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眼观万物 » 李白为什么眼睛那么大

李白为什么眼睛那么大

发布时间: 2022-07-21 12:13:06

Ⅰ 李白长什么样

李白眼睛炯炯有神,张嘴的时候有猛虎下山的气势,有的时候他穿得整整齐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也显得风流倜傥。李白在诗文里常自称:“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身不满七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气很高,藐视群雄。

李白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曾去拜见当时着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意思是李白的相貌颇有些仙风道骨,器宇不凡,可以一同遨游云天宇宙。

李白回忆说,自己初到长安,着名诗人贺知章曾惊叹他像一个“谪仙人”,就是说像天上下凡的神仙。而且李白在写给别人的诗文里对自己也有类似的评价,说自己以“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己以天地自然为容貌,不肯附庸权贵,也不肯为功名拜谒王公。



从这些记载中,大体能够感受到李白那种飘逸孤高的气质。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对于李白,有一个总的印象:身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个性高傲张扬。

Ⅱ 关于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着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Ⅲ 李白的样子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我们也许最熟悉李白的诗,对李白似乎也最为了解,其实不然。比如,李白的相貌到底如何?他是胖是瘦?是高是矮?他的诗不错,字究竟写得怎么样呢?
与李白同时代有个年轻人叫魏颢,特别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诗文交给魏颢整理成集,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在这篇序里,他对李白的相貌有一点描述,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里的“哆”是张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说当李白张嘴的时候有猛虎下山的气势,这是动态的一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再看后面这两句话,“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有的时候他穿得整整齐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也显得风流倜傥。李白在诗文里常自称:“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身不满七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气很高,藐视群雄。

Ⅳ 历史上李白长得帅吗

历史上李白长得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他长得比较器宇轩昂。如果长得不帅,也不可能只靠才起到现在的。他在古代是有很多粉丝的。

Ⅳ 李白长什么样的 。


李白

与李白同时代有个年轻人叫魏颢,特别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曾把自己当时所做的诗文交给魏颢整理成集。魏颢在《李翰林集序》小序中这样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意思是说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里的“哆”是张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说当李白张嘴的时候有猛虎下山的气势。后面还有两句话:“或时束带,风流酝籍”,说李白有时穿得整整齐齐,腰扎玉带,头扎布巾,显得风流倜傥。
李白在诗文里也常自称:“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身不满七尺”,换算成今天的尺寸大约一米七左右,虽不算高,但是他心气很高,藐视群雄。
李白二十岁左右时,曾去拜见当时着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说李白器宇不凡,有仙风道骨,可以一同遨游云天宇宙。
李白回忆自己初到长安时,着名诗人贺知章曾惊叹他像一个“谪仙人”,就是说他跟天上下凡的神仙一样。
李白在写给别人的诗文里对自己也有很高的评价,说自己以“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己以天地自然为容貌,不肯附庸权贵,也不肯为功名拜谒王公。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大体能够感受到李白那种飘逸孤高的气质。
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形象。由以上记载描述可知,李白身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个性高傲张扬。
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也曾在一首诗里这样写李白:“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寻李白》)。结合前面内容来看,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李白的个性气质,非常传神。

Ⅵ 李白的背后故事,诗作+自己的感想

李白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其诗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着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过头来,说: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说完,解下毛驴骑上,扬长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见踪影了,县官还在那里琢磨这首诗呢。
店家心里知道是“岂有此理”,也假装不明白,让县官琢磨去吧!
杜甫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着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着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着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一天,杜甫对妻子说:
“听说老皇上到蜀地去了,太子登了基,我打算到他那儿去为国效力。”
第二天凌晨,杜甫上路了。没走多远,就被叛军抓住。叛军把他押到长安,见他是个头发斑白的读书人,盘问了一番,又把他放了,但是又不让他离开长安。
杜甫只能在长安流浪。不过几个月,这座雄伟的京城已经完全变了样。过去皇帝的宫殿和王侯的住所,有的成了一堆破砖碎瓦,有的住满了叛军。街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尸体,不时还有一队队叛军的骑兵耀武扬威地通过,扬起漫天尘雾。
杜甫亲眼看到这悲惨景象,为国家前途担忧。他在长安期间写下不少优秀的诗篇,《春望》就是其中一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去下面的网站看看吧~~还有很多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YW/YWBL/LSGS/1800_SR.HTM

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高下,自唐以来,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一千多年来,好事者络绎不绝。其实这完全是多事,况这也确是个难题。即便不带个人好恶,有非常学力者也难评判。
太白杜甫出生于唐诗上群星灿烂的时代。王维高适和太白出生于同年,杜甫约小太白10岁。此时诗人灿若星河,风格多样,手法也各有长。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真正翘楚。
太白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以大鹏自居,用青莲为名。心雄万夫,汲汲功名。大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30岁那年,他写了“与韩荆州书”,中有“平生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句。此文历来多被传颂,但也常遭人垢病。这篇文章简直可以看成是太白出世的宣言,可惜这宣言实在是不漂亮。与向来给人们以“谪仙”形象完全大相径庭,也不象后来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士。和盛唐时的一些边塞诗样,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作为,这本身无可厚非。他向往管仲谢安那样能辅佐朝廷,但实际上太白的才高只在诗,倘让他去经纶国家,大约比不上狄仁杰,张九龄。“仰天大笑出门去”用在狂歌纵饮时,风流倜倘,潇洒出群,倒是诗人的好写照。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及至醉中捉月升天,完成其浪漫的一生。这一切,和现实的烦琐政务,切实的济世利民,完全是风马牛。
天宝三年,太白入宫做了翰林,这与当时的玄宗天子好诗以及太白的诗名有关。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太白未免太天真了。皇帝所要只是一名弄臣。三首“清平调”的高级宫词,一曲“可怜飞燕倚新妆”激杨妃,遭馋而被“千金放还”。自此,政治热情幻成一腔愤懑,开始游山纵水寄情诗歌了。虽然永王之乱时,太白又一次进身庙堂但毕竟是昙花一现这与太白仕途,固然是不幸;但对中国文学却是千古幸事。“李太白集”许多浪漫,奇丽的名篇都出于晚年作品。没有了刚出蜀时的豪放羁,狂狷傲倪,但更多了清新俊逸。
杜甫是真正的儒家,具有真正关心民间疾苦悲天悯人的古代“士”的情怀。他出身宦家,祖父是写出“云霞出还曙,梅柳度江春”的唐初有名诗人杜审言。不过,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似乎看不到一点痕迹。
观其一生,一直是在辛苦辗转中度过。他没有太白那样横空出世的起点也没有过高的政治期望。一辈子没有做过多大的官,他的生活,经历更贴近民众。比太白晚生了10多年,正是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身经安史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他的作品和太白那些不着尘世,飘飘若仙有云泥之别。“三吏三别”“北征”“羌村”无不浸透人生的苦难和悲凉。晚年在老友严5的照拂下才能在成都过上安定生活。他的一些比较明快的作品也都是在“浣花草堂”所作。如“二个黄郦鸣翠柳”“黄四娘家花满溪”等。纵观他的全部作品,现实主义是一根主线。他是真正的身体力行,不作矫声的诗人。郭沫若有本书《李白与杜甫》,是为了迎合毛泽东喜欢唐三李而曲学阿世的风派作品,不足为据的。但他在“浣花草堂”的题字“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对杜甫的评价倒是非常精当的。
考察一下李杜的交往也是很有趣的话题。杜甫赠李白的诗有10首,其中不乏声情并茂之作。尤其在“梦李白”的几首里。如“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国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都是让人感动的好句。李白送杜甫的不多,记得有“饭课山头遇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的句子。两人聚少离多,感情是真挚的。李白有仙气,感觉是不食人间烟火,他的诗与友情,亲情就很淡。这是不应苛求的。
文章写到这里有点近似“博士卖驴”的味道。该怎么评价李杜的诗歌艺术?总的看来李白近仙,杜甫近人。仙易让人慕,但太多空想。看他的他天马行空,才气纵横。清词丽句,叠出不穷。想象奇特,浪漫无涯。千百年来,可算是空前绝后。也的确,他的诗是不能学的。无此胸襟,无此豪情,只能得其皮毛,难有其筋骨。晚唐的李贺到有点仿佛,但多鬼气,细看之下,实在不是那一回事。宋人王令,气派宏大,也不过大在气派而已。他死的早,但也和太白风格有异。自宋以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口出狂言倒有,能才情俊发,佳句神来的寥若晨星了。
杜诗诗歌格律最完备的。沉雄生涩,感情饱满,结体谨严,用韵险绝,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他的许多诗的确是千古绝唱,如“无边落木潇下”这首七律,被认为“唐七律之冠”,我最喜欢的到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首,真是让人荡气回肠。他的许多涉及亲情的诗,如“闺中望月”亦颇有风致,使人感动。读他的诗,有时总觉得他在苦着脸……近代诗人林庚白曾出狂言,说自己的诗高于老杜。舍下倒有他的“丽白楼诗选”,诗的确不错,但说高于老杜,鬼才信他!
以前在清韵写“晚唐诗。李商隐”时曾诌过一首打油诗:少年意气慕太白,中岁颓唐爱温李。华鬓听雨僧庐下,老来饱读渊明诗。前二句大约是写实。但饱读渊明,可能是矫情了。陶集本来就薄,能反复吟俄的就那几首,况无田园可归,也足以影响诗兴,我想真到了晚年,可能会喜欢老杜多些。
说太白才高只在诗,是纵观他一生的行藏得出的结论。前面说过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这是平实之论。王安石曾说太白诗“十句九句妇人酒耳”,这话或许尖刻,但也看出北宋这位卓越的政治家对李诗的看法,这实际上道出了李诗的一种倾向。至于鬼兄说太白学“长短术”“剑术”,本人看来这也只能算野狐禅,于治国济民基本是不搭界。他不满足被当做弄臣那是豪无疑问的,但现实留给他的出路只有二条:要么浪迹山水,要么供奉朝庭。经纶济世非他所长,须知,即便在朝堂之上,在写“清平调”时他还醉熏熏的,别人以水拂面,他才清醒。一个老是醉眼朦胧的诗人让他来埋头与朝廷公案,黎民俗事实在是难以想象。太白可以名动公卿让他位居公卿将相,实在是难为他了……诗人,是他最好的选择,尽管他是一万个不情愿。
至于杜甫,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想过出将入相。但你作的那些假设确有些想当然,历史实在是个复杂的东西。任何一些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一生际遇。可以说他能力不足,也可以说他命运多蹇。
陶诗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甚剧这是事实。究其原因,与旧式文人的传统
有关。身在庙堂,则思山林野趣;处身山野,又忍不住济世思君。政治冷血,文人多情,他们总是政客手上的清客或皇帝身边的弄臣。能真正如张九龄,王安石之流出将入相的,只是少数。总以为一身本事,可以匡济天下,现实是往往遭馋,造嫉,被流放,被搁置,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失意后的阿Q气的避难所,就是归隐田园。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老夫子,成为他们的楷模--这就是陶诗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原因。可惜,方今社会与古代相差太远,品味陶诗,能将“那股气”读出来,实在是件难事。鄙人尚未入中年,还难理解个中三味……

Ⅶ 李白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李白是哪里人

黑色的、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

Ⅷ 李白的相貌特征

史料中并没有什么可信的关于李白的画像流传下来:

1、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颢的《李翰林集序》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饿虎一样。

2、身高,《与韩荆州书》中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意思是虽然个头不高,但是心里有很大的抱负和志向。据此推测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七以下。

(8)李白为什么眼睛那么大扩展阅读:

李白的一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热点内容
马为什么颜色很多 发布:2024-11-15 14:14:07 浏览:793
大众车尾箱盖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 发布:2024-11-15 14:13:58 浏览:438
为什么水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发布:2024-11-15 13:58:43 浏览:756
为什么淘宝手机版暂无评价 发布:2024-11-15 13:45:10 浏览:472
华为手机为什么找不到usb 发布:2024-11-15 13:41:44 浏览:255
草莓为什么有些没有颜色 发布:2024-11-15 13:32:21 浏览:301
为什么中医治疗放疗不好 发布:2024-11-15 13:27:14 浏览:727
男生为什么会雀雀痒 发布:2024-11-15 13:05:43 浏览:326
软件编程好为什么打不开 发布:2024-11-15 13:04:04 浏览:585
为什么电脑玩游戏弹出输入法 发布:2024-11-15 13:01:18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