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毒剂氨标色为什么颜色
❶ 氨水为什么能固色
挥发性
一水合氨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 NH3·H2O==△==NH3↑+H2O
腐蚀性
一水合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对木材也有一定腐蚀作用。
水溶液呈弱碱性
一水合氨的水溶液 氨水中存在以下化学平衡: NH3+H2O=(可逆)=NH3·H2O NH3·H2O=(可逆)=NH4+ +OH- 因此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而成铵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故呈弱碱性。 氨水具有碱的通性: 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中常用此法检验NH3的存在。 ②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浓氨水与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和浓硝酸)相遇会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而遇不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无此现象。实验室中可用此法检验NH3或氨水的存在。 工业上,利用氨水的弱碱性来吸收硫酸工业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SO2+2NH3·H2O=(NH4)2SO3+H2O (NH4)2SO3+SO2+H2O=2NH4HSO3
不稳定性
一水合氨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 NH3·H2O=NH3↑+H2O 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浓氨水制氨,或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的方法制氨,其装置与操作简便,且所得到的氨气浓度较大,做“喷泉”实验效果更佳。 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和不稳定性,故氨水应密封保存在棕色或深色试剂瓶中,放在冷暗处。
沉淀性
一水合氨是很好的沉淀剂,它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弱碱或两性氢氧化物。例如: Al3++3NH3·H2O==Al(OH)3↓+3NH4+ 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于过量氨水。
Fe2++2NH3·H2O==Fe(OH)2↓+2NH4+ 生成的白色沉淀易被氧化生成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红褐色) 利用此性质,实验中可制取Al(OH)3、Fe(OH)3、Fe(OH)2等。
还原性
一水合氨表现出弱的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氧化。如一水合氨可与氯水发生反应: 3Cl2+8NH3·H2O=6NH4Cl+N2+8H2O 也可与KMnO4反应
编辑本段制备
实验室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溶于水则得到氨水,氨水为一水合氨的水溶液。 也可以加热浓氨水或将浓氨水滴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上。
编辑本段应用
氨水是实验室重要的试剂,主要用法见“主要性质”一段。 军事上作为一种碱性消毒剂,用于消毒沙林类毒剂。常用的是10%浓度的稀氨水(密度0.960),冬季使用浓度则为20%。 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 医药上用稀氨水对呼吸和循环起反射性刺激,医治晕倒和昏厥,并作皮肤刺激药和消毒药。 也用作洗涤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还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等。
❷ 氨水是什么颜色的液体
氨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氨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熔点-77℃,沸点36℃,密度0.91g/cm³。氨气易溶于水、乙醇。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氨水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氨气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主要用作化肥。
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碳化氨水的腐蚀性更加严重。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对木材也有一定腐蚀作用。属于危险化学品,危规号82503。
(2)实验毒剂氨标色为什么颜色扩展阅读:
氨水的用途:
1、实验室用途
氨水是实验室重要的试剂,主要用作分析试剂,中和剂,生物碱浸出剂,铝盐合成和弱碱性溶剂。用于铝盐合成和某些元素(如铜、镍)的检定和测定,用以沉淀出各种元素的氢氧化物。
2、军事用途
作为一种碱性消毒剂,用于消毒沙林类毒剂。常用的是10%浓度的稀氨水(密度0.960),冬季使用浓度则为20%。
3、工业用途
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 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
4、农业用途
农业上经稀释后可做化肥,农用氨水的氨浓度一般控制在含氮量15%~18%的范围内,碳化度最好大于100%。施肥简便,方法也较多,如沟施、面施、随着灌溉水施或喷洒施用。使用时须先用水稀释至千分之一以下,切忌同茎叶接触以免灼伤。
❸ 窒息性毒剂是什么
窒息性毒剂是主要作用于呼吸器官而引起窒息的毒剂。主要有光气和双光气。光气为无色气体,双光气系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本类毒剂毒性较大,危害甚重。施放状态有气态、蒸气态,只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而致中毒。
【毒理】
光气等本身所含羰基与蛋白质和酶结合,阻断机体内许多方面代谢过程,在肺部尤为明显,它阻扰了细胞代谢,使细胞能量产生障碍,细胞膜损害而引起化学性炎症和肺水肿。
病理改变为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大理石样肺”,肺组织充血和出血,肺切面深红色。显微镜检查可见肺泡极度扩大或破裂,充满渗出液,但也有部分肺泡萎缩。肺泡上皮大部分脱落。
【诊断要点】
1.有接触毒剂史。
2.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征象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高浓度吸入时突发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理论上可分为四期:
(1)刺激期毒剂吸入后迅速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胸闷、呼吸加快、流泪、畏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此期一般持续15~40分钟。
(2)潜伏期刺激症状缓解或消失,但病理过程仍在持续发展。本期一般持续2~12小时。
(3)肺水肿期潜伏期后,症状突然加重或逐渐加重,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紫绀、两肺湿性罗音,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肺水肿症状。伴有血压下降、出冷汗、脉搏快而弱等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病例可迅速窒息而死亡。此期持续1~3日。
(4)恢复期积极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而恢复健康,但数周后仍有头晕、食欲差等症状。由于吸收大剂量毒剂,在1~3分钟内反射性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肺部尚未出现病理改变,称之为“闪电样”中毒。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血细胞比容高;血气分析系血氧分压、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出现呼吸性或混和性酸中毒。
4.胸部X线检查系有不同程度的肺水肿表现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样改变。
【急救治疗及预防】
(1)立即撤离染毒区,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活动,并注意保暖,尽快进行洗剂消毒。
(2)在刺激期和潜伏期内,可用20%乌洛托品20ml或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葡萄糖溶液10~20ml内缓慢静注,有防止肺水肿的作用,如已发生肺水肿者禁用。
(3)已发生肺水肿者,应积极给予镇静、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措施抢救。
(4)防止继发感染,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5)预防注意个人防护,戴防毒面具;用物理消毒法消毒染毒器材;喷洒氨水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消毒。
❹ 纳粹德国的毒剂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化学工业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着名的化学家都是德国人,格哈德·施拉德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6年12月23日,在埃尔伯费尔德IG法本公司研究所工作的施拉德博士首次合成了一种剧毒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稀释了20万倍后喷洒在植物叶茎上,其毒性仍足以杀死所有害虫。施拉德博士震惊了,这种物质的毒性超出了他的想象,如果将它用于战场,其效果可想而知。
这种剧毒的化学物质学名叫二甲胺基氰膦酸酰乙酯,其毒性比光气大30倍以上,德国人称其为塔崩,代号GA。塔崩是一种透明的油状液体,纯品有水果香味,未经提纯或有部分分解产物的塔崩有苦杏仁味或氨味。
施拉德发现塔崩后再接再厉,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37年春,施拉德被德国军方召到柏林,为德军演示塔崩的威力。试验结果显示,用作试验的狗、猴子在中了毒之后,似乎肌肉都失去了控制,它们的瞳孔缩小、口吐白沫、呕吐、腹泻、四肢抽搐,最后都在10—15分钟内惊厥而死。
德国军方对此试验十分满意,因为他们看到,塔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不易被人察觉。在常温下很容易挥发成气体,毒性极高,能使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死亡,要想防护十分困难。
至于其毒害机理,开始德国人也没弄明白,只知道它会使人的肌肉失控,后来才搞清楚塔崩是一种神经性毒气。原来,它们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的胆碱脂酶,使人的神经错乱。
施拉德的演示给德国军方首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施潘道陆军毒剂设施的头目吕德里格尔上校发布命令,将施拉德由原来供职的法本工业卡特尔化学联合企业调到鲁尔区埃尔伯弗尔德的新工厂,从事秘密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工作,由施拉德主持建造新的实验室来生产塔崩,准备进行野外试验。
1938年初,施拉德不负德国军方所望,又研究出了一种与塔崩有关的化合物,学名叫甲氟膦酸异丙酯。这是一种无色、有苹果香味的水样液体,贮存时间很长后,颜色会变成黄色或因析出沉淀而混浊。
它的沸点较低,蒸气压和挥发度较大,主要通过呼吸道杀伤人员,其毒理与塔崩完全一样,也能迅速破坏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施拉德把这种化合物命名为沙林。它的吸入毒性大,毒性比塔崩还要高3~4倍,对无防护人员的致死剂量为0.1毫克.分/升,人员暴露在沙林染毒空气中很容易因吸入沙林而引起伤亡,甚至由于戴面具动作迟缓吸入了毒剂,都可能造成伤害。它对人员的杀伤作用迅速,生效时间为1~15分钟。
塔崩、沙林这两种神经性毒剂的发明,使德国军方如获至宝,马上将它们列入核心机密,塔崩的代号为“Le100”,沙林的代号是“STOFF146”。其后,德国又将塔崩的代号改为“Gelan”、“Substance83”。最后,这两种毒气被德国人编入了普通的洗涤剂的行列,代号分别为“Trilon83”和“Trilon146”。
1939年9月1日,德军大规模入侵波兰。第二天,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装备部即与LG染料公司会谈,作出了生产塔崩的决定。到1944年,德国已生产出1.2万吨塔崩,其中2000吨装进了炮弹,1000吨装进了炸弹。
在塔崩毒剂生产的同时,德国也开始了沙林毒剂的生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已生产了500公斤沙林。
施拉德博士的发现,促使第三帝国的军用化学技术进一步发展。1944年春,德国化学家理乍得·库恩发明了第三种神经性毒剂——梭曼,学名叫甲氟膦酸特已酯,是一种具有芳香樟脑气味难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毒性比沙林更大,毒理作用更为复杂。虽然,纳粹德国拥有先进而又危险的化学武器,但也无法挽救他们走向失败灭亡的历史必然结局。
❺ 小车年检标志为什么颜色不同
车辆年检标识颜色不同的原因是:为了便于检查,不用靠近,远远的根据颜色就能大概判断出这辆车有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年检。
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颜色分为黄、绿、蓝,每3年循环一次。
(5)实验毒剂氨标色为什么颜色扩展阅读
关于汽车环保标志的作用
1、是作为汽车排放达标的凭证;
2、是作为确认汽车环保定期检验周期的依据;
3、是在实施高排放车交通管制措施的情况下,作为车辆在限行区域通行的凭证;
4、是作为有关部门对汽车进行环保达标管理的依据。
❻ 神经毒剂是什么
神经毒剂是一种可以在无声的情况下杀死人的毒剂,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而使人死亡,也就是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导致的死亡。
少量的神经毒剂就能致人死亡,如果是接触的高浓度毒剂,就更加容易皮肤被吸收,普通的解毒剂很难发挥作用。
一般被当做化学武器使用,因为化学武器具有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等特点,而神经毒剂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
❼ 纳粹德国的毒剂梦是什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化学理论水平和化学工业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着名的化学家都是德国人,格哈德·施拉德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6年12月23日,在埃尔伯费尔德IG法本公司研究所工作的施拉德博士首次合成了一种剧毒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稀释了20万倍后喷洒在植物叶茎上,其毒性仍足以杀死所有害虫。施拉德博士震惊了,这种物质的毒性超出了他的想象,如果将它用于战场,其效果可想而知。
这种剧毒的化学物质学名叫二甲胺基氰膦酸酰乙酯,其毒性比光气大30倍以上,德国人称其为塔崩,代号GA。塔崩是一种透明的油状液体,纯品有水果香味,未经提纯或有部分分解产物的塔崩有苦杏仁味或氨味。
施拉德发现塔崩后再接再厉,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37年春,施拉德被德国军方召到柏林,为德军演示塔崩的威力。试验结果显示,用作试验的狗、猴子在中了毒之后,似乎肌肉都失去了控制,它们的瞳孔缩小、口吐白沫、呕吐、腹泻、四肢抽搐,最后都在10—15分钟内惊厥而死。德国军方对此试验十分满意,因为他们看到,塔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不易被人察觉。在常温下很容易挥发成气体,毒性极高,能使人员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死亡,要想防护十分困难。至于其毒害机理,开始德国人也没弄明白,只知道它会使人的肌肉失控,后来才搞清楚塔崩是一种神经性毒气。原来,它们是通过抑制人体内的胆碱脂酶,使人的神经错乱。
施拉德的演示给德国军方首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施潘道陆军毒剂设施的头目吕德里格尔上校发布命令,将施拉德由原来供职的法本工业卡特尔化学联合企业调到鲁尔区埃尔伯弗尔德的新工厂,从事秘密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工作,由施拉德主持建造新的实验室来生产塔崩,准备进行野外试验。
1938年初,施拉德不负德国军方所望,又研究出了一种与塔崩有关的化合物,学名叫甲氟膦酸异丙酯。这是一种无色、有苹果香味的水样液体,贮存时间很长后,颜色会变成黄色或因析出沉淀而混浊。它的沸点较低,蒸气压和挥发度较大,主要通过呼吸道杀伤人员,其毒理与塔崩完全一样,也能迅速破坏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施拉德把这种化合物命名为沙林。它的吸入毒性大,毒性比塔崩还要高3~4倍,对无防护人员的致死剂量为0.1毫克.分/升,人员暴露在沙林染毒空气中很容易因吸入沙林而引起伤亡,甚至由于戴面具动作迟缓吸入了毒剂,都可能造成伤害。它对人员的杀伤作用迅速,生效时间为1~15分钟。
塔崩、沙林这两种神经性毒剂的发明,使德国军方如获至宝,马上将它们列入核心机密,塔崩的代号为“Le100”,沙林的代号是“STOFF146”。其后,德国又将塔崩的代号改为“Gelan”、“Substance83”。最后,这两种毒气被德国人编入了普通的洗涤剂的行列,代号分别为“Trilon83”和“Trilon146”。
1939年9月1日,德军大规模入侵波兰。第二天,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装备部即与LG染料公司会谈,作出了生产塔崩的决定。到1944年,德国已生产出1.2万吨塔崩,其中2000吨装进了炮弹,1000吨装进了炸弹。
在塔崩毒剂生产的同时,德国也开始了沙林毒剂的生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已生产了500公斤沙林。
施拉德博士的发现,促使第三帝国的军用化学技术进一步发展。1944年春,德国化学家理乍得·库恩发明了第三种神经性毒剂——梭曼,学名叫甲氟膦酸特已酯,是一种具有芳香樟脑气味难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毒性比沙林更大,毒理作用更为复杂。虽然,纳粹德国拥有先进而又危险的化学武器,但也无法挽救他们走向失败灭亡的历史必然结局。
❽ 防化兵是如何侦察化学毒剂的
防化兵的任务是发现空气、地面、装备和其他物体表面的化学毒剂,査明毒剂种类,概略测定染毒程度。他们都随身带着检查染毒情况的侦毒器。侦毒器的外形像一个小箱子,一般由侦毒管、抽气装置和辅助件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