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为什么孩子聪明
1. 杠精的形成原理:为什么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巅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猜裤功的开始。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从前,有个人偷了一大袋洋葱,被人抓抓了现行,并送到法庭上。
法官提出了三个惩罚睁虚方案,让这个人自行选择:第一种是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第二种是鞭打一百下;第三种是交纳罚金。
结果这个人选择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葱——听起来比挨打和罚钱划算多了。一开始,他信心十足,可是才吃了两三个洋葱,他的眼睛像被火烧一样,嘴像被火烤一般,眼泪鼻涕不停地流。
他说:“我实在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你们鞭打我吧。”
可是,在被鞭打了五十下之后,他无法再忍受疼痛,在地上翻滚着躲避皮鞭。
他哭喊:“不能再打了,我愿意交钱,我交钱。”
这个人事后成了全城着名的笑柄,因为他本来只需要接受一种惩罚,却将三种惩罚都尝遍了。原因在于他过度自信,先是高估自己吃洋葱的能
力,又高估自己忍受鞭打的能力,结果做出两个很糟糕的选择,给自己带来两种额外的痛苦。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决策失误,尝到许多不必要的苦头。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智商高的聪明人才会自信,但科学研究表明,越愚蠢的人越自信:傻叉不自知!
人们常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傻叉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傻叉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傻叉。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原来,有人曾告诉他,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隐身。对此,他深穗早简信不疑。这种脑子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请别骂他“傻叉”,他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或者还会理直气壮地反驳你。
这并不是个笑话,而是个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也并非极端少数,反而无处不在。
1999年,两位心理学家Dunning和Kruger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他们做过四个实验,结果震惊地发现: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他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有趣的是,这个研究在2001年竟然获得了“ 搞笑 诺贝尔奖”。不了解情况的人一看到“ 搞笑 ”这两个字,可能马上会联想起“无厘头”之类的事情。
但这个 搞笑 诺贝尔奖还真不是胡搞,评奖的人都是学术大咖。本来奖项的英文应该是“另类的诺贝尔奖”,慢慢地却被大家翻译成了“ 搞笑 诺贝尔奖”
这一现象其实细思极恐,因为我们也许都在高估自己还不自知。
心理学家指出,能力欠缺者无法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因此被内心的幻象误导,作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断。
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向公众提出一些非常离谱的观念,比如太阳围绕地球转,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式,个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让他们做判断。但是结果却表明,每一条离谱的观念,都有20%左右的人会盲目相信。
这就是着名的“无知五分之一法则”,也就是说无论一个观念多么的离谱可笑,在全世界总会有20%的人盲目地相信它,有些人知识的匮乏、或者说认知的障碍,看起来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要与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人争辩,那只能是鸡同鸭讲。
如何克服达克效应?
对于克服达克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人格成长。
1.保持对未知的敬畏。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的学生有一次请教说:“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
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观点,此后被总结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渊博的人非常谦虚和低调的原因,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越深远,越知道自己的欠缺。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
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观察和见识。因此,学会聆听别人的观点,就相当于在借别人的眼睛观察世界,也包括审视自我,于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才是完善自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康熙一生功绩显赫,轻徭薄赋,肃清政治,内平叛乱,外退强敌,开疆拓土。
不过康熙并没有自满,没有自负,而是始终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
据史书《正教奉褒》记载:康熙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进、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
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每天工作空闲的时候,到处求学。
康熙还在《庭训格言》告诫后代:“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2. 正视自己,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知识或能力过度自信。有一
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调查,让上百名受试者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90%的
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中等以上,而很少有人说自己处于平均水平或低于
平均水平。但是我们都知道,根据“平均水平”的定义,有50%的人驾驶
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驾驶技术低于平均水平。
由于自然界竞争的本能,在竞争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去攻击他人的短处而忽略他的长处。用别人的“无知”来抬高自己的决断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隧道效应,自己把自己带进了狭小的视野范围内,蒙蔽双眼,看到的东西自然就是越来越短浅。
史玉柱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时候,把一大批员工召集起来,开批判大会,专门让人批判他。史玉柱说:“我觉得那样做很有用!”狂人史玉柱变得谦卑起来,他知道那些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欺骗他,他必须清除成见,把握真实。这也是一种“真伪检验”。
3.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无知的人不会永远无知下去,只要认清现实,通过不断向比你更厉害的人学习扩大知识库,提升品格。“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当知识圈越来越大的时候,你所接触到的陌生领域更大,你也会发现你以前是多么的无知,你也会更加低调、谦虚,更加努力地去 探索 了。
在我们认知比较低维时,总是忍不住渴望让他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这个冲动处在低维认知时很好理解,毕竟怕自恋受损,可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保持觉知,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样才不会导致自己因为达克效应搞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灾难性事情。
末了,说几句鸡汤的话。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后,也更加明白:自己还没看过、没听过、还不懂的东西,也正在膨胀。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巅后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正确检视自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知道”,这并非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2. 有哪几种孩子,非常难带,原因和他的聪明有关
有哪几种孩子,非常难带,原因和他的聪明有关?
众所周知生孩子难,但只有没戴过孩子的家长们才懂得带孩子到底有多难,自已的孩子一直比不上别人家孩子乖巧懂事,每天在家里边并不是乱丢物品便是高声又哭又闹,让家长们头痛坏掉。但如果家里孩子有三种行为,尽管现在很让人烦恼,可是成长之后就会聪明又心地善良。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塑造这4种孩子,不必荒废了优秀人才,妈妈们别着急埋怨了。
问题非常多
有些小宝宝刚学会说话,如同《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天天跟在妈妈后面问好多的问题。这种孩子实际上尤其聪慧,因为她问了一个问题,妈妈回应完以后,他很快就都会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因为她有举一反三的思索能力。也有的孩子家长说一句,它会接一句,有时候还可能辩驳父母的建议,而且讲的还非常有些道理。这种宝宝念头非常多,他是一个精明的孩子。这种宝宝逻辑思维也更加弹跳和连贯,每一次独立思考都很深层次,而且能够连接起来,想象力也更好一些。
3. 有这4个“缺点”的孩子,可能会比较聪明,家长别急着让其改正
总有家长吐槽孩子太难带,每次出门都是“不听指挥”的样子,而且批评多次也总是屡教不改。很多宝妈的温柔,就是在带孩子时被磨平了,重点是这些被“精心”教育的娃娃们还不听话。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真的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但奈何孩子是亲生的,揍完还得要。
面对孩子的顽皮和不听话,其实换个角度去看,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创造力”。所以说,并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家长缺少了发现他们闪光的眼睛。教育中,不要总是埋怨和指责孩子的不听话,偶尔换个心境去观察,会发现每个孩子都神消是一块有待被开发的“璞玉”。
其实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并没有评判标准和界限,很多家长眼中的“疯狂”举动,反而是孩子聪明的一种表现,奈何家长没游州知有这样的“觉悟”去发现。若是孩子身上有这四个缺点的话,家长别急着生气,更别急着让他们改正,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是掩藏的聪明。
佑佑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家里经常像被“拆迁”了一样的杂乱。对于他的拆家行为,家里人基本上都是“无视”状态,因为佑佑妈妈觉得孩子拆家不一定是在搞破坏,也可能是通过“拆家”来发现问题。
的确,孩子喜欢拆东西,说明他的动手能力是特别好的,同时大脑的配合能力也是过关的。在拆卸的过程中,爱护自己会发现问题,同时也会带着问题去 探索 他想要的答案。拆卸中,孩子有十足的思考能力,而且是独立思考,完全就是“自编自演”的在学习。难道这样的行为还不能说明孩子智商高聪明吗?
若是担心孩子总是搞破坏负担不起的话,家长完全可以善意引导他们拆卸,让孩子知道如何“善始善终”。拆家的行为是值得被鼓励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 探索 的权利。
跃跃是个坐不住的孩子,幼儿园才上了半个月,已经被老师委婉的劝退了两次。刚开始妈妈也觉得跃跃可能是多动症,已经严肃的批评纠正过好几次了,但是最终还是不能如愿的改正孩子的乱动毛病。最后不得已,带跃跃去了医院检查,但医生表示孩子很 健康 ,只是比较活泼而已。
说真的好动和多动真的不能联系在一起,有些孩子可能平时表现的太活跃了,然后引起了他人的反感及不喜欢。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好动的,只是活泼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关于多动症还是建议家长多了解。
那些活泼的孩子没什么不好,而且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一些,甚至精力也更充沛一些,骨子里生来就有喜欢冒险的想法。重点是这些行动活跃的孩子,他们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因为他们更有勇气去尝试,基本上大脑都没有停止过活动。
贝贝从小就被叫做“杠精”,对于她喜欢抬杠和接话的毛病,妈妈真的已经无语了。好像在贝贝的字典中,除了为什么和各种疑问之外,就是喜欢跟别人抬杠。虽说贝贝才五岁,但是已经“打败”过好几个人了。
对于喜欢抬杠的孩子,很多家长将他们列为不听话,喜欢反抗这个行列。但其实那些凡事总问原因的孩子,他们是聪明的,因为从小就懂得举一反三这个道理。在这些孩子内心, 探索 的欲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会抬杠说明他们的脑子反应速度是很快的。虽说有时候会让父母觉得特别气人,但他们的思维也确实比较聪明。
豆子简直就是个话痨,只要他说起话来,好像就轮不到别人说似的。而且经常有“语出惊人”的行为,从他嘴巴里蹦出来的话经常让人招架不住。在家里还好,但是出了门妈妈总担心他“话多吃亏”。
小话痨没什么不好,喜欢说话,说明孩子在语言表达这方面是很有天赋的。而且脑子反应和记忆力也要比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孩子强很多,所以说不要觉得孩子话多是毛病,更不要去厌迹粗烦和纠正。若是家长肯花心思,去引导孩子说一些更有寓意的话,这样既保留了孩子的语言天赋,又满足了他喜欢说话的习惯,这样多好。
那些在家长心中难带的孩子,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聪明,只是还没有被父母发现而已。
4. 父母特别老实,甚至有点憨傻,为什么生出的儿子特别聪明而且鬼精
父母特别老实应该和基因有关,因为这个儿子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聪明基因。如果父母太强势,儿子不一定老实,但父母不是故意的。太听话的孩子的父母往往不是的爱。
如果孩子没有遗传父母的聪明基因,而只是这个阶段遇到的困难,那出现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的可能性大。虽然妈智商低,不像做中父母,甚至相反凯岁都有可能。
生下来的儿子不一定聪明。需要风吹雨打,甚至需要一点憨厚。请多些耐心和鼓励。
太听话的孩子长往往不太喜欢。父母带着自己携带但不展示给孩子的完美基因,觉得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久而久之,父母很容易把这种努力当成理所当然。一般妈妈的智商都低,孩纯孙山子的聪明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父母。
5. 杠精家长是怎样炼成的
有个孩子给我分享了这样一个生活琐事,在一次逛花园的时候,小孩对妈妈说这个黄色的花真好看。他妈妈立刻回复说:我觉得蓝色的好看,黄色的有点土里土气的。小孩反驳说你上周还买了一件黄色的衣服的时候。这个妈妈又说:我买那件衣服是因为款式好看,而不是颜色,如果换成其他颜色会更好看。
网络有一个热词是“杠精”,而上面的这位团穗妈妈,我称之为“杠精妈妈”,那你是不是“杠精父母”呢?自己先对号入座,因为这些父母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正确且唯一”,他们看似在和周边的人进行探讨,其实就是想要佐证自己是“正确且唯一”的。或许这些家长还在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曾想自己在正确 育儿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屏幕前的你是不是这样的呢?想要鉴别自己是否是“杠精父母”的还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父母这个角色上总想着赢。如果是,那么你就离“杠精父母”不远了。
而作为“杠精父母”的孩子是非常难受的,在长期被压制的沟通中,思维会逐渐变孝兄得受限,做事谨小慎微,做任何事都需要看父母的脸色,导致最后失去自我。这些孩子长大了,要么没有主见,要么会变得和家长一样,喜欢控制别人的人生。因为父母总想着赢,总是证明自己是“正确且唯一”,就不断给孩子标榜着自己就是天花板,孩子将永远无法超越你,变得比你强。换句话说,这巧或袭样的模式就是你自己不断地在欺负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孩子推进深渊。
我相信多数的父母都不愿意这样,那么当要出现和孩子杠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包括幼儿时期孩子的识别能力、语言能力,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和你比较的能力。比如说很多父母让3岁小孩只能看5分钟手机或者电视,但是各位父母,孩子的时间知觉是在6岁以后才会逐渐发展起来的能力。5分钟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和半个小时一样 一个小时没有区别。其次我们在和孩子讨论的时候要先听后说,等孩子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我们再说,争取只做一轮发言。也就是我们就一个问题和孩子讨论的时候尽量做到自己只发表一次自己的观点,剩余的机会都留给孩子。最后就是克制自己想赢的心,输赢关系是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只有通过合作成为彼此成就的关系才是最美的亲子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切换着角色,那么父母的角色想要得到肯定,一定你看这个孩子培养得真好。所以,在不断成就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你才是最大的赢家。
6. 为什么我的孩子干啥啥不行,抬杠第一名
以前的我以为,
世上最活跃的杠精来自互联网的键盘达人,
然而我错了,这几年我发现,
小孩才是一个24小时自动抬杠的活体ETC 。
虽然他们不会阴阳怪气、装疯卖傻,
但却能大大咧咧,口若悬河地和父母作对,
关键这种活体ECT,
我们打不得,也骂不得。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爱抬杠呢?
通过本人多年搜查资料的经验发现,
爱抬杠的孩子特别集中在三个年龄段:
2~3岁,4~6岁,和7~9岁。
先说 2~3岁 ,传说中的Terrible Two,
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点“闹独立”的意思了。
“我不要起床”“我不要喝水”,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 ...
他们唱反调的目的可能也很单纯,
就是简单表达一下:我不要听你的,
宝宝我长大了,宝宝我有自己的想法。
4~6岁 的杠精孩子们也很好理解,
他们是谨毕不仅有自己的思维,
还有点 游戏 人生的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磨蹭,捣蛋,唱反调,
然后看着一家子鸡飞狗跳,
这 些 事 多 好 玩 呀。
当然,还得再结合一下自己的情况,
比如我家,大人在家也爱互相抬杠,
两人天天“与人斗其乐无穷”,
那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啊。
然后就是到了 7~9岁 ,
算是进入一个真正的小叛逆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强烈。
但就我的观察来看,
即使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再怎么平等,
“每天看几集动画片?”
“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有没有遵守家规和饭桌礼仪?”
这种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事,
孩子还是要听大人的,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再怎么宝贝着,
但他们仍然位于家庭权力的底端。
可这时候的小孩又倔强,
迫不及待想要长大,
会通过“杠”来实现自己和大人之间的平衡,
很多时候就迹扮真的是为抬杠而抬杠。
所以如果你家里也一不小心有个杠精小孩,
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反击,
挽回自己做大人的尊严呢?
哦,不,我的意思是——
能用什么方法治一治这帮熊孩子?
此时想要化解,
其实千万不能反应过度,着了他们的道,
真正的有用的办法就是:
Take it easy。
劝自己冷静下来,并给不断洗脑,
“没关系没关系,
养孩子的意义,就是让他 气死你
成为你人生中最大的杠精。
但老娘我活了这么多年,
难道还真治不了他那个小妖?”
然后再根据不同场景,细分一下作战方针,
到祥州芹底是霸气回怼,还是佛系忽略。
不关心真相,但就想怼你
小孩的第一个抬杠特点就是:
他们其实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
他们只是为了怼你而怼你。
至于为什么一上来就莫名其妙怼你呢?
大概为了气死你吧。
就说上次小孩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我也没生气,还是循循善诱:
你有反思过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分吗?
这时候小孩来了一句:
反思了,我觉得你的教育方法是错的。
面对这种霸道总裁不讲道理的挑事,
如果是别人,我还能说一句:
拉黑吧,漂流瓶见。
可这小崽子是我的亲生的呀,
别说拉黑了,就算是怼了几句,
没准他们可能还要说一句:
“妈妈,你跟小孩子计较什么”,
让你硬生生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大人,
我们这时候该如何巧妙应对呢?
面对这种情况的找茬,建议两种方案:
一,晾着他们。
不要过度消耗体力不断讲道理,
因为——没用,
做到简单而不失冷漠的回应就可以了。
比如叫了无数次,小孩就是不吃饭的时候,
我们:“你到底还吃不吃饭?”
孩子:“我不吃。”
我们:“你现在不吃一会就饿了。”
孩子:“我就是不想吃,你为什么老是管我呢?
做小孩怎么这么难?自由怎么这么难?”
我们:“OK,那我收拾了,你饿到下一顿吧。”
二,立规矩。
这个属于事前准备,
即你的孩子还没有成为一个叛逆的小朋友时,
当爹妈的就应该有点先见之明,
掐准合适的时间约定好规矩,
全家人照着执行下去。
不过小孩到了怼天怼地的年纪,
大人也不能什么事都拿“规矩”来镇压。
只要这个唱反调还在原则之内,
我们可以选择Plan A,佛系晾着他,
但如果他们触碰到界限,还不讲道理的时候,
那就干脆来点规矩吧。
比如还是吃饭,Plan A也没有效果的时候——
他:“反正我现在不想吃,我饿了可以吃零食”
我:“不吃饭的人饿了也不准吃零食”
他:“凭什么?”
我:“因为这是江湖规矩”。
学龄前后的孩子,最擅长反问
还有一种让我傻傻分不清楚,
总觉得小孩似杠又不似杠的情况,
就是他们无论做什么都要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写作业?
为什么你是大人就可以管着我?
为什么我现在不能看动画片?
为什么我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为什么我要守这些规矩?为什么我没有自由?”
而我治杠精反问的方法就是,成为一个学人精。
学人精,顾名思义,
是指模仿杠精风格的言行。
比如,面对小孩机关枪似的提问,
我们的反杠技巧有三个:
看句子、划重点、找漏洞。
来看上面这道“杠”题,
其实孩子一串反问的重点无非是
Just不想写作业,Just想要玩耍而已,
所以我们最好冷静下来,
劝劝自己,小孩有好奇心是件好事,
然后在他们众多的反问句当中
快速找到一个形而上学,且容易发散的词:
“自由”。
用排山倒海似的反问回复问懵他们,
以达到令人闭嘴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12个字,
说对方的话,让对方无话可说。
比如: “好吧,那咱们来谈谈自由。
你说说什么是自由?
你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候是自由吗?
你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是自由吗?
你带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是自由吗?
什么都不管,想做就做是自由吗?
你觉得人为什么能自由?
你觉得我们大人就是自由的吗?有绝对的自由吗?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自由,世界又会怎么样?”
听到这里也许你笑了,你说:
大人怎么能跟孩子一般见识互相抬杠呢?
不,你错了,这不是在互相抬杠,
而是绕晕对方并且超越了对方,
截至目前为止,
这也是我最好用的方法。
版权说明: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您的体谅!
7. 聪明的孩子都有哪些特点很多都有这些特征,看你家孩子中了几个
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对自家的孩子有着两大心愿,一个是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另一个是希望孩子聪明。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聪明之际,大部分父母会谦虚,嘴上说着没有没有,内心里甭提有多开心。观察发现,聪明的孩子普遍存在以搏备下几点特点,快来看你家孩子中了几个!
家长不宜给孩子灌输太多压力
如果你的孩子中了以上几点,说明孩子很聪明,大人是该庆幸。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日后要想学习好,还得靠学习的自觉性和勤劳程度。有不少孩子虽然天资不足,但他们肯学,愿意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他们的成绩也是不错的。
同时,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灌输太多的压力,总是让孩子去学习那个,学习这个,片刻不得停。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总是爱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相比,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对比起来,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多聪明,这是非常忌讳的。家长之间的攀比只会加剧孩子压力,也造成他们的自卑心态,对孩子生长和学习没有任何帮助。
8. 会抬杠的人聪明吗
会抬杠的人是表肢庆面觉得很聪渣渗明.可能只是一点点小聪明.这种人做不了大事历梁握.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喜欢他.这种人基本情商为零.
9. 家有“杠精”娃,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以后更有出息
邻居郑姐家六岁的女儿,活泼可爱,口齿伶俐,小嘴讲起话来跟炒豆子似的。还很爱跟郑姐顶嘴,抬杠。郑姐经常被女儿顶得哑口无言,无言以对,气得说不上话来。郑姐说让女儿吃饭时先喝口热汤,再吃主食。
女儿就来一句,我偏不,就想要赶紧吃口红烧肉。女儿对郑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什么总要听你的话呢?你为什么不听我指挥呢?这不公平。面对这个小杠精,郑姐无计可施,只能每天被女儿“训斥”几句。
10. 越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越是喜欢跟父母抬杠吗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爱和大人抬杠的孩子,通常父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顶嘴而生气,但其实会顶嘴的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而且脑筋转得很快,能够发现父母话里的漏洞,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
比如有一位妈妈在孩子惹祸之后,教育她的孩子说:“以后不要惹妈妈生气,妈妈一生气就容易长白头发,你看妈妈长了好几根白头发。所以惹妈妈生气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哦!”然后孩子说立刻想到:“那妈妈也不是个好妈妈,姥樱嫌拆姥头发全白了!”
故事看到这里,你首先想到的是恼羞成怒地继续教育孩子呢?还是惊讶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今日话题互动:大家是怎么对待爱抬杠的孩子的呢?