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画脸谱不能把眼睛掏空
❶ 在纸上画脸谱的步骤
在纸上画脸谱的步骤如下:
1、先画出京剧脸谱的轮廓。
❷ 戏剧中变脸的方法是什么难道是障眼法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着名。
变脸,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心理状态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或阴险,或变态等等,达到“相随心变”艺术效果。变脸,用于神仙、鬼怪,显示其摇身变化的道法魔力;侠客、盗匪运用变脸,一是“蒙面”——掩其“庐山真面目”,二是“换貌”——可谓做“移容”术。变脸,可使剧情推进,使异峰突起;可使剧中人物的演化和易于展示,确是一项特殊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❸ 脸谱怎么画
脸谱的画法如下:
工具/原料:白纸、黑白铅笔、黑色的彩色笔。
1、首先画出脸谱的外轮廓。
❹ 京剧脸谱的知识
【简介】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起源】
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以三块瓦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所谓花三块瓦,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画垂眉或蝶翘眉,笑眼窝,翘嘴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如汉朝铫期的老脸则眼窝尾部画出下垂的鬓角,其子铫刚的眼角却呈上翘之势,加上夸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气方刚;再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幅奸白脸。可见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如果从这些画法来分析,就会看出门道来了。
【京剧脸谱分类】
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4、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5、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艺术特色】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脸谱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一是取形。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寓形得似,是脸谱的常用手法,取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由于脸谱是图案化的,可以把某种神情表现得非常鲜明、强烈是它的优越性,但越是把某种神情表现得非常明确,就越是不可能在同一个脸谱上表现人物神态有重大变化,因此也带来了它的局限性。演员的面目表情虽然可以使脸谱的神气有些变化,但不能完全突破这种局限性。这就是京剧脸谱不可能一个人物只有一种勾法的基本原因。钱金福勾的张飞的笑脸,很适合于《芦花荡》;而演《战马超》,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就更合适些。脸谱的传神,又是同寓意相结合的。演员在创造脸谱的时候,总要渗透着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呀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寓不开取形。脸谱中有许多取形,既是装饰手法,又是象征手法,亦是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这就需要加以鉴别。所以,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乃是提高表演艺水的重要环节之一。
【京剧脸谱文化】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傲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黄色 勇猛而暴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将。
。银色 神仙,妖怪。
。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绿林好汉。
。蓝色 刚强阴险。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
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
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网上查的 希望对你有用!!
❺ 唱京剧要画脸谱,究竟是为什么呢
唱京剧要画脸谱,是为了传承文化。京剧 "脸谱 "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符号。京剧脸谱以生活为基础,勾勒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个性特征。面部化妆已经成为京剧的一种定式。在《京剧表演》中,这种模式被严格执行,所以脸谱成为京剧艺术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拉开距离,即剧中人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脸上的图画使观众与演员的真实面孔无法区分,与生活中的真人大相径庭,仿佛戴着面具。这使得观众很难 "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集中精力进行审美和欣赏。此外,"大花脸 "和 "君扮相 "同时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生、旦的英俊相和净丑的怪异相。同时,厚重、鲜艳的颜料和各种图案的面部妆容,加上线条简洁的 "吼 "字粗嗓,形成强烈的艺术刺激,给观众以刺激、宣泄和震撼。在戏曲舞台上,有些演员的脸上涂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面妆。一般用于扮演清秀、丑陋的人物,它与盛、旦角色略施彩墨妆不同,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突出人物,点,使观众一看脸就知道这个角色是谁。
这是个性化妆的一种模式,也是中国戏曲的一种独特现象。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走遍了世界各地,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北京为中心,分布在中国各地。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戏曲脸谱通常分为两类:清角脸谱和丑角脸谱。净角脸谱有红脸、黑脸、白脸,丑角主要在鼻梁上涂白粉,俗称 "豆腐脸"。一般来说,红脸妆代表忠勇(如关羽),黑脸妆代表诚信(如包拯、张飞),白脸妆代表邪恶(如曹操)。但是,由于黑色面部化妆的具体图案不同,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如项羽的哭,张飞的笑,包拯的悲。面部化妆使一个人的性格变得清晰。
❻ 戏曲中脸谱的勾画遵循哪些规律
戏曲中脸谱的勾画绽放着独特的魅力,也让人非常的欣赏。戏剧当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需要去勾画脸谱,对于角色的分类也是一定要研究好的。脸谱勾画的技巧都是要遵循规律的,一般都要先去垫底,然后再定位和揉眼。像鼻窝的话一定要会勾勒,然后还要用粉底进行填充。如果可以填充黑线的话,勾住自己的通天柱,那脸谱就会很顺利的就成了。在唱戏的时候就得有独特的化妆技巧,才能够展现自己不一样的品格和性格。
❼ 中国传统艺术:变脸有什么原理呢
川剧变脸总是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究竟是如何被一层一层揭开的呢?揭下来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是魔术吗?还是绝技呢?
“变脸王”琢磨变脸绝技从学习制作脸谱和衣服开始。
为了揭秘变脸,记者特意来到变脸的故乡四川成都,找到现在川剧界最年轻的一位变脸王,他叫何洪庆,到了他的家里,首先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
何洪庆等人好像正在做面膜,而且这个面膜做得还真奇怪,怎么把整个脸都蒙起来了?难道这会跟变脸有关系吗?
在等待的过程中,何洪庆告诉我们,他是在给学生做模具,为了制作变脸的脸谱而制作的脸膜。那么画脸谱为什么一定要在模上画呢?原来脸谱是变脸的第一件道具,一张好的脸谱不仅要美观,而且还要毫无破绽。
何洪庆学习变脸就是全靠自己从琢磨如何制作脸谱和衣服开始的。15年前,自幼学习川剧的他,从老师那了解到一些变脸的方法和表演规律,他对变脸萌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当时变脸是不能随便传人的,要想学习变脸何洪庆只能靠自己琢磨。可这么神秘的绝技仅凭自己去琢磨能成吗?
对变脸人来说,服装和道具至关重要,都是特殊制作的。
仅仅靠着上学时老师讲的一点点基本原理知识,何洪庆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不会绘画、不会缝纫、更不会有老师教,但这些并没有打击他学变脸的兴趣。每看一次变脸都让他对变脸更喜爱,越来越无法割舍。
但是要自学一门绝技谈何容易,何洪庆凭借想象制作出来的第一张脸谱怎么看都不满意,完全没有那种贴脸的感觉。但是要想变脸,没有脸谱是不行,可是如果脸谱不合适不贴脸,既影响变脸的美观,又影响变脸的速度,这下可难住了何洪庆。
后来听老师讲有一种取模的方式可以制作脸谱,何洪庆也不知道具体操作方法,买了一大袋石膏粉回家,用水调成之后,完全睡在床上,下面垫了很多废纸,闭上眼睛然后把石膏浆往脸上抹,完全凭感觉去做。
经过千辛万苦何洪庆终于做出了一个脸模。在模具上画脸谱,这样画出来的脸谱就像是在自己脸上画的一样。何洪庆再戴上这样制作出来的脸谱竟然是那样的严丝合缝。
变脸的道具除了脸谱,还有就是衣服,变脸的秘密也就藏在这衣服上。
变脸的服装是特殊制作的,很多地方必须使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衣服从后面看全是千疮百孔,就像被机枪扫过似的。但这是在表演当中所需要的一些东西,也是变脸的奥妙所在。“一个变脸人,他的服装,他的道具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何洪庆说。何洪庆的第一件演出服也是全靠自己摸索制作出来的。
一秒半的时间变三张脸,而且毫无破绽,变脸高于魔术。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经过摸索改进,十几年之后,何洪庆已经成为变脸界中最年轻的也是变脸最快的变脸王,他的变脸速度现在还无人能打破。一秒半的时间变三张脸,而且毫无破绽。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怎么说?我其实可以告诉你一点点,我们的机关,头上有,身上有。”何洪庆说:“魔术最根本的东西,是制作道具,其实跟我们的变脸也有相同之处。我们变脸一部分是道具方面的东西,道具就是服装、脸谱,表演方面的东西,魔术就不会做这样大的一些动作,所以说我们这个变脸,既是魔术,但是确确实实又高于魔术。”
变脸到底是什么?脸谱、衣服、衣服上的机关,再加上手上的一些道具。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就像魔术师一样,都是靠千锤百炼练出来的娴熟的手法。因为手法非常快,快到你无法看出破绽才显得它神秘。但是现在这些道具好像都是分开来的,是什么把它们连起来的呢?
十几层脸谱神不知鬼不觉被扯走,变脸暗藏机关。
在对电影《变脸》里的镜头进行慢放的时候,记者发现脸谱好像是有线连着的。那一张张脸谱是不是就是用线变走的呢?何洪庆告诉我们,变脸有很多方式,有吹脸,有抹脸,有撕脸,有扯脸。现在变脸表演这种方式用他们的专业术语叫扯脸,扯脸顾名思义,就是把脸扯走,这也就是常说的用线走脸,这就是变脸的奥秘所在。
每次演出都是十几层的脸谱,那么这么多的脸谱都是怎么扯走的,扯到哪去了?说到这里,何洪庆已经不能继续为我们揭秘了。“变脸就像魔术一样,并不神奇,是有自己的机关。如果我们把机关在哪里这层窗户纸给您捅破了,那么变脸的神秘也就不复存在,它的价值也就不在了。”何洪庆说。
不过何洪庆还是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他身上的那个披风,所有变脸的人都少不了这件披风,至于究竟有什么作用只能让大家凭想象力去猜了。
背景知识
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剧情中塑造人物的川剧艺术的一种特技。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装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❽ 京剧知识——脸谱
脸谱
【定义】
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特点】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一、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二、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三、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脸谱的类别】
大家看到的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脸谱的起源】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物,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相关脸谱的介绍】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傲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着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历史】
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相关记载】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唐代就有"涂面"的记载,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摊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即表明了用染涂脸面表现鬼神的形象。宋代徐梦莘《三朝北门会编》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记载了宋徽宗的两个佞臣以"粉墨做优戏",口出市井浮言秽语,蛊惑皇上。宋代"涂面"分"洁面"和"表面"两类,花面也很简单。画了个白鼻子、红眼圈,目的"务在滑稽"。因为宋代杂剧中,科诨占了很大比例。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明代已经是由昆剧演出的传奇剧的天下,表演丰富,行当分工精细,净分正净(大面)、副净(二面)和丑(三面)。净丑都画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如关羽的底色是红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谱式是夸张的眉眼部分。明代人留发,脸谱画在额以下,清代人留辫子,头剃到脑门以上,脸谱也画到了脑门以上。图案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与明代相比,脸谱有繁有简,底色一样。清代中叶,地方戏兴起,净丑的脸谱每一地方差别很大,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民间艺术气息,各种地方戏约有300多个剧种,大多在18世纪以后兴起。地方戏的繁盛,使得剧目题材人物角色不断增多,行当分工更细。净行除了正净副净外,又加了武净。色彩增加了蓝、绿、黄、灰、橙。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脸谱的作用】
脸谱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另一作用是"距离化",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脸上的图画使观众分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相貌很不一样,像带着假面具。这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是专心于审美和欣赏。另外,"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脸谱不是绝对固定的,由于上演的剧目、角色的年龄、演员的脸形不同而略有差别。除此之外,演员画脸谱演出时,还有一个原则,即同时在场的诸角色,其脸谱特别是基调色彩不能"犯重",如《长坂坡》中曹营八将同时上场,除张辽不勾脸外,其余七人须一人一色,不能相同。这样的目的是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以求美观,同时要让远距离的观众不致混淆角色。净行的脸谱最为丰富复杂。楚霸王的京剧脸谱被称为"无双脸",为楚霸王专用。相传楚霸王是个美男子,但因他杀人无数、性情凶暴,画成花脸;又因他是个悲剧人物,双眼处画两大块向下斜掉的黑影,明显的是副哭丧脸。项羽的脸谱底色是大白,这种色调表示奸诈、残忍。在人们的印象里,项羽是血性男儿,尤其是霸王别姬,充分显示出深厚的感情,令人难忘,但其面部只有黑白二色,并无红色。这种情况表明脸谱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中国脸谱网 http://www.lianpu.com.cn/
北京泥塑京剧脸谱浅谈
一、脸谱原源]
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起源于历史上的“代面”。据《旧唐书》记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现,这应是脸谱的鼻祖。贵州的“傩戏”面具就是脸谱的活化石。随着戏曲的发展,戴面具演出时不利于演员面部表演,艺人们直接用颜料在面部勾画、化妆,就逐渐形成脸谱。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行成的特殊谱式图案。净、丑是采用脸谱作为面部化妆的主要角色,部分生、旦角色也使用脸谱。脸谱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脸谱是种象性美术创作,是舞台美术整体中的固有组成部分。脸谱是把由思想构成的眉目口鼻花纹和脸膛颜色组织起来,涂画在演员脸上以使人产生美观感知的图案。脸谱是随戏的形成而产生的。各种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二、京剧脸谱的形成
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京剧脸谱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脸谱。在地方戏曲脸谱基础上加以取优废劣。经过几代着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脸谱大系中的分支,有脸谱通性及其本身特性。京剧脸谱借鉴了徽、汉、昆、秦、各剧种经验。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全部舞台艺术的固有组成部分,离开舞台和戏中的人物,脸谱也就失去其根本意义。
戏中净、丑勾脸与生角抹彩、旦角拍粉是性质相同的面部化妆手段。须与行头,切末面具等人物风格谐调,并与唱、念、做、打、翻等表演形式协调,因此演戏是前后台戏曲艺术工作的集成。一个脸谱的谱式,一出戏中脸谱的配合,均须涵蕴于这个整体舞台艺术之中,这就是脸谱艺术的整体性。
三、京剧脸谱色彩常识
京剧脸谱是戏曲脸谱中用色最多的剧种,所谓脸谱色彩是指脸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粉红、褐、赭、金、银等色,各具秒用,以丰富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出现于舞台上。
京剧脸谱着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现多种人物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而且着色变化有致,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对戏中人物肤色夸张的描绘,是对戏中人物性格的夸张。脸谱上的面纹常用有其它色彩,有烘托主色的作用。一般来说,红色的代表忠勇、正直;黑色的代表勇猛、直爽;白色代表奸诈、狠毒、阴险;油白色代表自负、跋扈;蓝色的代表刚强、骁勇;绿色的代表顽强、侠义;黄色的代表凶暴、沉着;灰色的代表老年枭雄;紫色的代表智勇刚义、刚正威严;金银色代表神、佛、鬼怪、精灵。
京剧脸谱用色也不是绝对的,有灵活性。如:红色在表现三国戏中人物关羽时,代表其赤胆忠心。但在《法门寺》中太监刘瑾虽为红色脸是代表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如:《水浒》戏中人物晁盖虽是“黄色三块瓦脸”在这里就不是代表其凶暴、沉着,而是代表其面部肤色发黄,印堂勾画一个椭圆红光,一看就知是位堂堂正正起义的老英雄;如:《八大锤》中的金兀术用的金色,并非是神仙、精灵,而是代表其姓金。这个脸谱完全是《望文生义》的解释,不能说明这个脸谱的真实意义。
四、北京泥塑京剧脸谱
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究竟是谁把京剧舞台上的脸谱变成了泥塑彩绘脸谱的呢?人们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花脸桂子”。在北京泥塑脸谱发展史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前后,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此人能诗善画,也是一位酷爱京戏的票友。靠吃“禄米”即俸禄为生,在闲玩的时候,他看到庙会上有泥捏制的泥人,突发奇想,用胶泥做了一脸型模子,翻做了一些泥坯,晒干以后,仿照舞台上的脸谱着色给泥坯勾画上色,脸谱做成以后拿给自己要好的朋友观赏,朋友都觉得挺好。桂先生就把脸谱分给了自己的朋友,一来二去,天长日久人们都知道他会做泥塑脸谱了。于是上门求绘的人逐渐多起来,在京城小有名气。因为姓桂的最擅长绘制“净角”脸谱,所以人们称他为“花脸桂子”。
辛亥革命以后,取消了旗人钱粮“禄”的旧制。“花脸桂子”为了设法谋生,就在家里做泥塑脸谱送到庙会上去出售。起初送几个货样,交给了白塔寺的李记杂货摊,很快就卖光了。以后不管送多少,都能随时卖出去,总是供不应求。李记商店不仅因此得利,而且因售泥塑脸谱在北京出了名。从此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由于泥塑脸谱活跃了市场,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做脸谱的人多了起来。较有名的继“花脸桂子”之后京城先后出现了白如霖、汪稔田、李荣山、赵友三、赵永年、李克明、马成子、唐景昆、韩启泰、双起翔、杨玉栋等名家。
泥塑脸谱主要是艺人们在家里手工制作,然后拿到庙会或经营艺术品的铺子里去卖。刘曾复说:在老东安市场有个工艺品店“松竹梅”(邢静安创办)的小店就经营泥塑脸谱。解放初期做泥塑脸谱的几位老艺术家组成合作小组,以后又成立了北京彩塑厂,后来划归到特艺三厂。到了九十年代初三厂因经营不景气而停产,以后我为把脸谱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于一九九五年创办了北京兴鑫工艺品厂,专业生产开发京剧泥塑脸谱同时也开发石膏、纸等不同材制的脸谱并为泥塑京剧脸谱注册了“京蝠”商标,脸谱注册商标国内还是首次。
五、京剧泥塑脸谱的制作
制作泥塑京剧脸谱少说也得十几道工序。首先需要寻找成色质地较好的胶泥,然后过淋浸泡,再反复揉摔,做好脸谱的模具,把醒好的泥用模具刻坯,坯子要放在阴凉处阴干,不要暴晒,防止坯子干裂。坯子凉干后打磨抛光上白然后再在坯子上彩绘、上漆、扎髯口、上盔饰这样一件作品就完成了。泥塑脸谱最吃功夫的是彩绘,北京的泥塑脸谱讲究规整,构图严谨,线条流畅,位置准确,色彩明丽,善于刻画和突出人物的性格,注重画工,素有“三型七彩”之称。在彩绘上,红、黑二色画完后还得上清漆,白、绿、黄、蓝以及粉红等都用颜料勾绘。由于黑、红色用过漆,增强了亮度,能使基色突出,并能使之与一般色彩产生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明快的视觉感。
六、工艺泥塑脸谱的现状未来
各种工艺品市场的柜台里,各种展览中都有京剧脸谱;在法国巴黎的大游行中打头彩车上也是我们京剧脸谱以及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在举办一些活动时也悬挂京剧脸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火柴盒上、钥匙链上、扑克牌上、模特时装上、大街的雕塑上到处都是京剧脸谱。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加入WTO,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了解中国,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京剧、了解脸谱。将有更多人喜欢上我们京味的泥塑脸谱。让我们为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做些贡献吧!
七、民间社火脸谱
傩起源于原始宗教。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威胁没有抗御能力,一遇天灾人祸,只能用傩祭,这一种原始宗教祭祀的巫术活动来祈告神灵,驱邪逐魔,弭灾纳祥。
傩面具的艺术风格,虽浑厚、粗犷,但工匠制作时不乏精雕细刻、讲究色彩,拙朴的民间造型手法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划出了民间神话中的神灵、鬼怪及传说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丰富,性格鲜明,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八、田有亮笔下的脸谱
小 楠
立冬节气到来的时候,田有亮先生在湖广会馆又喜收了一名跟随他学习脸谱绘画的弟子——战友京剧团的杨强。田有亮先生在给我的短信里说:“现在已有六位徒弟,再收一位战友京剧团的杨强,共七位。较有成就的有孙世梁、侯宝华、庄健三位。”
时年六十一岁的田有亮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少时幸得翁偶虹先生(原中国京剧院着名编剧,曾编创《野猪林》,《大闹天宫》、《红灯记》等百余部剧作)开蒙,初涉脸谱画艺,年稍长,拜翁偶虹先生为师,专习此艺三十余载。其代表作有《中华国粹脸谱集锦》、《水浒英雄一百单八将全图》、《二十八星宿脸谱》、《百鸟脸谱》、《百猴脸谱》等,其中《中华国粹脸谱集锦》含纳了包括地方戏剧在内的2000余帧脸谱。
田有亮先生告诉我,脸谱是戏曲化妆的特殊手段和独特的面部造型艺术。根据史料记载,脸谱由唐代乐谱中所载面具和参军戏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翁偶虹先生论证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这样随着历史的演变,经过历代戏曲演员的长期实践,脸谱艺术家逐步将各种人物画脸的图案加以完善,归纳分类订成谱式,画出五颜六色的图案,每人一谱。所谓“花”而有“谱”,这就是脸谱的形成。
京剧是国粹,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各行当演员经过化妆,由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脸谱使人可以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近年来,随着田有亮先生的艺术成就日臻高至,其声名远及海外,应邀在中央电视台讲解脸谱掌故,更有许多作品刊登发表,传播弘扬京剧艺术,传统文化。
九、中国脸谱文化
lp118.cn
中国京剧脸谱文化博大精深,而脸谱的彩妆运用之妙更是存乎一心!“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回答是否定的,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 “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 “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 “旦”人物个性主要*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有《将相和》的廉颇、[图10 廉颇(京剧《将相和》)]《铡美案》的包拯等,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也由架子花脸扮演。在其它剧种里大多不称架子花脸,有的剧种叫草鞋花脸,如川剧、湘剧等。二花脸也是架子花脸的一种,戏比较少,表演上有时近似丑,如《法门寺》中的刘彪等。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 《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的关系,可用图简要表示如下:
戏曲中的角色行当最初是用于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职业,后来逐渐扩展到表现人物的品德、性格、气质等方面。角色行当具有类型化特征,而且对角色的区分带有明显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价在里面,如公正忠孝者为端庄的正貌,*邪可恶者刻画成丑形。面部化妆和服装是区分人物角色的可视的直接表征,如果说服装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那么面部化妆,尤其是脸谱化妆更多表现的是人物的性格、气质、品德、情绪、心理等方面。通过脸谱对人物的善恶、褒贬的评价是直接的,一目了然的。如曹操勾白脸表示*诈,关羽勾红脸表示忠义等。
脸谱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但从根本上说,它始终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脸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特性的认识,只有在观看戏曲演出过程中,结合服装和表演才能充分理解、认识。
脸谱与服装的配合构成了舞台上净、丑角人物的外观,再配合唱、念、做、打的表演就形成了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唤起观众的心理共鸣。眼睛、面部是情绪、心理的窗户,因此脸谱是观众的视觉中心,脸谱对唤起观众审美心理的美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五颜六色,变幻无穷,内涵丰富,就连许多西方艺术大师都觉得中国戏曲脸谱“奇妙极了”。更多脸谱图片到:脸谱专卖: http://www.lp118.cn
黄脸和白脸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❾ 如何画脸谱
要画脸谱,先练小楷。练到写字不会抖了,开始在纸上画。初学者先用铅笔打好整张脸谱的稿子(边线等,画熟了就不用了),用白色点眼睛(画在人脸上当然不用),按照白,灰,粉红,黄,红,绿,蓝,赭(内行称紫色),黑上色。线条要流畅,上色要均匀。你可以到这里看一下,有很多图片:http://liyousheng128.spaces.live.com/
有些是我初学时画的,不太好。有些很不错。
❿ 京剧脸谱的眼睛怎么花
京剧脸谱图说:眼窝画法
眼窝是脸谱中表现人物性情、心情和相貌的具体手段之一。一般较文静的人物,眼窝画得稍细;较莽撞的人物,眼窝画得宽一些。大眼角向上挑的都是奸雄,大眼角向下挑的则是一些性格特殊的人物。眼窝基本用黑色勾,形状主要有方形的、圆形的等等。
奸眼窝 细三角形眼窝,表现那些心怀奸诈、整日处心积虑算计别人的人物,显出他们眼睛半睁半闭的阴险神态。
直眼窝 形状比较宽平方正,眼角有圆有方。圆眼角的性情较含蓄,方眼角的性情较刚烈。
尖眼窝 形状比较细长,眼角上端尖翘,是从直眼窝变化出来的,与奸眼窝接近,大多用来勾画狞眉立目的凶恶人物。
老眼窝 眼窝外角下垂,显得人物眼角肌肉松弛,适用于老年人物。
鸟形眼窝 形状像一只鸟形,一些象形脸谱和太监脸适用。
腰子眼窝 形状近似腰子,又有人称为“驴粪球眼窝”,用来表现人物粗眉大眼的相貌特点,大多用来勾画僧人,如鲁智深等。
丹凤眼窝 紧贴眼脸描画出细长的眼形,眼梢细长向斜上方掠出,是关羽专用的眼窝。
环眼窝 眼窝中部的上下边缘呈圆形,是因张飞的“豹头环眼”形象而设计的。
偻佝眼窝 两头上翘,中间下垂,表现出一副哭丧的样子,是项羽专用的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