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
1. 孩子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础。孩子缺乏安全感,一般来自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1. 妈妈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妈妈是孩子心中的“重要他人”,在婴幼儿事情,妈妈几乎是孩子的整个世界。没有安全感的妈妈就会经常处在焦虑当中,患得患失,握唤她的世界中总充满紧张与小心翼翼。这样的妈妈很难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从容舒展的成长环境,无意识当中就会将自己的紧张焦虑传递给孩子。
2. 家庭关系不睦
家庭和睦,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来源,来自父母的各种确定性的暗示,是孩子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的稳定力量。
目睹爸爸妈妈吵架,是孩子看过的最恐怖动画片。
妈妈的情绪不稳定,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情绪不稳定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
3. 缺位/失陪的父母
“缺位型父母”:寄宿、寄养、托管(爸爸妈妈抛弃了我)
“适配型父母”:没时间陪,没心思陪(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
现在越来越多的“失陪”、“缺位”父母,无异于给社会增添了一名“父母双全的孤儿”。而这又将为孩子的未来带来了什么?离开父母的年龄越小,问题和伤害越大。
4.有条件的爱
“你再吵,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推到门外去。”
“你再哭,妈妈就生气了。”
“你再这样,我就不理你了。”
“考这两分,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试着没有脸。”
“我们怎么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
……
给孩子的感觉,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是有条件的,符合条件才是好孩子;
孩子小,思维不够成熟,儿童绝对化的思维,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5.过度照顾/保护
“孩子太小,做不了。”
“我来吧,别难为孩子了。”
“太慢了,笨手笨脚的好麻烦。”
“那么点孩子,让他做什么?等长大了自然就会干了……”
过度宠溺,过度照顾带给孩子的问题是什么?
错失成长时机,社会适应性困难/障碍,安全感缺失。
6.危险唤醒
1岁后,受好奇心驱使,处于探索期的孩子开始四处游走!
他想开抽屉,你说“别动,危险!”
他想爬沙发,你说“不可以,危险!”
他想去厨房,你说“小心,危险!”
他想动动洗衣机,你说“有电,危险!”
他百无聊赖想开下门,你说“不行,危险!”
这些无意识的“危险唤醒”,就是时刻在告诉孩子敬坦,这个世界是危机四伏的,你是很不安全的。
7.过早断奶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母乳喂养协会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至少哺乳至1岁,最好2岁。断奶方式也应尽量温和自然,否则将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
(1)分离焦虑严重
(2)口欲期/奶瘾
(3)突然断奶
(4)分离式断奶
8.缺乏沟通交流,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时回应
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陪孩子,会使得宝宝对父母不了解,从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日常生活中,对宝宝的需求不能亮皮桐及时回应,如在宝宝饥饿或者寒冷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感受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没有安全感。
9.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过于严厉的教养模式,会让孩子时常恐惧和无助,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也会让孩子因为不能承受压力而变得没有安全感。
最后,附几句疗愈内心安全感的话,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经常听到:
“别管他们,爱你的人始终都爱你,我就是其中最坚定的那一个。”
“做你想做的 错了算我的。”
“我一直都在,你可以一遍又一遍的向我确认。”
“去做吧,一切有我在,你值得尝试全世界!”
2. 有些孩子从小就缺少安全感,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孩子从小就缺少安全感,这是为什么呢?
总是听人说起安全感,这似乎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所以才养出来的贵族毛病。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我们自己也渐渐的进入社会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多次有了没有安全感的经历,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大家肯定也不想让他们再承受没有安全感的痛苦了吧?
其实安全感这个东西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渐渐培养出来的,并不会随着后期的事件而丢失。最新的心理学幼儿报告当中就反映了三件关于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感的论点。
3、弥补阶段
部分家长很遗憾,小孩子在三岁之前没有办法抽出时间来陪她,那也不要着急。等到孩子三岁之后,小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这个阶段呢他能够说话,能够跑步,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三岁到六岁期间,家长如果想要和孩子再接再厉培养感情,那么就可以选择这段时间他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成年之后回忆起来还会拥有的记忆。
3.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缺乏安全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只是很多人对于宝宝缺乏安全感这种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多。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原因一:缺乏交流和信任
孩子总是有个愿望,是能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的时光,但是,很多时刻,孩子的这个小小心愿也没办法达成。父母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这个愿望就遥不可及了。
父母有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变得失去了信心,不能克服种种的挑战,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信任感,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快乐的时光。
原因二:所定目标太遥远
如果父母总是过分的操劳孩子的事情,会对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压力,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无谓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进而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
原因三:与母亲的分离;或是老人带大。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儿童是否感到环境、他人对他没有威胁,通常取决于带养孩子的人同孩子之间的关系的质量,这个关系的质量决定了儿童同外人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取决于成人的主观愿望。
儿童是否能得到带给他安全感的爱,取决于他生活中那个客观存在的关系。理想状态下,带养孩子的是母亲。但是母亲本身不能保证孩子处在一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关系氛围中,更根本的是,带养他的人能否为他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例如:带养她的成人,即便是亲生父母,如果经常吵架,儿童待在旁边也会感到害怕,感到惶恐,感到被抛弃,感到不明白,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被抛弃,这种被抛弃在一边的同成人之间的关系,容易造就具有这样一种心态的儿童。
原因四:父母情绪的影响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因“个性因素”或婚姻关系冲突,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太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矛盾时,都有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因此,父母应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间。
原因五:家庭的经济状况
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安全感还与他所感受到的家庭经济状况有隐形的联系。也就是说,安全感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暗示”有关。在一些家庭,尽管实际的经济状况较差,但在孩子面前,父母很少显示或不显示对经济的焦虑、压力或担忧,孩子便有良好的安全感。反之,即使一些实际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夸张地显示关于经济状况的焦虑,同样会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暗示,以致影响孩子成人以后的安全感。
原因六:早期的成长经历
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体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母亲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过早分离,都是一种极其草率的做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用热情的语气和温和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
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此时,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1. 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其要重视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 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 不威胁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 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5.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
依恋作为婴儿与成人互相作用中产生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婴儿的现实发展,还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因为凡是与情感体验相联系的事件或经验,都容易对人发生明显而持久的影响,对婴儿也是如此。在儿童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和情绪状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些情绪体验和情感记忆会转化为他们和外界发生联系、与他人相处的内在原则和行为方式。有了这种安全依恋感,婴儿便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快速发展其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