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孩子3岁半总是问为什么

孩子3岁半总是问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1-06 11:49:52

❶ 儿子三岁了,每天都要问我喜欢不喜欢他,为什么

你好,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第一,、俗话说,童言无忌。小孩子随便说的话,其实没有特殊含义,你不要多想。
第二、一般来说,小孩子特别缺乏安全感,他迫切需要保护、需要爱护,所以每天会问你喜欢不喜欢他。你可以主动表达你爱孩子,和孩子拥抱,让孩子内心安心,就不会在缠着你问了。
第三、对待小孩子,他可能会经常反复问一个问题。这个过程需要重复,每个人不同,重复的次数也不同,因.此,你要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你是很爱他的!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他老是问你,你不耐烦地表示厌恶,这样会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第四、我儿子刚2岁,会喊爸爸的时候。一天会喊50遍,但我每次都会很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答应他。
第五、其实,这也反映出的人的本性。就像很多女性,经常会问老公爱不爱他一样。。

❷ 3-5岁的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

孩子头脑里像装着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本书将为你展现一幅3-5岁孩子成长的全景图,帮助你解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和成长规律,以及这些表现背后暗藏的小秘密。

1. 游戏 对于孩子的价值和重要性。

2.孩子问问题背后的成长意义。

3.孩子在 社会 关系中的心理状态,以及父母要如何引导。

随着孩子长大,从最初的欣喜到疲惫不堪的忍耐,这内心的挣扎和改变恐怕只有做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如果说与孩子相处前两年的时光大都是在与她吃饭、睡觉作斗争,那么从第三年开始就是与他的小性格、暴脾气、各种突发状况打持久战的阶段。比起刚有孩子前两年父母的困惑和不安,更让父母觉得有难度的是,之后对孩子个体心智、消备乎情绪及心理的培养。

以上这些问题,大多数初为父母的人都感同身受。刚刚度过喂养期的手忙脚乱,又进入到3—5岁孩子成为“小大人”后的种种挑战,他们小脑瓜里,那千变万化的思想,已经远远比婴儿期要复杂得多,面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父母又一次举足无措。孩子每天都在玩你无法理解、看上去又很没意义的 游戏 ,你可知道这 游戏 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孩子全神贯注的沉浸在幻想里无法自拔,你是否要毫不留情的揭穿他?孩子为什么一天到晚地问个不停?当你被问到那些让你措手不及、哑口无言的问题时究竟该怎么办?

以上这些,都可以从我们今天解读的这本书《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里找到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路易丝· 伊曼纽尔和莱斯利· 马罗尼,他们来自于享誉全球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心。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了大量的案例,对3—5岁孩子的心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和归纳。这本书将为你展现一幅3—5岁孩子成长的全景图,帮助你解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和成长规律,以及这些表现背后暗藏的小秘密。

-----------------------------------------------------------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最具有颠覆性的观点,也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事情,就是那些我们看似没什么作用而且极其幼稚的各类 游戏 ,却对孩子的心智发展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3-5岁孩子可选的 游戏 种类非常广泛,而这些 游戏 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学习形式,他们除了能带给孩子可操作性、启发智力、锻炼体能等,还有三个被父母忽略的重要作用。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作用, 游戏 是孩子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方式。

有个关于3岁男孩查理的故事。一天,查理和朋友在院子里玩,6岁的哥哥突然冲过来,强行把这两个小伙伴埋在落叶堆里,查理很恐惧,而哥哥却不管不顾的高兴离开了。这时有趣的事发生了,查理起来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和朋友玩起一个海洋探险的 游戏 。他假装在一艘船上,拿破扫帚当船桨,船四周都是危险的鲨鱼。虽然是幻想出来的,可查理表现得很担忧,拼命拿破扫帚打向四周,仿佛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要不是妈妈来扶他,他根本不敢从“船”上下来,因为他觉得鲨鱼在滚搏追杀他们。

为什么查理会在这个 游戏 中玩得这么投入呢?因为这个 游戏 映射了哥哥对他的暴力行为。查理很害怕,也很生气,因此想要攻击哥哥。可哥哥已经跑了,查理的情绪无处发泄,于是在历险 游戏 的情节中,把他强烈的拿悉情绪释放了出来。

孩子经常会把某种情绪寄托在 游戏 过程中,玩 游戏 成为孩子释放情绪的一个出口。当孩子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时, 游戏 是他们很好的庇护所和发泄处。所以,父母不要阻止孩子玩这种有益的幻想 游戏 ,还要多陪孩子玩,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再来说个女孩苏西的故事。初上幼儿园时,苏西每天都要穿芭比娃娃的服装,如果不给她穿她就坚决不去幼儿园。老师喊她名字时她会马上抗议:“我不叫苏西,我叫芭比。”老师觉得既好笑又无奈,这该怎么办呢?是强迫她接受自己是苏西的现实,还是妥协地用芭比来称呼她?后来,老师尊重了苏西的想法并跟她达成了共识——可以在早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玩扮演 游戏 ,大家都会配合她,而过了这个时间段,她就要变回苏西。过了一段时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苏西自己主动要求不再玩扮演芭比的 游戏 了,因为她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

起初苏西为什么要坚持玩这个 游戏 呢?其实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新开学的第一天,你会发现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穿着漂亮的仙子服装,挥着魔法棒,或是带着警察的钢盔,拿着玩具手枪……在孩子看来,这些东西是他们和父母 情感 上的纽带,刚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难免会紧张甚至因害怕而嚎啕大哭。可这些每天都会在家玩的东西,能很好的把他们跟父母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安心。等到过几天紧张情绪终于得到了消解,他们也就不再需要这些伪装了。这就是之后苏西不再需要扮演芭比 游戏 的原因,也是 游戏 的最大魅力所在。

总之,角色扮演是孩子内心需求的投射,这种用 游戏 来缓解分离焦虑的方式,是最能解决孩子相关问题的好办法。父母应该准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紧张,但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一定要把握适可而止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接着我们再来看 游戏 的第二个作用,寻求掌控感。

有个叫安东尼的小男孩,跟着妈妈观看一场大型烟火表演。安东尼突然发现,这儿可真好玩呀!他可以一边看烟火在空中啪啪地绽放,一边用两个小手指指点点,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咒语。原来呀,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伟大的指挥家,眼前这些灿烂的烟火都是靠他创造出来的,周围的人全要仰仗他,才能看到这杰出的作品。虽然别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可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通过自己的想象获得了足够的掌控感,充分地建立了自我认同,内心既愉悦又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所有的东西都要依赖父母提供,做任何事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可以说是处处受到限制,换做是我们大人,如果和孩子一样大事小事都被管制,早就要发疯了。而孩子虽然小,他也有寻求自我认同的需要,刚好 游戏 能帮助到他。在 游戏 的世界里,孩子不仅有能力照顾自己,还可以去照顾别人。他可以是又上班又照顾宝宝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既助人为乐又能抓住坏人的超级英雄,还可以是美丽善良的公主或是会施展魔法的女巫……无论是什么,一切都尽在孩子的掌握中,对他们的自我构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

最后我们来看 游戏 的第三个作用,强化性别认知。

我们都知道,男孩和女孩的特点从很小的时候就能显现出来,譬如女孩喜欢色彩绚丽的裙子,而男孩喜欢偏蓝色绿色的衣服,女孩喜欢玩娃娃、公仔,男孩则喜欢玩 汽车 、刀枪。其实这些 游戏 ,是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孩子的性别角色。即使你给他们同样的拼插玩具,男孩子拼出来都是飞船、坦克什么的,而女孩子却相反,拼的都是项链、手镯等等。有时家长会有所困惑,觉得过于强烈的性别认同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总是想插手让他们去尝试另一个性别喜好的 游戏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孩子过于喜好另一个性别的 游戏 时,家长又要开始担心孩子的性取向问题。

其实“基因”对孩子在表达性别角色上有很大的影响,父母要了解,每个人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孩子们喜欢在某个阶段通过 游戏 的方式,体验不同的性别角色,请你不要担心他是不是对性别角色认同感到疑惑。孩子有自己的过渡期,他们会根据内在需要调整成长的步伐,这都是在正常范畴内的,静待花开就好。

-----------------------------------------------------------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除了 游戏 ,还有什么学习形式对孩子的心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3-5岁孩子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问问题,而且会问个不停。他们就像脑子里装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会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认真地聆听周围的声音,一旦发现有什么不明白的,就会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想要马上寻求答案。一般家长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随便敷衍一下或者想办法转移话题。其实,问问题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展他们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能够加速孩子的心智发展,一旦父母处理得当,就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那些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们总是想知道,这样的东西是干什么的,那样的东西又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想了解,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每天发生的新鲜事,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他们通通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突然对异性的身体构造感兴趣,有的孩子会突然好奇自己的屎尿屁,不管家长有多哭笑不得,都要认真对待他们的各种问题,因为它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形式。

尤其当孩子发展到一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开始萌芽,家长随口回答的问题就会被他们质疑。有一个3岁的女孩萝丝向父母询问圣诞老人的情况,她问诞老人到底是怎么从烟囱里爬下来的,家里没烟囱的话要怎么办呢?眼看父母编不下去了,就直接告诉了她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谁知萝丝听了后很平静,一点也不吃惊,她只是关心:“圣诞礼物怎么办?”多可爱又真实的小姑娘。

我想很多当父母的人都有被问过哑口无言的时候,因为很多问题我们从来就没有深究过,而孩子的小脑瓜,总是会让我们惊讶。几乎每个孩子在3-5岁的时候都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通常的回答是,从垃圾箱里捡的,充话费送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什么说法都有。偶尔有实话实说的父母,告诉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的,孩子又会问“肚子怎么生?我能生吗?”家长心头一紧,要不要告诉孩子精子遇上卵子的故事呢?其实啊,没有我们大人想得那么复杂,孩子只需要得到一个他所能理解的答案就可以了。比如,家里的小宠物要生宝宝,你就可以抓住机会告诉孩子,妈妈也是这样先怀孕,把宝宝放到肚子里吸收营养,等宝宝长大点在肚子里待不下了,医生就会把他取出来。

以上我们说的是关于生的问题,相对的还有关于死的问题也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书中介绍了利用绘本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去了解的方法。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大声地读绘本给他们听,即使是最容易分心或最好动的孩子,都能够在听故事时,保持片刻的安宁。

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些关于死亡教育的经典绘本,能很好地帮助父母去应对孩子关于死的问题。丹麦作家的《爷爷变成了幽灵》,讲的是一位爷爷突发心脏病猝死,由于舍不得自己的小孙子奥斯本,就变成了幽灵,每天晚上来到小奥斯本的房间看望他。原来爷爷舍不得走是因为一直没有和孩子说“再见”,当最后一声“再见”结束后,爷爷和小奥斯本都哭了。这个故事一点儿也不恐怖,相反其中对于爷孙俩美好的回忆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死亡这件事,且不会感到沉重和冰冷。美国作家的《一片叶子落下来》把叶子拟人化,用一片叶子从春天的绿,到夏天的清爽,再到秋天的美,最后到枯萎、离开树枝,归于大地的过程告诉孩子,死亡是多么的自然。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在于给别人带去快乐;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和彻底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哪怕死亡的话题很沉重,我们也能通过绘本来帮助孩子消除,残酷的事实带来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回答了他们心中的疑问,比一味地逃避这个话题要好得多。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对于逝去的人能够保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并把它一直存留在心中,他就可以减少很多悲伤的情绪,继续充满自信和希望,接纳新生活,这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经阶段。

作为父母,你要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保护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你要让孩子知道他敢于动脑子去思考问题是值得称赞的,即便你现在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但你会想方设法帮助他去寻找答案,譬如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书查找、上网搜索等。相信孩子对于用自己的力量得到的答案,一方面会记得更清楚,另一方面也会充满成就感,对未来更有信心。

-----------------------------------------------------------

以上我们说的是孩子在个体心智上的发展,在整本书中,还介绍了孩子在 社会 关系中的心理状态。作者把3-5岁孩子的 社会 关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和父母的关系,第二层是跟兄弟姐妹的关系,第三层是跟其他人的关系。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层次,和父母的关系。

大多数家长都听到过孩子发表爱的宣言:“等我长大了要娶妈妈”,或者是“等我长大了要嫁给爸爸”。很多孩子对父母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极大的敌意,他们嫉妒,甚至极度厌烦父母亲近。于是,很多家庭就把亲子关系凌驾在了夫妻关系之上。曾奇峰说,夫妻关系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以它为家庭核心,这个家才会稳如磐石。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如何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妥协孩子的错误认知。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4岁的女孩艾米莉,因为妈妈外出特别开心,她以为这样爸爸就会是她一个人的了。她表现得比平时更活跃,给爸爸表演舞蹈,一会儿倒立,一会儿劈叉。爸爸看得很开心,热情地称赞她,并建议她等妈妈回来之后,再给妈妈表演一次。这个提议一下子惊醒了艾米莉,让她意识到想摆脱妈妈、独占爸爸的幻想,是永远不会成真的。

作为父母,最好能用适当的方式秀一下恩爱,展示夫妻关系的不可替代,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清楚的界限。让孩子知道,无论自己如何想尽办法插在父母之间,他都无法取代父亲或母亲,成为对方的伴侣。

书中讲到的和父母的关系还有另一个角度,那就是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些家庭里,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看起来分工很明确,但却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个3岁的男孩安德鲁,爸爸对他要求特别严格,而妈妈很放纵他。一旦爸爸生气,安德鲁就会赶紧把手里的事停下来,马上变乖。妈妈在旁边时,安德鲁就能把家里翻个底朝天。爸爸给他设定好了作息时间,为了避免惩罚,他严格遵守,定时用餐、按时上床。可妈妈却认为没必要这样对孩子。久而久之,爸爸在和妈妈在的时候,安德鲁的表现会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孩子会根据当下的情景来回地调试心理状态,来适应父母不同的要求。这种分裂的教养方式彻底搞乱孩子的节奏,对孩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将父母和孩子的最佳关系用一个等腰三角形来形容,当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时,失衡的关系可能会给家庭中每个人都带来伤害。父母应该统一教养方式,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两个人都要做到既可以严格地管教,也能温暖地安抚。联合战线一起面对孩子,他们才会更快乐、 健康 的成长。

接着,我们说说第二个层次,和兄弟姐妹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妹妹,都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妈妈全心全意地关注那个新生儿,会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因此,两个孩子之间会发生很多争执。

在3岁的乔茜家里,每天的时光都充满了欢乐、嫉妒或生气。她会和10个月大的妹妹一起用鼻子顶在通往院子的玻璃门上,两个人愉快的玩松鼠鼻子顶着玻璃的 游戏 ,也就是(两个人隔着玻璃门,鼻头对着鼻头)。她也会因为妈妈专注地给妹妹讲故事而故意捣乱,不是用力压住妹妹的背,就是把妹妹要的东西扔到远处。虽然她很喜欢妹妹,却很难忍受妹妹拥有妈妈全部的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要权衡好对待每个孩子的态度,尽量做到公平,并引导他们调整自己适应一个事实,即他不是妈妈生命里的唯一。当兄弟姐妹在玩耍的过程中搞得一团糟时,父母要一视同仁。别太要求年纪较大的孩子有“责任感”,或是要他们替弟弟妹妹承担惩罚,这样可能会造成怨恨。不要总是假设年纪长的孩子,就一定是那个做错事的人,平等对待,共同成长,这样才能缓解同胞之间的紧张气氛。

最后一个层次是,和其他人的关系。

对于这个阶段的幼儿来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要上幼儿园了,这是幼儿离开家到外面 探索 世界、接受团体生活挑战的开始。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分享为数不多的大人,他们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结交新朋友也是一种挑战。

一个叫阿萨夫的男孩在幼儿园吃午饭时,故意把沙拉倒在了一个小朋友的头上,并拒绝道歉。

老师问:“你为什么把沙拉倒在人家头上?”

阿萨夫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当时很生气!”

老师又问:“你生气是因为那个小朋友抢了你的胡萝卜吗?”

阿萨夫说:“不是,惹我生气的是你。”

老师不解,惊讶的问:“我什么时候惹你生气啦?”

阿萨夫回答:“因为你发给了我一坨白色的大便”。(阿萨夫他把酸奶叫作白色的大便)。。”

“难道你不喜欢吃酸奶?”老师接着问。

阿萨夫说:“我讨厌把它和水果掺在一起,我只想吃水果。”

阿萨夫到最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不是不会表达,只是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当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 社会 能力才会前进一大步。

在幼儿园除了老师,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班里的小朋友,所以,结交新朋友就成为他们 社会 关系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都已经开始表现出“人以类聚”的倾向。他们会选择和自己脾气秉性相近的孩子凑在一起,成为好朋友。而孩子的年龄虽然小,一样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有些孩子还会在融入集体时遇到困难。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社交状态,父母一定要保持和老师的密切联系,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父母与幼儿园的老师保持持续且固定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适应状况,两人随时沟通、相互分享,以防范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或问题。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积极互动,给幼儿的交往提供更多的可能。

-----------------------------------------------------------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讲了孩子出生便具备的本能——玩 游戏 。通过孩子玩 游戏 的语言表达及行为动作,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去观察、感受和了解我们的孩子。 游戏 对于孩子的价值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从多个角度拓展孩子的认知,它是心智发展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

其次,我们要知道,3-5岁孩子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开始与人对话了,他们最喜欢问问题。能够用语言表达感受是幼儿成长的一大步,当他们步入热切 探索 的阶段后,会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并提出问题,这跟提升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

最后,我们要清楚,在 社会 关系方面,3-5岁孩子对父母存在恋父或者恋母情结,他们需要一致的管教方式。而在兄弟姐妹之间,第一个孩子需要适应家庭新成员的到来,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等孩子上了幼儿园,要学会用语言表达想法和需求,才能更好的结交新朋友,融入集体生活。总之,爱是交流,是理解。爱孩子就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在真诚的爱的滋润下,孩子才会具有 健康 美好的心灵。

❸ 3岁的宝宝总会问妈妈好多“为什么”,他是故意的还是好奇

当家长在照顾三岁的宝宝时,会发现孩子总是会问妈妈好多为什么,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这样做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孩子会有很多好奇的事情想要请教妈妈。而作为妈妈,也不要不耐烦的去向孩子解释,应该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释孩子所问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实三岁的宝宝总是会想要观察世间的万物,但是孩子懂得却比较少。

孩子的一些无聊问题

即使家长他回答孩子问题时,会觉得孩子说的话完全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家长也应该跟孩子解释事情的原委,让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善于观察,一步步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才会使孩子变得博学渊识。之后不管孩子再遇到任何自己难以解答的问题时,都懂得不耻下问。

热点内容
河南蜂王浆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4-11-29 01:40:54 浏览:747
为什么说春天是植物的生长时间 发布:2024-11-29 01:40:54 浏览:649
我是男人为什么小肚子会很鼓 发布:2024-11-29 01:40:40 浏览:939
加长上班时间工作效率为什么不高 发布:2024-11-29 01:38:40 浏览:583
罗德为什么充电一个晚上还不满 发布:2024-11-29 01:25:17 浏览:453
为什么一千场李白了还玩不好 发布:2024-11-29 01:08:32 浏览:83
淘宝详情页为什么会是黑色的 发布:2024-11-29 00:59:04 浏览:732
为什么用苹果手机打不开电子表格 发布:2024-11-29 00:54:50 浏览:613
晚上皮肤刺挠睡不着觉为什么 发布:2024-11-29 00:32:44 浏览:262
为什么小便颜色是白的 发布:2024-11-29 00:13:45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