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英国男人为什么喜欢绅士

英国男人为什么喜欢绅士

发布时间: 2022-05-04 04:19:51

㈠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究竟是如何养成的

我觉得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一个绅士的,绅士风度之所以能够成为英国人的产物,我觉得是跟他们骨子里的习惯有关,再加上父母对于培养孩子这一方面会很重视。从小培养小孩子要有礼貌、要会尊重别人、要善良等等优良品质,这个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的会觉得这是自己理所应当的事。

父母的教育再加上自己日复一日的行为习惯,会让你懂得如何在别人面前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状态,这不是虚伪,这是让人们之间的相处关系更加舒服更加轻松。有绅士风度的男人,简直不要太迷人了。

㈡ 英国男的都有绅士风度,

提起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西装笔挺,头戴礼帽,手持长柄雨伞或黑色拐杖;他们身份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文雅,谦和温良,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学时我的英语老师是现任九三学社副主席陈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师,她曾在离我学习的沃里克学院仅十五分钟车程的考文垂市进修过较长一段时间,她在课上经常感慨英国的绅士风度:有时候与英国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让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侧,以防不测。但她是个快言快语,“不安份守已”的人,经常“越轨”,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出国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嘱托:好好看看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我也曾想:“中国也是个礼仪之邦,英国人又会“绅士”在何处呢?去了英国,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确实让人吃惊。

尊重女性是英国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在公共场合,男士抢座位,特别是与女士抢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举动;男士遇到女士进门的时候一定要请她先走。现在英国男士已经不用说“女士优先”的客气话,而是用一个友好而优雅的手势,示意女士先进。开门时遇到后面有人,特别是女士即将走进来,一定要等走过来把门接住才能离开。这样的事是体现绅士风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乐于津津乐道的。

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问路是常有的事。对于问路,我和中国同事的普遍的感觉是英国人十分热心,而且彬彬有礼。只要你开口问路,他们从不吝啬,而且负责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独自去一个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这个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验一下英国“绅士”的耐心。我问街上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热情地跟我说怎么走,一翻解释后,我只是装作不明白,他看我确实遇到了“麻烦”,干脆领着我走了近2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还不断抱怨英国街道的乱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难找,给游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有一个周末约朋友去剑桥大学,我早早赶到火车站,人不多,售票员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我先问了他我要乘座的车次,票价和时间后在连椅上坐起来等着朋友,可九点半的火车就要到了,朋友还没有来。这时售票员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跟前,很礼貌地跟我说:“你要乘座的火车就要进站了,你怎么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帮助?”当我说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时,他说可帮助我打个电话,可朋友既没有手机也无座机,他又建议可给朋友留张纸条………我的朋友到底没有去剑桥,我不知道那位绅士售票员拿着我的纸条又做了些什么?其实,英国的绅士就是这么认真负责。

如今,仅仅从衣着上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绅士是十浅薄的事情。当然那些西装革履、抬头挺胸、仪表堂堂、神情气爽、温文尔雅确实是“绅士”,这使中国的女性同行十分羡慕,但英国人的绅士已不只是“男人专利”,女性、小孩同样绅士,其实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深入到整个国民的骨髓里。

它首先体现在说话、语气和手势上。在英国,与人谈话时动作很多、很大、高声喧哗,特别是前仰后合,以及谈话中粗话不断,会被看成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粗野表现。在英国期间,我和我的中国同事们听到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谢谢您”、“请原谅”、“对不起”、“不客气”。沃里克学院的教学楼前,有一条小路,早上上课前多站满了人,后来的人经过小路时,别人让路必然得到一声声和“谢谢您”;若有人没有注意到,他会主动地说:“请原谅”!公交车、商店里、酒吧间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是如此。而且他们语调缓和,真诚朴实,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声声“谢谢您”使人倍感社会的温暖,句句“请原谅”让人觉得社会的和谐。据英国人自己说:他们常说这三句话,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那么英国人的绅士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一是英国较美国或其它欧洲国家历史长,封建统治使英国人更容忍,加之英国在相对孤立的群岛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时期是英国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各种礼仪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她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着名的“礼仪之邦”。维多利亚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个人修养而享誉欧洲大陆,她制定了一系严厉的家规,对自己的孩子教养方面要求相当苛刻,稍有不慎便对他们进行无情地鞭打和杖责。她对自己的形象教养相当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维多利亚时代被后人称为“文雅社会”。这位英国女王的行为对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相继模仿的最高标准,维多利亚时期也就是英国绅士风度最终形成及完善时期。

到英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车文明”。英国80%-90%的人有车,因而路上行人很少。繁忙的交通路口有红绿灯操作器,行人过马路需按人行道旁的操作器,操作器由红变绿或出现提示音时行人可通达。个别人行道没有操作器,如有行人通过,车辆必须停下来;如果司机看见有人有通过人行道的意愿,司机也及早停车让行,这在英国十分普遍,有好几次我和中国同事都很尴尬,刚想迈步,但见有车来临,只好萎缩,司机总是停车与你缰持:非让你先走不行!而前几年,同内一座大城市却出台了一条交通法则:过马路行人不守规则,撞死白撞,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最让我感动的是回国前的一件事。回国的日子到了,自己到当地最大的超市Tesco卖东西。Tesco的设计很人性化,出了超市门口就有一个长长的玻璃长廊,多数私车就靠长廊停靠。英国的雨天太多,而顾客可推商品车出超市门进入玻璃长廊,再由长廊入车,这就省去了雨中打伞的辛劳。自己推着大包小包买好东西,在长廊内等了足足一个小时,雨还没有停的迹象,只好鼓足勇气,冒雨前行了!出长廊口迈上台阶就是一条公路的支路,雨中的车也象是避雨,开的飞快,没有交通灯,但有一过路的指示牌。正在犹豫如何走马路,双向车道上的车全停了下来,靠近我的一辆车的司机还不停招手,示意让我先行!急急忙忙跨过马路回头看双向车道上的车,又象水流一样行驶着,当我跟中国同事分享这段经历时,同事们调侃说:那是因为在英国行人很罕见,物以稀为贵吗!当然路上行人很少,那天恐怕那路段只有我一个人,可英国的车也多呀!没有交通指示灯的交通路口一般有让路(give way)的路牌,让路的风气很让人羡慕,在我上学院的路途中有这么一段路,上下班高峰时间车流量跟北京长安街差不多。放学后,我经常坐在路边欣赏他们行车的文明,我特别注意到,司机在从支路开到主路时,都会自觉减速,并左顾右盼,确认不影响主干道后才上路,平时行车也十分谦让,常常看手势互相表示感谢。有一次一位女士的汽车挤在车队里难以通过,一位男士看自己汽车后面还有一段距离,马上把汽车后退一段,并礼貌地示意这位女干通过。通过的瞬间,她微笑着摘下墨镜向他招手致谢。都市文明的这一幕让人难以忘怀。

英国的交通也有让人胆战心惊的时候,那就是急救车、消防车,路车拉起警笛前行的时候,每逢这时前面两边的车辆无一例外减速停靠在路两边,不管红灯绿灯,这些急救车左右穿行,毫不顾忌,用“疯狂驾驶”来形容司机最贴切了。我曾跟房东讨论过这一问题,房东回答说:警笛响起,这表明是生死攸关的事件,或受伤或生病或火灾,为这些车辆让路就是尽快抢救人的生命。

英国人又是十分爱好排队的民族。在车站、在银行、在影院、在海关、在饭店、在景点………在一切需要人等的地方,人们都十分喜欢排队,秩序井然,鱼贯而入。

在我看来,绅士风度是一种文化。是在经济和文化教育走到一定层次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社会效应,这一文明不断感化着社会个体,使每个人力争做一个谦和礼让的绅士,难怪你会看到在公共场合,人们不乱弃废物,不随地吐痰;在超市,人们可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进,出来时没有人查你,有自动刷卡台,你自己扫瞄商品,你自己结账;在多数火车站,卖票进站,没有人查票;路边果树上挂满了垂涎欲滴的水果,没有人随意攀摘………

㈢ 英国绅士的特点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3)英国男人为什么喜欢绅士扩展阅读:

一、现代意义上的绅士风度

(一)讲究仪容和服装整洁

男士切忌粗俗邋遢,女士不能轻浮俗艳。

(二)言行举止彬彬有礼,文雅大方

在交际中,作介绍时,西方国家的习惯是先将男的介绍给女的,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不能颠倒顺序,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

(三)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不做任何越礼之事

文明用语,是绅士风度的一种礼貌表现。“请”、“您”、“谢谢”、“对不起”、“再见”、这些文明用语表现一个人的教养和风度。

二、绅士教育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它由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他把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绅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即必须具有上层社会所理解的道德思想与行为;具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能力、机敏与自信;具有高贵的文明的礼貌与仪态;具有多方面的学识,足智多谋。

㈣ 英国人有哪些优点

英国人友好,热情,也多少有一点傲慢。

英国人诚实,厚道,不乏有一定的幽默感,并且比较准时守约,讲究礼节,在正式社交场合特别注重服饰。

英国男人讲究"绅士风度",英国女人严守"年龄秘密","女士优先"在英国已成为风气。

英国人爱排队,而天气则是英国人经常谈论的话题。

英国人不愿轻易吐露心扉,也无意打听别人的隐私,以"不管闲事"着称。

英国人不欣赏美味,不善于烹调,但实际上他们却很讲究席间礼仪。

英国人颇爱宠物,对马、狗、猫、鸟等动物感情很深,有"爱我就爱我的狗"之说。

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

㈤ 英国殖民侵略成性 为什么 说英国人的经典性格是 绅士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政治问题,不要凡事都用意识形态来做出发点。
英国人的“侵略”“殖民”是和基督文化“拯救世人”的良好愿望相互影响的。换而言之,英国人自己对自己的殖民主义的定义,在当时的时代氛围里,属于用先进文化来引导野蛮人(亦即他们眼中的亚洲人)走向光明。
英国文化多少受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且极富有同情心的时代氛围所影响。
也正因为他们自诩为“文明之光的引路人”,所以待人礼让是他们维持“文明”形象的一种文化方式。

㈥ 绅士的由来,为什么说英国人是绅士

绅士体现了英国贵族的气质,英国皇室的尊贵儒雅风范。到目前,英国人还为几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国的繁盛,伟大铭记不忘,留恋不已;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物质繁荣而回味无穷。那是英国物质文明的极盛时期,为体现英国文明领先于世界,精神文化上的英国绅士风度就一度成为人们热捧的对象了。

㈦ 英国绅士文化从何而来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至,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一、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是西方国家公众,特别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经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一绅士教育源远流长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它由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 绅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

二绅士教育传统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根据《英国学校道德教育》一书援引的调查资料,英国学校的品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关于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儿童用一些时间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知道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2 关于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训练考虑他人,学会正确处理男孩与女孩、穷人与富人、朋友与同事、雇员与工会等之间的关系。
3 关于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关系。
4 关于商品社会的有关问题,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的性质,正确认识赚钱与花钱、攒钱与用钱的关系,处理好施舍行为中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5 关于婚姻家庭方面,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应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6 学习名人,让儿童有机会了解其道德情操,学习勇敢、诚实、无私奉献等一些优良品质。
7 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其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告诉儿童一些关于社会服务领域的事,也可以请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专家来校讨论其专业和有关的道德问题。
8 学习各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9 参与地方事务,如拯救儿童的募捐活动、访问老人院、医院、残疾儿童学校、社区中心、法院等。
10 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的解决方法等。

㈧ 为什么大家叫英国人“绅士”

http://www.21abroad.net/life/uk_life.html

英国生活习俗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英伦生活面面观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薯仔、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据英国旅游机构调查,1996年,英国居民度过4夜或4夜以上假期的人共计5,900万,超过了英国人口的总数,而1997年英国居民离家度假超过一夜的人达7,080万。
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采: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很多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IT。
八、"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帐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英国发行了约3,800万张信用卡,约3,700万张记帐卡并设ATM提款机(到1997年底累计达23,200个)。如此惊人的数字表明支票和现金日趋被"卡"所取代。1998年7月,英国主要大银行宣布,将于1999年开始使用信息更多、功能更齐全且更安全的新卡,并逐步取代现行的信用卡和记帐卡。
除此之外,各大超级自选商场、大百货公司、专卖店还发行"有奖购物卡",即当顾客消费累计到一定金额后,就可得到商家不同形式的奖励:如免费提供度假机票、赠送购物券、定期邮寄商品广告及降价消息。这种有奖促销方式吸引了居民:通常,居民们手持"有奖购物卡"购买日常用品及流行服装。日积月累,这种购物卡还真使消费者得到了一些实惠。
九、宠物的天堂
英国人很喜爱在家里饲养一种甚至多种宠物。据官方最新统计,全英国有一半家庭中饲养着720万只猫、660万只狗、140万只兔子、60万只豚鼠和3,000万条观赏鱼。
十、发达的网络
2000年,根据英国贸工部所作的2000年国际基准研究报告(,2000)显示:到2000年第4季度,英国在线的中小企业数已达170万家,比1999年的110万家,增长了54%,提前两年实现了政府规定的"2002年在线中小企业应达到150万家"的目标。
如今,在英国共有300多家网络服务供应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rs,ISP),其中最大的一家为Freeserver。Freeserver1998年由Dixons公司创立,共有130万个网络用户。目前,在全英范围内,网络用户达1,3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22%,这一比例大大高出其他欧洲主要国家。1999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因特网的年增长率为280%,丹麦为220%,法国为215%,荷兰为210%,德国和挪威为200%,西班牙为185%,瑞典为170%,芬兰160%,意大利145%。英国人常说,英国的经济已成为以网络为导向的网络经济。事实上,网络早已渗透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全英中学在线率为90%,小学在线率为68%。截至到1999年底,英国成人的在线率为45%,其中20%的人因工作关系在单位上网,另有14%的人在家上网。1999年,英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方面的花费高达7亿美元,2000年达8亿美元。
目前,在欧洲国家里中小企业在线率达53%,而英国中小企业的在线率却高达68%。如今,英国公司的网络连通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与1999年相比,今年英国在线企业总数达81%,年增长率为63%。
在欧盟国家当中,各国IT产品和服务平均占各国GDP的2.26%;而英国IT产品和服务却占其GDP的3.24%.

===

生活习俗

旅游娱乐
生活习俗
社会福利
英国打工
英国概况
英国国民体系
英国交通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薯仔、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三、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四、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五、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六、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休闲去处。

七、如饥似渴的读者
在英国242,5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布图书馆和阅览室约5,000所(包括专业图书馆、院校图书馆300多所)。无论白天或晚上,图书馆内常常是座无虚席。借书、查阅资料、浏览报纸、写文章的人有学生、老人、公司雇员,乃至工人。

八、“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账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九、发达的网络
如今,在英国共有300多家网络服务供应商,在全英范围内,网络用户达1,300万个,占人口总数的22%,这一比例大大高出其他欧洲主要国家。2003年,在欧洲主要国家中,英国因特网的年增长率为280%,丹麦为220%,法国为215%,荷兰为210%,德国和挪威为200%,西班牙为185%,瑞典为170%,芬兰160%,意大利145%。英国人常说,英国的经济已成为以网络为导向的网络经济。事实上,网络早已渗透到了英国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欧美主要国家相比,英国中学在线率为90%,小学在线率为68%。目前,在欧洲国家里中小企业在线率达53%,而英国中小企业的在线率却高达68%。如今,英国公司的网络连通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欧洲国家—英国礼仪
英国人的穿衣模式受到世界许多人的推崇。尽管英国人讲究衣着,但十分节俭,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十年八年之久。一个英国男子一般有两套深色衣服,两三条灰裤子。英国人的衣着已向多样化,舒适化发展,比较流行的有便装夹克,牛仔服。

仪态礼仪
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

相见礼仪
在英国,当婴儿出生时,父母亲朋一般依婴儿的特征,父亲的职业为婴儿取名,有的母亲家庭显赫,就用娘家的姓作为婴儿的第二个名字。在英国,孩子们只对父母亲的兄弟姐妹称叔。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必搀扶他们。

餐饮礼仪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英国人一般较喜爱的烹饪方式有:烩、烧烤、煎和油炸。对肉类、海鲜、野味的烹调均有独到的方式;然而,他们对牛肉类方面又有特别的偏好,如烧烤牛肉(ROASTED BEEF),在食用时不仅附上时令的蔬菜、烤洋芋,还会在牛排上加上少许的芥茉酱;在佐料的使用上则喜好奶油及酒类;在香料上则喜好肉寇、肉桂等新鲜香料。

较为人知的英国料理菜名有:牛肉腰子派(STEAK KIDNEY PIE)、炸鱼排(ENGLISH FISH CHIP)、皇家奶油鸡(CHICKEN A LA KING)等。英国人喜欢狩猎,在一年只有一次的狩猎期中,就有许多的饭店或餐厅会推出野味大餐,如野鹿(VENISON)、野兔(HARE)、雉鸡(PHEASANT)、野山羊(WILDSHEEP)等的烹调。而一般烹调野味时,均采用些杜松子或浆果及酒,此做法是为了去除食物本身的膻腥味。

英国人对早餐非常讲究!英国餐馆中所供应的餐点种类繁多,有果汁、水果、蛋类、肉类、麦粥类、面包、果酱及咖啡等。 时下所流行的下午茶(HIGH TEA)也是传来自于英国,其较知名的有维多莉亚式VICTORIAN STYLE),内容可说是包罗万象,包括各式小点、松糕、水果挞(TARTE)及三明治等。 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他们选择的用餐时间通常较晚,而且都是边吃边喝边聊,以促进用餐人之间的情谊,可想见他们是属于极有自主性的民族,而一顿晚餐对他们来说可能要花上好几个钟头!

苏格兰威士忌或琴酒都是这些众有皆知的酒均来自于它。在英国当地,会有许多爱好喝的人士,主要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个产酒国家。英国人在饮酒上的花费比起其它的支出还来的多。

喜丧礼仪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黄色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一旦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戴戒指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国,它不仅作为一种信物也是一种装饰品。婚姻戒指最初并不镶嵌钻石、翡翠以及红蓝宝石等饰物,纯洁的圆形象征着由婚姻联袂在一起的两个人的团圆。在一些民族中象征着一种魔力,保佑夫妇幸福长寿,同时,施予者表示对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表示对施予者的忠诚。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举行婚礼时,身穿白纱礼服,头披白纱的新娘挽住父亲的手臂,由女宾相伴,在婚礼进行曲中步入教堂。着礼服的新郎在男宾陪同下站在圣坛等待新娘。 英国人家中有人去世,往往在报上登一则小启事,亲友见启事后前去参加葬礼,以表对死者的敬意和对其家属的问候。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商务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在商务会晤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旅游礼仪
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在英国坐出租车,一般按10%左右付小费,将小费列入服务费帐单的饭店不必另付小费。在主人家中作客数日,视情况付给提供服务的佣人一些小费。

英国交通
英国的铁路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铁路
英国的市际铁路交通之发达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除了在农村腹地以外的任何地方,只需不到几英里的路程便可以到达一座火车站。由于英国铁路发达、地域狭小,而人口稠密,因此您或许会对从英国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速度如此之快感到诧异。青少年可以购买一年通用的乘车证,从而能够在标准票价的基础上享受减价优惠。

长途公共汽车
英国的公路四通八达,乘长途公共汽车比火车相对便宜,但是一般旅行时间稍长一些。英国国家汽车公司发行学生车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的青少年可以在成年人乘车票价的基础上享受一年的减价优惠。

飞 机
在英国境内一般只有在长途旅行时才宜乘坐飞机。从伦敦飞往布里斯托或者伯明翰并不便宜,但是如果要从伦敦前往格拉斯哥或者爱丁堡,则可以考虑搭乘飞机。若要享受减价优惠,须出示外国留学生学生证。有关申请表格可以向学生会或者学生旅行办事处索取。

到欧洲旅游
英国是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在英国,无论您置身何处,欧洲各地都近在咫尺。英国去往欧洲大陆的出口比比皆是,并且有以下交通工具可供选择。

轮 船
几乎在南海岸的每一处港口均有轮船、汽垫船,以及水翼船,驶往法国的各个港口(东至毗邻比利时的敦克尔刻,西至布里坦尼的罗斯可夫),比利时以及荷兰的港口。英国至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航程较长,须从英格兰、苏格兰的北部乘船出发。

火 车
新近建成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使火车能够从(伦敦市中心的)滑铁卢车站直达巴黎或者布鲁塞尔市中心。整个旅程只需要三个半小时。

购物
英国大多数商店开门时间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关门。英国购物有两个习惯:一是商店中不讲价,标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二是顾客自觉排队,不喜欢有人插队。许多商店的备用购物袋是要收费的。大多数自选商店都提供篮子供顾客在店内使用,付款后,再把所购东西装在自带购物袋中。如果你忘记退还商店的篮子或未付款就走,可能会被视为偷东西,商店甚至可能召来警察,如果你要买昂贵物品,可以参考一下商场购物杂志,上面有不同厂家、产品价格、质量方面的比较。在大超节购物,您不用担心质量和价格有什么欺诈,在付款后,收款机会打印出一张详细的收据,内容包括:商场名称,当天的值班经理的名字、售货员姓名、购货种类、数量、价格、付款方式、找零以及商场地址、电话号码,如发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商场解决。

出入境携带
可免税携带香烟200支及洋酒一支,出入境外币不能超过入境时之数目。

主要禁忌——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英国人认为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尤其是13日与星期五相遇更忌讳,这个时候,许多人宁愿呆在家里不出门。在英国,忌讳谈论男人的工资,女人的年龄,政治倾向等。他们忌讳四人交叉式握手,还忌点烟连点三人。

㈨ 英国人真的很绅士吗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英国的人是非常绅士的。但是这个定论其实并不准确。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是非常绅士的,但是凡事都不会那么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凡事都有例外

当然大部分的英国男人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的。可能这是他们从小到大所培养的一种习惯吧。而且英国那里的教育也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们的素质都是相较与比较高的,而且那些绅士教育曾经风靡过全国。所以这种绅士的风度肯定会影响到每个人,可以说,英国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绅士的。

热点内容
为什么例假颜色比较浅 发布:2024-11-17 17:49:56 浏览:113
视频保存到手机上为什么是黑屏 发布:2024-11-17 17:41:29 浏览:291
为什么夸克不支持文件去重 发布:2024-11-17 17:34:49 浏览:617
西藏人为什么摇东西 发布:2024-11-17 17:34:13 浏览:793
为什么喜欢新版的微信 发布:2024-11-17 17:28:35 浏览:8
广东人为什么晚上喝甜汤 发布:2024-11-17 17:05:40 浏览:562
为什么腋下夹东西鼻子通气 发布:2024-11-17 16:59:22 浏览:904
为什么便宜的衣服穿得不舒服 发布:2024-11-17 16:44:54 浏览:595
为什么我手机为 发布:2024-11-17 16:44:50 浏览:657
支气管炎为什么晚上烧得厉害 发布:2024-11-17 16:26:28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