红
我们看虹时,有色的光线依着各种角度从小水滴中反射出来,对于某一质点来讲只能把某一种颜色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帘,而从同一雨滴中折射出来的其他有色光或高或低地越过我们的眼帘,不被我们所看到。具体而言,在那些能进入我们眼帘的,并经处于最高位置的小水滴,所折射的光线中,由于红光折射率最小,偏向角也最小,所以才能进入我们的眼帘,我们看到的只是红光,其他色光由于折射率大,偏向角也大,都越过我们的头顶而去。稍低一点的小水滴,也就只能是在折射光线中偏向角比红光大,又比其余色光小的橙色光先进入我们的眼帘,而被我们看到。其余色光中,红光偏低,黄、绿、蓝、靛、紫都偏高,越过我们的眼帘不被我们所看到。以此类推,那些进入我们眼帘,并经处于最低一层位置的小水滴折射后的光线,我们只能看到的是紫光,其余色光都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这样,空中邻接的小水滴中折射出来的光线,形成一条内紫外红的彩虹。
彩虹的气象原理
空气里小水滴的大小,决定了彩虹的色彩与宽度。雨滴越大,彩虹带越窄,色彩越鲜明;雨滴越小,彩虹带越宽,色彩越黯淡。当雨滴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光和反射不明显,彩虹就消失。这说明了彩虹的形成直接与空气中雨滴的存在、多寡、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说,彩虹跟天气变化有关。例如:如果彩虹的色彩从鲜艳变为暗淡,宽度从狭窄变为宽大,都说明空气中雨滴由大逐渐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空气可能逐渐转向稳定,天气情况渐趋稳定。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并流传了许多与彩虹相关的看天经验,并用简洁语言编成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已成为人们推测未来天气变化的依据之一。例如“东虹日头、西虹雨”
(或早虹雨,晚虹晴)根据彩虹的出现,推测未来天气变化情况。虹在西方,说明西边大气中有大量雨滴存在,随着天气系统东移;本地将会有雨;西虹多出现在早晨。虹在东方,说明东边大气中有雨滴存在,天气系统已经移过本地,天气即将转晴;东虹多出现在傍晚。又如:“晚虹日头早虹雨;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虹高日头低,大水没过溪;断虹见,风随见;断虹早见,风雨即见;虹吃云下一指,云吃虹下一丈”等等,都是跟彩虹相关的天气谚语。
物理教学除了要注重本学科的知识能力综合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验,又回于生活、实验,回于自然,让学生活学活用,最终为生产劳动服务。“彩虹的气象物理原理”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参考例子,诣在抛砖引玉,探讨物理教学如何挖掘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适应综合问题新走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Ⅵ 牛顿 色盘 理论

牛顿色盘
Newton's disk

牛顿色盘
又称“七色板”。牛顿为说明日光的成分而制作的仪器。圆板分为七个扇形,依次涂有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颜色。将圆板迅速转动,可见到板呈白色,说明日光是由以上七种色光合成的。

用来表示颜色混合效果的圆盘。1666年I.牛顿利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谱,并做了色光混合实验。牛顿发现颜色混合后可产生中间色或另一种新颜色,他利用一个简单模型把所有有关颜色混合的结果都概括进去。牛顿把光谱中从红到紫的七种颜色按顺序排列在一个圆上并各占一定区域,如图所示。借助于此模型可定性地预测各颜色混合后的结果。例如等量的红色(R)和蓝色(B)混合时,只需连结R和B点 ,从圆心O引直线通过RB的中点并交于圆上一点 ,交点所在处的紫色就是混合色。又如黄色和绿色混合后得草绿色 。若代表两种颜色的两个点的连线通过中心点O ,则该两等量颜色合成为白色。凡能合成为白色的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例如图中Rˊ和G点所代表的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把图中各区域着上相应颜色制成圆盘,并令其迅速绕轴转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见视觉),视网膜上将产生七种颜色的混合,得白色。牛顿的这个模型并不十分精确,这是人们寻找颜色合成规律的最初尝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Ⅶ 牛顿通过什么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棱镜。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若兴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频率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频率关系的描述。

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或折射率n)随光的频率f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光的色散当然还要有光波。光波都有一定的频率,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在可见光区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约等于3.0×108m/s。但是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与介质相互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光的色散

Ⅷ 彩虹是哪七种颜色组成

彩虹的成因
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彩虹出现的规律是一定会出现在太阳的反日点。也就是说,如果太阳在西边,彩虹一定在东边。

科学家还发现,如果我们在地面上想看见彩虹的话,太阳位置不能太高。所以在中午,我们是见不到彩虹的。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太高了。而且太阳位置越低,彩虹的这个弧就越大。

为什么彩虹总在雨后?
下雨的过程中是没有彩虹的,因为这个时候是阴天,太阳被云彩挡住了。没有阳光也就没有彩虹。而当雨刚刚下完,太阳也出来了,但是云彩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依然在下雨。

所以不远处的空气里,还会有很多小水滴。阳光穿透这些水滴,在水滴里会发生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就是太阳光在水滴里撞了一下,拐了三个弯。太阳光本来是白色的,在水滴肚子里拐了3个弯之后,被打散变成七色光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彩虹了。

彩虹到底有几种颜色?
如果有人问你彩虹有几种颜色,相信你会脱口而出,七色光嘛,当然是七种啦,红橙黄绿青蓝紫。

可如果你学了物理学,老师就会告诉你,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应该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科学上权威的规定。但实际上彩虹也并不只有七种颜色,彩虹的颜色呢其实是没有数量的,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分布的一个颜色带。

那是谁规定的彩虹有这七种颜色呢?是牛顿!

牛顿为什么把彩虹分成七种颜色?其实,他是受了一个古希腊着名的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这个毕达哥拉斯认为“七”是代表完美的数字,所以牛顿就把彩虹的颜色分成了七种,但是你要知道彩虹其实是有无数种颜色的。

那我们究竟能不能到达彩虹脚下呢?答案是不能的。因为彩虹只是一种光学现象,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体一座桥真正的桥,所以我们没法越走越近,最后碰到它。

庞大的彩虹家族
那有些细心的小朋友可能还发现,有时下雨之后,大彩虹外边还有一圈彩虹,这一圈比里边那个更大,但是更暗淡,而且颜色和里边那个彩虹啊正好相反。这外边这一圈彩虹啊就是我们说的“霓”,霓虹灯的“霓”。

阳光射到水滴里边,经过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共拐了4个弯,多拐了一个弯才出来,就会形成霓。

除了霓和虹,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我们可能还会看到七色光彼此紧贴且不断重复的彩虹“干涉虹”,看起来是一个白色弧形的雾虹,以及由月光照射而产生的月虹。

Ⅸ 谁发现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牛顿

牛顿色盘
又称“七色板”。牛顿为说明日光的成分而制作的仪器。圆板分为七个扇形,依次涂有红、橙、黄、绿、青、靛、紫七种颜色。将圆板迅速转动,可见到板呈白色,说明日光是由以上七种色光合成的。

用来表示颜色混合效果的圆盘。1666年牛顿利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谱,并做了色光混合实验。牛顿发现颜色混合后可产生中间色或另一种新颜色,他利用一个简单模型把所有有关颜色混合的结果都概括进去。牛顿把光谱中从红到紫的七种颜色按顺序排列在一个圆上并各占一定区域,如图所示。借助于此模型可定性地预测各颜色混合后的结果。例如等量的红色(R)和蓝色(B)混合时,只需连结R和B点 ,从圆心O引直线通过RB的中点并交于圆上一点 ,交点所在处的紫色就是混合色。又如黄色和绿色混合后得草绿色 。若代表两种颜色的两个点的连线通过中心点O ,则该两等量颜色合成为白色。凡能合成为白色的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例如图中Rˊ和G点所代表的红色和绿色是互补色。把图中各区域着上相应颜色制成圆盘,并令其迅速绕轴转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见视觉),视网膜上将产生七种颜色的混合,得白色。牛顿的这个模型并不十分精确,这是人们寻找颜色合成规律的最初尝试。

热点内容
男生要分手为什么不删除微信只是拉黑了 发布:2025-04-03 18:20:04 浏览:86
为什么单身找不到原因 发布:2025-04-03 18:19:53 浏览:464
为什么感觉牙齿颜色一块一块的 发布:2025-04-03 18:16:02 浏览:770
为什么吃东西拿筷子只有半结 发布:2025-04-03 18:13:45 浏览:442
超市里的桃子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4-03 18:04:11 浏览:926
男人为什么不会专一 发布:2025-04-03 17:54:16 浏览:244
闲鱼保温杯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4-03 17:54:12 浏览:617
为什么微信视频通话是全屏 发布:2025-04-03 17:54:08 浏览:412
小米手机音乐为什么播放不了 发布:2025-04-03 17:52:38 浏览:999
为什么缅甸人上身和下身同种颜色 发布:2025-04-03 17:47:49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